Monday, June 30, 2008

黎鸣:禁锢言论、 语言有“毒”,民族遭殃

  思想是人类的灵魂,语言是民族(社会)的灵魂。因此,思想自由是人类灵魂的自由,而言论自由则是民族(社会)灵魂的自由。也正是因此,笔者曾有如下的格言:"人类智慧的奥秘,在于思想;人类思想的奥秘,在于语言;……"。笔者还特别指出,人类生命最终极的价值,在于创造智慧。人类生命一场,来到这个世界,不是仅仅为了吃饭、性交,追逐权力、金钱、名望等等而来,而是希望,最终能为世界留下造福人类后世的智慧而来。只有这样,作为一个"人",才能不枉来到人世一场。

  在前面的文章中,我分析了汉语中的"毒素",其实,也就是中华民族(社会)灵魂中的"毒素"。换言之,两千多年来,孔夫子及其儒家在汉语中留下的这五种"毒素"(复古主义、唯上主义、独断主义、人治主义、专制主义),已经深深地嵌入了中华民族(社会)的灵魂之中。此外,一个民族(社会)中其成员的个人语言的状态,实质上也反映了该民族(社会)灵魂的状态。

  经过近四十多年关于人类"智慧"发生、发展、进步的研究,我坚定地自信,我已具有足够的理论根据可以证明:中华民族之所以两千多年来文明历史的发展陷于严重的停滞状态,中国人的智慧之所以长期以来难得长进,甚至在近代,中国人事实上已经沦为世界上最落后、最穷困、最愚昧的民族之一,等等,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即在中国人的语言中长期以来含有了太多的由孔夫子及其儒家所造成的"毒素"(复古、唯上、独断、人治、专制),它们严重地毒害了中华民族(社会)的灵魂;更加上两千多年来,民族(社会)中的成员(个人)的语言状态受到了极其严酷的非人道的打压、摧残和禁锢,用现代的话来说,即两千多年来,绝大多数的中国人,始终缺乏作为"人"的最起码的语言自由表达的权利。从而事实上即是,中华民族(社会)的灵魂长期以来始终受到了极其严酷的非人道的(自我杀戮民族灵魂的极其愚蠢的)打压、摧残和禁锢。

  为了证明上述的论点,我请网友们与我一道来回顾一下典型的人类思想史(实际上也是人类智慧史),以求解人类语言的自由状态与人类文明、智慧发展之间的客观、普遍而必然的因果关系。实质上,也就是人类不能不承认的社会存在中的客观、普遍而必然的真理。

  一,为什么迄今为止,人类中真正有效的思维逻辑体系惟一只诞生在古希腊?

  答:因为古希腊曾出现过一段非常光辉的城邦民主社会的历史时期。人们自由选举,自由辩论,言论充分自由。演讲术、辩论术应运而生。当时曾有不少智者靠教练演讲术、辩论术为生。苏格拉底就曾拜著名的智者普罗泰戈拉为师学习辩论术。众所周知,"需要,就是创造的原动力。"正是因为言论自由,竞选自由,于是演讲、辩论的"需要"就自然产生了,所以人类发明演讲术、辩论术,以及创造更一般的哲学逻辑理论的原动力也同样自然地产生了。人类的古代,惟一只在古希腊曾出现过"言论自由"和"民主政治"的时期,所以人类中真正有效的思维逻辑体系就只能惟一诞生在古希腊了。古希腊的思维逻辑体系事实上构成了后来人类一切哲学、科学、理性思维,乃至近现代技术、艺术思维的种子。可以说,如果没有古希腊人创造的思维逻辑体系,就将绝对不会有今天人类世界的几乎一切科学技术等理性文明的成就。

  二,为什么近代自然科学革命、工业革命、资本主义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

  答:因为英国在西欧,包括在全世界,首先确认了人类言论自由的基本权利。

  三,为什么近代西方古典哲学(思辨哲学、辩证法哲学)首先诞生并盛行于德国?

  答:因为德国是新教革命的故乡。中世纪神权的极权专制首先在德意志民族之中获得了瓦解的动力。第一个宣布"不是神造人,而是人造神"的是德国人,第一个宣布"上帝死了"的是德国人。德国的统治者,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元凶,德皇威廉二世曾有一句名言:"你可以乱说,但绝不允许乱动"。总之,以一种思辨的形式体现言论自由的学说,事实上首先发生在德国。正是因此,思辨的哲学、辩证的哲学,也即近代西方古典哲学首先诞生并盛行于德国。

  四,为什么马克思在西方仍被人们怀念,并被誉为世界千年的第一伟人,而在东方,特别在中国,马克思却被人们诅咒?

  答:这是因为,马克思要求解放一切劳动者,尤其是解放一切无产者的战斗的理论,大大地加速并推动了西方人自由、民主的普世的价值观,从而让绝大多数的西方人受益;而相反,在东方,包括在中国,马克思却反而被人们扭曲为禁止言论自由、禁止民主政治的象征,因此,在中国真正受益的并不是大多数人,而是相反,仍然是极少数人。事实上我们知道,《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第一篇文章即开宗明义,首先讲的就是言论自由、思想自由对于人类文明的绝对的重要性。显然在东方,马克思是严重地被人们扭曲了。应该看到,马克思作为人类伟大的思想家的地位,是不应该被否认的。中国人没有理由诅咒马克思,应该受到诅咒的是扭曲马克思的思想的人们,是顽固继承孔夫子及其儒家的中国传统的"五毒"主义的人们。

  五,为什么古代中国人没有科学,没有民主?为什么中国人过去的历史充斥着愚昧和不文明?

  答:因为孔夫子及其儒家利用顽固的"五毒"主义严重地毒化了中华民族的语言,历代的专制统治者充分地利用了这一点,因此而在中国推行了两千多年严禁言论自由的人治的极权专制社会。而且显然,正是孔夫子本人,首开了"以言定罪"(枉杀少正卯)的极其恶劣的严禁言论自由的中国历史的先河。

  如上所述的历史案例还有许多,这里不一一列举。所有的这些历史案例全都能非常充分地证明,语言是民族(社会)的灵魂,语言、言论的自由即是民族灵魂的自由,只有存在言论自由也即民族灵魂的自由,才可能会有民族的文明,才可能会有民族的智慧,才可能会有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等等一切事业的兴旺发达。正如马克思所说,如果没有思想的自由和言论的自由,"所有的这一切"都将只能是"一句空话"。

  以上述的观点看待中国的历史,孔夫子及其儒家,以及一切帝王将相,全都应是中华民族的不可饶恕的"罪人"。继续严禁中华民族的每一个人的言论自由的权利,就将是继续对中华民族的犯罪。因为上面已经证明:如果中国人没有言论自由,实际上就将等于中国人没有了人类文明的一切。仅就这一点而言,孔夫子的确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现在的人们最重要的,根本不是什么要继续恢复对他的作为"圣人"的崇拜,而是更应该擦亮自己曾经盲目迷信的眼睛,清醒地看到,孔夫子以及他的徒子徒孙们给中华民族所造下的深深的历史的罪孽。看不到这种历史的罪孽,中国人就将根本不可能会有任何光辉的未来。

  从另外一个角度则可以说,谁为中华民族首先打开了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言论的禁锢——"言禁",谁就将是中华民族两千多年来的第一个真正的伟人。我期待着这"第一个"或这"第一群"真正的"伟人"在21世纪初的中国的诞生。我坚信,这将绝对是21世纪初中华民族应得的福分,不应该也不可能再等了。再等,中华民族就将沉沦。

发表评论请点下面原文链接 : http://www.weekmag.com/html/4035.htm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info ] 电子杂志!
-~----------~----~----~----~------~----~------~--~---

南京若城:谈“大嗓门”等于“没教养”

  在文章的开头先说个故事给读者听听,我有次晚上参加朋友家庭聚会,饭后聊天时说到改革开放,有个朋友一直没有参加我们的讨论,只是在我们快结束时突然一拍身上,抓着一只蚊子感叹道:"以前本土的蚊子都是嗡嗡作响,敲锣打鼓的上来吸血;现在的蚊子都是默默无声,上来就是一口!看样子这是外来的蚊子或者是变种的。"朋友把蚊子狠狠的丢在了脚底。我们顿时停止了讨论,继而相视无语心事重重。

  回家以后我觉得热血沸腾,辗转反侧睡不着觉,这个朋友的话让我很是不安,我不安的是这个朋友的话让我想到了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的种种国民行为习惯的改变,我们的传统文化所熏陶产生的行为渐行渐止。传统文化越来越被西方文化所侵蚀颠覆,好似一夜之间过去的东西都是不好的,传统的行为都是不文明的,所以我们要抛弃。就如南京某频道节目"零距离"孟主持人所说"在公共场所里嗓门大的大凡都是没有教养的"一样苦口婆心的劝说老百姓要低声细语,还搬出某某台湾搞旅游的朋友说的话来佐证,什么让大陆居民去台湾旅游是亦喜亦忧,喜的是增加了旅游的收入,忧的是怕大陆居民大嗓门的习惯丢中国人的脸!我说这是什么糊涂逻辑!我看你作为老百姓的某种形式的代言人说出这样的话才是你所说的"没教养"呢!就算是这样,去台湾,去国外旅游的也大凡是有钱人,那也是相对的有钱人"没教养"那这类人也是少数,以点带面这符合逻辑吗?相反这更说明目前中国先富起来的群体如你所说的"没教养"。

  我们普通老百姓的某些行为只能算是有些习惯不好,但是和没教养是没有关系的,中国的家庭教育原本是全世界上最成功的,中国传统上是最恋家重家的了。我们甚至于把国当成家,所以英文的COUNTRY在我们这就叫国家。所以"大嗓门"是不能和"没教养"划等号的。不能让"大嗓门"颠覆了我们国民传统的家庭教育。在公共场所高谈阔论确实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要改正。但这不是不文明的行为,更不是没教养!我看主持人背后深层次的目的是因为随着奥运会的到来,我们绝大多数普通国民也就是还没有完全接受西方文明的老百姓赶紧把那些所谓"没教养"的行为通通收起来,不要让正统的西方人来中国看到,不然丢人啊!因为他所代表的少数人已经彻底的西方化了。世上哪有多数人丢少数人脸的道理?至少我不赞同!因为西方比我们文明嘛!我看你正好从点上反映了面上我们国人一定程度的民族自卑心理!总觉得自己的说话和行为会被别人瞧不起那就是自卑! 更深层次的我想这就是一个民族认同感的问题,我们国家的文化风气不是加强自己民族的认同感相反而是在摒弃自己的民族文化,这就是目前的"汉奸文化"盛行的原因所在。总觉的自己民族的文化太土,进而行为上摒弃甚至于诋毁。不过所幸这依然还是少数。

  还记得小时候沿街叫卖的小贩吗?你能说他这种大嗓门是没教养吗?公交车上孩子们爽朗的说笑声你能说这种大嗓门是没教养吗?我们的文化就是这样,换句话说生活就是这样,我们国人喜欢人声鼎沸,喜欢闹市这就是生活,这就是中国人的生活!我喜欢在图书馆突然听到一句大嗓门那是读到开心处的不自觉的反映,虽然影响了别人但绝对和没教养一点关系也没有。

  我看这种逻辑的产生都是奥运会搞的!我们不能因为一个很正常的一次奥运会而不断的折磨着我们可爱的国民,不能为了一个起源于西方国度的运动会而失去民族自我。奥运会她仅仅就是体育盛会而已,她并不能让我们国民丢掉几千年来形成的民族传统,我们有我们自己民族文化和生活习惯,我们可以改掉里面不好的东西但一定要保留自己好的东西,而不是用西方文化的所谓好的东西来取代自己好的东西。

  为汉文化继承较好的四川人民致敬!为5.12大地震中遇难的同胞致哀!

  2008.06.26凌晨

发表评论请点下面原文链接 : http://www.weekmag.com/html/4034.htm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info ] 电子杂志!
-~----------~----~----~----~------~----~------~--~---

施卫江:剖析“以人为本”的真实目的性

  张鸣在《搜寻"以人为本"里的人》(见《南方周末》2008-6-12)中指出,口号里作为个体意义的人的缺失,由此造成:只要一进入具体境遇,个人的尊严和权利总是被剥夺。由于张鸣"不喜欢较真",所以也难以深入地"搜寻"出,处于该口号名义下,国人所面临的全面真实的处境。

  "以人为本"思想在中国一点儿都不新鲜,本土宗法人伦特色的文化基因决定了如此。民本主义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流传了,当时齐国的政治家管仲提出:"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的治国之术,其意为,唯有把人治理好,才能"本理国固",最后达成霸王之业。这里的"人"显然是指臣民,被置于手段意义而带有工具性质。沿袭这条思路,本土的民本思想大体上就是这样传承下来。如儒家伦理倡导的"仁者爱人",在一定程度上还肯定了人的个体独立性和主动性,使得工具理性的伦理带有温情脉脉的人伦特色,彰显出亲缘主义来,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其实质还是立场于统治阶级的用民之道、御民之术。被统治的臣民只能看成是"朕即国家"中的"私产"而已,比如"载舟之水",绝不是现代意义上的一个对等的政治主体。当然,早期封建时代的意识形态是与其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大体上相适应的,还算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随着封建体制在历史长河中逐渐走向腐朽没落,相应的意识形态也趋于陈腐,衰败成为使"人不成其人"的"吃人"工具,现代人若是再捡起这种历史陈货进行一番包装后当作珍宝般地复应用于市场经济社会之中,搞什么:"新民本主义",则显得过于守旧了。

  中国传统高杨"以人为本"的旗帜,是否意味着就展现了人的全面发展了呢?本来,在人的本性中,内在地有着感性生命的欲求,以及终极的关怀。人们为了展现自我,完善人性,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对于理想事物的盼望,便分别对于大自然和神圣事物进行探索,实质上是间接地以满足人的上述两方面需求为宗旨的,只要这种手段性的努力不僭越、不异化成为人本身的最终目的、不将手段性的努力视作为中途目的而与终极目的努力之间维持适可的中道比率,便是把一切外界存在变成"为我的存在",成为全面发展人性、完善人的素质的可取过程。因为人的构成,离不开自然物质作为质料;同时人的神性所抒发的寻觅超脱于世俗生活即会走向西方人所称的信仰上帝,是因为"上帝的本质不是别的,只是摆脱了自然限制的人的本质。"(费尔巴哈)

  M.舍勒的行为学理论认为,能感悟到生活世界的价值和价值秩序的感情是成为行为意欲最深层的基础部分,而这种感情决定着行为意欲的努力方向。可正是在中国特色的人伦文化笼罩下,中国古人老是困在"以人为本"的笼子里来做"人"的文章,而每个人又被缩命地定格为宗法性社会等级阶梯中的指定某一等级,国人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符合人伦秩序中的价值趋向为准绳,即使老子的宇宙论,其立足点及归宿仍旧在于浓郁的世俗人伦社会上。中国古人不懂得"否定之否定"的宇宙进化辨证规律:人惟有通过把自己的本质和力量对象化于外部存在,亦即本性投射于外,把自己外化为物,变成自然存在的那种方式,方可使对象返回自身,成为"为我存在"。而陷于"人伦主义"的结果是,外在客观自然界的开拓和进取陷于停顿,同时也遏止了人对于无限大我的追求与超越境界的向往,国民的心思过分集中灭人欲致良知,以为"道德就是力量",能够解救世上一切难题,于是整个社会倾轧内耗激增,发展陷于停顿,历史对于今人来说应是个莫大的教训。

  可是到了极左年代,这种人伦传统还在继续:认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于是"路线是个纲,纲举目张":搞"斗私批修"、"三忠于、四热爱"、"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批唯生产力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二个凡是"等等,乃至到了拨乱反正年代还得"坚持Si项基本原则"。

  进入了改革开放时代,极左岁月的事情却依然隐讳——这原本是个极其重要的"目的"!为此其他"目的"都现得档次低级而让路,于是老调复重弹:"以人为本",盖因我们的国粹导致了习惯性思维:做任何事情都得有一块响亮招牌,以彰显动机来正名,口号只需高调,真理便是在握,万物莫不我属,当然就不必较真于具体操作过程(手段)如何。这在伦理学上称为:持"道义论"立场,这里涉及到"手段与目的"这对伦理学辨证范畴。

  目的表示行为者在选择行为预计要实现的目标和结果,手段是行为者为了实现其行为目的而采取的方法和途径。这两者是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目的通常是个复杂的多层次的体系,可划分为多级的阶段。当前的目的只是相对的、暂时的,它自身又是其他更高一级目的的手段。譬如,儒家所主张的"民为邦本"、"民贵君轻",表明其暂时的、浅表层次目的正是"民",以此作为家国同构的软性文化为手段来辅助王政霸业,最终的、深层次的目的便是"君"。所以,这里十分重要的是,要弄清行为者的内在欲求同外在整体的最高目的、他在当前行动的直接目的之关系。一个行为者不管理智自省到与否,其内在欲求必定是存在的。它就是现存在,即行为者作为有机体感性生命情欲的应有状态,受时空限定的实际存在,驱使着尚未具有真正反思的本能行为。它是现存在的基本行为。当这种本能不仅仅意识到目的,而且作为目的和手段的相互关系序列,能在本能和满足之间有计划地处理两者关系时,本能行为就产生目的行为。雅斯贝尔斯把包含本能行为和目的行为在内的行为通称为生命行为(vitale Handlung),并指明:虽是本能行为,但在不同程度上具有目的和手段相互关系的结构;虽是目的行为,但在不同程度上要依靠本能的反思来加以充实。总之,无论哪种,都是受到以现存在的扩大和以效果为目标的本能制约行为。赫尔曼.柯亨把行为理解为纯粹意志(reine Wille)外化自己,同时通过这种外化而实现自己的内在化的过程。所以对于基于欲求的活动来说,是和效果有关的,行为是产生效果的手段;对于以激情为动力、以思维为动机的意志来说,则与此相反,行为自身就是内容和目的。其实最早,亚里士多德就感悟到行为的现存在价值,声称:"创作(即技术的动作)的目的存在于创作活动以外,行为则与其相反,好的行为其自身就是目的"。这表示行为要依靠把自己作为目的的人格来承担,从而具有实现人格的意义。杜威将此概括为:外在行为和内在人格"是紧密相关的,在道德上是同一个东西"。

  现代西方伦理学的品性是,对于传统的神圣大序、形上之道、宏大叙事、道义理性等等统统予以脱魅、解构、降价、消解。在"动机——效果论"、"目的——手段"的辨证关系链上,认为,前者是与"神圣大序"相联接的,显得虚幻飘渺;而后者则是与个人具体的感性生命血肉相联接的,才是真实可靠的。因为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人不是作为一般的、普遍的、"类"的人,而是作为个别的特殊的人而存在着,而且存在于特殊的境遇之中,"境遇有各自独特的目的"。这里的人的行为"经常是特殊的、具体的、个别的、独特的"(杜威语),体现手段意义的行为过程就象冰山水下的大部分,行为的预计结果(目的)只是冰山浮起的小部分,受水下实在大部顶托而成;而手段就体现在当下实存。漠视了手段,所指向的目的就大为虚幻可疑。目的本身尽管有着自律性,但真实确信与否更多地是以手段为方式体现出来,但是反过来,以目的来确认手段正确与否则显得微弱而难以担当。因为现代社会是市场经济的社会,具备市场经济活力的社会其征服自然的能力必定大为增强,从而使得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竞争成为日常生存活动的中心内容,处于竞争境遇之中的人们其性情必定是远离社群凝聚力需求的神圣性的,因而任何高调的宣誓都是显得极为虚幻可疑的。

  可是受国粹道义论遗传密码的操纵,国人习惯于弘扬道德理性所担当起的主体精神,总是以为在目的与手段相互关系的序列之中,做事情只需声称有"崇高理想"及装备起"远大目的"便足够了,于是把具体的操作手段只视作目的的辅助性工具从而规定手段的必然性和从属性,可轻视之,甚至"得鱼忘筌",过路拆桥。更糟糕的是,所谓"崇高"的坐标系定位是以人治系统中的圣人价值尺度为准则的,譬如,有人以为,靠着"特殊材料"制作成的"人民公仆"必定有着高度"理性自觉",即有着"高度的共产主义觉悟",其相应的人格已经是自足可靠得不得了,于是仅倚赖于党派内部的"四大纪律八项要求"的人治要求便可取而代替法制约束了。而国人的秉性却鲜有敢于直面人生,以洞明人的生命的真实深渊和人类罪恶的渊薮,以为高调的"目的"导向就可以忽略内在的以"激情为动力"的手段性操作行为,以为书本上的所云、纸张上所写的、以及嘴巴上讲的便是可确信无疑的,这就给予为私作恶者大开了方便之门。这其中还涉及到的问题是:国人的人格分裂太甚,自我、本我、超我之间相分离太远。依我的观察,凡国人的纸上道德文字大抵可归入"超我"一类,而具体场合的嘴上言语属于"自我",距离与人格行为的实际指向和内心所欲的则为"本我"。

  这意味着,"以人为本"作为道义论目的论的问题还牵涉进语义场景。因为国人将行为的"目的"宣誓特别赋予以"动机"来担当的,而"动机"的外观都是些抽象空洞的概念符号,所构成的全是虚幻的世界,并无实在的对应之物,如:"看政治主要是看路线"、"为人民服务"等等。开创功利主义的边沁早就发现,人的行为动机是具有相当的主观性的,就其所产生出的结果而言都带有任意性和不确定性,很难把握,评介它不如以行为的效果检验来得客观而明确。而国人之所以偏爱持"道义"和"动机"立场,从某种角度说,正是因为赋予概念意义的"人"可提供高度含混不清的机会,由此可更好地掩盖自我内心的欲念,而这恰与中国式语境缺乏实证和逻辑相吻合,也与国人的圆滑性情相匹配,国人言辞向来讲究"言不尽意"、"大音稀声"、"弦外之音",以及意会性和比附性。故此,即使言及"人"的什么"为本"了,也未必当真,即使不言及之,也未必不当真!

  且看如今,以"以人为本"概念上的"人"言之,见仁见智,各取所好,落实到具体立场上,有的国人以为:"人"等同于"人民","以人为本"就是"为人民服务";也有的认为:"人"其实是西方价值观中的"人权","以人为本"是资产阶级的口号,应该否弃掉,还有的认识到,"人"的内涵非常丰富,既有"以人为本",又有追求人的全面发展、还有人权、人文关怀、人文精神等等(谭保斌:《"以人为本"与"为人民服务"的关系》)——视"以人为本"为一把万能钥匙,处处能开锁,谁声称拿到了它,碰到一切问题他都能迎刃而解——尽管号称"科学"地处理社会问题却是匮乏科学精神的实质、更是缺乏哲学思维而成为空洞的口号。日常语言学派的维特根斯坦认为:语言的意义就在于它的用法,他主张把说话方式同具体特定的场景和说话者的内心情感结合起来考察其用意,而不是简单地依据词面名称。

  譬如,堂皇的"招牌"中国宪法上写有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条款,可是具体操作中,宗教即如教科书上所云:"是麻醉人民的精神鸦片"般地低贱化。新中国成立后,凡是无神论与有神论、共产主义与宗教信仰之间,一直处于尖锐尴尬的对立;宗教界的统战工作,只局限于上层的达贵显族,但对于广大下层民众则实施严厉的看管和禁锢——从人伦主义立场出发,总是将宗教泛政治化,而又将"动机"、"目的"的光芒尽量调高使之足以掩饰"结果"、"手段"的阴暗角落。

  又譬如,现时代的社会建设不是坚持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建设"不是注重于物质形态的东西吗?以经济活动为中心岂不就成了"以物为本"了?岂不知笼罩于人伦秩序中的价值趋向本是个潜台词,不便直说,其中要害的就有"Si项基本原则"之类的,所以有人称,我国现行的市场经济是"鸟笼经济"为确切不过,就是因为它远未偏离"以人为本"的轨道。

  虽然中国的"鸟笼经济"高速增长维系了30年,其间经济自由度显著提高,但中国仍位列经济自由度较低的国家之列。据美国传统基金会(Heritage Foundation)与华尔街日报共同发布的"2008年经济自由指数(2008 Index of Economic Freedom)"称,中国大陆的总得分仅为52.8%(满分为100%),中国在157个国家中名列第126位,仅排列在尼日尔和赤道几内亚之前,被归入"最不自由"的类别之下。可见,中国百姓的不自由生态现状还谈论什么的"为本"呢?

  所以,国人道德践行的欺骗性和迷惑性就在于:暖昧的心态与大言不惭的宣誓奇异地交织一体,只可在行动中意会之。哲学人类学家普列斯纳指出:一种存在物之所以能够作出伪装,是因为它具有一个"内心",对于它们来说,谎言和奸诈都成了工具。那么国人"内心"何存?倘若良知尚未泯灭的话,不妨自我剖析一番言行。其实掩盖在堂而皇之名义(崇高目的)之下的灵魂欲求(鄙下目的)往往是不可告示人的。惜乎,国人少有正视现实,直面人生的勇气,更羞于解剖自身,只热衷于扯虎皮做大旗,纵情于如何表现自己,熟谙此术者会加入到"做戏的虚无党"中以炫耀其做事练达而城府深也。

  正因中国语境中,"人"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极其含混不确切,导致国人所信仰的动机——目的论中"以人为本"命题的致善"目的地"(功利主义伦理学术语称为:"善之聚合地")不甚明确:到底是人人都有份的社会最大善,或曰普遍的善,抑或是仅仅部分人群得益的善事?假如一项举措仅是部分人群得益的事情,那么应该由那些人得益才是合理的善?这又涉及到正义(公正)的问题,可惜在我们的文化传统中恰是个最薄弱的环节。

  譬如,现行的大、中学学生的新生上学都必须上军训课程,这件事,确是个典型的"以人为本",因为它首要地遏止住男性学生的身心朝向现代社会所需的公民素质培养的方向去发展,从而导致学生创造力和其他综合能力的低下,只要比较一番,军训时代对于创造性劳作有依托的男生素质已经极大降低,使得当今时代男生的成绩总体差于女生,远远偏离了社会常态,就可得知:军训仅仅是为了"训政"目的——其实质是培养"组织性和纪律性"的名义目的(参阅拙笔:《军训制度的批判》 )——如此来构造成为一个"狮子型"的社会(更高一个层次的目的!)(参阅拙笔:《论"狮子型"社会的男女平等问题》 )。

  再有,中国政府不惜花费巨资打造的"金盾工程",也是个"以人为本"项目,因为它将权力维护作为"压到一切的中心任务"来抓,如此便使得在新闻自由度的国际排位表上中国位居最低的行列之中,仅比一些"无赖国家"如:古巴、朝鲜、缅甸、伊朗等稍微好些。

  在保障公民个人权利上,中国尽管前些年已经加入了国际公约,可是落实到具体措施的执行情况是,2006年-2010年度的"十一五"规划中,并未明确出一条清晰的体制发展路径,以赋予农民有完全的土地所有权,使得改变目前的土地集体所有制。只要私人所有制未能建立起来,私人产权并未落实到农民手里,农民无权出售土地,也无法将其财产转移作担保抵押,农民就缺乏为提高农业生产率而投入必要的资本作动力。可是另一方面,各级地方的党政机关却有资格出售土地使用权使之广开财路,由此导致了严重的社会问题而动荡不安宁,然而我们听厌的口号总是动人的:"建设和谐社会!"。

  近代的康德有感于欧洲封建专制对人的尊严的戕残,提出了必须以人为目的的绝对命令:"你须要这样行为——无论是自己还是别人,永远把每个人都看作他自己的目的,永远也不要把他只作为达到你的目的的手段。"这是要求每个人既把自己看成目的,同时也把别人看成目的;既维护自己的自由,又尊重他人的自由。

  可是现代社会里,社会成员已经紧密地进行交往联系而生存于社群一体,从而成为作为交互的主体性而纠葛于互为"目的——手段"因果链之中,怎能每个人都可以单独地自成纯粹的目的而不被他人利用为手段意义而可达到大众交往的目的?正因如此,在海德格尔看来,一切人的决定和行动中都具有冒险因素——危及本人和他人,把人作为达到目的的手段。

  有鉴于此,罗尔斯论证了:一个社会欲运行成良性的秩序(即中国套话"和谐社会")必须是一个以"自由的优先性"为第一原则组织起来的社会,如此才算是"公正的社会",所谓"自由的优先性"的原则就是强调,不能以任何名义(不管这名义多么崇高、多么美好、多么实际)而稍稍削减每个个人的自由,尤其"决不能以增进人们的经济福祉为由而减少自由"。在罗尔斯看来,尽管"坚持自由的优先性并不能使所有物质需要得到满足",但是,一旦破坏了这一优先原则,改以其他东西为第一原则,则这个社会必然为非"良序社会"而是"恶序社会",亦即预示着一个混乱和灾难的社会。唯有确立以个人为本的社会建构理念作为基本前提,方可建立起完善的社会正义体系。

  人首先关心的必定是自己的利益,正是在消极的意义上,惟有个人本位,人人都将自己的正当权益看护良好,方可将各种不幸和灾难降低至最低限度。

  修改稿于2008-6-28,江苏省昆山市

  个人博客:《施卫江:正义之声》http://blog.sina.com.cn/swjidea

发表评论请点下面原文链接 : http://www.weekmag.com/html/4033.htm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info ] 电子杂志!
-~----------~----~----~----~------~----~------~--~---

周洛华:热钱到中国究竟藏在哪里

  抛出这个问题是为了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其实我没有答案。我只能根据下面的分析来揣摩热钱究竟沉淀在哪里,以及他们这样做的动机。

  在长达5年轰轰烈烈的房地产牛市和持续2年的沪深股市大牛市过去之后,忽然觉得我现在的处境居然非常窘迫:无法判断我面前的那些资产究竟是高估了还是低估了。我真的很迷惑,感觉自己什么也不知道了。

  导致我困惑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我不知道人民币的真实汇率水平是多少,我相信中国人民银行也不知道。二是我不知道中国能够承受的油价水平是多少,我相信国务院发改委也不知道。所有的资产最终都是用人民币来表现的,如果我们连人民币的币值和实际购买力究竟是多少都不知道,我们又怎么能够用货币这把尺子来度量资产的价格呢?我真的无能为力。经济运行的命脉是石油,可是我国的石油价格如同人民币的汇率水平一样,是由政府控制的,我不知道如果油价放开,中国经济将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我相信政府的决策部门也不知道,所以,决策层现在不敢贸然放开油价,也不敢贸然放开汇率,其结果是:油价越来越高,而外汇储备越来越多。随着油价和外汇储备的上升,政府恐怕更加不敢放开油价和汇率。

  我们不知道以中国经济目前的发展方式是否能够承受高油价,我们只知道现在的油价是由政府补贴的,我们不知道中国企业能否在油价放开的情况下继续保持竞争力,继续保持毛利水平。我们当然更不知道在人民币汇率放开的情况下,中国的各项资产应该得到什么样的定价。这些重大问题我们一概不知,为了防范由于这些不确定性可能给中国经济带来的风险,政府只有继续管制油价,控制汇率,把这些悬念继续保留下去。

  我相信热钱也不知道上述问题的答案。他们不知道中国的汇率会达到什么水平,他们也不知道中国的企业能够承受多高的油价。但是,他们知道以下一些事情:人民币汇率还会对美元升值,汇率升值部分中假设中国利率高于美国利率的部分将使得他们获得收益,而且收益水平将高于他们在美国的融资成本;他们还知道,任何一个国家的股市、房市如果要经历油价和币值的双重调整,将毫无悬念地经历大幅波动。所以,这些资产现在的价格是否合理,这些资产未来的价值究竟如何,没有人知道。

  因此,假如我在操作热钱的话,我宁可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中国,以固定收益品种的方式埋伏下来。耐心等待中国的各项改革推进下去,直到油价和汇率都与市场化水平接轨之后,再择机收购中国的股票和房产。现在最大的不确定性就在油价和汇率上,一定要等到这两个大靴子掉在地上之后,我才能判断中国资产的实际价值。在这段等待观测期,我不用担心,中国政府的利率和汇率政策对我有利,我猜想一旦油价和汇率接轨,中国资产价格将出现大调整。因为整个经济经过长期保护和管制之后可能无法适应高价石油和汇率升值。那时候我就可以出手大把大把地收购低价资产了。当然,也可能中国经济的弹性很好,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很强,中国最终能够平稳地适应高油价和汇率改革。那样的话,对我更有利,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能够平稳适应140美元以上的高油价,意味着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很高,意味着人民币有更大升值空间,我可以继续做空美元,投资人民币,博取更大的无风险的收益。这样的策略进退有序,似乎比中国投资公司的对外投资决策更为安全和审慎。

  金融危机从来不会重复过去的形式,我们总是在防范类似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热钱,总在猜测热钱已大规模地进入了房地产和股市。恕我直言,今天大多数在3000点以下重仓套牢的中国股民可能很希望热钱大规模地入市去解救他们。但是,缩得不能再小的成交量似乎无法支持上万亿热钱冲击沪深股市的猜想。东南亚当年的情况与中国今天的情形完全不同,他们当时汇率高估,被美元升值所累。我们今天汇率低估,所谓的强势美元只存在于美国政府官员和中国学者的口述之中。我们真正的威胁在于高油价,如果说我们将迎来一场危机的话,那么这个危机的导火索肯定不是10年前已经用过的引信。高油价最终会迫使我们在其他问题上做出一定牺牲,如果放开油价,可能国内的生产商无法适应,并由此导致一轮资产价格调整,为潜伏已久的热钱创造难得的机遇。到那个时候,我敢说,政府对于热钱恐怕就不会再是一种打压和驱赶的态势,而是希望他们尽快抄底,稳住房地产价格,防止我国金融业出现大动荡。

  金融不是电视连续剧,我虽然早就发下宏愿要投资拍摄史诗巨片《荡妇喋血记》,但是我上面的文字并不完全是虚构的故事情节。这个世界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那些我们今天积极防范的风险往往不是我们明天会遇到的;而那些我们今天不注意的问题;恰恰是下一次金融动荡的突破口。

  我不认为热钱是可以赶走的,也不认为热钱是可以防范的。作为一个忠实的马克思主义者,我坚持认为外因通过内因发生作用。今天之所以有热钱涌入,是因为中国内部的经济体制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不合理之处,没有完全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来制定各项政策。

  股市和楼市目前的成交量并不支持热钱涌入这些领域的判断。我的估计是,热钱在等待我们进入伏击区,等到油价和汇率都接轨时再出手购买低价的中国资产。

  来源:上海证券报2008年6月30日

发表评论请点下面原文链接 : http://www.china-week.info/html/4032.htm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info ] 电子杂志!
-~----------~----~----~----~------~----~------~--~---

Sunday, June 29, 2008

秋风:纸老虎事件处理未触及根本

  6月29日,陕西省政府终于对外公布了关于"华南虎照片事件"的调查处理情况。该省公安机关调查发现周正龙造假,涉嫌诈骗罪,已以涉嫌诈骗罪提请检察机关批捕。卷入此事件的13名政府机关相关人员受到处理。

  这么多官员被撤职、免职,似乎挺解气。但是,仅此并不足以恢复正义,而且,陕西省相关部门在处理过程中也存在严重违反法律之处。

  其实,用不着陕西省公安机关来告诉全国公众,周正龙拍摄的华南虎系造假所为。早自去年底以来,摄影、环保、森林等领域的多家机构和专家已以十分清楚而坚实的证据证明,那是一只纸老虎。不会有谁相信,陕西省公安机关、司法机关的鉴定能比那些专业人士更权威。

  因此,半年多来,舆论之关注纸老虎事件,焦点不在于照片真伪之再鉴定,而在于追问从县、到省政府、乃至国家林业局,究竟因为什么原因,始终不愿意面对专业机构已经作出的鉴定?这些官员公然袒护假照片,究竟要达到什么目的?他们为什么能够肆无忌惮地消耗政府的公信力?对此,他们应当承担什么样的政治责任和法律责任?

  现在,陕西省政府给出了一个看似严厉的行政处理结果,但是,上述最重要的问题却无人回答。当然,陕西省政府好赖还在进行处理,而国家林业局在整个事件中又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甚至没有任何人准备出面作出解释。

  不过,陕西省相关部门处理周正龙的过程,却涉嫌严重违反法律程序。

  首先,周正龙的妻子称,称自己快一个月没有见到丈夫,而她从来没有收到政府或者公安机关的任何通知。假如此事属实,那么,当地公安机关显然违反了《刑事诉讼法》关于拘留的相关规定,该法第六十四条规定:"拘留后,除有碍侦查或者无法通知的情形以外,应当把拘留的原因和羁押的处所,在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或者他的所在单位。"当地公安机关尽到这个法定责任了吗?如果没有,那么,对周正龙的拘留就是非法的,由此获得的证据,检察机关和法院不应采纳。

  公安机关将周正龙拘留三十多天也属违法。《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九条规定,"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三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在特殊情况下,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一日至四日。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至三十日。"周正龙属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吗?

  其次,公安机关涉嫌对周正龙误用甚至滥用诈骗罪罪名。刑法第266条称:"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该罪成立有诸多要件:第一,诈骗罪侵犯的对象仅限于财物,而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周正龙意图获得什么?第二,行为人实施了欺诈行为,比如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周正龙确实这样做了,但法律同时也要求,欺诈行为必须达到使一般人能够产生错误认识的程度。

  然而,周正龙的照片一经公布,舆论、一般民众普遍认定其为造假。那就意味着,他的那些拙劣的欺诈行为并不足以使一般人产生错误认识。但是,因为其他原因,陕西省相关部门人员自愿地产生了错误认识。因此,周正龙的行为要么不构成欺诈行为,要么陕西省相关部门政府官员乃是周氏欺诈行为的合谋者,而不是其欺诈行为的受害者。

  事实上,人们这半年多来所追问的问题也正是,纸老虎究竟是谁制造出来的,是那个智商并不是很高、照片造假技术并不十分高明的农民吗?一个农民能够有那么大的能量、与媒体、与政府机关玩那么大一个游戏吗?

  周正龙当然要为其造假行为承担责任,但是,政府必须按照法定程序让周正龙承担责任,以违法的方式追究周正龙的责任,只能进一步损害正义。同时,政府仅对卷入其中的政府官员进行行政处分,也不应被当成解决纸老虎事件的终点。如果政府不能对整个事件背后促使官员行为扭曲的机制、制度因素进行矫正,比纸老虎事件更离奇的事情就仍会层出不穷。

  来源:大河网

发表评论请点下面原文链接 : http://www.weekmag.com/html/4031.htm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info ] 电子杂志!
-~----------~----~----~----~------~----~------~--~---

本垒:周正龙,他只是一个演员

  如果把周正龙的"被抓"等同于华南虎风波的结束,则未免把虎照风波之所以能持续大半年之久背后的权力能量看得过于简单。

  在这起虎照风波里,显然,周正龙不是编剧,不是导演。他的出色表演证明,他也绝不是一个跑龙套的。用他的本家周星驰在《喜剧之王》里的那句著名台词来形容,或许是比较恰当的:"我是一个演员。"

  周正龙演出这出2007年度"最受公众关注大戏"的酬金是人民币2万元整。虽然这笔钱发给他的时候,信封上写着"拍虎奖金",但大家心里都明镜似的,这就是给他的片酬啊。农民摄影家周正龙先生的PS技术备受肯定,但是,周正龙的表演天赋却更胜一筹。他的那一句"用脑袋担保"堪称经典台词,而他诸如免费加拍续集、主动与人打官司之举,更足见其颇具职业精神。

  周演员的悲哀在于,他自认为自己是男主角,却不知事实上自己只是替身。虎照的真实炮制者才是真正的主演。在整部大戏中,他的走红完全是个意外。在预设的正常演出情节里,他只是无名无姓的"某陕西农民",他的作用在于为主演炮制的PS版虎照的面世提供一个可以自圆其说的"由头"。由虎照去证实华南虎的存在,然后再以此为卖点,去掏游客的腰包。

  戏之所以没按预设的情节演出,责任不在周演员,而在编剧的功底不够。因此,如果这出戏最终以周演员的"认罪服法"而结束,实乃2008年第一冤案。这出戏真正让人无比惊讶的,是其"制片方"的巨大活动能力,竟足以消解"千夫所指"于无形,更可让历来起效迅速的自上而下的权力问责体系,俯首低头"倾情陪演"长达大半年之久。

  必须强调的是,周正龙只是一个替身演员,他的"现形"充其量只是掀开了虎照风波的帷幕一角。编剧、导演、主演,都是谁?"制片方"又是谁?打虎大戏热演大半年之久,凭借的是怎样的权力能量?其后又有着怎样的利益分配链条和权力牵制关系?一个替身演员的"现形"不可能告诉我们这么多,而这些才恰恰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来源:武汉晚报

发表评论请点下面原文链接 : http://www.weekmag.com/html/4030.htm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info ] 电子杂志!
-~----------~----~----~----~------~----~------~--~---

盛大林:“周老虎”事件很可能载入史册

  可怜的周正龙,为了2万块钱的奖金,落了个身败名裂、身陷囹圄。

  可笑的关克,直到前两天还在拿卞和与"和氏璧"为自己辩护,真是"不见棺材不落泪"。

  可惜的朱巨龙,一名通过"公开选拔"、从山东来到陕西的副厅级干部就此毁了前程。

  今天上午,陕西省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沸沸扬扬了8个半月的"周老虎"事件终于有了说法。

  这一天,我们等得太久了!

  回顾8个多月来的满城风雨,实在让人感慨万千。我觉得,"周老虎"是去年以来最受关注的公共事件之一。这一事件的意义是多方面的,它很可能要载入中国的史册。

  "周老虎"事件,是现代信息技术的胜利。历时8个多月的"周老虎"事件有一个最关键的转折点,那就是"老虎卧瀑图"的发现。这一年画的出现,为虎照的造假提供了最关键的证据。随后,年画的生产厂家以及年画作者纷纷现身;再往后,全国很多地方都发现了"老虎卧瀑图",从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证据链。当时一看到这些消息,我就禁不住感叹:现代信息技术太厉害了,它能让某一信息在很短的时间内传播全国甚至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这在互联网等出现之前是不可想像的。由于无人不知"周老虎",虎照真假之争也就成了一场汪洋大海般的"人民战争"——在这片"汪洋大海"之中,有什么"猫腻"能藏得住呢?

  "周老虎"事件,是舆论监督的经典案例。自去年10月陕西省林业厅公布所谓"华南虎照"并宣称鎮坪县尚存华南虎以后,"周老虎"事件一直都是在媒体的推动下发展的。从有人质疑虎照作假,到年画的发现,再到呼吁二次鉴定;今天这家报纸,明天那家网站……每过一段时间,都会有媒体报道"周老虎"。面对汹涌的舆论监督,陕西省林业厅等几家有关部门也采取了种种应对手段,比如:"避重就轻",他们一再强调镇坪保护区内确实存在华南虎,总想把虎照的真假问题与华南虎是否存在混为一谈;二,企图"蒙混过关",今年2月3日,也就是大年二十八,陕西省政府突然举行新闻发布会,对陕西省林业厅"擅自举行新闻发布会"等行为进行通报批评。选择那样"特殊"(几乎无人上班)的时候,选择那些无关痛庠的问题,显然是煞费苦心;三,软磨硬拖。起初,陕西省林业厅一再声称已经经过专家鉴定,在国家林业局要求其进行二次鉴定后又一拖再拖。他们显然是希望用时间来冲淡一切……然而,这些招术都没有奏效。新闻媒体的锲而不舍,让陕西省各有关方面始终坐在火山口上,而最终促使陕西省公安、监察等部门行动起来。

  "周老虎"事件,是对政府品格的一次洗礼。这一事件之所以引起这么广泛的关注,主要是因为虎照的真假直接关系到政府的品格。古人云:"人无信而不立"。政府如果失信,则更加让人无法容忍。一个不讲诚信的政府,是不可想像的。在欧美民主国家,如果议会通过了针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整个内阁都要辞职。实际上,在此次新闻发布会之前,绝大多数人都已经确信虎照是假造的,公众之所以强烈要求二次鉴定,实际上是想检验政府是否诚实。"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政府也是一样。偶尔犯错是正常的,关键还看如何对待错误。作为政府部门,陕西省林业厅草率认定虎照为真并轻率发布是很严重的错误;在公众质疑声中意识到可能犯错却拒不承认则是更加严重的错误;而后又像无赖一样既不进行二次鉴定又不愿意认错则是大错而特错。令人欣慰的是,陕西省政府最终成立了调查组,既给出了真相,又作出了处理。"亡羊补牢,犹未为晚。"虽然陕西省政府的查处来得晚了些,但也算是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政府的诚信及其形象。这既是一堂生动的政府诚信课,也是一堂生动的危机公关课。经过了这样一场轰轰烈烈的洗礼,陕西省以及各地政府的诚信意识以及危机处理水平应该会得到一次很大的提高。

  "周老虎"事件还有不少"后事"需要处理,比如对周正龙的起诉和审判,但那些都是例行程序。作为一起事件,它基本上已经落幕了。虽然从头至尾它都像是一出闹剧,但我们切不可把它当作闹剧来看待。

  作者是大河网特约评论员

  来源:大河网

发表评论请点下面原文链接 : http://www.weekmag.com/html/4029.htm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info ] 电子杂志!
-~----------~----~----~----~------~----~------~--~---

Saturday, June 28, 2008

翻身到穷:当英雄成为灾难的副产品

  先是看到那头本能驱使下幸存的猪被授予抗震典型的称号,而免去做人们餐桌上红烧肉的命运,又看某警嫂因为给孩子敞胸喂奶被媒体抓个正着,而上级慧眼迅速要将她提拔为副局座,从而结束她在某小城默默无闻平凡工作之警察命运,而今天早上看到那个地震中被救出来的"可乐男孩"也被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评为"英雄少年"去学习的时候,果不其然,中国式的英雄谱最后都会演变成为一场可乐的英雄的交易会。

  新中国和平环境下的英雄们往往来自所谓时势,作为一个官本位的国家,对英雄加官进爵是最好用的回报方法,官-在中国不是一个由纳税养活的管理型技术职位,不是能力、义务、责任和职业精神,而是是权利、利益和荣耀许诺的高回报低风险的期货,任何人都能干,只是不是任何人都有机会干罢了,而对于盛产英雄的季节,官位空缺会大量涌现,好像这些空缺没有预算问题、没有具体责任、没有职位目标、只是像一匹没有主的马在等它的主人,但是这样官缺还是不够多到大家来分配,而最常见的廉价支付方式就是各种报告会和评选,可以以这样的方式对英雄们进行低成本的批处理,英雄们可以被用来教化冥顽不化的普通大众,可以将事迹闪光再光大,光大再放大,他们从人到英雄,从英雄到神,到政治意图的代言人,到某种导向的导游,到某种精神显灵附身的巫师,到官员们用来清点自己属地英雄产量的政绩产品,到某个媒体的选秀炒作材料,某个娱乐排行的营销,他们就这样作为灾难的副产品被各个方面合法的消费了,但是当时势过去,英雄们的利用价值消失后,他们也就像过期的报纸一样被迅速遗忘和抛弃,大都数走上了一条寂寞回归之路,这些最初来自普通人的英雄混好的当官发财,有的还成了专业的巡回报告团走穴的激情演员,口才横溢,但是绝大多数还得不得继续吃饭、上班、卖菜、去医院看病打针,甚至要终生偿还为英雄行为付出的惨重代价,这对于那些无法回归平凡的英雄来说,一时的光耀还会成为一生的阴影和心理负担。

  定义一个普通人很容易,但是定义英雄其实是困难的,英雄往往不是精心策划的产品,不是理性分析的结果,不是市场供求,不一定是按照某个道德、主义或某精神发酵的馒头,而是生物和人类自身长期以来就具有的自救和本能行为,有些是生存动力,有些是种族利益,有些是性格和人格使然,这样的事情在生物界每天都在默默上演,英雄不计其数,当非洲的野牛为保护自己的种族和孩子们宁可葬身狮口,就算是没有组织它们去四处报告和讲演,他们也会这样去做,当澳洲鹣鸟为了保护同类的鸟蛋葬而和狼搏斗的时候,就是没有提拔升迁他们也会这样做,当北美风滚草种子忍受上千年的沙漠干旱高温而等待一场雨的萌发时候,人类的几代英雄们早已经变成了尘土,他们难道不算是最后的英雄吗?

  我不知道从那个要喝可乐的孩子身上学习什么,埋了几天,肚子饿了,嘴渴了,我也会想喝可乐吃大餐,要是我说不出来,边上的人也会用水和食品去维持我的生命,这是本能和常识,要是这都算是英雄行为的榜样,可谓遍地英雄下夕烟了。

  当英雄可以像山西的煤炭一样用来挖掘、挑选、分级、评比、包装、集散、批发和交易的时候,绑在他们身上的霓虹灯已经掩盖了自身人性的光芒,这种对英雄的粗放式开发消费最终就是对英雄的消灭。

发表评论请点下面原文链接 : http://www.weekmag.com/html/4028.htm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info ] 电子杂志!
-~----------~----~----~----~------~----~------~--~---

刘军宁:生命权要入宪

  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之后的第六天,国务院发布公告,设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在此期间,全国和各驻外机构下半旗志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暂停奥运火炬接力;并且在19日下午默哀3分钟,届时汽车、火车、舰船鸣笛,防空警报鸣响。5月19日距地震发生刚好一周,这也是国人传统上哀悼逝者的日子。

  汶川共识:人的生命高于一切

  为了普通的受难者,全民哀悼、全国下半旗、全国笛声齐鸣,在这片土地上是破天荒的第一次。这不仅是五十九年以来的第一次,而且可以说是五千年以来的第一次。付出数万人生命代价的汶川地震催生了这样一个从未有过的朝野全民共识。这个共识就是:人的生命高于一切。国民们呼吁"人命关天",公共知识分子宣称"生命权是最重要的普世价值",《人民日报》强调"[人的]生命高于一切"、"生命至尊",国家执政者宣称"救人第一"。这是中国五千年以来第一次在朝野间达成这样的普遍共识。人的生命至高无上,这是最简单,也是最根本、最重要的共识,因为没有什么比人的生命更重要了。

  越大的灾难需要有越深刻的反省,越应该让我们懂得生命的宝贵和尊严。在最近的六十年中,中国发生了多次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灾难性地震。即使是使二十四万失去生命的唐山大地震也未能带来触及文化和制度层面的反省。直到这次汶川大地震才终于形成"人的生命高于一切"这一全民的初步共识。这一共识要求国人在此共识的基础之上确立以生命权为核心的新的价值秩序,并将保护生命作为制度重塑、政策制定以及施政理念的出发点。唯有凝成这样的共识,做出相应的制度改进,形成生命至上的公民文化,才能对得起那数万在天的亡灵!

  国家应以保障生命权为最高使命

  国人常说"人命关天"。这意味着,江山并不关天,国家财产并不关天,只有人命才关天。人的生命价值是衡量其他一切价值的尺度。人的生命权也是判断政府的性质及其目的的标准。美国著名的开国者杰弗逊总统曾经说过:良善政府的首要正当目的就是关照每个人的生命,而不是毁灭生命。在文明社会,设立国家与政府的目的不是为了去打倒人、专政人、消灭人,而是为了保护人的生命和财产,消除对人的生命和生存的威胁。尊重和保护人的生命才是国家与政府的最高使命。

  用法律来保障生命权早已是文明社会的通例。虽然在文字表述上各不相同,实行宪政的现代文明社会无不把对生命权的保护写入宪法。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宣告"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被他们的造物主赋予了某些不可让渡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在它们的最高法律即宪法中以各种方式规定了生命权,通过宪法保障生命权。联合国也在其各种权利公约中一再强调保障人的生命权。1948年12月《世界人权宣言》在第3条宣布"人人有权享有生命、自由和人身安全"。1966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6条第1项明确规定:"人人有固有的生命权"。

  汶川共识的意义在于它修正了以往的价值序列,把人的生命价值提高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长期以来,对生命价值的尊重和对人的尊严的尊重在朝野之间缺乏共识,对国家财产的重视高于对人的生命的重视;对给予抢救国家财产的英雄的荣誉高于抢救民众生命的英雄。因此,历史上涌现了许多保护国家财产的"救财英雄",他们为国家的一根木头、一匹马、几只羊献出自己的生命。这次抗震救灾有一个崭新特点,这就是抢救生命的"救命英雄"越来越多。一条条类似"牺牲生命、保全财产"等硬性政治要求也渐渐淡出。执政者和官方媒体开始把挽救生命看作是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这一重大变化非常值得肯定。人命关天,因此,对汶川共识的意义,怎么强调也不过分。

  然而,与汶川共识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现行的许多正式法律依然明确地把国家财产置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之上。在这样的价值序列中,最重要的是国家的财产,其次才是"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例如,最高人民检察院2004年8月10日公布《检察人员纪律处分条例》(试行)中就规定,检察人员遇到国家财产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时,能救而不救,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撤职或者开除处分。在2005年5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31号)中,第一百五十三条规定,遇到国家财产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时,能救而不救,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严重警告或者撤销党内职务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留党察看或者开除党籍处分。

  上述问题也同样存在于现行的宪法之中。从条文上看,现行宪法一方面没有关于公民生命权的任何规定,另一方面把国家财产抬高到神圣不可侵犯的位置,绝对凌驾于对公民财产的保护之上。(宪法第十二条、第十三条)。宪法本来是为生命权而生,而生命权却在现行的宪法中完全缺席。不仅如此,现行的宪法乃至许多法律和政治教科书都把国家看成是维护政权的暴力专政机器,而不是保护人的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权的工具。面对汶川大地震的无数牺牲者,现在是从宪法的高度认真对待生命权的时候了。

  应该把对生命权的保障写入宪法

  宪政相对于专政的最大优越性就在于它以尊重与保障人的尊严与生命权为根本出发点,视人的生命价值为最高的价值。任何一种法律制度或制度的安排都必须服从并维护生命权,珍视生命的价值与尊严。可是,在当下,人的尊严与生命权的价值常常得不到应有的关注,漠视生命价值、忽视生命安全的现象普遍存在。现在,汶川共识的初步形成将有助于推动中国从专政向宪政转型,而对生命权的保障是其枢纽所在。

  要落实汶川共识,首先应该把对生命权的普遍承认和平等保障写入宪法。汶川共识要求国家职能有一个根本转变,即从维护政权的专政国体到保护生命的宪政国体的转变。这意味着,政府最根本的职责不是去对一些人实行专政,不是去消灭一些阶级,而是去保护每个人不可剥夺的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以尊重和保障生命权为一切制度、法律、政策的出发点。要想类似唐山地震、汶川地震造成重大生命伤亡的事件不再发生,就不能继续让生命权在宪法中一直缺席。

  其次,落实汶川共识还要求在宪法中用"公民的生命权不可让渡、财产权不可侵犯"来取代现行宪法中规定的"国家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现行宪法法律规定国家财产高于人的生命与财产。这是与文明社会的普世价值以及汶川共识根本冲突的。国家财产来自于作为公民的纳税人,因此没有任何理由把来自于公民的国家财产置于公民个体的生命血肉之躯之上。宪法首先要保护的不是国家的财产,而是公民的生命权;国家的首要任务不是实行阶级专政,而是对公民的生命安全加以切实的保障。国家利益并不高于一切,公民的生命安全和基本权利才高于一切。

  第三,落实汶川共识要求用"公民"的概念来取代现行宪法和法律中"人民(群众)"的概念。现行的宪法和法律根据正统的意识形态在政治上把人区分成"人民群众",认定人的生命价值因政治地位不同而有差等,而不是强调所有人的生命财产受到同等的法律保护。这也是与文明社会的普世价值、与汶川共识相冲突的,是专政思维的遗产。不是人民生命高于一切,甚至不是公民的生命高于一切,而是人的生命高于一切。这是现代文明世界的价值观,更是文明社会的底线共识。

  汶川地震,是上天,在提醒我们,是承认"生命高于一切"的时候了;在敦促我们,生命至上的汶川共识还需要有后续的观念更新和制度跟进;在告诫我们,现在是把生命权写入宪法的时候了!唯有如此,才能让公共权力向人性回归、向生命尊严低头、向民意靠近、向普世价值归顺。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就是看该社会中人的生命价值的重要性程度,生命权得到保护的程度,人的尊严得到尊重的程度。因此,值得再次重申的是,在文明的价值序列中,生命的价值才居于顶端,其他一切都居其次。人的生命高于一切,或者说人命关天,是文明的合乎人性的执政理念的出发点,也是中国迈入现代文明社会的新起点!

  来源:《南都周刊》2008年6月20号

发表评论请点下面原文链接 : http://www.weekmag.com/html/4027.htm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info ] 电子杂志!
-~----------~----~----~----~------~----~------~--~---

Friday, June 27, 2008

郭王:中国在中日东海争议上的重大失误

  6月18日,中国外交部宣布,中日双方通过平等协商,就东海问题达成了原则共识。这个"原则共识"的内容迅即成为国内外的关注热点,国内媒体自然一片叫好(只有港台媒体提出质疑),国际舆论当然大加肯定,但网络民意却几乎是一面倒地发出强烈反对之声,至于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也因其各自的立场和视角褒贬不一、异见纷呈。一时之间,这个历时数年谈判方才出笼的"中日东海协议"究竟是"丧权辱国"还是"友好合作",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各种观点针锋相对、莫衷一是。笔者经过仔细阅读《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有关条文,发现中国方面在处理这个重大争议问题上,居然发生了一个似乎不应该出现的重大失误:日本政府刻意混淆对应于"大陆架"与"专属经济区"的法定权利,藉以挑起这个东海油气田争议,而中方不仅未能明确指出日方的错误,反而"按照"日方的逻辑展开了双边谈判,终于导致此一"中日东海协议"的出台。

  我们先来看看国际法有关"大陆架"及"专属经济区"的有关规定。《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下称《公约》,中日两国均为该公约的签约国)第七十六条第1款规定,"沿海国的大陆架包括其领海以外依其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扩展到大陆边外缘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如果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到大陆边的外缘的距离不到二百海里,则扩展到二百海里的距离"。根据第5款及第6款的规定,沿海国的大陆架如果超过二百海里,则不得超出从领海基线量起三百五十海里,或不超出2500米等深线一百海里。第七十七条第1款规定,"沿海国为勘探大陆架和开发其自然资源的目的,对大陆架行使主权权利";第2款规定,"第1款所指的权利是专属性的,即:如果沿海国不勘探大陆架或开发其自然资源,任何人未经沿海国明示同意,均不得从事这种活动";第3款规定,"沿海国对大陆架的权利并不取决于有效或象征的占领或任何明文公告"。

  根据海洋勘探资料显示,中国的东海大陆架从海岸起向东自然延伸至距琉球群岛20海里处的琉球海沟(深度为2940米)为止,最宽处为340海里。同时,由于琉球海沟的存在,使得中国和日本不在同一个大陆架上,属于日本的大陆架仅有20海里,无法延伸。因此,根据《公约》上述条文规定,直至琉球海沟的整个东海大陆架均为中国无可争议的法定大陆架,中国对东海大陆架上的所有自然资源拥有无可置疑的主权权利,而且这种专属权利无须通过占领或公告来加以宣示。根据此一国际法规定,中国当前所开发的各个东海油气田均属于大陆架自然资源,故中日两国关于东海油气田的"争议"不属于"专属经济区"范畴,而属于"大陆架"范畴,应该根据《公约》有关"大陆架"权利的法律规定予以处理。另一方面,中国国内亦有相关法律。1 9 9 8年6月2 6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大陆架,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以外依本国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扩展到大陆边外缘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如果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至大陆边外缘的距离不足二百海里,则扩展至二百海里"。

  至于"专属经济区"的设置和权利,《公约》里有如下规定:第五十五条,"专属经济区是领海以外并邻接领海的一个区域,受本部分规定的特定法律制度的限制,在这个制度下,沿海国的权利和管辖权以及其他国家的权利和自由均受本公约有关规定的支配"。第五十六条第1款,"沿海国在专属经济区内拥有以勘探和开发、养护和管理海床上覆水域和海床及其底土的自然资源(不论为生物或非生物资源)为目的的主权权利,以及关于在该区内从事经济性开发和勘探,如利用海水、海流和风力生产能等其他活动的主权权利"。第2款,"沿海国在专属经济区内根据本公约行使其权利和履行其义务时,应适当顾及其他国家的权利和义务,并应以符合本公约规定的方式行事"。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是第3款,"本条所载的关于海床和底土的权利,应按照第六部分(即大陆架部分)的规定行使"。两相比较,可以明白看出,"大陆架"在《公约》里具有明确定义和具体说明,大陆架拥有国的主权权利具有天然的、法定的排他性和专属性,而且在有关勘探和开发大陆架自然资源的争议中具有法定的主体地位;而"专属经济区"的设置和定义较为含混,需要各国自行宣示或与有关国家协商,然后才能确定海域划界和权益分配,在有关勘探和开发大陆架自然资源的争议中只能从属于"大陆架"的有关规定。此外,专属经济区的海域延伸只有二百海里,而大陆架却可以根据沿海国大陆架面积的大小最远延伸至三百五十海里。要而言之,所谓"中日东海油气田争议"的本质属于"大陆架"权利的争端,而非"专属经济区"之争。日本政府刻意将此两者混为一谈,胡搅蛮缠地意图浑水摸鱼。

  在中日东海争议中,还有一个同样重要的法律依据不仅多为媒体和公众所忽视,甚至从未出现在中日东海谈判的官方报道之中,这就是"沿海国"与"群岛国"之别。《公约》的第二条第1款规定,"沿海国的主权及于其陆地领土及其内水以外邻接的一带海域,在群岛国的情形下则及于群岛水域以外邻接的一带海域,称为领海"。显然,在《公约》里将有关的国家主体明确区分为"沿海国"和"群岛国"两大类,而对应这两大类国家的海洋权益同样有着明确区分。所谓"沿海国"是指濒临海洋的大陆国家,如中国;所谓"群岛国"是指全部由一个或多个群岛构成的国家,如日本。有关"沿海国"的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的有关规定已见上文,这里着重探讨"群岛国"的有关规定。根据《公约》第四十八条,群岛国的"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宽度,应从按照第四十七条划定的群岛基线量起"。而关于群岛国的群岛基线划定,第四十七条第1款规定,"群岛国可划定连接群岛最外缘各岛和各干礁的最外缘各点的直线群岛基线,但这种基线应包括主要的岛屿和一个区域,在该区域内,水域面积和包括环礁在内的陆地面积的比例应在一比一至九比一之间";第2款规定,"这种基线的长度不应超过一百海里。但围绕任何群岛的基线总数中至多百分之三可超过该长度,最长以一百二十五海里为限";最关键的是第3款的规定,"这种基线的划定不应在任何明显的程度上偏离群岛的一般轮廓"。从以上规定可以明白看出,日本要划定其专属经济区,首须确定其群岛基线,而此一基线不能在任何明显的程度上偏离日本列岛的一般轮廓。换言之,日方的专属经济区外缘界线根本不可能在东海上形成如其所主张的"一刀切"式的直线(即所谓日中中间线)。

  综上所述,判别中日东海争议的法律依据关键看两点:其一是"沿海国"与"群岛国"在海洋划界及权益分配方面有着明确的区别;其二是"大陆架"与"专属经济区"的定义及划分有着明确的区别。这两点在《公约》里都有明文规定,可见日方不论是"专属经济区"或"油气田争议"的有关论据完全是站不住脚的。因此,这个所谓东海油气田争议完全是日本无中生有地单方面挑起的,这种罔顾及蔑视国际法公约的野蛮行径形同明火执仗的公开抢掠。鉴此,中国政府完全应该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有关法律条文予以驳斥,而根本不必与其展开所谓"谈判"。中日东海问题谈判历经数年,相信经办谈判的中国外交官以及有关专家对于以上国际法的法律条文早已烂熟于心、倒背如流,但为什么没有据理力争却总是顺着日方的强盗逻辑去"协议"?实际上,在谈判仍未得出具体协议之前,中方就已高调宣称要"使东海成为和平、合作、友好之海",这不是公开自己的谈判底线以鼓励日方放胆索讨中国权益吗?更为严重的是,这种"主动弃守"国际法原则的消极做法将会使得中国在今后与其它国家的类似海洋权益争端中处于极其不利的被动地位,而且"和平发展"的外交政策决定了中国难以通过战争手段来扭转此一被动局面,此后中国的海洋权益恐怕还将遭受巨额流失。

发表评论请点下面原文链接 : http://www.weekmag.com/html/4026.htm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info ] 电子杂志!
-~----------~----~----~----~------~----~------~--~---

肖雪慧:自由民主是可以说破的“皇帝新衣”

  一.小引

  潘维一篇《敢与西方展开政治观念竞争》①派给思想界一个任务:"开展在意识形态领域跟西方的竞争"。为此,首先要"解构所谓'普世'价值,说破这'皇帝的新衣',把一个药方应付百病的荒唐揭穿"。

  什么是潘维号召解构的"普世价值"和要说破的"皇帝新衣"呢?——是"如宗教般俘获民心"的"自由民主"!是"'民主'与'专制'两分的政治蒙昧主义"!据说,这种"民主与专制"的两分"傲慢地高踞于话语权的最顶端,解释世界上发生的几乎一切重要事情,轻浮地为一切重要的事情开同样的药方。如果治不好病,他们使被洗脑的人相信,责任永远不在药方,而在病人。"如果不是充溢字里行间的强烈情绪,乍看到"政治蒙昧主义"、"洗脑"什么的,多半会把它们看成倒着说事的幽默。但不是。

  这篇号召解构、揭穿、竞争的宏文,写法特殊。道理是不需要讲的,只管结论下得痛快便是;结论多得令人应接不暇,但是否自相矛盾、有无背离常识,管它呢,只要符合潘维自个认定的政治正确性,哪怕梦中呓语,哪怕逮谁骂谁、无端侮辱也无妨。

  所以,潘维可以断言"自由、民主、市场的'三位一体'与圣父、圣子、圣灵的'三位一体'并没有性质上的区别",却不履行告知义务:究竟谁说自由、民主、市场是三位一体。还可以断然宣布:"生存方式竞争的胜负从来都不取决于物质状况,否则大清国怎会败于小日本,延安怎能胜过西安,又怎会有'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民心向背决定战争的胜负。在当代,民心向背之争主要是意识形态的话语权之争。"却对一个明显矛盾不管不顾:如果"生存方式竞争的胜负"、"战争的胜负"真如他斩钉截铁宣称的那样"从来不取决于物质状况",而只由民心向背决定,那么清国肯定不该败于日本,除非他能证明当时的民心向着日本。

  至于侮辱性言辞,文中多了去。怀抱民主理想给说成"被洗了脑",却根本不理会被指者肯定会发出的一个无关乎政治态度而只关乎常识的质疑——突破信息封闭而拓宽了眼界的人容易被洗脑,还是自我封闭、井底观天更容易被洗脑?对别国人民,也不无侮辱:南斯拉夫,"那里的人民急于加入欧盟,自我分裂,并向西欧缴械投降":"印度多数人民信奉'自由民主'",生存质量"没有因为改宗'自由民主'而改善"。好家伙!南斯拉夫人民的选择不合潘维政治偏好,就给定了个"缴械投降"。针对印度人民的"改宗"一说更是奇怪。印度一独立就采用了民主制,而之前是四分五裂的王公统治和外国的殖民统治,再往前,是莫卧儿皇帝的统治。用"改宗"一说嘲讽奚落印度人摆脱王公统治和殖民统治而选择了民主道路,莫非印度人命该接受王公或皇帝的"正宗"?说人家的生存质量无改善,也是信口开河,选票、言论表达和结社的自由使普通人也不乏力量感,他们可以不被官家欺负而活得有尊严,穷人无须提防一支未注册准武装力量的"踢掀砸抢和追打",国家不富裕,但没闹饥荒、没饿死人……难道"生存质量"可以没有这些个维度?今天的西方人民在他笔下就惨得没法说了:是被"'自由民主'之类的信仰煽动着"的"愚昧或者功利的西方人民"。

  侮辱远不止这些。当潘维把一批批思想者对我国自秦始皇起实行专制达两千余年这一事实的揭露指为"在我国影响很深"的"新蒙昧主义",把对自由民主的信仰说成需要"摆脱"的"思想桎梏"和必须"解构"的"政治蒙昧主义",这一来,所有反思历史的思想者就都成了"新蒙昧主义"的中招者和制造者,中国近百年的追求也成了一场虚无,而在亚洲最早进行共和试验、开发民智、实行新闻言论自由,自然就统统成了自套枷锁、由文明返蒙昧的蠢举。包括我父母在内的一批人,他们在自由民主理想激励下放弃安全、优裕的生活而投身到为一个自由民主的未来的斗争之中,按潘维的说法,也是被洗脑而落入了"政治蒙昧主义"陷阱。可我知道,父辈们当初的选择是独立思考的结果,尽管南辕北辙的结果为他们始料不及,但独立思考跟蒙昧主义天然对立,这是一个基本常识。倒是后来有没有被洗脑而少了独立思考多了盲信,那倒真是个问题,值得通过若干个案研究来寻找答案。

  现今中国老百姓,潘维也没放过。前引"端碗吃肉,放筷子骂娘"一说,直译出来不就是说老百姓是忘恩负义、不宜好的一群?不就指他们吃政府喝政府的,吃饱喝足了就拿政府开骂?可是,此说内含的关于人民、人民与政府关系、究竟谁创造财富、谁供养了谁等一系列根本问题的观念,我国政府官员怕是不便欣然接受,除非脑袋进水了。

  不过,这类信口雌黄,提一下足以。真正需要重视的,是潘维称要打一场意识形态之战。这场战争是主要针对民主的解构和以自己的政治观念跟西方展开竞争。

  纵观潘文,解构民主,大致几步曲:第一,定位:民主是一种"政治观念体系"或曰"意识形态";第二,定性:这种意识形态是西方制造出来俘获民心的现代宗教,是"国内外意识形态话语掌握者"当"普世"尺度来测量政权合法性的"空洞的概念"和"政治标签",体现了西方话语霸权;第三,后果:对整个世界来说,"自由民主"这种"征服者的武器,把当今世界带入了政治蒙昧时代";对国家来说,"转奉自由民主"不仅"不会使国家变得繁荣富强",而且"会成为征服者支配和鱼肉的对象",据潘维说:"第三世界的'民主化'过程也是第三世界被边缘化的过程"——这里顺便插一句:既然说自由民主观念把世界带入政治蒙昧时代,自然就意味着此前是政治文明时代;说民主化使第三世界"被边缘化"了,也就意味着民主化之前曾居世界政治舞台要津。这两点本该用事实说话,但被潘维当成了无须提供事实依据的不言而喻之理,双双作为隐含前提连同其明确的断言一起兜售。

  而竞争,则是针对"世界的'主流'色彩",以中国自己的意识形态"在历史、文化等主要战线发动进攻,而且战而胜之。"

  解构民主、解构普世价值,或者针对世界主流政治观念的竞争,都不是可以当呓语或耳旁风的,果真捣鼓起来的话,后果是要每一个人来承受的,也是要后代继续承受的。

  二.民主是可以解构掉的意识形态吗?

  1.民主很实在,不是什么浸透着党派精神的意识形态和"空洞的概念"

  潘维把民主界定为意识形态。而意识形态,马克思视之为虚假意识的代名词,视之为具欺骗性的观念体系。曼海姆等现代思想家也指出了意识形态对思想的扭曲和操纵,认为这种观念体系跟包含着人类探索未知成就的知识体系是不同的。中国是一个特别强调意识形态的国度,身处其中,对意识形态的这些特性是不陌生的,对意识形态体系漂亮言辞下隐蔽着的真实意图,对它强烈的党派性、排他性和对人们精神世界的遮蔽和操纵,也都不缺少认知和实感。

  而民主制度是作为一种公民自治体制诞生的。

  事物的起源往往可以提示这一事物基本特征的重要线索。在民主政治的发源地古希腊,民众对来自当权者威胁的觉察和担心,使人民不能放心地把管理城邦的权力交付任何个人,而是创造了一种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公民自治体制。

  这种制度当然也有一系列观念与之相应,比如权力观和人性观:相信权力具有的侵略性、扩张性和对掌权者的诱惑、腐蚀性,必定使任何不受制约的权力都对民众构成威胁;相信人具有基本的理性判断能力,在关系每个人切身利益的问题上,个人才是自己利益的最可靠看护者,但在种种诱惑面前特别在受权力诱惑时人的德性很脆弱——人性的前一侧面使公民自治成为可能,后一侧面使人民对掌权者的控制约束成为必要……。这些观念是从经验中提炼出来的,它们都很实在,没有意识形态高调的虚妄性;它们的可观察、可验证,不同于意识形态把美好允诺无限后推而具有不可验证性。而这些观念折射的权利意识对人来说具有自生性而无须外部灌输,跟意识形态那种垄断事物解释权,控制人的思想、遮蔽人们精神的观念相克而不相生。

  可以说,民主从理念到制度都极其平凡。民主认可和包容人的利己天性,对人的认识平实而低调,不试图去改造人。不象那些把不切实际的道德高调作为制度之人性要求的体制,非得把大量精力耗费在对人的改造、控制上。因为这种平实性,民主制度无须靠折腾人性来维系,但人民——民主制下,人民是拥有平等投票权、发言权和平等法律地位的公民的总体,而不是一个具政治排斥意味的意识形态用语和由权势者垄断了解释权可以随心使用的政治符号——在自治实践中自我教育;公众的福祉不依赖一个头顶神圣光环的圣人或者一个天纵英明有着"十全武功"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神人,而是由普通民众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如何实现对自己命运的掌握?相应的原则和措施同样实在。公民平权原则、统治必须得到人民的同意和授权,授权必须通过自由、公开的选举来进行,为防范选举产生的掌权者僭越权力、侵犯公民权利、危及人民的主权地位而设立制衡、监督、问责、弹劾机制,等等。这些原则和措施具有中立性和可操作性,跟意识形态的党派精神无涉,更不是什么"空洞的概念"。

  现在越来越多国家的人民选择了民主,理由也是高度现实的。诚然,现代民主政治中相互竞争的党派为了凝聚政治共识和实现力量整合,都各有一套自己的意识形态体系。但是决定它们在政治竞争中胜负的主要是现实政策。党派意识形态固然可以对部分人的选择产生影响,但多数选民并不在意什么意识形态,而在意跨党派跨意识形态的价值原则能得到多大程度体现,在意每一种政策对自己现实利益的影响。台湾地区刚结束的选战就很说明问题:多数选民不管两党有什么理念,但关注一条:什么对民众最有利,对台湾最有利。

  2.民主、专制不以东方、西方为分野

  就民主所依托的那些基本观念来说,如,作为民主制前提的公民在人格上、法律地位上的平等以及对权力本性的认识,前者跟人最深刻的人性需求相符,后者给人们以警示——断不可把维护个人利益、增加社会福祉的希望寄托在当权者的善性上,对社会和其中每个人来说,最大的危险来自无制约的权力,乃是一条被历史和现实反复验证的铁律。只有民主的制度建构以及它所保障的公民自由和权利,能够有效应对这种危险。就此而言,说民主具有普世性或者说包含着普世价值,并不为过。

  但潘维却描绘出一幅"'民主'与'专制'两分的政治蒙昧主义""傲慢地高踞于话语权的最顶端"的图景。这样的描绘和指控不仅反映潘维的阴谋论思维,还透露出他自己恰恰已经陷在对事物截然两分的思维之中。这种思维使他假定了东方跟西方在价值观上的对立,假定民主、专制是以东、西方为分野的,并指控民主是"西方"对第三世界、特别是对东方国家进行洗脑和思想征服的工具,必须解构掉。然而,无论历史还是当代的事实并不支持这样的分野,更不支持基于这种分野的民主作为"洗脑"、"征服"工具的阴谋论。

  西方历史上跟东方一样有专制主义,它曾长期存在于教廷和世俗社会。就世俗方面,西欧专制王权在17世纪前后达到极盛。但最终在跟民主立宪的斗争中落败了。

  民主的价值突破西方范围,被越来越广大地区的人民所了解和追求,是在经历了给人类带来空前劫难的极权主义灾难之后。通过了解,就有了比较;通过比较,被遮蔽的(比如作为民主根本关注的人民与国家政权之间的关系)可以实现解蔽。而"洗脑"、"征服",对这样的过程来说,风马牛不相及。

  举两个最近的东方例子。一是不丹王国在国王主导下向民主转型。国王的一番话道出了理由:"我可以努力做个爱民的国王,但我无法保证不丹代代都有好国王,为了不丹人长远的幸福,我们必须推行民主,一个有效的制度比王位更重要。"国王看得明白,对于不丹人民的福祉来说,制度保障远比国王的贤能可靠。另一个例子是台湾地区。台湾走向民主,是威权政府在强大民意之下解除党禁报禁后,人民适时作出的政治选择。而刚结束的大选还证明,台湾的民主在走向成熟。这个事实打破了所谓华人不适合民主或者即使转向民主也只能是劣质民主的咒语。

  民主,曾经不过是一个小小城邦的自治试验。由这个试验激发的信念能够在后来专制主义呈强势的漫长时期延续下来,民主政体能够在专制政体似乎如日中天的近代重新崛起并在20世纪以不可阻遏之势向全世界传输,是因为由民主政体所体现的人民与国家之间合乎理性的关系以及对公民权利的保障、对公民自由判断的鼓励和尊重,使民主迟早要成为世界广大范围内人民的政治追求。可以说,民主诉求就潜藏在人们内心深处,也许需要通过某种契机去激发或唤醒,却决不需要洗脑和强加。这样说吧,民主最初是出现在西方,近代的重新崛起也是在西方实现的,然而这只证明了民主作为人类伟大的自治试验,是由西方开始的,却并不意味着是西方的专有物。其他地区的人民在民主与专制之间的决定性选择,是通过了解、比较而发现民主的价值之后作出的。

  而作为一种政体,民主曾经只局限在少数人范围,也曾经十分粗疏,但它具有突破自身局限和在不断摸索中调整、完善自身的潜力,能够通过吸纳人类创造的一切良治方式和优秀的政治思想(特别是宪政思想及其制度安排)来改良自身、丰富自身以获得应对各种挑战的力量。

  在民主所体现的价值和民主制度的改进力这双重意义上,潘维把民主当意识形态解构,都不会有结果。

  三.中国可以自外于世界民主大潮吗?

  民主跟中国相克吗?中国人拒绝民主、不需要民主吗?不!中国人追求民主已达百年。而反专制反独裁,争取一个自由民主的未来,更是共产党成立以来就作出的历史承诺。但过去百年追求,也许有人会说是百年迷思;历史承诺,也可能此一时彼一时。真正使这个问题没法回避的,是现实:官本位下的官尊民贱,使宪法载明的公民在法律面前的平等被现实演绎成法律在平民头上利剑高悬,却对官员"宽仁厚德";人民时常处于被监护状态,权力却无往而不在自由之中;而权力自由状态下的"权力下崽"、权力滥用早就不是秘密,日前人大校长纪宝成在《人民日报》撰文抨击的公务员"自己给自己制造权力"现象,其实是常态,诸如公务员个税缴纳情况成国家秘密(根据南方都市报3月30日顾则徐文)、被记者揭露的官员差警察千里迢迢赶赴报社拿人之类趣事频频上演;官员升迁沉浮的决定权在上而不在下,则使民众无可奈何地眼看一些官员带"病"升迁,无可奈何地眼看着部分官员不明财产越来越巨大,还得时不时忍受官家拿荒唐事来恶心你,比方说,醉死、嫖死、赌死了,还得要你当烈士供奉……

  所有这些问题无一不是权力缺乏制约的直接恶果。民主起源从某种意义说是民众对觉察到的危险的反应。中国人不迟钝,对来自权力的危险不是没感觉。事实上,我国原本就因缺乏制约而倾向于专横和腐败的权力利用经济转轨时期一些不确定因素迅速扩大自我授权致使专横和腐败更趋严重,这早就超出了社会容忍度。如何管束权力,是我国面临的最迫切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对政府与人民、与构成人民的个体的关系作明确定位的问题是绕不过去的。而这正是民主的核心关注。

  没错,民主不包医百病——潘维所谓"一个药方应付百病"之说本身就是个伪命题——,但民主厘清权力来源,在人民与政权的这一根本政治关系上解决权力的最终归属,给权力这匹野马套上羁勒,把它导入正轨发挥正常的服务职能而难以为祸社会;民主没法让腐败绝迹但会使官员因腐败成本高昂而望而却步;民主并无保证决策最优的野心,但保证决策的公开、透明和尽可能广泛的参与,保证及时纠错;民主以公民权利为前提,相信和鼓励公民的自由判断,在民主制度,选举权、表达自由、结社集会自由等使公民有必要的手段参与和影响国家政策,有必要的手段对政府及官员进行约束。一人一票的平等选举权是其中最重要手段之一。定期举行的选举(当然是全程自由、公开的选举而不是在钦定名单上画圈的把戏),对于在利益、价值、生活追求上千差万别的公民来说,是以选票自由表达意志的重要时刻。通过千万选民的意志碰撞和交汇过程决出的领导人,无论是否符合选民各自预期,但他们的意志都加入到结果的产生过程之中。而对政府来说,公民手中的选票不仅提示着政权合法性的最终来源,选民的预期反应也对政府构成根本性约束……

  当然,潘维有他自己对现实的判断。通过一个反问——"为什么不肯承认六十年的巨大进步也是在这个政体下获得的?"——就既把"六十年的巨大进步"说成无可置疑的事实,又把现有体制的优越当了不容怀疑的定论。只是,不知道"六十年巨大成就"是否也包括"挖"出五十万右派?三年大饥荒?革"文化"命、停课停产、把国家经济推向崩溃边缘?诚然,如果限定在最近三十年范围内谈"巨大成就",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是事实。但以下重要事实可以视而不见吗?其一,作为我国经济国际竞争力主要因素的工人劳动的高强度、高工时与低工资、低保障和恶劣条件,这个事实跟劳工群体民主权利的严重缺失直接相关。其二,国有资产大量流失以及社会不公导致的贫富悬殊埋下了重大社会隐患。其三,中国人承担的制度成本之高,从政府及官员的耗费(包括著名的三"公"消费)远超GDP增长速度可见一斑。其四,国库装得很满了,政府权力越来越大了,但提供的公共服务越来越少了……这些事实说明,制度有病,即使经济快速增长,人民却没能享受到应有的实惠,特别是广大农民、广大劳工和城市贫民处境艰难。一个学者,如果真正在意国家的健康发展,是不可以回避严酷真相的。而以"六十年的巨大成就"来证明制度优越和排斥向民主的转型,依我看,在这种坚持和排斥中,还暴露出潘维在乎的只是政治意识形态和制度符号,至于人在这符号之下的状态和感受,似乎没放在眼里。然而,谈政治观念竞争而不考虑人的生存状态和感受,是不是太目中无"人"了?

  四.潘维要我们拿什么去竞争?

  "解构"民主的目的是要拿自己的政治观念跟西方竞争。自己什么样的政治观念?潘维这篇文章末尾只说了"在知识界确立对自己生存方式的自觉,也就是对中华发展道路的自觉",并摆开了跟国际主流价值对立的架势:"我们不是为对立而对立,是为摆脱思想桎梏,为中华的生存而对立。"可是拿来跟国际主流价值对立的"我们自己的生存方式"究竟是什么,却语焉不详。但他在另一篇文章《中国问题——核心价值观的迷失》②中挑明了:"对本民族文化的自觉,首先是对本民族政治文明的自觉。"说穿了,是要人们效忠中国政治传统,欲用来跟民主政治竞争的自然也是它了。不过"说穿"这一点的不是别人,是潘维自己。他用一种七拐八弯的奇怪论证方式绕到了这个结论上。

  他先承认:"人民与政府的关系应当如何?这是个政治价值观问题。"但紧接着一番话撇开涉及这一根本关系所回避不了的"应然"与"实然"问题,以似是而非的断言——"一切出色的文明都以一个独特的政治文明为核心,政治文明凝聚在政治制度中"——,他要说穿的结论就露出了一个头顶盖。也许担心人们不明白他的意思,潘维又说:"政治价值观集中体现为如何看待人民与政府的关系,特别是关于应当如何遴选政府官员,以及应当如何约束政府的观念。倘若精英们认同的政治价值观过于"西方",致使流行的政治价值观与中国实际的社会条件不兼容,就会撬动并扭曲人民与政府的关系,社会就不可能和谐。"

  再接下来,是潘维在"如何看待人民与政府的关系"、"如何遴选政府官员"(三个问题中"如何约束政府"这一至关重要的问题不见了)的问题上拿他心目中一反一正两个例子作对比。现代民主及其价值观自然是反例:"而今,流行于全球的政治价值观是选举,是直选,是多数决定,是人民组成阶级和利益集团,由集团的代表争夺政府权力,通过占有政府权力来保卫和促进本集团的利益。于是,政治成为政府权力的拍卖场,相对势大者赢。在许多发展中国家,这种政治价值观变成了人民与人民、人民与政府激烈冲突的催化剂。"中国是正面典型:"中国因拥有自己独特的核心政治价值观而拥有独特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文明,从而能自立于世界文明之林。在历史上,中国靠儒家精英集团来领导;在今天,中国由一支称为'共产党'的'先锋队'来领导。两者之间显示着社会结构和政治价值的传承,异曲同工。"不过,潘维在把现今跟历史一脉相承的政治关系格局当正面典型时,政府与人民的关系倒是已在不言中,那就是统治与被统治关系。可是如何遴选,看不出来。但潘维在该文另一处给了答案:"继承中国政治文明传统,靠考评考选的'绩优'原则来公开透明地选拔"。话说得闪烁其词,可意思很清楚,所谓考评考选不就是现正用着的任命制吗?不就是在官员去留问题上继续排斥人民的决定权而继续由上级圈定吗?——看到这里,我有点好奇,潘维在把民主政治丑化成"政府权力的拍卖场"和推举中国现行官员遴选制度时,有没有想过中国官场历史上就盛行、现在越发盛行的买官卖官现象?

  到此为止,潘维认为可用于跟民主政治的价值观竞争的东西便已经呈现出来。其实,他所呈现的一切,是不是可以拿去跟主流政治价值竞争,先得看看用它解决我们自己现在的问题是不是管用。而管不管用,没必要费笔墨,事实早就摆在那里了。可是潘维要人们固守传统的政治价值观,还把这上升到"对本民族政治文明的自觉"的高度,实在太邪门。按他意思,我们历史上形成了皇权至上、官尊民卑的政治价值,就得世世代代固守;既定关系是什么样的,民众就得拿这当最不可动摇的关系来接受,不如此,就缺乏了"对本民族政治文明的自觉"。这一来,潘维就在人民与政府的关系上一劳永逸地否定了人民的选择权;而且否定这种根本性权利,甚至连乌龙理由都没给一个。

  然而,排除了人民的授权,人民对权力的产生、转移、使用统统无法控制,这样的政治能够是文明的吗?如果谈不上政治文明,谈何"对本民族政治文明的自觉"?

  至于还拿它去"为中华的生存而对立",除了把中国推到世界文明发展趋势的对立面,给中国威胁论提供口实,恐怕别无效果。当然,如果在国内思想领域捣鼓起这一套,那可又是一场重新统一思想的意识形态运动。而这,中国从来不缺少,也从来没有真正中断过。只是,这种运动现在再怎么搞,怕也是难以再现昨日辉煌了,但这会阻挠向民主转型的进程,却是一定的。

  2008-4-3

  ① 环球时报

  ②该文发表在《领导者》第十九期。笔者引自天益网站。

  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大学

发表评论请点下面原文链接 : http://www.weekmag.com/html/4025.htm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info ] 电子杂志!
-~----------~----~----~----~------~----~------~--~---

薛兆丰:“负资产”,谁之过?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后,中国香港楼价大幅度下跌,造成了面积甚广、延续至今的"负资产"现象。很多以按揭方式供楼的中产家庭,虽然终日劳碌,总资产仍然为负。这是因为其房屋的现值抵不过他们当初向银行借的总金额,即使现在把房屋卖掉,套现的资金也不足以还债的缘故。

  有人把"负资产"现象归咎于金融风暴前特区政府推出的"八万五计划",我认为这实在有欠公允,误解了金融市场的因果关系。目前中国内地的金融市场也正在经历着类似的重大变动,而这不仅是资金流向的变动,还是体制本身的变动。

  当年的"八万五计划",是指特区政府打算每年向市场推出"八万五千"个居住单位,逐步达到人人有房产的水平。到过中国香港的朋友都有体会,土地寸土寸金,道路、街区、住房、商铺都格外拥挤,"人人有房产"是个了不起的宏愿。但实际上,中国香港并不缺地。翻开地图,开发的地区只占特区全部面积的很小一部分。特区政府之所以控制土地开发量,目的是推高楼价,因为政府的财政收入大部分是靠每年的卖地收入来维持的。换言之,中产人士每月的供款中,大部分是通过地产商间接向政府交纳的所得税。

  说到这里我想顺便说说,美国传统基金和《华尔街日报》的"经济自由指数"调查一直认为中国香港的税收水平低。其实他们忽略了巨额地价这一"间接税",若把地价算上,中国香港的税收并不低。

  在高地价政策下,市民形成了习惯定势,认为楼价只能涨、不能跌。他们也顺理成章地认为买楼就一定能保值升值,当经济走上坡时,每个人都体验到经济繁荣和楼价上涨两个同时发生的事实,于是产生了误解,以为楼价上涨是经济繁荣的促进因素。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固然,中国香港的经济繁荣推动了市场对楼宇的需求,从而推高了楼价,令业主的资产升值,但经济繁荣是因,楼价被推高是果,两者之间不是相反的因果关系,推高了楼价并不一定能把经济搞好。换言之,要是遇到经济衰退,即使人为地维持或推高楼价,也不能消减衰退。

  显然,土地和楼房都是经济发展的要素。任何时候,经济要素都是越便宜越好,让没有房屋的人变成有房屋的人,让有房屋的人住得更宽敞,总是绝对地改善了整个社会的生活和商业条件。增加土地供应确实会导致楼价下跌,从而减少中产阶级的"土地间接税",但不一定会降低中产阶级交纳的总赋税,因为政府可能通过开征其他税项使中产阶级的总赋税不变。但增大土地供应,能够降低每个人的生活成本,使得全社会的经济水平绝对地提高。

  问题在于,不少投资者有"种金"心理,认为一旦成了"有楼一族",就理应从楼价不断上涨中得益,这和传销者的心理相似。由于经济连年好景,这种期待成了天经地义的事情。一旦遇到房产贬值,投资者就兴师问罪,要找替罪羔羊。如果购房是为了自住,而自住是一种消费,那么房产(消费品)日渐贬值是很正常的事情。我们购买的任何一件耐用消费品,从家具到电器,从服装到汽车,绝大部分都是逐渐贬值的。只要人们的借款超过净身家,并把借款用于消费,就会产生负资产,借钱买房只是一种可能而已。

  "负资产"现象,究竟是谁之过呢?中国香港经济的不景气,很大程度上是由其与美元挂钩的汇率机制造成的——美元疲软造成了经济的通缩和衰退。经济变幻并不是谁对谁错的问题,可以肯定的是,增加楼宇供应的政策也不是经济衰退的原因。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后,中国香港楼价大幅度下跌,造成了面积甚广、延续至今的"负资产"现象。很多以按揭方式供楼的中产家庭,虽然终日劳碌,总资产仍然为负。这是因为其房屋的现值抵不过他们当初向银行借的总金额,即使现在把房屋卖掉,套现的资金也不足以还债的缘故。

  有人把"负资产"现象归咎于金融风暴前特区政府推出的"八万五计划",我认为这实在有欠公允,误解了金融市场的因果关系。目前中国内地的金融市场也正在经历着类似的重大变动,而这不仅是资金流向的变动,还是体制本身的变动。

  当年的"八万五计划",是指特区政府打算每年向市场推出"八万五千"个居住单位,逐步达到人人有房产的水平。到过中国香港的朋友都有体会,土地寸土寸金,道路、街区、住房、商铺都格外拥挤,"人人有房产"是个了不起的宏愿。但实际上,中国香港并不缺地。翻开地图,开发的地区只占特区全部面积的很小一部分。特区政府之所以控制土地开发量,目的是推高楼价,因为政府的财政收入大部分是靠每年的卖地收入来维持的。换言之,中产人士每月的供款中,大部分是通过地产商间接向政府交纳的所得税。

  说到这里我想顺便说说,美国传统基金和《华尔街日报》的"经济自由指数"调查一直认为中国香港的税收水平低。其实他们忽略了巨额地价这一"间接税",若把地价算上,中国香港的税收并不低。

  在高地价政策下,市民形成了习惯定势,认为楼价只能涨、不能跌。他们也顺理成章地认为买楼就一定能保值升值,当经济走上坡时,每个人都体验到经济繁荣和楼价上涨两个同时发生的事实,于是产生了误解,以为楼价上涨是经济繁荣的促进因素。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固然,中国香港的经济繁荣推动了市场对楼宇的需求,从而推高了楼价,令业主的资产升值,但经济繁荣是因,楼价被推高是果,两者之间不是相反的因果关系,推高了楼价并不一定能把经济搞好。换言之,要是遇到经济衰退,即使人为地维持或推高楼价,也不能消减衰退。

  显然,土地和楼房都是经济发展的要素。任何时候,经济要素都是越便宜越好,让没有房屋的人变成有房屋的人,让有房屋的人住得更宽敞,总是绝对地改善了整个社会的生活和商业条件。增加土地供应确实会导致楼价下跌,从而减少中产阶级的"土地间接税",但不一定会降低中产阶级交纳的总赋税,因为政府可能通过开征其他税项使中产阶级的总赋税不变。但增大土地供应,能够降低每个人的生活成本,使得全社会的经济水平绝对地提高。

  问题在于,不少投资者有"种金"心理,认为一旦成了"有楼一族",就理应从楼价不断上涨中得益,这和传销者的心理相似。由于经济连年好景,这种期待成了天经地义的事情。一旦遇到房产贬值,投资者就兴师问罪,要找替罪羔羊。如果购房是为了自住,而自住是一种消费,那么房产(消费品)日渐贬值是很正常的事情。我们购买的任何一件耐用消费品,从家具到电器,从服装到汽车,绝大部分都是逐渐贬值的。只要人们的借款超过净身家,并把借款用于消费,就会产生负资产,借钱买房只是一种可能而已。

  "负资产"现象,究竟是谁之过呢?中国香港经济的不景气,很大程度上是由其与美元挂钩的汇率机制造成的——美元疲软造成了经济的通缩和衰退。经济变幻并不是谁对谁错的问题,可以肯定的是,增加楼宇供应的政策也不是经济衰退的原因。

  来源:互联网周刊

发表评论请点下面原文链接 : http://www.weekmag.com/html/4024.htm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info ] 电子杂志!
-~----------~----~----~----~------~----~------~--~---

寂寞笙歌:话说近代首次维权运动——保路运动

  保路运动的初始是维权运动

  发生于1911年的保路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的首次维权运动(相关论点见鄙作《什么才是真正的民主运动》)。保路运动是辛亥革命的导火索,或者说,保路运动就是辛亥革命的一部分。维权运动的特点是,诉求者所想要达到的目的,乃是个人的切身利益,而未必是更为崇高的意识形态诉求。如果这种诉求同时发生于许多人的身上,就形成了公众维权运动。保路运动,就符合部分这样的特征。

  在以往的教科书里,喜欢把保路运动描述成爱国民族主义运动。我倒没有反对运动中有着民族主义的强烈情绪,事实上,整个辛亥革命,就是由反清、复汉、民族主义这三个精神主导。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之一就是民族主义。但这场运动是否属于"爱国",这个就有点吊诡了。因为民族主义未必就是爱国主义,你爱的到底是满清的国还是大汉民族的国?如果我们撇开"爱国"这个大而无当的迷雾,就可以认清保路运动的本质,实际上源自个人利益——经济利益,而后发展成以汉民族为主的反清的民族主义革命。

  首先,我们必须看到,清末,由西方国家为主导的铁路建设,其中蕴藏着大笔的经济利益。而中国人民(也包括地方政府和乡绅),怎么会坐视这种利益为西方资本家独享?虽然,由西方人建设铁路对于当地经济,也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如增加就业和地方财税。但这些利益不是每个人都能享受到的,而对于这么大的一块蛋糕,每个人都想瓜分一部分。于是,四川人民强烈要求自保利权,自建铁路。当然,这种出于私利的动机,如果要得到清廷的支持,必须包裹上"主权"的外衣。譬如四川总督锡良给朝廷的奏报曰"自设川汉铁路公司,以辟利源而保主权"。清廷准奏之后,川汉铁路总公司成立。公司章程规定了不招外股,不借外债,专集中国人股份。由于中国没有象外国资本家那样的个人雄厚资金,因此必须向社会各界广泛集资,从四个方面筹集股款:一、认购之股(来自官倒和商人);二、抽租之股(来自普通农民和地主);三、官本之股(地方财政);四、公利之股(基金投资)。

  后来的事实证明,正是由于这种牵涉到官、商、民,几乎含盖社会各阶层的切身利益的筹股方式,才导致了难以平息的保路运动。当清政府出于各种动机欲将路权收归国有,命令四川、湖南停止民间集股,转而向西方银行借款的时候,无疑就触动了早已形成利益共同体的各阶层股民的利益,从而爆发了保路运动。

  保路运动首先从湖南长沙开始爆发,在湖南、湖北境内,有约4万人参与了抗议集会。运动一开始,就发生了暴力冲突,宜昌筑路工人打死了20余名清兵。进而广东也爆发了千余人的集会,四川在立宪派的发起下,组织了2千余人的集会。而四川的保路运动,最为激烈、深入,最终发展成军事革命,在全国首先宣布了政权独立。

  革命,以维权的名义进行

  在四川的保路运动初期,"四川保路同志会"的成立,使得运动有了很强的组织性和持续性。由于地方总督的默许,保路同志会成为了一个合法的群众组织,这给了运动一个很大的发展空间,使得他们的抗议活动合法化,而不用担心遭到警方的镇压。

  须要指出的是,四川保路运动的最初,仅仅是部分利益群体发起和鼓动。但发起后,很快向无直接利益群体蔓延。1911年6月16日由立宪派在成都组织的会议,只有二千四百余人,而且全是股东代表、咨议局议员、法团人士和其他有利益关系的各级群众。但仅到了第2天四川保路同志会成立大会的时候,就聚集了4千余人,人群中的主流转为无直接利益关系的学生和市民。无疑,运动已经有意无意得从单纯维权很快向民族主义情绪主导的群众运动转移。这是运动组织者始料未及的,也是他们乐见其成的。更准确的的说,立宪派很快就被群众推到了一个更为广义的运动中去。而保路同志会,也适时改变了政策,"无论股东非股东均可入会"。事实上,早在川汉铁路总公司成立之初,利权便已被地方政府不知不觉得跟主权挂上了勾。

  当四川保路运动已经转为一场全民运动的时候,同盟会适时介入。但他们初时并没有主导运动,而是通过保路同志会中的同盟会员,在群众中进行煽风点火,意图使运动纵深化。

  保路运动在刚开始的和平抗议时期,采取的非暴力方法有:集会、示威游行、血书、组织保路同志会、演说、罢市、罢课、抗税、传单。为了解决因罢市而生活受到影响的工人、小商贩,保路同志会和川汉铁路公司分别设立了慈善会和施济局,用以救济生活困难的群众。成都有十分之一的人口领取了救济。这样就使得运动可以持续进行下去。立宪派还发明了一种方式,就是——圣位牌。圣位牌上供奉着光绪的神位,左右两边写着一副联子,是光绪帝曾经的谕旨——庶政公诸舆论,铁路准归商办。保路同志会大量制作了这样的圣位牌,发放给每家每户。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制造舆论,抬出光绪曾经的谕旨,以证明运动的正义性,使得清廷一时间没有借口进行镇压,同时也起到了凝聚民心的作用。

  但即便如此,随着风潮的扩大,清廷惊恐万分,下旨要求四川总督"切实弹压,毋任嚣张"。在朝廷的压力下,四川总督赵尔丰终于决定武力镇压已经难以收拾的保路运动。他们逮捕了立宪派咨议局正副议长蒲殿俊、罗纶为主的10几名运动领袖。咨议局是1905年立宪政改的产物,这个从英国议会学习而来的咨议局,在1906年成立,其性质相当于现在的人大,但与现今的人大类似,咨议局并没有掌握应有的实权,真正的权力,掌握在总督的手里,就象当年威廉一世凌驾于议会一样。这也就使得赵尔丰可以轻易抓捕这些本有权监督他的"人大委员长"。当蒲殿俊、罗纶被捕的消息传出后,引发了约有上千群众头顶光绪牌位云集总督府抗议。于是,一个恶性的暴力循环开始了,赵尔丰下令对手无寸铁的示威群众进行开枪镇压,在清兵的长枪和铁骑下,造成了数百名的死伤。史称"成都血案"。"成都血案"并没有如清廷期盼的那样使事态平息,反倒激起了更加顽强的抗议,也给了同盟会一个暴力推翻政权的绝佳机会。因为同盟会从来就不是改良派,他们的目的就是革命,保路运动给了他们一个莫大的机会。"成都血案",注定了保路运动已经从一场利己的维权运动发展到利他的革命运动。也标志着保路运动从和平抗议彻底走向了暴力革命。立宪派也被迫从原来的"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的温和姿态中渐渐转为了反清。而保路同志会随着哥老会和同盟会的大量渗入,也发展成了"保路同志军"。

  起义的信号是由同盟会发出的。由于当局封锁了邮政、交通,在信息不发达的年代,同盟会发明了一种传达讯息的好办法——水电报。水电报其实就是抹上桐油的木牌,上面写上需要传达的讯息,然后利用四川发达的水网传播开去。接到水电报的人又如法炮制,不断复制传达,就好象现在的互联网。接到水电报的各地同志军纷纷揭竿而起,攻打当地洲县,并向成都进军。在起义的风潮中,荣县首先宣布独立。紧接着,广安宣布了蜀北军政府成立。不久之后,重庆独立,宣布成立了蜀军政府。

  在南昌起义之后,清政府为了平息事端,命令释放立宪派蒲殿俊、罗纶等保路领袖,并废除了与西方国家的铁路和约。蒲殿俊、罗纶等释放后,开始策动四川独立,经与抓捕他们的赵尔丰谈判,迫使赵尔丰交出了政权,成立了"大汉四川军政府",宣布了四川独立。

  此后的四川政局迭荡混乱。先是军中爆发兵变,蒲殿俊仓皇逃离,失去了军权。而后兵变由伊昌衡领导的革命党军平息,继而擒杀了仍掌有军权的赵尔丰。成都、重庆两军政府合并后,四川统一。1912年,伊昌衡被调往西藏平乱,四川政权由袁世凯势力控制。至此,以保路运动为发端,最终浑入辛亥革命的的四川独立革命宣告结束。

  保路运动到底是不是一起成功的维权运动?

  根据前文所述,保路运动的发端,是出于利己的维权诉求。从现代的维权理念来看,利己的维权实际将达至利众的权益。但一方面是当时反清意识在汉民族中很容易被激发,同时,同盟会的搅局,也使得保路运动最终走向了暴力革命。在后来的独立革命势力中,不仅有同志军、革命军、新军,普通民众、哥老会、孝义会、少数民族武装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哥老会是当时蜀中非常强大的民间反清帮会,按现在的说法,就是黑社会。孙中山在他的《民族主义》中,是这样介绍哥老会的"那时会党散在珠江流域的,叫做三合会;散在长江的,叫做哥老会。"哥老会的势力非常强大,甚至左宗棠的部队,几乎都是哥老会成员。孙中山把哥老会等黑社会组织,看作是民族主义的重要力量。所以说,黑社会未必在道义上就一定陷入道德的反动,尤其在某些历史时期,他们往往会起到正面的意义,如北宋的梁山好汉。

  而当时的川西地区,在同盟会的鼓动下,形成了一些各少数民族的武装力量。他们不仅反满,还排外,他们的口号是"推翻满清、废除新政、杀贪官、灭洋人"。因此在保路运动中,他们延续了义和团运动的做法,杀死了一些天主教传教士、焚烧了天主教教堂。因为在他们眼里,戊戌变法和慈禧的宪政筹备,都是导致异教威胁当地信仰的原因。这些排外事件,当然也是受了清末民族主义反抗思潮的影响,是保路运动的一大杂音。

  立宪派,从运动的初始一直到成都兵变,都是保路运动的中坚力量。立宪派原本的主张是温和的改革派,也是保皇派。事实上,慈禧虽然镇压了光绪的戊戌变法,但在国际形势的逼迫下,没几年不得不继续进行走的更远的宪政改革,试图学习英伦的君主立宪。但长期沿袭的封建制度,使得立宪变革不能给议会(咨议局)更多的权力。这就导致议会与皇权必然形成无形中的对抗。而立宪派裹夹在浩浩荡荡的全民运动中,只有更为激进,才能够继续领导局势,如果它趋向保守,就会被运动淘汰。后来的事实证明,温和的立宪派在与赵尔丰的政权交接中,起到了兵不血刃、和平过度的作用。这一点,是革命派无法做到的。因为不论怎么激进,立宪派还是趋向温和的。

  那么在这场搏弈之中,到底保路运动是不是一起成功的维权运动呢?我的观点是,保路运动是一场成功的革命,却不是一次成功的维权运动。虽然清廷被迫废约,但铁路国有的政策并没有改变。1915年,袁世凯收缴了四川路款,保路运动最初的维权诉求并没有得到落实,铁路至此停建。此后的国民政府,一直限于战乱之中,铁路时停时建。1950年中共政府垄断了铁路权,运用国有力量建设成渝铁路。原本由四川民众集资的铁路款,在政权的不断更迭中,消为无形。保路运动的维权诉求彻底失败了。

  主要参考书目:曾绍敏《漫话四川保路运动》

发表评论请点下面原文链接 : http://www.weekmag.com/html/4023.htm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info ] 电子杂志!
-~----------~----~----~----~------~----~------~--~---

Thursday, June 26, 2008

魏英杰:“裸捐”是需要社会成本的

  比尔·盖茨宣布退休,并表示将580亿美元财产全数捐给慈善事业,不留一分一毫给子女。国内颇有人问:为什么中国出不了比尔·盖茨这样的慈善富豪?说不客气点,这真是一个很傻很天真的问题。

  比尔·盖茨将财产尽数捐出,人称"裸捐"。这样的人,只可遇而不可求。这样的道德境界,已臻完美。拿这样的最高道德标准来要求国人,且不说现实可能性,意义也不大。因为一个人钱再多总是有限,呼吁出现几个中国式盖茨,不如追求全民化的慈善精神——也就是人人都多少具有点慈善意识。即便将来出现,其象征性意义也有限,这更多只表明个人而非社会整体的道德境界。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出现比尔·盖茨并非偶然,类似他这样的企业家和个人并不少见。美国有为数众多且历史悠久的慈善基金会,大抵均由企业家倾囊设立。所以,与其反思中国为何出不了盖茨,不如追问为何美国会有像盖茨这样的慈善家。

  关于这一点,答案并不复杂:美国有着催生盖茨式慈善家的制度和土壤。

  首先,美国在慈善事业上持全面开放政策,不存在过多门槛或政策管制。实际上,美国并无所谓官方或民间慈善之说。因为严格来讲,任何官方救助行为都是政府所应做的,不能称作"慈善"。同样道理,只要属于慈善语义范畴,必定是民间慈善行为。而在国内,慈善事业的大半壁江山尽归各类官方或"半官方"慈善机构。也就是说,在对待民间慈善组织方面,相关政策真的还不够放开。

  其次,美国在税收上鼓励慈善事业。这方面已为人们所熟悉,不必多作介绍。但应澄清一个误区:法律鼓励美国企业和个人参与慈善,并不意味着捐款人都是奔着税收减免优惠去的。法律鼓励慈善事业没错,但美国社会还有一种深入人心的观念,即"财富应为社会所有,把财富带进坟墓是可耻的"(卡耐基语)。现在,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许多人对此应当更有所体悟。在经济条件容许情况下,人的向善本性更容易激发出来。这和人类的社会属性有关,并不纯粹依赖于法律的引导作用。

  当然,这么讲不是否定制度的作用。事实上,要让人们自觉认为"把财富带进坟墓是可耻的",除了依赖于道德意识,还需要整个社会为此作出安排。换句话说,发展慈善事业是需要社会支付成本的,像盖茨这样的"裸捐"尤其如此。这就是我所想说的第三点。

  为什么比尔·盖茨敢于不留一分一毫给子女?除了他所说的"以最能够产生正面影响的方法回馈社会",我认为还在于整个社会给了他"裸捐"的底气。毫无疑问,美国是一个讲求市场竞争的社会,子女独立意识也比较强,"大树底下好乘凉"的依赖心理并不受推崇。这和中国传统的"福泽子孙后代"观念有所差别。否则的话,盖茨这么一干,家里岂不闹翻天了。

  更重要的是,美国的社会福利体系比较健全,在一定程度上解除了"裸捐"的后顾之忧。虽说"裸捐"不是连身上衣服都捐出去,但没有相对的社会安全感,富人也轻易不敢这么做。如果一个人明摆着知道,所有钱捐给社会后,自己和家人很可能有一天连基本生命健康和安全都得不到保障,那么除了偏执狂外大概没有几个人敢开这种玩笑——总不能那时候再把捐出去的钱要回来吧。

  鼓励个体竞争,而又有健全社会福利体系,即便失业甚或一时穷困潦倒,也有整个社会为他撑腰。这就是社会为慈善事业所应支付的成本,也是比尔·盖茨谈笑间让个人财富"灰飞烟灭"的底气所在。相形之下,中国富人当下普遍状况是越富越缺乏安全感,也就越拼命地追求财富。如此的话,又怎么可能将全部家当一捐了之?应当说,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状况。但从这里也可看到,问中国为什么出不了盖茨式裸捐,是多么的荒谬啊。

发表评论请点下面原文链接 : http://www.weekmag.com/html/4022.htm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info ] 电子杂志!
-~----------~----~----~----~------~----~------~--~---

谢国忠:再看“中国速度”

  四川大地震将惊骇和伤痛带给了太多的灾民,而他们所遭遇悲惨不幸的画面震动了我们所有人。这次大灾难是中国近期所遇到的最大考验,但是对于危机的迅速反应显示出这个国家原有力量的强大,同时也显示出一些积极的、未曾预想到的社会进步。

  经济发展使得中国拥有更强大的能力来应对灾难,它的GDP在今年可能会达到4万亿美元的历史高点,庞大的经济总量为处理地震影响提供了足够的财力。相较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中国如今的工业化程度和后勤保障能够提供的力量得到了巨大提高,从而能够实现有效救援:数千人因此被从废墟中救出。经济发展不仅能够使人们变富裕,它还能挽救人们的生命。

  巨大的经济体也将对重建起相当重要的作用。为500万无家可归的灾民建设房屋和提供生产工具需要3000亿人民币,总的重建支出更可能超过1万亿人民币。仅仅10年之前的话,如此庞大的数目将压垮整个中国。而现在,中国的财政收入即使在2008年也会有大幅度的增长,使用其中的5%投入到重建当中就足够了。当然,那也是一个庞大的数目,并且将在今后很多年带来财政方面的压力。

  中国政府对灾难作出了最快的响应,在效率和所提供的资源方面都应该得到最高评价。更加重要的是,整个救援行动证明了对于人性尊严毫不含糊的尊重。这次,中国政府把"将人民的生命放在第一位"的口号落到了行动上。

  政府的救援努力值得我们赞扬,而地震的破坏范围也引起了对于中国发展模式的早已存在的思考:救援速度"第一世界国家",死亡人数"第三世界国家"。中国的发展策略似乎重视数量更甚于质量。地方政府热衷于增加GDP,但是这种增长是通过预支将来实现的。举例而言,环境、教育和医疗保障如今就遇到了这种增长模式带来的问题,房屋和基础设施则建设匆忙。

  贪腐在其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据称,所有倒塌的校舍,其建筑者都可能使用了太少和低质量的钢材与水泥,政府应对这些进行调查,并惩罚涉案的官员和开发商,以避免类似情况重新发生。更加重要的是:政府应该能够保证贪污不会支配整个灾区重建过程。

  灾难也暴露了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在东南沿海打工的父母们需要长途跋涉回到家乡的村庄,去寻找自己的孩子,这从一个层面放大民工潮现象的灰暗面。来自农村的廉价劳动力为中国的出口型经济繁荣任劳任怨,但因为缺乏接受教育的渠道和高昂的住宅价格,这些人不可能将自己的孩子带在身边。如果希望这些孩子没有白白死去的话,中国应该建设足够多的低价住房供给这些外来劳动力,同时允许他们的孩子进入城市的公立学校。

  最使人受到鼓舞的,是在灾区的人们如何相互扶持和帮助,以及全中国的人们都踊跃捐款并投入到救灾当中。这表示出中国人民显示出了很强的公民精神。有一些专家持有这样的观点:中国人不可能表现出整体的协同,因此需要一个强力的全能的政府来管理他们。正在发生的这些事情似乎能够提供一些反证。媒体的全面彻底介入,为这种公民精神的繁荣提供了渠道。

  在过去3年中,贪婪与空虚充斥在中国社会,它引致了股市泡沫,当股市崩溃时,很多人希望政府能够施以援手,但是,当数十万人受伤、几百万人无家可归需要帮助的时候,怎么能够将有限的金钱来拯救那些赌徒?北京奥运会是中国的光荣时刻,于是很多人将过多的精力放在了那些表面虚荣的方面。仅仅是为了炫耀,财政资金就被大量用于建造成本巨大的大厦和其他建筑物。在尚有如此众多的孩子还无法拿出学费的时候,中国应该将数十亿的资金投入到那些地标建筑中吗?奥林匹克是一次充满友爱的竞赛,作为主办国的人民表现出真诚和欢迎、比赛场馆和器具足够,就可以完成一场伟大的活动。为了表示对地震中死亡的人们的悼念,中国应该将尽量少的精力放在庆典仪式上,而将这些钱用来灾后重建。

  一个民族,她的人民在相互同情,或者一致憎恨某个外人的时候才最能够体现出自己的民族性,而只有前者才能使这个国家实现真正的荣耀。中国人已经经受了考验,这一次同情胜出。

  作者为独立经济学家

  来源:谢国忠搜狐博客 http://xieguozhong.blog.sohu.com/

发表评论请点下面原文链接 : http://www.weekmag.com/html/4021.htm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info ] 电子杂志!
-~----------~----~----~----~------~----~------~--~---

Wednesday, June 25, 2008

昊唐:“多难”如何可以“兴邦”

  中国人民经受了2008年以来的重重灾难的考验。唐昊说,从这些灾难中,中国可获得从提高建筑防震标准到完善紧急情况应急机制等多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迄今为止的2008年灾祸连连,似乎要以大不幸来刺痛这个古老的民族。当这个民族历经雪灾、暴乱、车祸、地震的重重考验之后,原来那种肤浅的盛世喜悦也被冲淡了许多,代之而起的是一种凝重和沉痛。在灾区的小学课堂上,温家宝总理更是手书"多难兴邦"四个字来表达中华民族面对频仍的灾难依然不屈奋发的态度。

  灾难固然是一种不幸,但是,如果一个国家,能够彻底反思灾难之成因并励精图治;如果一个民族,面对灾难时能激发起贯注着理性与信仰的救赎之心;如果一个社会,已在充满着艰难险阻的茫茫前路中看准了方向——灾难就会成为"兴邦"的契机!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如果能从这次地震灾害中反思和汲取足够教训,并开启改革之路,应该是对生者和死者最好的告慰。

  为此,首先应该改革的是中国的危机处理机制。在中国,危机处理必须要成为一种日常机制。笔者在英国访学期间,曾对英国处理突发性危机的方式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的做法其实很简单,就是使民众时刻意识到危机的存在。在各种建筑物的显眼位置随处可见消防条例、安全规则、注意事项等警示性贴纸,并且都是简单粘贴,便于经常更新。此外,英国经常进行消防、逃生等演练。演练时间经常在半夜两三点钟,并且要求居住人员在几分钟之内就全部撤出楼外。而每个人也都非常郑重地对待这些演习,用最快的速度冲到楼下,甚至穿着短裤在12月的寒风里瑟瑟发抖,直到消防员确认了每一个人都撤出,检查了所有消防设施,记录下整个过程之后才回去。

  平时的演练越逼真,在真正的危机来临时所受到的损害就越小。而危机处理规程的完善细化、政府的危机处理能力、民众的危机应对能力也是在这一次次看似劳民伤财的演练中不断提高的。在这样的环境中,如何应对可能发生的危机性事件,如何保护自己的安全已经成了人们的一种本能。学生可以不用老师组织,就在第一时间用最快速度逃生和救人。而在中国,由于公众对于地震的防治平时很少被训练和引导,时间长了,公众自己也会松懈甚至淡忘,危机关头逃生效率、救灾的效率自然不高。应该说,这也是地震灾害中造成人员损失巨大的原因之一。

  其次,像这样的灾害,仅靠政府本身是无法应对的,必须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地震后进入四川灾区的志愿者有数十万人,在没有任何官方机构发出号召的情况下,许多医生、律师、公司的董事长、农民工、学生、甚至一些受灾者本身,都从全国各地汇集而来。公民热情在这次灾难面前空前高涨,即使在那些最难以进入的山区,都有志愿者的身影出现。但与此同时,政府平时对NGO缺乏沟通和管理的后果也显现了出来。对志愿者的组织工作十分混乱,信息提供不够完整及时,地方上没有这方面的经验,表现得有些不知所措,什邡市委书记甚至表示不再欢迎志愿者的到来。平时与NGO不加强联系,关键时候也不知道如何处理双方的关系,甚至认为他们是来添乱而简单地赶走,这不是正确的方法。灾后政府应该反思如何加强对志愿者的培训和引导,完善社会志愿服务的日常化管理体制,把公民志愿意识对接到政府的危机处理体系中来,同时还要加强政府本身的管理水平——这些都是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最后,我们国家应该以此次令人痛心的灾难为契机,改革过度以发展为中心的思路,而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社会民生系统的完善上。

  例如,事关民众生命安全的地震科学观测工作,由于片面强调经济发展而受到很大冲击。就在地震发生前几天,北京的某地震观测站在一夜之间被房地产开发商夷为平地——一切为发展让路。同时,科学研究本身也做得不够,例如地震地区的地震局网站上,主要内容、包括震前几天的信息就是春游、跳绳比赛、学习政治文件等等,没有一件是和地震预测工作相关的。长此以往,如何全面完善中国的地震监测系统?改革国家地震灾害的预测体制,去除官僚化的习气,重新建立专家、公众、政府之间的有效互动,是经历了唐山大地震和汶川大地震的中国所必须面对的首要任务!

  同时,这次地震之所以造成如此重大的损失,与政府监管缺位、教育弱势、公共建筑标准过低等一系列体制性因素也有关系。在地震中有近7000所校舍垮塌,其中北川中学教学楼跨塌导致1000多名学生死亡;都江堰聚源中学教学楼倒塌,十几个班级的学生遇难;汶川县映秀小学教室垮塌,数百学生遇难。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离北川县城极近的五所希望小学在这次地震中不仅教学楼没有垮塌,连玻璃幕墙也没有掉落,原因只不过是这五所由同一出资者严格监督建造的学校在建筑过程中没有偷工减料,按照建筑标准施工而已。在中国,学校倒塌已不是新闻,学校不倒才是新闻;偷工减料是常态,实实在在按标准盖楼反而罕见,这才是最大的悲哀。在建筑过程、监督过程、甚至设计过程都存在很大问题而导致塌楼的情况下,尽管有老师奋不顾身去救学生,但他们又能救几个人呢?这些由制度缺陷所造成的人为错误,却要老师们付出生命的代价才能弥补其万一,实在令人义愤填膺。

  因此,最重要的防震工作就是——把房子盖得结实些!地震不会杀人,杀人的是建筑。而要想盖更多结实的房子,最需要的其实是制度的全面改革。有人说,这次地震后应该提高学校建筑的防震标准,但问题是,如果制度不进步,光是提高标准又有什么用呢?更重要的是以此为契机,改变以往单纯注重发展而牺牲环境和自然,不重视民生保障体系的做法,全面提升中国民生保障体系的制度化水平。

  曾子墨在采访唐山大地震预测者后说过一句话:"一个民族能够承认自己的弱点,就有进步;一个人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就有希望。"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损失同样巨大,暴露出日本在关西地区缺乏足够的防范措施和救灾系统,但也引起了全日本对相关问题的反思和改革。之后的十几年,即使在同样强度的地震中,也再没有那样大的损失。

  所以说,多难不是兴邦的原因,只有因多难而警觉、而改革才是兴邦的原因。从这个角度看,那降下的国旗对生者的意义要大于对死者的意义。因为它逼迫我们必须要反思如下问题——怎样把学校建筑得更坚固,并严惩豆腐渣工程的责任人,以保障人民的生存权;怎样保持这次新闻媒体所表现出来的及时有效传播的能力,以保障人民的知情权;怎样将捐款去向透明化,以保障人民的慈善爱心不被滥用等等——生命的代价只有换来进步,才对得起那些逝去的生命!

  唐昊,华南师范大学政治学副教授,《市民》杂志副总编辑,著名专栏作家。曾在《现代国际关系》《国际问题研究》《南风窗》《南方都市报》《羊城晚报》等学术期刊和平面媒体发表文章数十万字。

  来源:中外对话

发表评论请点下面原文链接 : http://www.weekmag.com/html/4020.htm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info ] 电子杂志!
-~----------~----~----~----~------~----~------~--~---

马晓年:为什么男人爱上色情网站看色情片

  改革开放30年,也是人们获取性信息越来越多、越来越容易的30年。二十多年前,看色情片是高干子弟们才能享受的特权(当时还有因此犯错误而被枪毙的典型案例报道过),极少数有海外关系的人也可能弄到这些"紧俏"的奢侈品开开眼界(同样有因此犯错误而被枪毙的典型案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色情片(这里指三级片而非淫秽片)也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特别是录像机的普及,人们无不津津乐道地翻录早已没有颜色的录像带。以后是录像机的淘汰和光碟的普及,于是电器和电脑市场附近满大街都是抱小孩卖光盘的妇女。现在这几年网络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又把光盘的市场挤掉了。说说这些历史,无非想证明人们确实缺乏这些信息,尤其是曾经的岁月里的空前绝后的性禁锢剥夺了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求,所以后来才有那么多人敢冒各种风险去制作、贩卖和观看(当然观看的风险最小,但也不是没有,个别夫妻在家里看还被公安抓走呢)。

  那么人们尤其是男性爱上色情网站看A片而且百看不厌,甚至有些人整天泡在色情网站上呢?女性则往往不喜欢自己的男人观看色情照片或电影呢,她们可能觉得男人 "不正经";更反感丈夫把别的女人勾起的欲火拿到她们身上发泄。若是丈夫要求她们一起观看和模仿,更会被她们当作一种羞辱,觉得"恶心"或产生强烈的厌恶反应。

  一方面,号称用下半身思维的男人更重视的是"性"。"性"能够带来多器官的感受和极大的愉悦,色情表演又多夸张和展现了一般男人生活里不可能实现的富有刺激性的机遇和一种多方位的性刺激,就像人们爱看武侠小说,能够排解生活里往往不得不忍受屈辱的痛苦,从另一方面获得一定的精神满足。此外,男人之所以强拉妻子一起观看,就象想通过观看色情影像让妻子"开窍",在性生活中多学会几招,以使他们能够获得更多的愉悦。可是没有多少妻子"中招",他们只好自己泡在色情网站自得其乐了。

  有些丈夫的态度挺好,他们承认之所以要看色情片,是为了让妻子更快乐,好想学习一下他人的方法和技巧,"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于那些缺乏经验和性技巧贫乏的男性的确需要"进补",当然不是补什么鹿鞭狗鞭而是知识和技巧。在我们社会不允许正规成年性教育教学片制作和发行的情况下,色情片自然占领了这个市场,这既是讽刺也是悲哀。尤其对于那些需要治疗性功能障碍的男人来说,药物治疗配合影像教育是大有好处的,因为他们的身体功能已经减退,需要超水平的性刺激才能诱发他们的性反应。不过性技巧也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性技巧却是万万不能的。即使色情片有夸张的表演甚至冲击性道德底线等消极的一面,但是它们毕竟有其积极的一面。需要强调的是,任何事情都有其两面性,所以我们一定不要因噎废食,也不能沉迷其中,忘记双方情感的交流和沟通。

发表评论请点下面原文链接 : http://www.weekmag.com/html/4019.htm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info ] 电子杂志!
-~----------~----~----~----~------~----~------~--~---

张结海:中国人说话太“自由”了

  "四川人怎么还没给整死?成天给人添堵。"

  "我还在想为什么不来得更猛烈一点,……死的人不够多。"

  "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的。"

  可能许多读者在心里曾经问过这样一个问题:这些匪夷所思的话是怎样说出来的?说话的人是怎样的动机?是想炒作吗?不像。是心理有问题吗?我也看不出。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我的看法是,根本原因在于,在某些方面中国人说话太"自由"了。上面这几个个案只是冰山之角,整个中国社会在某些方面说话之没有"顾忌"的程度,不敢说是世界之最,也大概是之最之一。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强大的民意基础,当范美忠被教育部门取消教师资格时,有人提出这是"因言治罪",有人要为他打官司,而支持范美忠的人据说已不计其数。

  "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是近一段时间网络上最时髦的一句话。但是你知道吗?这句话是有前提的,它的前提是,你必须说人话——有人整天辱骂你、造谣中伤你,看看有谁愿意上来说要誓死捍卫他说话的权利?又有谁敢提出不要因为他这种言论治他的"罪"?

  这种不正常局面的出现原因当然众多,我在这里讨论其中的两个:第一,在中国有一批人,他们对西方社会不甚了解,却喜欢拿他们想象中的西方说事。比如,他们以为西方社会(尤其是美国)言论是绝对自由的,那接下来我就举几个例子看看美国人是如何因言治"罪"的。

  詹姆斯·沃森是世界著名的生物学家、曾因发现DNA分子双螺旋结构而获诺贝尔奖。2007年他在媒体采访时称,试验结果表明非洲人没有白种人聪明。他先是出面道歉,之后他的实验室停止了他的职务,最终,他被迫黯然离去。

  拉里·萨默斯是前哈佛大学校长,2005年他在一个经济学家会议上表示,由于生物学方面的原因,男人比女人更适宜于在科学和数学方面发展。萨默斯连续发表了三份致歉声明,但是最终他还是被迫辞去哈佛大学校长的职务,成为哈佛历史上最短命的校长。

  2006年,前美国总统候选人克里在一次加利福尼亚州的演讲时,对学生们说,"如果你们不好好学习、上不了大学,就只能被送到伊拉克去打仗。"克里不得不于11月1日表示道歉。

  上面这三个例子是我特别挑选出来的,目的是想让读者对比一下,同样的三句话如果是在中国说出来会有什么后果?对,什么后果也没有。比如,在中国不知道有多少人把"你要不好好学习,将来就只能去扫大街了"作为口头禅。

  这就涉及到我想讨论的第二个原因:中国社会目前还总体上缺少抵制"不当言论"的意识。年初赵本山去美国演出,令赵大师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美国的华人评价他的小品是"内容庸俗,言辞粗鄙,趣味低下",因为他的小品嘲笑了残疾人、肥胖者、有生理缺陷的人,而这些言论在美国是不允许的。赵本山被告知,如果不改变小品的内容,下次再也不要来美国了。更有甚者,还有华人要起诉赵本山歧视残疾人!

  再回到前面的三个例子,他们都必须为自己的言论负责。就范美忠这个广受争议的个案而言,如果我们不对他的言论进行批判、不治他的"罪",这就客观上等同于鼓励全体老师向他学习。这样简单的一个道理能在今天的中国持续发酵,也确实是一个奇观。不过我要警告大家,未来中国社会对"不当言论"的容忍度会越来越低。请各位说话时脑子里绷根弦。

发表评论请点下面原文链接 : http://www.weekmag.com/html/4018.htm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info ] 电子杂志!
-~----------~----~----~----~------~----~------~--~---

田忠国:关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方向的几点思考

  ——以中国人的视角审视中国的实际问题

  没有社会的反抗和对平等、公平正义的追求,就没有社会的动态变革,没有社会的动态变革,就没有社会的良性发展。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反对社会动态变革的传统,特别是既得利益群体,当然,在中国历史上,也有一次例外,那就是毛泽东。作为当时中国最高领导者,他不仅不怕社会动态变革,而且还鼓励民众造反,促使社会的动态变革。有人据此批判了他几十年,但是,批判他的人一种可能是根本不懂得,新的社会秩序的建立,就意味着必须打破旧秩序,而打破旧秩序的唯一途径,就是社会动态变化产生的制衡力量。另一种可能是,少数群体掌握了社会的绝对支配权后,为维护群体利益和牢牢掌握社会支配权寻找的理论根据。如果是前者,社会实践会教育他们,任何一个社会,不怕社会矛盾或因社会矛盾而导致的社会冲突,而怕制度性维护强势力量对整个社会的控制,因为,社会矛盾乃至社会冲突,可以通过社会的动态搏弈,重构社会价值目标共识,进而推动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俞可平先生在"努力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一文中,开宗明义的说:"通过消灭产生经济剥削与政治压迫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实现劳动人民的解放,最终实现全人类的解放,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贯穿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主线,也是马克思主义者的根本命题或最高价值。"我个人以为,这应该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总方向,消灭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努力实现劳动人民的解放,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但是,要达到这一目标,就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我称之为"文化秩序和制度秩序动态重构期"。

  要安全度过这个"文化秩序和制度秩序动态重构期",就必须直面中国的现实,深刻理解现实中的矛盾乃至冲突,并对现实矛盾、冲突产生的历史原因和走出产生矛盾、冲突的前景有一个明确方案。但是,中国的现实是什么样子呢?我以为,一个是"精英"特权,另一个是资本特权,再一个是社会等级,中国的这三大顽症,我以为是制造中国灾难的根本原因。我试着就此问题谈谈个人的几点思考。

  一、建构社会和平搏弈机制,是中国当前的第一要务

  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建构社会和平搏弈机制,是中国当前的第一要务,因为,中国社会没有和平搏弈机制,就没有中国真正的崛起。在我看来,支撑中国崛起的有精神文化、价值秩序和制度文化三大类,精神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有没有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关键,价值秩序是一个国家或社会做出价值选择的价值坐标,而制度文化则是维护精神文化、价值秩序的有效途径。但是,建构什么样的价值秩序,是中国能否构建出良好的制度文化的关键,因为,制度文化虽然是为价值秩序提供制度保障的,但决定制度文化如何的却不是制度文化本身,而是价值秩序。中国应该建构什么样的价值秩序呢?中国人民的平等权、自由权、参与权,应该是价值秩序的核心内容,因为,没有社会成员的平等权利,就没有中国人民的自由权利,没有中国人民的自由权利,只有"精英"和"资本"的自由权利,就没有中国人民的参与权利。而建构中国人民的平等权、自由权和参与权的价值秩序,只有在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才可能完成。有人可能认为,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不是普世价值,但问题是,什么才是真正的普世价值呢?是中国或世界上最大多数人拥戴的价值秩序为普世价值?还是以中国或世界上最少数人的价值观念为普世价值?如果以中国或世界上最大多数人追求的价值观念为普世价值,比如说马克思和毛泽东曾经论述的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或者毛泽东论述的人民群众在政治经济上平等的管理权、参民权和分享权,这些价值观念就是普世价值,但如果以少数人的价值观念为普世价值,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就不是普世价值了。也就是说,普世价值是个怎么看的问题。当然,对于某些拥有等级观念、特权观念、占有欲旺盛的人来说,马克思"最终消灭阶级、消灭剥削和压迫、每个人都得到充分的自由发展"的论述,不仅不是普世价值,甚至是一种灾难,因为,在这种价值观念烛照下,他们就不能建构等级、特权制度,并在等级、特权制度下随意占有社会财富了。

  有等级、特权和由等级制、特权制构建的、满足占有欲的掠夺模式,就没有社会的"和谐发展、科学发展",因为,等级制、特权制,是以消除平等权、自由权和参与权为其实现阶层价值的主要途径。胡伟武先生在谈学习十七大报告体会时说,中国在特殊时期做出的效益优先的特殊选择是正确的,现在,如贫富差距拉大,影响到社会的和谐发展和科学发展,适时的做出调整也是完全正确的。对于胡先生的这个判断,我完全赞同,但需要补充一点,那就是,在效益优先的特殊历史时期,效益优先本没有错,但在效益优先的名义下,有人大搞等级、特权优先就大错特错了。再进一步说,中国的问题不是个效益优先的问题,而是个等级、特权优先的问题,如果仅仅是效益优先,中国就不会贫富悬殊那么大,因为,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百姓,不是他们没本事、没能力,而是等级、特权优先制,堵死了他们通过本事和能力为社会奉献的一切通道。在这种状态下,如果中国不在和平搏弈的路子上走出实质性的一步,等级、特权优先就成了中国前途命运的杀手。

  二、社会成员的平等权、自由权、参与权是和平机制的核心内容

  中国要创造一个社会和平的搏弈机制,中国人就要树立人人享有平等权、自由权和参与权的思想观念,推动社会和平搏弈机制的形成。有人可能认为,让人民群众拥有平等权、参与权和自由权,可能会催生新的社会危机,但是,对于社会危机问题,我个人以为是个怎么看的问题,如果我们视人民群众捍卫自己的利益、自己的权利为社会危机,赋予人民群众平等权、自由权和参与权,那就是一场所谓的社会危机,如果我们视人民群众的平等权、自由权和参与权为共和国的生命,维护他们的利益和权利就是维护共和国的生命,那就不是社会危机,而是化解社会危机,捍卫共和国生命的有生力量,也就是说,你把为民执政、维护人民的利益、人民的权利视为执政的最高准则,视自己为人民群众中的一员,你就会发现,共和国的生命其实不在别处,就在人民利益、人民权利之中。当然,这有个人民情感和人民视角问题,如果一个人没有人民情感,其执政视角就是从上往下看的管制视角,如果一个人拥有深厚的人民情感,其执政视角就是从下往上看的管理视角,两种视角必须导致两种不同的结果。需要注意的是,管制和管理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管制意味着对等级、特权的强治性维护,而管理则意味着为民众服务,是对等级、特权的一种否定,这从中国不同历史时期执政理念的转变中就可以清晰的看出来。说到底,执政理念的转变其实是情感的转变、执政视角的转变。由此可知,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在新的历史时期毛泽东思想的新发展、新选择,是社会和平搏弈机制的新构想,因为,没有和平搏弈机制,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就没有社会的和平搏弈。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是对官僚机制容易形成权力欲望的纠正,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没有人民群众的民主自由权利,官僚机制就是制造权力欲望、权力欲望又制造灾难的机器。或许,毛泽东正是洞悉了至今人们还没有洞悉的体制缺陷,并为了避免体制缺陷造成新中国的灾难才发动的文革。由此可见,文革的人民民主并没有错,错的是当时缺乏规范的人民民主制度秩序。而今天,改革开放也没有错,错的则是在改革开放中取消了人民的民主权利,助长了官僚体制下的权力欲望。

  当然,我这样说,"中间价值"论者一定会很反感,拿起"电话"的大棒对我一阵乱打。不用我说,乱打也是一种价值选择,之不过,打我者和我的价值选择不同而已。近日,我读到郑杭生先生谈有关社会学问题的一篇文章,郑先生从社会学的角度,论述了中国的学术变迁和在中国坚持社会主义的必要性,我是十分赞同的,因为,世界历史数千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比社会主义宗旨更好的宗旨。有人认为,东欧剧变和苏联的解体,证明社会主义是不属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我则以为,社会主义在世界上出现低潮,只能证明曾经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家,在宗旨管理上缺乏能力,比如说,人民当家作主,人民群众对政治经济平等的管理权、参与权和分享权,从制度层面落到实处,也就是说,社会主义低潮不是个宗旨问题,而是个宗旨管理的问题。近日,我也读到了周有光先生的一篇文章,周先生在那篇文章中说,中央说毛泽东建立了新中国,但又打破了新中国。从周先生的角度,这话是对的,因为,在周先生看来,新中国就是旧中国等级制的继续,用李锐先生的话说,就是毛泽东有大罪。从我个角度上说,这话也对,因为,毛泽东不允许亲手建立的新中国,和旧中国的等级制完全一样,对于一心一意想维护旧中国的旧秩序的人来说,毛泽东当然是有大罪的。毛泽东理想中的新中国,是一个自强不息,不受外辱,没有等级,人民平等的拥有对政治经济管理权、参与权和分享权的中国,而不是旧中国的继续,他亲手打破他亲手建立的政权,再平常不过了。周先生是我尊重的一位长者,有的观点我是十分赞同的,但是,对于周先生的这个观点,我不仅不赞同,而且还坚决反对,因为,若按周先生的这个观点构建社会价值体系,中国人民不仅无法获得周先生主张的人民的自由权、民主权,而且还会被等级制和资本特权逼迫得无路可走,揭竿造反。毛泽东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有了他打破新政权之举,才获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周先生不可不察。

  三、用人民民主权利筑造国家安全、金融安全和经济安全的坚固防线

  这些年,有识之士对国家安全、经济安全、金融安全问题的担忧日甚一日,但有人不仅对日渐严重的国家安全问题不仅视而不见,相反,还自欺欺人的说,中国经济没问题、金融没问题、粮食没问题,什么都很好,以此证明担忧者的"无知"和多此一举。但问题是,是担忧者无知还是国家安全论者无知呢?对这个问题,稍为有点国际历史知识的人都不难看出,是后者的无知和对前者的抹黑,加重了国家安全的风险。一个国家的强弱标志不在于没有风险,而在于管理风险的能力,因为,富而不强为弱,而一个弱国的主要表现,一是缺乏忧患意识。二是缺乏战略哲学。三是缺乏风险管理和战略管理的能力。前一段时间,我写了一篇有关战略哲学和战略管理的文章,文章不长,但却指出了国家智囊团队在这方面的无能,并指出,国家智囊不愿干的,恰恰是民间智库的生存空间。文章在网站上发表之后,"精英"们马上不着边际的论述中国战略哲学如何在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所起的重大作用,借以反驳我的观点,虽然没点我的名,但"精英"们心知肚明,他们的矛头指向谁的,当然,我也心知肚明,因为,在我的文章之前,还没有一篇文章批评国家智囊在战略哲学上的无能。战略哲学是一门国际视野下的发展哲学,是站在哲学的高度对国际发展规律的深刻洞悉和把握,战略管理则是把战略哲学转化为可以操作、便于操作,有效管理并达到战略目标地方法,而风险管理,则是化解战略管理失效时的补充办法。中国的事实证明,中国的发展既没有战略哲学,也没有战略管理,更没有风险意识,面对这样的事实,有的"精英"所谓的战略哲学从何而来呢?扯远了,回到国家安全的具体话题。美国对中国在军事上的战略围困和对中国高技术的禁运,按照"精英"们的说法,这不是美国对中国不友好的表现,而是友好的表现,因为,在"精英"们看来,美国对中国的军事战略围困和经济掠夺,是为了让中国建立一个"民主国家",所谓"民主国家",说穿了就是殖民国家。十九年前,有"精英"告诉我,如果不经过最少一百年的殖民统治,中国就好不了。使中国变成殖民统治,一直是"精英"们的奋斗目标,从这一事实上看,中国最大的风险并非是美国对中国军事上的战略围困,而是"精英"在政治经济上推进殖民化的努力。以前,我对"精英"卖国论十分反感,因为,我以为他们的话不过是一时的气话,气话和醉话一样是不能当真的,但事实告诉我,"精英"们的话并非气话,而是他们实实在在的目标,实实在在的行动,如此看来,股票同股国内、外不同价也好,努力让国外资本控制中国金融、企业也好,不过是"精英"实施殖民化的一个步骤而已,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能阻止"精英"殖民化的,唯有尽快落人民民主权利一条路好走了。

  十几天前我就开始写这个东西,但写写停停,一直犹豫不决,因为,一方面考虑写这个东西作用不大,或者根本不起作用,另一方面,我这个不起眼的小人物,却常常招来"精英"们的电话光顾,而且一个电话,就足可以轻而易举的使我的生存环境面临绝境。但想想老爷为捍卫国家和人民利益,在枪林弹雨中,义无反顾的担承起自己应当担承的责任,我受点"精英"们的惩罚又算得了什么。老爷天大的字不识一筐,在国家危亡之时,尚且能如此,我怎么就不敢说话了呢?三十多前,在我十多岁的时候,我曾经问过长期几乎一言不发的老爷,他为什么在抗日战争时期出生入死的打仗呢?老爷说,家国、家国,没有国哪有家,没有家哪有国?家多了,就成了国,但国在家前,所以,你的名字叫忠国。之后,老爷带我村外拾材禾。在那次,我一生中听到老爷说过的最多的一次话:你记住,永远记住,国家要想好,这个国家的老百姓就得国先家后,但是,这个国家的官员一旦欺压百姓,百姓反抗保护自己的利益,就是保护国家的前途命运,因为,官员把老百姓的家弄没有了,国也就慢慢被这些人拆完了。老爷还说,他一直想一个问题,想了好多年了,就是怎么才能使当官的不欺压百姓?想了好多年,也没有什么好法,唯一办法就是和过去那样投豆选举,因为那样你欺压百姓、百姓就不选你了。老爷总结说,自从抗日开始到解放后,他当了十几年的联防队队长,每次选举他都当选,原因很简单,就是不论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他都是为别人想,怎么才能更快的赶走日本鬼子。他还说,一个人只为别人着想的时候别人才会想着你。拿现实和老爷的话对比,人们对民主的问题可能有比较深的看法。

  四、中国崛起的基础是人民权利的率先崛起

  改革开放到现在,中国走过了近三十年不同凡响的发展道路。三十年,用"皇极经世"的说法,一元十二会三百六十运四千三百二十世,一世三十年,还不到一世,如果包括前三十年,也快一个甲子了。一个甲子对于漫长的历史来说,不算太长,但对一个人来说,可能走到了人生的后期。回顾中国数千年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其实在世界历史上,中国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只是到后来,中国落后了,并且被后来者远远的甩在后面。从中国被动挨打的历史上看,国家富有不一定不挨打,因此,中国的崛起也不一定光富有,而应该从精神上、文化上、思想上、哲学上、制度上崛起。从精神上、文化上、思想上、哲学上、制度上崛起的关键,也还是从人民权利在精神上、文化上、思想上、哲学上、制度上的重新认识、重新确认。如果没有精神上、思想上、文化上、制度上和人民权利的崛起,中国的崛起似乎是不可能的。有人认为,中国的全部历史、全部文化,全是一团糟,对于这一认识,我是不敢茍同的,因为,谁能想象一个全部一团糟的国家,那么持久的持续到今天?肯定不是这么一回事。这其中,必然有其强大生命力的地方。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如果把中华民族之树连根拨掉,一切都换上西方的,这就不是如何发展的问题,而是个中华民族还存不存在的问题。我是个尊古但不泥古,强调自尊但不排斥西方优秀的东西,学习但不照搬的独立主义者。我还认为,中国人在解读自己的历史上,出现了两种不容忽视的错误倾向,一种倾向是自卑,另一种倾向是自大,自卑了就全面否定,自大了就盲目肯定。我以为,对待古今中外历史和现实的正确态度,应该站在全球发展的高度,吸收古今中外历史上和现实中一切有用的养分,继续培育中华民族这棵由思想文化、精神本质、价值秩序和制度文化的大树,这才是中国未来的发展之路。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从肉体到精神站起来了,但中国在精神上又倒下去了,我不知道这是一场悲剧,还是一种进步。当然,按照一些"精英"的说法,这是中国的进步,但问题是,一个精神倒下去的民族,还有资格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吗?

  中国要想重新站立起来,首先要在精神上站起来,而决定精神能否重新站起来的,就是人民的自由民主权利。记得在一部电影中看到过这样的画面,前面的人倒下了,后面的人跨过前面倒下去的尸体,继续朝他们心中的太阳走去。这样的人是不会死的,因为,死了也会重生。我记得,在另一个画面,毛泽东面对沼泽地,坚定不移的挎起他战友的胳臂,冒着大雨,朝沼泽地坚定不移的走去,走向他们心中的太阳:人民的平等权和对政治经济的参与权、管理权、分享权。有人说,毛泽东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但真的会这样么?只要人民心中的太阳不落,毛泽东的精神就不会死,永远不会死,因为,人民心中的太阳,是他们永远渴望的地方。也有人说,毛泽东有的战友背叛是众叛亲离,不,因为在我看来,他的战友不背叛了他,而是背叛了他们心中的太阳。写到这里,我不由想起了一个人,一个叫伏羲的人,他画完了那张图的最后一笔,微笑着面对着他的所有后人说,慢慢解读吧,我的孩子们。你们什么时间真正读懂了这张图,读懂了自由其实由独立、制约两部分组成的一个叫民主的整体,读懂了智慧的盲点其实来自经验,也就是说,经验越多,智慧的盲区越大,智慧的空间就越小,读懂了有一种叫发散式程序逻辑闭环法,其实你们就读懂了有一种工具可以帮助你们缩小智慧的盲区,而程序逻辑闭环每扩大一点,你们的智慧随之扩大,而智慧的盲区也随之缩小。他一边微笑一边轻轻的闭上双眼。在他闭上双眼的瞬间,他看到脑海里的太阳在心灵深处逐渐升起,并和他一代代的孩子们心中的太阳融合为一。

  五、让人民群众成为制度创新的生力军

  在人类历史上,人民群众一直是制度的制约者。这样的历史早就应该结束了。让人民群众成为制度创新的参与者、制订者和受约者,我以为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制度创新,如果没有人民群众的参与、没有人民群众对精英良知的审视,社会良好的价值秩序、制度秩序是根本不可能建立起来的。这样说有人可能以为我是个民粹主义者,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因为,在我看来,人民群众不仅拥有广博的知识,辽远的视野,而且,经过传统价值秩序和自由民主秩序、毛泽东思想的融合,中国人民心中的良知之眼,一眼就可以看穿复杂的社会暗流。其实,世界各国的历史证明,没有民粹,就没有社会和精英的良知,也没有捍卫国家利益的有生力量,没有全球视野,就没有发展战略哲学,没有人民的自由民主,就没有良好的战略管理和制度创新。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的民粹主义不是多了,而是少了。

  当然,也有人说,毛泽东是中国最大的民粹主义,中国的灾难都是毛泽东的民粹主义制造的。事实上证明,毛泽东的民粹主义是与精英主义相融合的,比如说,在毛泽东时代,既有陈永贵这样的总理,也有钱学森这样的科学泰斗,成就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基业。当然,也有人认为,比如说李锐先生认为,毛泽东是中国的罪人,因为,是他打破了几千年一直在中国占统治地位的等级制。或许,在李锐先生看来,他当毛泽东的秘书,就是为了做官当老爷的,是不可以和人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的",或者,和人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就是毛泽东对他的迫害,对他的迫害,就是对知识分子的迫害。按照李锐先生的这种逻辑,毛泽东自然是罪大恶极的了。但是,人民群众不这样看,而是认为,你李锐先生是人,我们也是人,虽然职务不同,但从人的角度说,我与你李锐先生是平等的,毛泽东也这样认为,但他同时认为,李锐先生的等级制思想只是个思想问题,思想问题是可以改造的,所以,让李锐先生和"人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体会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最终认同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但是,毛泽东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志,确实是错了,因为,在李锐先生看来,老爷他是当定了,只要做做样子,毛泽东怎么也活不过他,毛泽东一死,他照样当老爷,而且当老爷之后,他一定让那些竟敢和他平起平坐的泥腿子知道,什么才叫"老爷"。

  由此可知,没有人民群众参与的制度创新,只会是一种"老爷"创新、"老爷"制度。

  经过近三十年的社会实践证明,"老爷"制度造成了贫富差距拉大,加剧了社会矛盾,一波接一波的社会冲突不断发生,股市一跌再跌,这一切都说明,"老爷"制度该结束了。但是,"老爷"制度的结束,需要人民造反有理的制度支持,我们不说造反有理,就说被有的人崇信的美国的集体诉讼制的制度支持,需要罢工自由的制度支持,更需要人民群众参与制度创新的制度支持。没有这些制度支持,共和国的命运堪忧。我想,那些怕毛泽东,赞诵美国民主的民主家,如果把美国的集体诉讼制、罢工自由接轨接过来,他们一定诅咒美国忘恩负义,因为,他们为美国利益做出了那么大的贡献,最终还是让美国的集体诉讼制送上了被告席。

  2008年6月21日星期六

发表评论请点下面原文链接 : http://www.weekmag.com/html/4017.htm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info ] 电子杂志!
-~----------~----~----~----~------~----~------~--~---

Tuesday, June 24, 2008

伏波:钓鱼岛和东海协议——失败的中国外交

  中国对于与日本之间的领土争议采取的一贯态度是: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理由是,目前这个问题解决不了,那么就留待以后解决,而且"后代的人更有智慧"来解决之。对此,有人评论说,搁置主权是有勇气的表现。问题是,假如中国的对手日本没有搁置主权,假如后代的中国领导人比前代更加缺乏智慧,中国将何以自处?

  笔者认为,所谓搁置主权与其说是有勇气的表现,不如说是缺乏远见更为贴切。原因有二:(1)如果中国搁置或回避主权争议,对方却不搁置,而是步步为营,不断深化主权控制,时间久了,按照国际法通行的"实际控制有效"的原则,中国将失去对钓鱼岛主权的法理权利。(2)中国的搁置换取不了对方的善意,日本这样的国家尤其信奉现实主义(realism)。从现实主义逻辑出发,日本并不认为中国搁置主权争议是出于解决争端的真诚愿望,而是因为中国目前的力量不够,没有收复争议国土的能力;日本认为,如果将来中国国力上升到那一步,必然要通过武力或以武力为后盾,强行改变现状,夺回争议领土,对此日本必须未雨绸缪。事实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中国一厢情愿地搁置主权争议,反而促使日本不动声色加快实施主权化措施。此乃中国方面极大的失策。

  但亡羊补牢,事情尚未到不可挽回的地步,中国可以派出军舰战机进入海域为本国渔民、包括台湾渔民提供护航,以强硬姿态宣示主权。这样做并不会导致战争。因为国际社会都知道钓鱼岛属于争议领土,既然日本可以进入,中国自然也有权利进入进入。如果日本动用军事力量驱逐中国船只,中国可以同样以对,将日本船只悉数驱逐出去。日本难道因此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向中国这样一个拥有核力量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军舰开火吗?可以肯定的讲,这种现实可能性是极小的。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是:2000年7月18日,中国某科学考察船进入了钓鱼岛海域,遭到日本海上保安厅军舰拦截,中国科考船马上急电国内请求支援,中国某沿海基地即刻出动数架飞豹级战斗轰炸机飞临钓鱼岛上空,日舰被迫退出。

  笔者强烈主张中国必须采取采取强硬措施维护主权,将日本的军事力量逼退,拆除或炸毁日本青年社在钓鱼岛安置的灯塔,使我们的船只和军事设施得以进入钓鱼岛领海,向世界宣告中国对此地"无可争议的主权"。如果中国们不采取言行一致的维护和巩固主权的行动,将来即便有力量彻底收回主权,也将付出难以想象的物质和道义代价。就现阶段而言,中国(包括台湾)确实没有收复钓鱼岛的能力,但如果以此"有理、有利、有节"的切实行动维护了国家主权,打乱并中止日本对钓鱼岛的主权化进程,也将是了不起的胜利。

  谈到共同开发。中日两国均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缔约国,中国主张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同时依照大陆架优先原则,对350海里大陆架主张排他性资源独占权,与法有据。按照公约的科学界定,日本的海洋经济权利仅止于琉球群岛西侧20海里处的冲绳海槽,此处水深达2,000多米,是中国东海大陆架的自然终结点,是与日本冲绳群岛之间天然的地质分界线。但日本根本不理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认为应当与中国共同拥有东海大陆架,进而擅自画出了所谓"中间线",企图侵吞属于中国的海洋资源。国家间开展经济合作本无可非议,但必须明确主权和资源权的归属,否则不能进行所谓的"共同开发",否则将造成既成事实的印象,为日后解决主权争议平添无穷的麻烦。此次中日达成东海协议,完全体现了中国单方面"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意愿。中国同意日本参与"共同开发"即便是按照日本单方面画出的中间线也完全属于中国的春晓油气田,这样的让步莫名其妙,中国又得到什么呢?

  首先绝不可能是日本在主权上的让步,因为主权已然被"搁置"起来了。其次,处在非法的"中间线"西侧,从任何意义上都完全属于中国的油气田凭什么让日本开发?!日本要求参与开采中国春晓油气田的理由是所谓存在"虹吸现象",即中国的春晓油气田吸走了位于中间线东侧"属于"日本的海底油气资源。中国接受日本"共同开发"春晓油气田的主张,很难不被人理解为是对日本说辞的认同,那么对所谓"中间线"的原则立场实际上就变得含糊不清了。由此可见,中国在春晓油气田上的让步并不仅仅具有象征意义,而是很容易被认为是对日本所主张的"中间线"原则事实上的默认。换句话说,按照中国对外谈判中一贯奉行的所谓"互谅互让"的原则,在日后的中日谈判中,中国虽然口头上依然不见得会承认日本单方面画出的中间线,但很有可能基于"对历史和现状的考虑",准备"以'中间线'为基础"与日方谈判并达成协议。这也正是允许日本开发春晓油气田的危害所在。

  中国政府对自己做出的让步显然并不理直气壮,否则不至于要求日本方面对协议文本严加保密。这种做法本身就足以令人生疑,而且,这种仅仅是用来蒙蔽国人的做法,丝毫无助于促进中国的国家利益。如果东海协议是中国外交的胜利,有什么不能够向国民公开宣示之处?!从中日双方透露出的有限信息中,看不出日本方面做出了什么让步。而且从技术上讲,即便日本有所谓的让步,比如从中间线稍作退让,中国的损失也是实质性的。这是因为,中国从未提出超出国际法依据的过分主张,而日本则是强词夺理,试图把毫无法律依据的中间线强加给中国;即便日本方面有所后退,其主张仍然是过分的、与法无据的。

  当然,中国似乎也不是一无所获,而是通过自身利益的重大让步,把东中国海建成"和平之海、合作之海",改善了中日政治关系。作为回报,日本首相福田康夫欣然决定出席今年8月北京奥运会开幕仪式。中日关系是因中国付出利益上的重大代价从此改弦更张?至少官方控制下的媒体是在刻意向国民兜售中国"外交成就"将实现的愿景。如果中国官方把这样的外交面子工程也当成切实的外交成就来大肆吹嘘,那只能说是世界外交史上的奇闻,也是对中国人民智商的侮辱。难怪有评论认为,中国是得到了面子,而日本是得到了里子。

  事实上,未来的两国关系是否将如中方所愿,其实尚在未定之天。可以肯定的说,日本丝毫也不会在钓鱼岛问题上让步;在东海资源分界问题上,日本依然会持强硬立场。中国试图通过改善中日政治关系,以分化日美同盟,其战略考虑上有其合理之处。但中国如果想通过经济利益上的让与换取日本的战略合作则完全是打错了算盘。中国目前的做法只会引起日本对中国的蔑视,日本这样的国家怎么可能跟一个经济上依附西方的,外交上没有什么道义原则的机会主义的中国结成战略同盟?!

  中国要想在战略上拉近日本,只有也必须依靠自身力量的壮大,实现技术自立,建成真正让日本敬畏的、政治上高度文明的强大的工业化国家。在那样的条件下,日本就会顾虑与一个独立自主的强大中国对抗将付出的可怕的代价,转而考虑与中国实现战略和解的可能。所以事情总是辩证的,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的逻辑并不完全适用于东亚社会。因此,当前,中日双方一方面应尽量通过平等交流对话,缓和政治关系,另一方面,中国在主权问题上则必须态度强硬,寸步不让;在海洋资源问题上,中国可以和日本谈判,但必须以冲绳海槽为基础,彻底否定日本的中间线原则。如果谈不下来,就搁置谈判。如果日本采取行动侵犯中国海洋资源,中国可以向国际法院控告日本。既然中日均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缔约国,那么均应受此国际法约束。如果国际法院偏袒日本,中国则宣布不再接受这个没有公平可言的国际体系的约束。这将给谋求把中国纳入国际体系,把中国改造成所谓"对国际体系负责任的大国"的西方资本主义提出一个大难题。如果因为不能平等对待一个具有高贵的自尊、对国际安全承担重大责任的中国,如果因为漠视中国的合理利益而"逼反"中国,这对于世界和平意味着什么?届时谁应当为此承担责任并付出代价?

  历史经验早已雄辩地证明,绥靖妥协绝非实现和平之道。中国如果丧失钓鱼岛,丧失大批海洋资源,将造成战略上彻底的被动。1943年,德黑兰会议期间,罗斯福曾问蒋介石:"冲绳你要不要"?蒋答曰:"不要"。冲绳的前身是中国的属国琉球国,19世纪下半叶被日本吞并,当时琉球国王尚泰派专使急赴北京向大清政府求援,但清政府腐败无能,在军事力量、特别是海军实力远胜日本的情况下,却惧于和日本对抗,接受了列强的所谓调停,不但坐视琉球国灭亡,更向毫无道理的日本赔款50万两白银,以补偿日本军费。清廷本意也是出于"和为贵",用现在的话说,就了为了其洋务运动的发展有一个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但中国的软弱绥靖极大地鼓励了列强其后对中国属国越南和朝鲜的吞并行动,从而对中国的安全形成致命威胁,中国的和平发展也遂成"黄粱美梦"。事实上,日本吞并琉球一直没有得到国际承认,这就是为什么战后冲绳被置于美国托管之下,却并没有立即"交还"日本的原因。蒋介石作为一个政治家,无论有多少客观理由为其"不要"琉球开脱,但拒绝接受琉球,将之纳入中国版图的战略后果是灾难性的。在列强争霸的19世纪,琉球国并不具备独立的国际人格,东亚朝贡体系依然有效。如果中国在战后接收琉球为自己领土组成的一部分,或至少支持琉球复国,将是功德无量的伟大战略安排。相比之下,精明的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为重纳琉球(冲绳)做了理论上的充分准备,在国际法和外交实践上均作出创新。日本提出了"剩余主权"(remnant sovereignty)的概念,被美国所接受,以至于美国在1972年将冲绳主权"交还"给日本。由于台湾国民党当局对于钓鱼岛问题提出异议,美国即宣布置身事外,表示钓鱼岛主权问题由有关当事国谈判解决,美国仅仅是向日本移交了钓鱼岛的行政权。日本正式接收了钓鱼岛后,即有条不紊地实施主权化措施,将其主岛及附属岛屿或划归为大藏省的国有土地,或将之卖与私人家族开发,并都做了土地登记。钓鱼岛列岛中的赤尾屿还被日本租与美军做武器试验靶场。

  大清腐朽没落,导致中国失去琉球,今日之中国决不能再失去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否则无法向子孙后代交待。此次台湾派出军舰首次进入钓鱼岛,为保钓船护航,这是划时代的壮举,值得高度赞扬。反观中国大陆,号称迅速崛起,国内生产总值已压倒德国,不日将超日赶美,却噤若寒蝉,无所作为,令人齿冷。台湾以一孤岛之力,加之安全上依赖美日安保体系,其孤军保钓行动必难以持久。大陆、台湾至今不能统一,以致在国际上相互算计,为他人所利用,实乃中华民族之大不幸。假若两岸顾念民族大义,联合保钓,其势岂是日本所能阻挡。况且从策略上讲,在台湾渔船被日舰撞沉之际,中国大陆迅即宣告并即刻派出军舰进入钓鱼岛海域威慑日本,进而为台湾后续进入钓鱼岛的渔船提供护航,这将激荡多少台湾同胞的心,一切政治歧见都将相形见绌。正如台湾在SARS期间,中国大陆如能积极帮助台湾成为世界卫生组织的正式成员(中国政府为此可要求世卫组织与时俱进将接纳机制修改为"成员方"(member)而不是"成员国"(member state),以体现中国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以便让台湾及时获得国际机构的援救,将大大赢得台湾的民心。中国坚决有力的保钓行动从站立上也有利于分化日台关系,有利于国家统一。但中国的出发点主要不是为了利用台湾的弱点,而是为了民族大义。所谓"兄弟阋于强,而外御其侮",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这点有史为鉴。1974年,中国西沙群岛被南越占领,中国东海舰队需驰援南海,为此必须经过被国民党海军封锁的台湾海峡,蒋介石得知此情后,叹息道:"南海战事紧啊"!旋即命令国民党海军为东海舰队的军舰放行,并打开探照灯为东海舰队行进前方照明。此情此景令人感佩不已。反过来看,此次中国不作为的效果和后果又是什么,毋复多言,实是有目共睹。

  所谓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中国的发展业已取得巨大成就,但同样也积聚了巨大的矛盾和冲突。中国正处在历史的转折关头,如何把握历史的契机,把中国引向辉煌和伟大的巅峰,需要中国领导人在内政、外交上有大政治家的气魄、眼光和睿智。中日之争只是冰山之一角,国人对中国外交表现之失望和愤怒之情溢于言表。此非国家之福,势必加剧国家的内部危机。知微见著,大权在握的执政者们当从虚骄自大中警醒。

  来源:乌有之乡

发表评论请点下面原文链接 : http://www.weekmag.com/html/4016.htm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info ] 电子杂志!
-~----------~----~----~----~------~----~------~--~---

长平:是什么打败了“功夫熊猫”

  《功夫熊猫》和梦工厂此前大获成功的3D动画《史莱克》走的是同一条路子,核心故事是传统的励志童话,但形式上故意颠覆传统:主角不仅长相上没有传统美德,性格上也有弱点成堆;通过善意的嘲笑与自嘲,这些弱点成为搞笑的题材。还有一个相似之处,就是这两部电影的主创人员都仔细研究了各自的传统文化。不过,二者的不同之处也很明显:《史莱克》恶搞起西方传统童话经典肆无忌惮,如果放在中国必然"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但是《功夫熊猫》在得心应手的外表之下谨小慎微,恶搞的都是一些完全无关紧要的东西,充分照顾了动辄得咎的中国民意。从市场的角度看,这是一部非常聪明的电影。

  但是梦工厂还是没有逃过中国人的抵制:一个叫赵半狄的行为艺术家,和朋友跑到广电总局门口去拉了一个横幅,要求"《功夫熊猫》滚回去",并在博客上发表了抵制檄文。几天后,他便宣告了抵制的一个小小的胜利:成都各大影院暂停放映。这是一件极其有意思的事情:一方面,这场抵制活动在网络和传统媒体上,几乎遭到一致的"抵制",或大赞这部影片如何尊重中国文化,如何老少咸宜,或大骂赵半狄如何无理取闹,如何自我炒作,甚至挖出历史证明他本人才是恶搞熊猫的"元凶";另一方面,广电总局却反应迅速,又是接见抗议者,又是暂停放映。从赵半狄的博客看,还有官员亲自给他打电话告知他的"胜利"。

  要仔细想起来,还真是让人忍不住心里酸溜溜的:曾几何时,针对广电总局的抗议和批评有多少啊,什么时候广电总局这么和蔼亲切、平易近人过?什么时候这么当机立断、"从善如流"过?

  大家纷纷骂赵半狄,其实目标并不十分准确。争论当然是可以的,我也赞同大多数反对他的意见,但是倘若因此就认为他根本没有资格发言,那就错了。就算是一个真正的疯子,也有胡言乱语的权利。胡言乱语流落民间,要么是不被理会,要么是公平讨论。在这件事情中,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言论是如何影响公权力的,公权力的决策程序到底是怎样启动的,又是怎样运行的?

  再一分析就更有意思:从广电总局的利益看,其实它也应该觉得赵半狄是捣乱才对。这也正是大多媒体都可以理直气壮地批评赵氏而力挺熊猫的一个原因。进一步的问题是,广电总局为什么要站在自己的对立面,还冒着违背民意的风险?点破机关其实并不困难。赵半狄的抵制檄文虽然逻辑混乱,但是他知道怎样点中官场的穴位,文中充满了一些意识形态的"敏感词":莎朗·斯通,斯皮尔伯格,等等,等等,他深知其中的游戏规则:有一些东西,哪怕只有一个人提到,也可以宣布代表十三亿人,足以吓得一些官员手忙脚乱。

  如果靠一些敏感词来决定行政作为,那就可能导致如此荒唐的结果;只有建立一种有效的评估机制,来决定各种不同的抗议应该分别受到什么样的对待,那才是一种社会的常态。

发表评论请点下面原文链接 : http://www.weekmag.com/html/4015.htm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info ] 电子杂志!
-~----------~----~----~----~------~----~------~--~---

周剑铭:作为阐释学的“生活儒学”

  "生活"与"儒学"都是两个大概念,各自俱微言大义的深度和纷纭复杂的广泛理解,但这两者是可以相互阐释的:以儒学来阐释生活,生活就是中国文化的现实;以生活阐释来儒学,儒学就得到了现代性。这种阐释也使中国传统的学术方法既能吸收西方学术理论的既有成就,也能发挥中国学术自身的特征。黄玉顺先生的"生活儒学"所做的工作,正是这样一种阐释学的努力。

  一、"生活儒学"的层级与阐释

  层级或层次是阐释学的核心,因为层级区别于一般实证方法的平面性,不同于实证的分解归类与分析演绎,才使阐释学成为独特的学术理论和方法。层级或层次好像X光片(这里与病人无关),普通人看是模糊的单层影像,但专业医生可以看到相互重叠但层次不同的实体,甚至不同的医生也可以有不同的结论。但这种阐释学层级的困难在于,它也是最能导入无谓的论争的原因。阐释是一个全面、整体性的工作,阐释学的困难往往不在于一个概念、一个论点或一个用语的对与错,而在于你的阐释焦点的掌控和阐释的先后过程。

  生活儒学的层级是这样的:

  观念的层级:本源情感(存在)→ 本体(形而上存在者)→ 人伦物理(形而下存在者)

  或者:本源情感 → 形而上主体性 → 形而下主体性

  "生活儒学"作为阐释学,是关于所有这些层级的,"哲学形而上学不过是生活儒学当中的一个层级、而且远非本源层级的问题":"有人误认为生活儒学是一种'哲学'或者'形而上学',殊不知,生活儒学首先是破解一切传统的哲学形而上学。但这并不意味着'拒斥形而上学',因为根据观念层级之间的奠基关系,任何形而下学(伦理学、知识论),都必须建基于形而上学的基础之上,例如作为形而下学之成立的前提的范畴表,必须建基于某种本体论。所以,生活儒学的工作就是:解蔽→溯源→建基"。

  但"生活儒学"目前的工作主要还是处在本源这个层级。作为一个哲学家,"生活儒学"作者的解蔽工作是从形而上学开始,走向本源的生活。但这时的这个"生活"很容易被先验化,这是"生活儒学"遭质疑的一个原因。对于一个非哲学家或非哲学家身份者所言的生活而言,解蔽、去魅是从形而下中进行的,无须从学术形式的"形而上学"观念回到"生活本源",再由生活本源开始重构哲学和社会制度,而是在现实性的生活中的觉悟(去魅)和重构,所以目前才有儒教、体用分别、政治儒学、自由主义、文化保守主义等等不同意见的争论,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已在生活之中,只是境界即觉悟程度或取向不同而已。在哲学领域中所做的工作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哲学家的哲学最多只能指导生活,不能也无法包办生活;但如果你有生活儒学的"知识"而又是一个有影响力的公共知识分子、甚或是政治家,你就可能对社会做出更直接的反映,这才是哲学向生活的真正"还原"。因此,"生活儒学"既可以看成是一种(为形而上学奠基的)哲学,也可以是一种非形而上学的知识或方法理论。理解了这种层次性,既可以使"生活儒学"宣明自己的使命,也可以减少人们对"生活儒学"的误解。

  "这里,读者可能产生一种疑问:这里似乎存在着某种循环,因为作为形而上学的本源的生活,似乎恰恰就是形而下的东西,而它们却又是以形而上的东西为基础的?这确实是一种'循环',但它却不是逻辑的循环论证意义上的循环,而是生活本身的'循环':它是生活情境的本源结构。形而下学在两层意义上是本源于生活的:其一,形而下的东西根据于形而上的东西,而形而上的东西本源于生活;其二,所谓'形而下'的东西,一方面作为本源结构的'去生活'方面,它是我们的构造;而另一方面作为本源结构的'在生活'方面,却正好是我们的生活际遇。我们遭遇形而下的东西、并且在重构中超越这些形而下的东西。本源意义的超越,正是这种本源情境的本源结构。"

  "生活儒学"的任务在层级上是双重的:一方面从形而上学层级上解蔽、溯源,另一方面是生活本身的去魅、还原。前者借用和改造了现象学、尤其是海德格尔现象学存在主义的道路,还原到"生活本源";另一方面就是向儒学的本源还原,还原到生活世界的情感和感悟。这两者恰恰能经过中西文化的汇通而重合,这是"生活儒学"能够成立的基础。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生活儒学"目前的工作既包含了较纯粹的哲学理论,也积极地参与了当前社会现实问题的讨论,把前者融入后者,而区别于现代新儒家的哲学:"现代新儒家通常是以哲学家的面目出现的。…… 这样的哲学形而上学,恰恰是在理论上对生活本身的遮蔽。这样的哲学形而上学,在二十世纪以来的当代思想视域中,恰恰是必须被'解构'的东西,因为:用海德格尔的话来说,那是'遗忘了存在本身';而用我的话来说,那是'遗忘了生活本身'。他们思考形而上的存在者、形而下的存在者,但是恰恰遗忘了作为存在本身的生活本身。"  这样的认识对儒学也是同样的,"儒家的本源言说意味着:根本无须'儒学'这样的东西。" "生活儒学"也是儒学,"生活儒学"有层级的自觉性,如果要回答"生活儒学究竟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可以说"生活儒学"是一种阐释学,这与儒学的本质是承继的,《爱与思》一书原来的副标题就是"儒家思想的当代阐释"。

  二、无言的生活与无言的传统

  生活是社会最普遍的现实,市井百姓是生活,强人大腕是生活,隐士、领袖也是生活,"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哲学家的生活等等都是生活,相比之下,"社会"倒是一个很抽象的整体概念,而"生活"很难说可以成为一个整体概念,你只能看到形形色色的生活现象,但你不会看到"生活"本身,只有在现象学的特定意义上,你才能"本质直观"到这种"本质"。可以说这正是现象学成功的全部秘密,也是许多现代哲学理论的精髓。但生活是普遍的而不是特定意义的,因此哲学与生活之间有一种特殊的困难,正视这一点也是现代哲学的一个特征。

  回到生活是现代哲学的一个普遍诉求,但对于哲学来说,这却成为哲学自身的一个问题:如何形而上学地进入生活世界?如何开始"奠基"?"本源生活"是否就是日常的生活?如果是,那么所有的形而上学和反形而上学都没有意义了;如果不是,那就必须有一种或重建一种形而上学的"本源生活",才有言可说,但这样"生活"就形而上学化了而不成其为生活。这就是哲学无法逃脱的困境,"生活就是无。生活是一种事情。…… 生活是没法说的,一说就不是生活本身了。"  对于哲学来说,必须言说"无言",或者最少能对言与无言有所说,否则哲学家就没有立身之地了。要做到对言与无言有所说,哲学就"元学"化了,现代阐释学也就应运重生,但这只是把哲学与生活之间的隔绝透明化了,只有在身在其中、身心合一的文化境域中才能克服这种困难,使哲学的境域与本源的生活同一化。中国文化就能提供这样一种境域,儒学则以自身的存在方式实现了这种境域,这就是儒学自身的历史、文化传统与现实的统一。

  中国文化是一种传统,传统可以由各种具体形式表现,但各种具体形式只是保存传统的方式而不是传统自身,因此可以说,传统的形式言说着传统,但哲学无法直接言说自己的真正对象,因为哲学的形式如概念等本身是抽象的,哲学只有自身传统化才能表现传统,如西方哲学的知识性传统就表现了西方文化的特征,正是知识的可表达性使西方哲学具有成套的范畴与概念体系。但中国文化的传统与西方文化不同,中国文化的传统不是知识而是思想、即所谓"思想文化",因此中国哲学以思想性为自己的传统,这种传统具有自身不可表达性,今天这也成为了现代西方哲学面临的困境。儒家文化是一种自身实现的文化传统,儒学以两千多年的传统阐释自己与现实、历史的同一,但一直未得到自身独立的实体性,这种尴尬一直到今天仍然存在,但这也正是儒学的本质。中国哲学以自身"无言"的存在方式阐释了无言的本质性,自觉到无言与言说的统一:

  "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

  "天其运乎!地其处乎!日月其争于所乎?孰维纲是?孰居无事推而行是?意者其有机缄而不得已邪?意者其运转而不能自止邪?"(《庄子?天运》)

  孔子是以言肯定无言,庄子是问而不疑,至于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无为而无不为"是精粹的对无言的言说,在这些意义上他们都是现代哲学家。

  "生活既不可言说,也可以言说。这取决于我们的言说方式。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言说方式:一是符号的言说方式,一是本源的言说方式。…… 然而老子、孔子那里的言说,往往不是符号的,而是本源的。…… 这里,言说是'无所指'的。…… 符号的言说方式是'言之有物'的,而本源的言说方式则是'言之无物'的。在本源的言说方式中,言说本身就归属于生活本身:这里,生活不是作为一个对象的'被言说者';生活与言说是融为一体、打成一片的。…… 当然,生活也是可以、甚至必须被加以符号化地言说的。除非我们不谈'儒学'——儒家之'学'。我在这篇问答里的许多言说,其实也都是形而上学的、符号的言说方式。否则,我们就不可能建构形而上学。但是对于生活儒学来说,重建形而上学乃是重建儒学的题中应有之义。然而任何形而上学的建构,必定以'主-客'架构为先行观念,这首先就要求生活被对象化。但虽然如此,我们却应该心知肚明:这并不是本源的言说。儒家的本源言说意味着:根本无须'儒学'这样的东西。"

  中国哲学的本质是自身无言的文化,所以能够无言地"言说"生活。因此,不能把"生活儒学"的"生活"视为一个形而上学概念,相反,用"生活"来修饰"儒学"正是对儒学形式化、制度化、意识形态化、宗教化的反对,因为从西方哲学框架出发,是无法从形而上学进入生活的,所以才有"奠基"这样特殊的诉求。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相区别的最大特征就是不离实境,借用佛教中的法印"实相无住"作解释是非常贴切的。解蔽"形而上学"在哲学上是理论性的工作,为"形而上学"奠基在现实中却是一个历史过程。寻找一种"科学的形而上学"为知识奠基,是西方哲学家的理想和未完成的任务,但真正实现形而上学奠基,在西方哲学的范围内是不能解决的,在一个相互隔离的世界中也是无法实现的,但在世界范围则是自然的,因为只有一个地球,唯一的人类(人择原理是支持这一点的)和共同的生活世界,因此这需要中西文化、世界文化的大融合。

  是否能把心性学为主宗的儒学实现为一门宏大而精致的现代学问,还有待于多方面的努力,当然,"生活儒学"是有雄心的,但从生活本源到形上形下的重构是一个时代的任务,这不是一种哲学、知识或宗教自视为可以独立完成的工作,这一切正在不同的层级上艰难地进行着,至少在哲学领域,"生活儒学"表现了哲学家的生活正在返向本源。

  三、从现象学的"直观"到中国哲学的"直觉"

  现象学可以看作是西方哲学转向东西合流方向的一个拐点。现象学自称为是一种方法、工具的哲学,通过悬搁的解脱走向直观,但这种直观仍脱不了自身的无根先验性;但现象学的道路与方法是可以借鉴的,儒家的心学是可以与现象学相互比较、相互吸取的,两者都是"心"的境界。但现象学的"直观"是外向的认识,心学的功夫则是内在的"直觉";现象学以"直观"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但心学没有成为专门研究"直觉"的学科,而只是直觉对象而实现自身,比如《论语》说仁而不言仁自身就是言说无言的典范方式。

  心是内在的本质性,但现象学的内在是指人的认识活动的内在性,而心学的内向则是人的内在性本质;现象学的内在成为认识论的方法、工具,而心性的内向则是自我教化的人性感悟修养;现象学以完成本质直观为目的,导向知识的本质,而心学是以认识自己为开端,心性修养导向人性的升华。但这两方面并不是对立的,一个是人的世界,另一个是世界的人,但前者导致知识的形而上学化而与生活相隔绝,后者则是人与自己生活的同一,使日常生活成为生活本源。

  西方哲学家一直梦想对"智的直觉"的理解,从中国哲学来看,智与直觉实际上是同一状态的两方面,智与直觉都是人的境域。智与直觉不同于知识,它们不是中介的理性工具,也不是自身经验的保存,它不是过程或结果,而是理性的境域,因此区别于悬搁了经验知识的现象学直观。现象学只抓住了直观而看不到直觉,是因为现象学的排斥历史与文化思想这样一个致命的缺陷。在中国文化境域中,心灵的直觉不是没有本质的空明直观,而是植根于历史而成为文化传统,这种直觉具有理性的本质,是真正的"智的直觉"。

  心性学的基础就是直觉,心性学就是直觉的学问。心性学中的核心概念"心"、"本心"、"良心"及"良能"、"良知"等,都是"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的理性直觉,"不待"就是"直","知"是理性,"觉"是心本,它们与现象学的直观相对应,但有区别,最大的区别就是直观是对象性的,"意向性"就有对象性内涵,而直觉的理性是自身的本质的人性,具有历史内涵,是本质人文性的,文化传统就是它的实现方式。

  儒学的心性之学是人学,但如何把儒学的心性之学表达成为与西方哲学相"对应"的"虚位",成为既不失中国哲学的本义而又中西相通的现代哲学理论,从现象学的直观到人文化的直觉是一个关键。"生活儒学"的进路就在于使心理层面的性、情、爱、思、悟等沿着中国传统的"相"的进路而阐释成与现象学直观相似的形象直觉,这个进路最终推进到的"悟",悟就是不折不扣的直觉,悟的理性正是由于它所具有的人文内涵而不同于现象学的直观,因此,"生活儒学"消化了现象学的理论方法,把现象学的认识论的直观改造成人性的感性直觉,进一步把现象学的先验性和海德格尔的存在者(此在)预设消融在儒学的现实性生活之中,这是"生活儒学"理论上的一个成功。

  四、从存在论的存在到生活本源

  现象学把西方哲学传统中的第一因问题悬搁了,这是海德格尔从现象学走向存在主义的原因,他以存在者出发,寻找基础存在,存在者与存在不是主客两分的,这是海德格尔的成功,但却是自我分裂的,这是海德格尔努力但过无法弥合的透明隔绝,因此海德格尔的 "一般存在"终究不过是"第一因"的现象学现代版。当然海德格尔的进路是可以借鉴的,存在者是人,他把存在问题落实到人上,如果不把人特殊化为存在者的此在,而是把存在者生活化,把此在生活本源化,也就把海德格尔中国化了,存在论哲学成为了中国哲学。"生活儒学"正是从这个进路切入的。

  "此在的存在就是生存,这一开始就与儒家的意图有所不同:儒学并不关心所谓一般的'存在的意义',而只关心'生存的意义'。海德格尔所说的一般存在的'超越'意义,在儒者看来是没有意义的。海德格尔在两种意义上谈到超越:一是存在之为存在的超越意义,一是此在从被抛的所是向本真能在的超越。儒家关心的乃是后者:这样的超越如何可能?人如何能从被抛的所是向本真的能在超越?或者用儒家的话来说:常人从小人变为君子乃至圣人是如何可能的?"

  "存在者是由存在给出的,而不是相反。这是我跟海德格尔之间的一个基本区别。在他看来,存在本身只能通过此在的生存领会,才能'存在出来';…… 生活儒学的观念与之相反:是存在给出了存在者,生活生成了生活者。这里,不是'存在总是存在者的存在';而是:存在者总是存在着的存在者。""这是因为我跟海德格尔之间的另外一个基本区别,即我的'生活'观念与他的'生存'概念的区别。他把生存理解为此在的生存,而又把此在理解为一个存在者,这样一来,某种存在者就成为了存在的前提。而生活儒学之所谓生活,不是此在的生活,亦即不是主体性的人的生活。"

  "生存与存在是不同的事情。这是我跟海德格尔之间的又一个最基本的区别。在他那里,生存与存在之间有一种区分:虽然存在只有通过生存领会才能显现出来,但是,在他那里,我们仍然决不能说'生存等于存在';虽然可以说此在的存在便是生存,但却不能反过来说此在的生存便是存在。总之,生存与存在不是一回事。然而在生活儒学看来,生活恰恰就'等于'存在。生活儒学的一个基本观念就是:生活即是存在,生活之外别无所谓存在。…… 因为生存之外的'存在'、或者说不同于生存的所谓'存在本身',只不过是在西方传统思想背景下产生的一种臆想。对于生活儒学来说,存在本身就是生活本身。"

  "此在的生存只是'有我之境',生活本身才是'无我之境'。所以,从本源的层级上来看,生活并不是人的生活,人倒是生活着的人。这意思就是说,人之所以为人,首先是因为他生活着。有怎样的生活,就会有怎样的人。"

  "儒学的本源处则是先在于这种主体性存在者的,即是对这种主体性存在者的追问:主体性何以可能?存在者何以可能?由此回到存在本身、生活本身,回到本源的生活情感、仁爱情感本身。"

  "'在生活并且去生活'乃是生活本身的本源结构,是先行于此在的,此在恰恰是被这种本源结构造就的,或者说是这种本源结构的一种显示方式。"

  因此,"生活儒学"就把生活看成是存在本身,成为"本源生活",这样就进入中国哲学语境。

  "生活的本源情境乃是'浑沌'的共同生活,这是'无分别智'的生活领悟;而生活首先显现为生活情感、特别是'仁'即'爱'的情感,此即'万物一体之仁'。正是生活及其仁爱情感显现给出了一切存在者,这就是所谓'不诚无物'。…… 在这个意义上,'生活'是'无';唯其为无,生活才能'无中生有',重新给出生活者、进而改变其生活。"

  把存在同等于生活,在中国语境中言说,生活就是"无",这就是用中国语境来消解形而上学的困难,但在哲学理论上并不是问题的最后解决:

  "生活的浑沦,乃是'无分别相'的,即是前分析的、前概念的。…… 之所以有人的生活,首先是因为有生活的人;之所以有生活的人,首先是因为有生活本身。人被生活生成,人诞生于生活;物亦然,任何存在者皆然。 而生活本身不是任何物,即不是任何存在者。唯其如此,生活背后一无所有;不仅如此,生活本身一无所有。这意思就是说,在本源意义上,生活背后没有任何物,生活本身也无任何物。在这种意义上,生活是无。"

  言说无言与生活本无,是一种自相缠绕的实境,如果说学习现象学是一种明白似式的糊涂,那么学习中国哲学则是糊涂式的明白,如何用西方哲学的语言来言说中国哲学中的无言,则是一个更艰巨的哲学任务。

  五、本源与境界

  存在是无可言说的,这大体上成为了现代哲学的一个普遍认识,也正是中西哲学的共识,但无可言说仍是哲学,否则就无所谓有"哲学"的必要了。中国哲学不依靠概念和逻辑演绎,而以存在自身"阐释"存在,这是西方传统哲学所不能达到、而现代哲学努力寻找的方向。认识到生活与存在的同一性仍然只是一种哲学观点,只有按照理论的逻辑演绎,使传统的中国哲学理念概念化、范畴化才能使中国哲学现代化,这是今天中国哲学家的功夫。如果不使中国哲学在形式上西式化,即在概念和演绎上取得其与西方哲学的共同平台,就很难为中西学者共同信服。但怎样把传统的心性之学阐释成现代哲学,是一项繁难、复杂、细致、艰巨的工作,需要中西哲学完全融会贯通,更需要慧心明智的创造。对于"生活儒学" 来说,如何把仁、情、思这样富含人性本质的中国理念用分解分析的实证方法重构为纯粹理性的理论体系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黄玉顺先生在解读古典文献时是独具眼光的,比如对"观"、"念"、"思"、"想"、"存"、"在"、"生"、"活"、"事"、"情"、"悟"、"诚"等等的引证解读 ,就发掘了形义之中的许多原初含义,正是这些蹊径的独辟,为古典心学理念走向现代概念的通道找到了切入口。

  "生活本身首先显现为生活情感。作为本源的生活情感,不是什么'心理现象'。因为:作为心理范畴的心理现象,是以主体性的人作为其观念前提的;然而生活情感,我一再说,是先行于主体性的事情。对主体性的人,我也首先把它'悬搁'掉。但是,跟胡塞尔一样,其实,我同样会采纳心理学对情感的划分。不过,胡塞尔是把它内在意识化,而我是把它存在化、生活化、无化。下面我在谈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会说:生活情感本身仍然是有层级性的;我会说:生活情感有各种各样的显现样式。但是,关于这些层级划分、样式划分,我可以说:我对情感的这种划分,跟心理学对情感的划分,在很大程度上是一致的;但是,实质意义却是不同的,就是:这不再是心理现象、心理范畴,而是先行于存在者的生活情感的显现样式。"

  从心理意义出发,仍然是停留在个人性的文化生活境界中,当然这也可以是一种很高的生活境界:

  "作为一个哲学家,功夫与境界是统一的:我们今天应该怎么做功夫?我刚才提到两种:一种是仅仅形而下地做功夫,那是不行的;还有一种,有形而上的根据地做功夫,也是不够的。我们今天'做真功夫',就是要回归纯真的生活情感,回归本源性的爱。这才是最高的境界。"

  从"孔颜乐处"、"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到"无所乐之乐"或称之为"无"境之乐,这当然也是一个现代儒学哲学家应然的功夫境界,但个人境界与"本源生活"仍有层次差别,个人境界与生活本源的统一就根据于历史与传统的内涵,本源生活的"本源"不是无根之木,因为生活总是传统与现实的统一,中国式的存在境界与个人心理活动的统一就是因为其中的文化内涵,中国文化因为侧重于此而具有历史与文化所赋予的鲜明的当代性特征,正是这一点使心性学可以从个人心理层面走向真正的全面哲学。

  六、不可言说的言说

  阐释学是现代哲学的基本方法,"生活儒学"对层次的运用就是非常成功的,比如对仁的阐释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儒家的'仁'有着三个不同观念层级的用法,它们之间具有奠基关系:其一,作为本源性的生活情感的爱本身;其二,作为形而上学建构的初始范畴的'性'、亦即绝对主体性;其三,作为道德情感、道德原则的'善'、亦即价值论意义上的相对的'善'(不是作为本体的绝对的'至善')。 这种被设定为人性的善性,在现代汉语中称作'爱心'。对于儒学的重建来说,伦理学的重建是这样的事情:"爱心'作为人性,既不是荀子式的经验论所给出的,也不是孟子式的先验论给出的,而是在生活本身的本源情境中显现出来的。"

  但阐释学同样有自己的问题,否则就不会有"阐释学"了,阐释学只是把哲学中的不可言说的困难特殊化了。

  生活就是自生的自然,如果要使这样一个前提不成为形而上学的独断,就必须有自己的专门理论展开,形而上学的"存在"是被拒绝而需要重建的:

  "生活儒学认为:生活不是'什么',因为生活并不是存在者、而是存在本身。所以,生活没有什么'源头活水',因为生活本身就是源头活水。这就正如我们不能问:存在本身的源头活水是什么?因此,'生活如何可能'那样的康德式的发问,在这里是不合法的,因为那样的发问方式所针对的乃是形而上学,然而生活不是形而上学,也不是形而上学所思考的事情——传统形而上学已经遗忘了存在、蔽塞了生活本源。"

  如果仅仅只是把生活"等同"于存在,只是把问题转移了,换了一个视角,不可言说的言说仍是可以言说的,实际上,存在总是成为自己不能拒绝的问题和言说:

  "海德格尔……把什么是存在或存在是什么这样的问题看成是问存在问题的自身,即不是在本体论的意义上去问什么是存在,而是问人们是如何开始对存在的问题的提问的,问谁或谁在问?(本体问题)问什么?(存在论问题)为什么问?(元问题)最后是成为他的哲学的怎样问。在这样的问题中主词和谓词并不先出现,而是在问问题中逐渐出现,这也就是存在在存在问题的中元哲学呈现,问问题成为了问题,而且是问存在问题自身成了存在问题,问题的元学性质就是元哲学意义的哲学。但这样的问题们自身仍然只一个空中楼阁,所以海德格尔只能从本体意义的存在者入手,首先从存在者上剥离出存在,再进一步揭示存在自己,这样他所要固定的幽灵在他的研究中逐步呈现,他以一个词法形式'此在'在他的存在论中代表了这个幽灵,海德格尔在这一个立足点上开展了他的全部研究。此在具有两个方面的研究性展开,其一是此在与存在者的关系,即从存在者上剥离出存在,在这个意义上,此在是海德格尔哲学研究的工具方法,这是元哲学意义的研究;另一方面是此在与存在的关系,即存在以此在方式而展开自己,此在成为了存在的替身演员,这就是哲学学性质的了,存在论变回到了本体论。"

  海德格尔的未竟的任务只能在中国哲学中解决。中国哲学虽然没有发展出概念和逻辑的学术框架,但在中国文化语境中,用意义或价值同一性来进行论证是自然而且可以相互理解的,而且在西方哲学理论中,最后解决方式也往往不得不借助同一性,比如黑格尔、甚至康德,但是同一性既不能作为超前提,也不能作为证据工具,每一种哲学理论的展开,必须要有自己独特的视角与方法分析分解同一性问题,从而使理论自身具有科学性,这是中国哲学家的使命。

  七、高峰论题

  情与悟是从仁爱到思想的必要过渡,也是从东方思想到西方理性的汇通的隘关,认识到这一点就是理论上的切入口,但怎样去打通仍需要巨大的努力。

  生活本身作为存在本身,显示为生活情感、尤其是爱的情感,从性走到情,从情走到爱,然后自然地归于仁,在中国文化的境域中,这种理解不会有太大的困难,但是如何进入到理性的认知之思,就非常艰难了,"生活儒学"努力把"爱"与"思"内在一致化,书名"爱与思"就说明了这一点。黄玉顺先生引用了很多古文献证明中国人的"思"包含有人文情感内涵,具有形象、表象性,隐含了时空意义:

  "必须找到一种方式,或者一种观念,这种方式、这种观念并不是我这样一个存在者去通达另外一个存在者。必须找到这样一种'活动',这种'活动'本身就是存在本身,也就是生活本身,而不是任何意义上的存在者的事情。我现在就告诉大家:这就是'思'的事情。但这种'思'绝不是笛卡儿那样的'思'(ego cogito),甚至也不是后期海德格尔那样的'思'(Denken),而是中国式的、尤其是儒家的那种真正的本源性的'思'。"

  "思与爱虽然都是情感的事情,但是有着一种基本的区别:爱是当事的,思是事后的。显然,我们不可能当面思念一个人。正因为是事后的事情,思就必定意味着'空间'的距离。…… 空间的观念何以可能?乃导源于情感之思。而正由于这种空间的距离,思与爱就不同:思必伴随着表象。在思念中,必有思之所思的形象。这种形象,在想象中生成。…… 汉语所谓'思想'的本来意义,就是:在思念中想象,在想象中思念。'思想'就是:思-想——思之想之。'想象'就是:想-象——思想着形象。唯其如此,诗之为思总是形象的;但这并非所谓'形象思维',因为此时此刻并无所谓'思维'。这是情感之思,形象只是在情感中的形象。这种所思的形象,就是原初的表象。所以说,正是思——情感之思——生成了表象。这里,'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这是从情感之思过渡到认知之思的秘密所在:认知总是表象的。表象是一种极其重要的观念形式。休谟甚至认为,全部意识并无所谓感性、理性的区分,而只存在着直接观念、间接观念的区分。所谓间接观念,就是表象。这就是说,不仅感性意识、而且所谓理性意识,都是采取的表象的方式。确实,无论是形而上学、还是形而下学的方式,都是表象的方式。海德格尔说过:"形而上学以论证性表象的思维方式来思考存在者之为存在者。'其实,形而下学、例如科学,也是采取的表象的方式。所以,对于从生活本源向形而上学的过渡来说,表象的生成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是情感之思之所以可能转化为认知之思的一个必要条件,因为我们知道,任何认知都是采取的表象的方式。表象化意味着对象化:表象是观念中的一个对象。对象化就是客体化,所以同时就意味着主体化,因为客体与主体是同时并存的。于是,'主-客'架构由此确立,形而上学由此可能。"

  "首先,在儒家的观念当中,关于存在者的'时空'观念,仍然是被本源性的情感所给出的,具体来说,是在情感之思、领悟之思当中给出的。正是在这样的领悟之思当中,我们才领悟到空间和时间。这是因为,情感之思总是想象-形象的,而空间和时间就在这里面显现出来了。…… 所以,'时空'这样一种关于存在者的范畴,在儒家的观念当中,是在情感之思、领悟之思——本源之思当中被给出来的。"

  "'时空'的观念正源于这样的思。正是思,才给出了时空:在这种情感之思当中,我们才领悟到时空。这一点是非常要紧的,我们精神生活的很多秘密、甚至全部的秘密,都蕴藏在这里。那么,这里面有什么秘密呢?那就是说:当我们谈儒学的重建、形而上学的重建等等问题的时候,首要的问题就是要在'思'当中给出存在者。…… 情感之思和领悟之思都是先行于存在者的思,都是本源性的思,但是,这两种思还是不同的:思首先是情感之思,然后才是领悟之思。"

  这里存在着对理性的认知之思的一种误解,所谓工具理性不仅仅是对象性的,而且具有自身的实体意义,比如电脑屏幕上的图像对于人而言是表象,但对于机器而言,只是无数0和1的电信号,机器只是处理这些信号,但这对于人而言却是"思维"意义的,这种自身实体意义的"思维"与"理性认知"具有相同的本质性,有一个非常特殊的专门化理论"算法"就是针对这种东西的,当然离哲学仍然很远。因此,虽然这里对情感、领悟与存在的关系的理解是正确的,但仅仅在情感之思中领悟到时空、存在者,或存在本身,仍然是中国式的领悟,用一句俗语,是情商而不是智商:

  "正是在生活情感中,我们才领悟到存在本身,领悟到存在者的存在,领悟到存在者本身。…… 第一,我们首先是领悟到存在本身,然后才领悟到存在者的存在,最后才领悟到存在者。…… 第二,存在即生活,存在领悟即生活领悟。存在领悟并不是说:有一个叫做'存在'的东西摆在那里,它作为一个对象,被主体所领悟。存在领悟就是存在本身,生活领悟就是生活本身。海德格尔在谈到Sein / to be 时,本来应该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然而他却没有意识到:既然存在本身只是在生活领悟中才显示出来的(用他的说法,存在本身只能在此在的生存领会中显现出来),这就已经表明,存在领悟其实就是生活领悟本身,就是生活本身。我们'知道'了生活,也就'知道'了存在;然而我们向来生活着、并且向来'知道'我们生活着,所以我们向来存在着、并且向来'知道'我们存在着。我们由此领悟着存在、领悟着生活。 第三,存在领悟是导源于生活情感的:正是在情感中,我们才领悟到生活之为存在,并进而领悟到生活者之为存在者。对于儒家来说,这种情感首先是爱。但这并不是笛卡儿式的'我思故我在',而是: 爱,所以在。没有爱,就没有存在,也就没有作为爱者的我、你、他的存在,因为是爱生成爱者、存在者。"

  "生活总显示为生活感悟——生活情感、生活领悟。但要注意,生活与生活感悟的关系不是传统哲学所谓'本质'与'现象'的关系。显示之为显示,不是说的一个本质显现为一个现象,不是说的作为本质的生活显现为作为现象的生活感悟;而是说,生活就是显示本身,或者说,显示就是生活本身;这种显示既是现象、也是本质,唯其如此,生活感悟、生活本身也就无所谓是现象、还是本质。在这种意义上,生活感悟就是生活本身。而生活首先显示为生活情感:没有生活情感的所谓'生活本身'是不存在的,或者说,是不可思议的。当然,在本源上,这种生活情感不是'人之情',而是'事之情'。儒家哲学实质上是一种情感哲学,是一种'爱的哲学'。"

  "生活儒学"探索的前沿就达到这里,情感之思也就是领悟之思:"这种存在本身,就是生活本身、生活情感、生活领悟。"

  因此,这个问题的困难性并没有真正被揭露:中国式的领悟之思如何才能转化为西方式的理知之思?这是从哲学的纯粹理性上打通科学与人文、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隔离的重要任务,而且这是康德也未能完成的任务。悟就是直觉,但悟性与知性之间仍是不能直接过渡的:

  按照康德的分析,统觉的本源综合统一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一方面直观的杂多成为我思表象,实现经验综合,而另一方面,经验的综合只有在统觉的统一之下才能成为纯粹知性。为了说明这个非赏困惑的关系,康德作了多方面的解释,按照康德的论述,概要地说,一方面,纯粹知性自身是一种将经验表象置于统觉的统一之下的能力,实际上这是按悟性的方式的理解,在这种情况下,悟性由于先于经验,所以是先天的,另一方面,统觉的综合统一是关系的统一,在这种情况下,它成为统一的关系,也就是统一的条件, 即康德本义的纯粹知性,它是统觉自身的过程与形式同一的统一,也即必然的统一,这个原理就是同一律,正是由于这种必然性,它成为先验的。按照这种理解,悟性是一种从经验表象杂多中提取关系的能力,在统觉中,它们综合统一为具有普遍、必然的纯粹知性即范畴,这个过程就是对先天综合判断是如何可能的难题的理解。因此,统觉的本源综合统一实际上是悟性转变为纯粹知性的过程。     康德说统觉的原理是人类知识范围中最高原理,但康德的论述并没有清晰地说明先天综合判断的关键过程:先天的悟性怎样转变为先验的纯粹知性,甚至没有举出一个例子如他喜欢的数学例子来进行说明。康德只是援引同一性,但不能说康德的论述是一种独断,因为事实上存在这个过程。康德还使用了反证式的方法来说明这种情况,比如说,如果我思表象在统觉中不是同一的,则将有形形色色的自我。但所有这些解释都不是正面清晰地演绎了这个过程,而只是说明这个过程中存在的复杂关系,这些解释往往无助于这个过程的清晰化,反而增加读者对真正本质过程理解的迷惑。

  但实际上,康德是借助于自我意识即我思完成这个转化的。经验杂多自发地在自我意识中形成我思表象,虽然康德没有直接说出,自我意识就是统觉,但他区分经验统觉与纯粹统觉,前者与时空经验有关,后者就是悟性,就是经验杂多自发地在自我意识中形成我思表象的过程,即'本源的统觉'。他说纯粹知性(悟性)是一种能力,'先天的联接所与表象之杂多而置于统觉之统一下的能力', 正因为强调它是先天的能力,这就是在区别于先验的知性的意义上的悟性。

  按照康德的思路继续分析,这个我思表象不能认为是感性,而是内在于意识中的,是没有经验内容的纯粹关系,它们源之于经验杂多,但不是经验杂多。但是康德无法讲清这种关系的生成,只是勉强说:"联接非存在于对象,且不能得之于对象,是由知觉取入悟性中",这样他也就无法真正地理清悟性、知性与我思之间的关系。对他来说,重要的是,产生我思表象的自我意识因为没有更高的表象因而成为必然的,这就是康德费尽心机追求的"先验"的来源,就是说是我思完成了这个转换,是我思的表象在我思中获得了普遍的必然性即纯粹知性的本质。"

  西方学术的实证方法就是在对对象的分解、分析基础上进行分类归纳的整理和规律性的演绎,西方哲学的主体框架就是主客两分。有了对象,就有主客分野,就自然形成了西方学术体系,如果没有对象,学术活动如何进行?没有客观性,就无所谓实证科学,这不仅是中西方化之间的区别,也是科学与人文之间的区别。人是这宇宙中唯一的自我意识的存在,当人回向自身,客体也同时是主体,这时候,实证的方法就失灵了。即使是人文学科,实证的方法也是有限的,比如几率、统计方法等。在哲学领域,人是唯一的主题,只是哲学把确定自己的唯一对象作为自己的全部工作而得以成立。以科学来改造形而上学,这在西方哲学框架中是无法解决的,所以为了克服这个框架的自身分裂,近代哲学的努力就是想法消融主体和客体,从心理、从艺术、从生活、从东方思想中寻找出路。

  中西文化之间的区别与科学与人文之间的区别具有本质的相同,这里存在的困难倒不是人文或中国哲学方面的,因为科学与人文之间的分裂恰恰是科学自身的性质,正如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的冲突主要是由西方文化入侵带来的一样,这种冲突不是科学或西方文化自身能解决的,这种问题的解解决恰恰需要依赖人文学和中国文化自身的拯救和阐释,把科学与人文、东方与西方融入人类文化的大境域之中而获得自身的统一。

发表评论请点下面原文链接 : http://www.weekmag.com/html/4014.htm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info ] 电子杂志!
-~----------~----~----~----~------~----~------~--~---

Monday, June 23, 2008

张殊:请保护我们的姐妹

  近年来,经常看到我们的姐妹自杀或被杀的报导,我们的视觉已经疲倦,心灵似乎已经麻木。

  这里,有被逼良为娼、不堪侮辱而选择跳楼等自杀方式以保护自身尊严的姐妹……

  有由于各种原因而出卖肉体,被蹂躏、折磨、糟蹋致病致死的各类"小姐"……

  还有被权贵所奴役,大款所收买,骗子所欺诈,娱乐圈所迷惑,黑社会恶势力所控制的众多女子……

  今年女演员谭静裸死在楼外横梁上的尸体,去年原济南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段义和谋杀情妇的爆炸血案,不过是其中两个触目惊心的突出案例。

  有多少纯真的心灵受到创伤?

  2007年4月17日,河南镇平县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代表吴天喜被警方刑事拘留。有"镇平首富"之称的吴天喜被捕的消息,在河南省镇平县不啻为一场"地震";更让人震惊的是,61岁的吴天喜涉嫌做下的那些"丧尽天良"的事。警方查明的受害女生是36名,但民间关于这个数字的说法更为惊人。

  吴天喜强奸女生的动机,当地较为流行的一个说法是,年逾花甲的吴天喜相信通过采阴补阳之术,可以延年益寿、官运亨通。经"风水先生"指点,他开始寻找处女,数目是100个。据警方调查,2005年春,吴天喜开始指使一名叫刘培的发廊店主为他寻找处女。吴天喜找女孩有四个条件:一要年轻,14岁以上18岁以下;二要长得漂亮;三要文静听话;四要是处女。

  此后的两年间,吴天喜先后向数十名初中女生伸出了黑手,多名女学生被挟持到吴天喜的办公室内被强奸。 镇平县第二初中一名女生被绑到南阳市,后来家长还是通过"黑道"将女儿找回;城郊乡中的一女生被劫持一个多月后才找回;还有一名女生受侵害后怀孕。发展到后来,镇平县城关镇第三初中一天内竟发生了5起"绑架"案,让女生家长们惶恐不安,他们只好接送女儿上学放学。几所学校召开联席会议共商对策,安排老师值勤,要求老师护送学生。学生们被教育要结伴回家,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2004年5月26日,沈阳大东区的一个居民社区里,突然响起了劈里啪啦的鞭炮声。"吕宗大被枪决了!"得到消息的人们奔相走告。也许这个消息来得太突然,也许吕宗大逍遥法外时间太长了,人们不相信这个现实。一时间,鞍山市检察院、公安局时时都有市民打来的证实电话。

  2000年初,时任辽宁省辽阳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辽阳市私营企业家协会常务副会长的"商业巨头"吕宗大到沈阳做生意,结识了37岁的湖南女人刘丽娟。刘丽娟有意识地逢迎他,请他帮助自己揽工程,吕宗大提出的条件是要求她为自己介绍处女。此后,刘丽娟开始在沈阳为吕宗大物色处女,几个月后她找到了漂亮的13岁女中学生范某。范某在辽阳市一家宾馆的客房里,被吕宗大夺去了贞操。事后,吕说如能为他再找几个漂亮的女同学,他一定会重金奖赏范某。年幼无知的范某,为图钱财从一个受害者沦为犯罪帮凶。

  同年9月,吕宗大再次到沈阳做生意,范某当即纠集两个同龄伙伴,在沈阳市某中学门前,将女学生葛某挟持到吕宗大所住的沈阳一家酒店房间里,吕宗大摧残了这个12岁的少女。此后,范某等人采取欺骗、威胁、利诱等方式,又将另外4名十三四岁的女生挟持到辽阳提供给吕宗大满足其淫欲,吕宗大就在自己长期包租的房间里将她们一一强奸。

  同年10月的一天,一女学生李某中午放学没有按时回家吃饭,其父找到学校,一个学生提供情况说:早上上学时看到李某被范某等人带到辽阳"卖处"去了。李父立即到当地派出所报案。沈阳公安出动警力当天下午赶到辽阳,当场抓获吕宗大和范某,同时找到了躲在卫生间里、一脸泪痕的李某。至此,吕宗大连续强奸8名12岁至15岁的女中学生的案发。

  案件发生后,受害者一家人的身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有的被害人羞于见人而不敢上学,有的被害人家长被迫几次为孩子转学,孩子也因此学习成绩下降,有的甚至走上了卖淫的道路。

  令人吃惊的是,就是这样一起令人发指的案件,案发后吕宗大花费近百万元买通市公安局副局长、市刑侦支队支队长、侦控大队大队长及办案民警等8人,长时间逍遥法外。在为吕宗大强奸罪开脱的案件中,辽阳市公安局原副局长富龙利用职务之便,收取贿赂30万元。法院同时查明,在明知幼女不满14周岁的情况下,富龙违背幼女意志,强行奸淫幼女2名,并造成1名幼女怀孕引产的严重后果;以玩弄女性为目的,嫖宿多名幼女,实乃一丘之貉。辽宁省鞍山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以受贿罪、强奸罪和嫖宿幼女罪判处辽阳市公安局原副局长富龙无期徒刑。

  近年来,不时出现禽兽校长、教师对学生的性侵害案件。从2000年到2002年,北京通州永顺小学的16个幼女受到该校数学老师陈有海的多次猥亵、强奸。两年多,幼小的女孩们不敢把自己受侵害的事儿告诉家长;两年多,陈有海一次又一次地得逞。此案中,16个孩子站出来愿意作证,而据家长介绍,学校里还有更多受侵害但没有站出来的孩子;而真正奔波为自己主张权利的只有两个家长,两年多的艰难、无奈与顾虑,受害女孩及她们的家长心灵受到的创伤,是沉重而长远的。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些摧残祖国花朵的黑手伸向了被称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们。2005年重庆市警方破获了一起女大学生从事色情服务的案件。据警方掌握的情况,涉案的女大学生多供职于各类伴游、商务谘询公司、商务俱乐部,实质从事着三陪、卖淫活动,该案牵涉当地数所院校。重庆约有近百家此类公司,招募女大学生从事色情服务。在此前后,成都、南京、武汉、北京、上海、长沙、南昌、广州、杭州等地高校也发生大学生从事色情服务的事情。在北京,有的公司以招聘"计时服务兼职人员"(要求是:在校女大学生、形象气质雅者优先、当日上岗、收入丰厚)的名义,引诱女大学生从事色情服务。于是,有教授惊呼:如果再不管制,大学校园将成为中国最大的妓院!

  那么,"买淫者"是谁呢?一位伴游公司经理不经意的一句话,揭开了这一黑幕。他说:"我们的客人都是老板或政府官员。"实际上,女大学生卖淫现象发展蔓延的原因,正是因为众多老板或政府官员等客户的存在。他们通过各种途径到大学校园物色女大学生,寻找性服务,这里面也有教育界内部的败类,里应外合,狼狈为奸。伴游业务的"淡季旺季"的生意经也可以为证,旺季是年前年尾和夏天,年前年尾公款消费、给政府官员'烧香拜佛'的人多;夏天城市的夜生活丰富。

  孜孜不倦于女大学生性消费者,多为有权势有金钱的老板或政府官员,这一事实本身就值得拷问?那些以消费女大学生色情服务为荣的人,是拿金钱在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类似于大款们的"炫耀性消费"。这种虚荣心的得逞,实际上是对中华文化的反动,对民族未来的亵渎。当他们随意调戏金钱买来的"有文化的姑娘"时,不仅这些女大学生在遭受蹂躏,整个社会的良知、善良和文明都在受辱、在呻吟。哪些所谓的"领导"、"精英"们于心何安?为社会为大众树立的难道就是这样的榜样?

  据调查,每到周末,高校门口便停满了来接女生的高档轿车。美女学生们一批又一批的从各个宿舍楼中涌出来上了车,然后轿车载着她们一溜烟冲出了学校,溶入喧嚣城市的夜色之中……

  被包养的情妇与二奶们

  据有关统计表明,被查处的贪官中95%都有"情妇"。在1999年广州、深圳、珠海公布的102宗官员贪污受贿案件中,100%包养了"二奶"。 贪官必有情妇,这几乎成了定律。从陈良宇、丘晓华、海军副司令员王守业、北京市副市长刘志华、雷渊利、刘俊卿,到早些年的陈希同、成克杰、胡长清、孟庆平莫不如此。伴随着包养情妇潮流而来的,则是官场情妇阶层的逐渐成形、壮大,以及伴随这一阶层与生俱来的对社会财富疯狂的贪婪和侵吞。色情已成为腐败的催化剂。他们之间最热衷的话题,一个是金钱,另一个就是女人。

  乐山副市长李玉书包养情妇令人"汗颜"!因为他所包养的情妇才仅仅16岁!为了把娇艳动人、且属处女的16岁花季少女搞到手,他竟然谎称自己是来自新加坡的商人,为博得丽人一笑,他在成都丽都花园花费61万余元购买了一套豪宅。

  重庆市委宣传部原部长张宗海虽然在重庆有家,但仍在重庆的五星级饭店希尔顿饭店长期包房。张宗海选女人有三个"标准":一要大学本科毕业生,二要漂亮,三要没结婚。即使在中央党校一年学习期间,他也不甘寂寞包养了一名女大学生。

  深圳市沙井信用社原主任邓宝驹在不到三年的时间内,挪用、侵吞公款2.3亿元,他不仅包养"二奶",还有"三奶"、"四奶"和"五奶"。前后花在"二奶"身上约300万元;广州的"三奶"和北京的"四奶"也不是省油的灯,绝没少花从邓宝驹那里得来的钱。邓宝驹从认识"五奶"小青至亡命外逃近800天,总共花在小青身上的钱多达1840万元,平均每天2.3万元!

  海南临高县城监大队原大队长邓善红曾包养过6个情妇,而且6个情妇都为他生了小孩。其中4个情妇各住的两层两间楼房,是由邓出资建造。

  安徽省宣城市原市委副书记杨枫同时包养了7个情妇。为了防止情妇们争风吃醋,这个以"学者型官员"自诩的贪官,运用进修时学来的MBA管理知识,让"首席情妇"邹某用分类法统领其他6个情妇。在邹某的"科学"调度下,杨枫和情妇们很长一段时间相安无事。而陕西省政协副主席庞家钰的落马,则是11名情妇联名上告惊动中央。

  湖南郴州市原"三玩市长"( 玩权力、玩金钱、玩女人)雷渊利,先后跟9个女人发生了不正当关系,用受贿的钱为7个女人买了房子。还特为一情妇启动了一项耗资2700万元的"奇迹工程",受贿102万元,雷抽出其中的30万为该情妇在长沙购了房。

  南京市车管所长查金贵虽已年近花甲,居然包养了13个情妇,以此来显示他的宝刀未老、权倾一方的不凡气魄!有如此光耀的情场资本,使得他经常在熟人面前情不自禁地自我炫耀:"《红楼梦》里有金陵十二钗,我呢,有金陵十三钗……"得意之情溢于言表。

  福建周宁县"三光书记"林龙飞先后和22名女性长期保持不正当的两性关系。为此,他专门做了一个红皮通讯录,上面记录着这些女性的通讯方式,并得意地为其取名为"群芳谱"。并于2002年5月22日在福州一家酒店举办"群芳宴",让22位身着华服、美丽妖娆的女人在包房里彼此见面。林龙飞席间还宣布,今后每隔一年就举行一次群芳宴,还要设置"年度佳丽奖"。

  湖北省天门市原市委书记张二江不但长期包养情妇,而且嫖娼成性,不管出差到何地,都公开指使身边工作人员"到街上转转,有好的就带回来"。从1989年至2001年7月的12年中,他竟与除老婆之外的107个女人有染,号称"一百单八将",淫乱的行为遍及湖北乃至北京、广州、东莞、南阳、三亚、温州、福建等地。

  江苏省建设厅原厅长徐其耀,在把医院女护士王秀丽搞到手后,又利用王求其为女儿安排工作之际,将王的女儿刘澜占为己有。徐其耀不仅不隐瞒自己的无耻行径,反而当着众人的面炫耀自己的"一箭双雕"!徐以包养146个情妇的"业绩",入选为贪官包养"情妇"数量之最。

  贪官、大款们竞相地包养"情妇"、"二奶",全国许多地方出现了一些"二奶村"。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叶以来,深圳的二奶越来越多,"包二奶"现象日益严重,并成为一些有钱人的时尚,一批往来香港与内地的香港商人、白领人士以及货柜车司机,开始在深圳包养二奶,深圳的一些花园住宅成为少部分港人"金屋藏娇"的首选地,在深圳市内个别地方出现了"二奶村"。

  发展到后来,"包二奶"现象日益扩大,在有钱的大款们之间流行,成为证明其身份和财富的象征。明里私下、白天黑夜我们都可以看到陪伴在各色老板身边的"二奶""三奶"们,活跃于社交场上的"小蜜"们。

  近些年,演艺圈接连曝光性丑闻,揭开娱乐圈"潜规则"之冰山一角。正如"床上培养演员"一样,"床上培养干部"也屡见不鲜,实质都是权色交易——以手中垄断的权力资源来玩弄女性。这些潜规则的存在,虽然是隐秘的,却严重腐蚀着人的灵魂,使人堕落,与法律、道德和社会的公平正义背道而驰。事关保障人权与尊严,事关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事关社会风气和社会价值导向,对其危害绝不可等闲视之。

  被外国男人玩弄的中国女人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出国热"的出现和一些人的崇洋媚外,大量中国女人外嫁到海外,跨国婚姻逐年上升,且九成是中国女性外嫁他国。现在每年都有1万名中国女子嫁给日本男人(《周刊邮报》报导);2006年嫁给韩国男人的外国女性中,以中国女性(2万635人)最多(《华声报》报导)。

  一些中国女子以婚姻为跳板达到出国、享受高物质生活待遇的目的,具有一定的功利性,娱乐明星们在这方面确实是领风气之先。一项涉外婚姻调查也证实了中国女人主要不是为了爱而嫁给外国男人的。出现一批年龄过于悬殊的"祖孙婚 ";相识时间极短的"闪电式"婚姻;外国男性骗婚现象严重等。

  在中国本土,生活着这样一个外国人群体,他们在本国找不到工作,然后凭借外国人的优势在中国轻松挣钱、酗酒、泡妞。更有甚者,一些外交官利用职务之便肆意玩弄中国女性,有人甚至公开说:"我的签字可以得到任何一个中国女人。"

  在外国男人眼中,中国女人的形象已经开始被那些少数人搞坏了,已经变成了:世界上最开放的、最大胆的、别有用心的、头脑简单的、知识贫乏的、傻的、功利的容易女孩(Easy girl)。

  一位来自非洲的留学生说,她曾经认为很高贵的中国女人,在外国人面前,头都快要趴到地面了。她身边的朋友们(指那些外国留学生)经常的话题是最近怎样"用"(use)了一个中国女孩。大家知道用"playwith(玩)"这个词已经是一个十分蔑视女性了,而用"use"这个词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把她们当人。认识当天,甚至几个小时,就可以上床,奉献出第一次,在外国人看来,这是不可想象的。然而,中国女性就这样被他们随随便便用了,而且是处于最花样年华的女孩子。这种事情是很普遍的。她身边很多外国的朋友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而且好多次。她有一个澳大利亚的朋友曾经与一个中国处女吃了一顿饭,然后就上床了,两个星期以后就甩掉她,转向其他的女孩子,那个女孩子就歇斯底里了。这个澳洲人,已经玩弄了十几个中国处女,而被他甩掉getcrazy的不止一个。她的这位非洲朋友是炫耀着讲这件事的,仅仅把这当成笑料。许多中国女人已沦为外国人的性工具。

  上海的一个外教在其博客里写他的风流历史,说只要他愿意,可以和任何一个女孩子上床,而且可以为所欲为,并号召其同胞都来中国度假,说这里的女孩子,又美丽,又便宜,而且大多数还不用给钱。比天堂还好。引来网路的轩然大波。

  这几年,中国的老外,尤其是黑人老外正在以几何级数暴增。据有关部门统计,仅仅在广州,常住老黑(居住半年以上)都在以30%以上的速度增加。任何一个夜晚,如果去广州外环、芳村,东莞东城酒吧街,深圳蛇口太子路V吧、U吧、中信酒吧街等酒吧比较集中的地方,都一定能看到老外们孜孜不倦泡妞的身影,其中的大多数还是黑人,洒着浓郁而廉价的香水,操着或生硬或流利的国语,或生硬或流利的英语,与我们年轻美丽的、受过良好教育的女孩子"热烈"地交流,互留联系方式。有一个女孩子,是名校高材生,美丽绝伦,却爱上了一个非洲人,与其同居,据说对方有2000万的存折。没过几个月,那非洲男友却在一次性生活过后,哮喘复发,死了。待女高材生去查存折,上面却分文没有,尸体都无人认领,最后还搭上了几万元丧葬费,终日以泪洗面。

  在北京,一位计程车司机聊天时说道,他上次接一黑人顾客和一非常漂亮的女大学生,路上黑人给他100块,让他停到一个路边出去一会。大约一小时后,黑人出来走了,他继续上车开车,发现女大学生衣服凌乱,座位上全是血。问起来,女大学生说是黑人在酒吧答应给她1000美金,她就同意了,因为她要供养弟弟上学,可是黑人蹂躏她一个小时,搞到大出血,走的时候却只甩了200元人民币,她已经无力去拉住他了。司机要送她去医院,她不去,说第2天要上课,要回学校。

  其实,大多数来中国的老外尤其是黑人,在本国都是地位非常低下的,有的是货车司机,有的是饭店招待,却可以在我国做一些学校的外教,或者被一些大公司拿公款请来做什么所谓的外国专家,其学术素养甚至不如我们的一个中学生。他们没钱的时候,或者是贩毒或者卖假钞票,甚至乔装成问路或者换零钱,直接开车在路上拉人上车明抢,如果遇到美女,一定是先抢再轮奸!就是这样一些渣滓败类来中国,却可以随意糟蹋我们美丽年轻、高学历的女同胞。

  与此同时,大批涌出国门的中国女性中,因在海外谋生艰难而沦为性工作者的女性不计其数,近些年来马来西亚、泰国、日本、澳大利亚、海湾国家、欧美国家等地媒体不时传出这方面的资讯,她们被称为"小龙女"。《乌鸦》一书写的就是这方面的事情。由于"小龙女"们在身份、职业、法律地位上的"地下"性质,她们很容易成为遭受侵害的"弱势群体"。她们中固然有贪图虚荣与享受者,但也有许多人是由于迫不得已、上当受骗,或被强行拐卖。她们中有不少人在黑社会手中、在污浊的铁笼中受尽侮辱和侵害,乃至有人写血书向中国驻当地使领馆求助。还有一些"小龙女",甚至无声无息、无名无姓地惨死于海外,冰冷地葬身于异国他乡。在她们的基本人权被剥夺的同时,我们国家的尊严和形象也受到严重损害。

  关系国家形象与民族命运

  以上的资料与资料暴露出的问题触目惊心,令人震惊:现在一些人道德沦丧到如此地步,司法人员执法犯法到如此程度,权贵大款们竟是如此地蔑视法律、亵渎人性,我们的一些姐妹的命运又是如此的可惜与可叹!以法治国、以德治国与《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已实施多年,为什么这样那样的"精英"们道德与法律素质没有提高反而大幅下滑,常常闹出一些令人瞠目结舌、令人发指的新闻呢?人们不禁要问:中国人的道德底线与法律底线到底在哪里?如何斩断权钱色丑恶交易的链条,刹住"笑贫不笑娼""笑廉不笑贪"的歪风邪气?

  一、坚决遏制住腐败分子和老外肆意玩弄女性的歪风

  应该看到,现在腐败分子、大款大腕包养情妇、二奶和外国人玩弄中国女性有愈演愈烈之势。在拜金、媚权与崇洋的社会氛围下,上述人的欲望得到了极度的扩张,有的甚至到了肆无忌惮的地步。如果粗略地估算一下,上述人员侵占与玩弄的中国女性,将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数字。

  某大型企业的老总就在公开场合讲:"情妇算什么?这么大的一个企业,老总出去开会如果没有几个情妇多没面子?怎么去跟人家谈生意?"娄底不良资产处置公司副经理颜跃明霸占一年轻女子长达7年之久,不准其谈爱结婚,两度强行拆散对方。致使该女几次欲跳楼自杀。之后,颜跃明又用同样手段玩弄控制了几名年轻女性。南京奶业集团公司原总经理、号称金陵"奶王"的贪官金维芝创立的金式"情妇逻辑"颇具代表性:"像我这样级别的领导干部谁没有几个情人?这不仅是生理的需要,更是身份的象征,否则,别人会打心眼里瞧不起你。"金"奶王"在"逻辑"指导下,追起女人来,胆子也就特别大,更不怕部下对自己说三道四。

  中央作出规定:党员、公务员包养情妇的,一律开除党籍、公职。实在是势在必行,希望能够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见出成效。

  二、认真对待涉外婚姻和性关系问题

  问题主要有:一是涉外婚姻男女比例严重失调;二是逐年增长的高离婚率;三是爱滋病的传播。据报导,北京某医院发现一名爱滋病人,这位美国商人临死前承认,在北京的短短几周里,他已与6位中国女性发生关系,她们多为高层知识份子。

  现在许多城市出现专为中国女子找老外的婚介机构。一家婚姻谘询机构甚至在深圳部分公车站内打出了"找个老外嫁出去"的看板,专门为优秀女性介绍国外。这就会把中国业已存在的男女比例严重失衡的问题进一步扩大化。这是关系到中华民族发展的大事,应该引起政府的重视。

  对于外国人欺辱中国女子的事件,要严肃处理,以维护中国人的尊严和国家形象。决不能为了招商引资和经贸交流,置中国人的人格与权利于不顾,一味地讨好外国人,反而把污水往我们的同胞身上泼!

  三、中国女性要洁身自爱,维护自身尊严与权利

  调查发现,诱使中国女性沦为权贵、大款与外国人性工具的,一个是权,一个是钱,再一个就是想出国。要知道,权力是一时的,金钱也是靠不住的(许多钱就是赃款、黑钱),外国的月亮也不比中国圆。其实,最值得珍惜的、真正可以依靠的其实就是我们自身,自尊、自爱、自强比什么都重要。我们确需扪心自问:为了那些身外之物,把自己一生的纯洁与尊严、幸福与美好就这样出卖了,值得吗? 那些腐败分子与各类骗子,不值得你去崇拜,更不值得你去献身!因为他们的钱是骯脏的,是人民的血泪!他们是虚伪的,阴险的,已惯于说谎欺骗,与你们的纯朴、真诚相比,实乃天壤之别,水火不容!

  我们的姐妹,请你们醒一醒,我们的国力早不是以前,我们的男人也一样有素质!不要再崇洋媚外、任外国人玩弄了。

  四、要把性健康性保健摆上工作日程

  由于性产业的兴起和大量非婚性行为的发生,性病包括爱滋病大量出现,对人民的身心健康构成不同程度地危害,性健康性保健的重要性日渐凸显。那些扭曲、病态、骯脏的性关系,不仅对当事人,而且对整个社会都造成不良影响。有些影响是显性的,有些则是隐性的,深层的。政府应全面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加强性健康体系建设和性科学性保健知识教育,而不能把性保健的职责放手于那些似是而非、挂羊头卖狗肉的公司与个人、江湖郎中。那是对人民生命财产极不负责的表现。

  作者电子邮件:nxz6666(at)163.com

发表评论请点下面原文链接 : http://www.weekmag.com/html/4013.htm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info ] 电子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