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une 8, 2008

刘洪波:“低素质人口”的命运

  "低素质人口",这个名词能够堂而皇之地出现,是一个奇怪的事情。

  这个名词在社会学意义上的合法化,就预示了我们这个社会中一部分人的悲剧命运。他们不仅会遭受冷眼,而且投来冷眼的人还获得了一个"正当歧视"的解释。

  这个名词的产生,还注定了一部分人将在辽阔的大地上颠沛无依,一些地方将会如同使用骡马一样,发挥他们的使用价值,而当他们不再有使用价值的时候,他们就应该离去。

  按照一般的看法,以农民工为主体的外来人口,就是"低素质人口"的典型群体。广东东莞正在召开的党代会上搞出了一套办法,意在让"低素质人口"自行离开。这与一些地方早就拟议的"提高城市门槛"具有精神上的连续性和一致性。

  根据东莞的这套做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要有序退出,企业用工数要根本上减少,还要"提高出租屋租住和经营成本"。什么意思呢,就是要让低素质人口在东莞租不起房子,自己滚蛋。当然话说得还文明,叫"带动低素质劳动人口向外转移"。

  一个地方要产业升级,很好。但一个政府竟然会以"企业用工数要减少"为目标,不能不说是天下奇闻。低素质人口卖力卖命,你不为他提供房子都说不过去,还要出台政策让他租不起房,这不是残忍?

  怎么转移的办法有了,转移到什么地方?这不是东莞或者任何一个城市要考虑的问题。很难想象,这是一个政府所能做的事情,要转移一些人口出去,却只有转移的办法,没有转移到哪里去的设想。但是,请注意,这些人是外来的,先前城市需要他们,现在城市不需要他们了。需要你的时候,欢迎你来;不需要你的时候,你就要走。招之即来,挥之即去,城市要的是劳动力,而不是准备对你进行社会接纳。现在,就是"挥之即去"的时候,手已经挥动,下面你就得"从我眼前消失"。

  中国有句老话:过河拆桥,吃饱了打厨子,这些都是不仗义的行为。低素质人口,面对的就是这种不仗义的处境。需要过河的时候,低素质人口是桥;需要吃饭的时候,低素质人口做厨子。河过了,桥就不必要了;肚子鼓了,厨子也没什么用处了。城市以自己的需要决定了低素质人口的命运,如同使唤一匹骡子,磨推完了,骡子也用不着了。

  发展成果共享?这可从来不是城市的想法。一个人并不是在城市里劳作和生活,就叫做市民,外来人口是化不成本地人口的,除非你是"高素质人口",在城里奋斗出了百万千万。而正因为你没有奋斗出来这么多钱,所以也证明了自己确实素质低,不配来享有自己创造的社会财富。

  对低素质人口的这种"用法",有什么道义可言吗?我看是没有。但有些人说,你打工,我付了钱,买卖公平。我看到的却是一匹骡子推了磨,主人说你推磨,我喂了饲料,磨出来的那些食物,你是不能享用的。然而,低素质人口是人,而不是骡子。只管使用,不管发展;召去做工,没想着让他落籍;管饱肚子,没想到他有何尊严,城市对低素质人口就是这样。这不是对待人的搞法,而是对待工具的搞法。

  这是多么令人寒心的事情。有一个控诉旧社会的说法:资本家很残忍,工人不合用了就扫地出门。现在大家都有些理解,说资本家嘛,盈利为目的,但政府呢,欢迎人去做工,却根本未考虑过他的生老病死,眼里有人吗?一个人在某地做工,他的劳动凝结为各种经济数据,政府从中获得收益,为何要将他们扫地出门?

  最想不明白的是,这种"转移低素质人口"的搞法,却被叫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来源:凯迪周刊

发表评论请点下面原文链接 : http://www.weekmag.com/html/3966.htm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info ] 电子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