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une 15, 2008

田忠国:创建中国文化需要平民意识和社会成员权利平等的价值观念

  在"中国善网"上,我读到了刘庸安先生的一个重要观点,既"您应该跟我们这些经过文化大革命、经过反右的人来讨论这些问题。他有切肤之痛,所以他的话语、他的感受比较容易和您在同一个平台上进行讨论。"如果单纯的从研讨会的角度上说,这话一点没错,因为,尊重"表达自由"是一个常识性的问题。但问题是,开这个文化研讨会是为了创建文化,既然是文化,"表达的自由"就得有个目的,这个目的我称之为价值目标共识,有了这个价值目标共识,一些理念才可能形成社会文化,如果某个理念只是某个群体或社会阶层遵循的价值规则,并形成了某个群体的价值秩序,但与另一个社会群体或社会阶层的价值观念形成了矛盾,甚至冲突,甚或这种冲突是尖锐的,那就没有创建社会文化的必要了。

  正因为社会间的价值观念有矛盾、有冲突,所以我们才有必要创建一套社会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一个社会如果价值观念持续冲突,结果只能是社会混乱、动荡乃至分裂,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当然,造成社会价值观念矛盾、冲突的主要原因,说到底还是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利益分配的问题,因为,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关键,一是为政治经济的发展找规律、找目标。二是为政治经济的发展找社会成员共同的精神归宿。三是为不同的社会人群利益找理由。

  读了韩德强先生的发言,我十分赞成他的观点,当然,我也赞成徐景安先生的观点,我之所以赞成看似矛盾的两种观点,因为,我以为,在他们观点矛盾的深处,掩藏着一个共通的东西,那就是双方都赞成"自爱和爱他人",也就是利己和利他的问题。他们观点的矛盾之处,只是主从关系问题,也就是说,韩先生认为,利他是人之所以成为社会人的主要原因,也是社会是否能维持公平正义的主要原因,而徐先生则认为,首先承认爱自己,但在爱自己的同时,必须承当社会责任,也就是爱他人的问题。对于他们两个人的意见,我更赞成韩先生的观点,但也不放弃徐先生的观点,因为,我个人以为,韩先生的观点,一般人难以做到一些,应成为提倡的主流文化,但一般人做不到韩先生的"社会境界",退而求其次,也就是做到徐先生的利己的同时,也必须遵守利他的社会准则,这是个文化底线。我称韩先生的文化观为守上、不排斥下;而徐先生的文化观则是守下、看上。中国改革开放近三十年,三十年来几乎所有的行为都没有文化准则、没有文化底线,结果如何每一个身在中国人的都一清二楚,不说可知。

  从徐先生的发言中,我也注意到这么问题,他认为文化是"通天塔"的基础。我不这样认为,而是认为,思想才是"通天塔"的基础。韩先生所谓的"通天塔",如果我没有理解错的话,这个"通天塔"有这么几个内容:一是中国的发展道路、发展方向问题。二是精神秩序、文化秩序和制度秩序问题。我称此为价值目标选择。第一个问题决定第二个问题。但决定第一个问题的是什么呢?我以为是自由民主、平等的思想。在这个问题上,我是这样看的,如果中国搞了资本民主,就是西方式,但如果把自由民主和社会成员的平等权,理解为政治经济平等的参与权、管理权、分享权就是中国式民主了。现在,人们对自由问题争论得很多,从西方自由主义观念上看,中国确实不需要那样的自由,但中国又必须拥有自己的自由。

  什么才是应该是中国的自由呢?我个人认为,社会成员政治经济平等的参与权、管理权、分享权、表达权就是中国的自由价值秩序。可以这样说,没有自由的价值秩序,就没有个人自由。当然,从制度层面上说,只有对损害他人或社会利益行为的禁止,自由才有保障。虽然自由对于每个人来是个好东西,但我们常常发现,一大部分人一提自由就深恶痛绝,其实,不是这些不需要自由,而是经过长时间的"自由霸权"所害导致的结果。什么叫"自由霸权"呢?由精英在政治经济理论、权利和经济利益对民众的自由裁决权,而没有民众的表达权、参与权,我称之为"自由霸权"。

  从社会价值秩序构成的层次上说,我以为自由民主平权的思想是基础,平权民主的制度是大厦,精神文化、公平正义是灵魂。思想源于苦难,但具有精英意识的苦难和源自平民意识的苦难是不同的,比如说,人们常说文革的苦难,平民百姓在不自由的苦难中,看到了权利平等的希望,但在精英眼中,文革不仅是一场灾难,而且还是人类历史上最黑暗、最没有希望的历史时期。这就说明,人们的渴望不同,价值观念不同,对同一事件的感受虽然相近,但看法却悬若天渊。这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精英只有具有平民意识,社会才可能形成价值目标共识。但是,中国的精英正如仲大军先生所指出的那样,精英具有的是等级意识、特权意识。在等级和特权意识主导下,文革左倾的错误成了其维护等级、特权的借口。其实,对等文革的正确态度应该是,纠正错误的,保持正确的,只有这样文革付出的代价才不会白付。在谈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注意到有人留言说文革是反人性的,其实,人类自有思想文化以来的全部历史都是反人性的,因为,人性的本质是不受限制,完全自由,包括动物性本能的随时渲泻,试想,人类社会如果不"反人性"还是人类社会么?

  从左、右两派的争论中,我发现,人们各执一词的原因,在于精英对等级、特权、利益的固守。这是精英没有经过平民暴力教育,缺乏换位思考、平民意识、平等意识的结果,虽然平民的暴力教育代价巨大,对经济有一定的破坏作用,但对于构建平等的政治秩序、制度秩序是有益的,并且,平民的暴力教育将教会精英如何思考、怎么思考问题,并学会寻找利益的平衡点和思想观点的融会点。这样说我并非主张平民暴力,而是说,在社会力量失衡、精英为固守政治经济利益而固守错误的价值观点,政府又不采取平衡措施的情况下,平民暴力必不可免,这只是个时间问题而已。

  在同一篇文章中,我也读到了王占阳先生的文章。王先生说,利己利他都是善。对于这一观点,我是不赞成的,因为,利己过度,损人利己,就不是善而是恶了,如果我们连恶也视为善,我们这个社会是不是太低智、太缺少良知了?如果一个社会既低智又缺少良知,这个社会会怎么样呢?人类社会是个由不同的空间组成的群体,不论是思想的自由,还是在利益面前的利己之行,个体良好的存在需要社会良好的环境,而良好的社会环境是自我约束和社会约束形成的价值秩序。因此,利己在不破坏社会平等、公平正义的价值秩序前提下才可以利己,如果超过了这个底线,就是不道德的,如果超越了道德的底线,那就应该受到制度的惩罚了。我也注意到,徐先生和王先生对于"利己"二字理解上的巨大差异,因为,在徐先生看来,在不否认利己的前提下寻求利他。但我个人认为,一个人生活在社会群体当中,只有个人先行利他,才会有更好的利己,因为社会是个互动互惠的群体。

  当然,人们可能说,个人的利他行为,并不一定得到社会的回报,那怕是感激的一笑,相反,个人的利他行为,还可能招来社会的耻笑或反报。这是事实,也是社会的重大危机之一,但我们不能因为现实问题就放弃利他主义,而应该反其道而行之。社会道德的堕落,是因为社会价值秩序的崩溃造成的,如果我们不是建构社会价值秩序,而是为崩溃的社会价值秩序推波助澜,社会只会坠入灾难的深渊。

  建构平等、公平正义的价值秩序,拯救社会,并使社会避免坠入灾难的深渊,这才是使文化创建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

  2008年6月10日星期二

  作者简介:田忠国,山东薛城人,<三略观察>特约评论员、中国智库(网)专栏作家、<三略研究院>科学发展研究所特约研究员、中国煤矿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煤矿电影、电视、戏剧协会会员,枣庄市作家协会理事。许多作品被收入国家创新重点文库。研究重点:权力结构、制度、程序及程序序列在权力结构中的作用以及对现实与未来的作用及影响。近期重点:民主状态下的制度、程序设计与操作。核心思想是:思想决定制度、制度决定机制、机制决定行为、行为决定未来。何谓民主?以自由、尊重、宽容为基础,集合群体智慧,并在群体智慧的比较与优选中寻找社会未来的最佳解,并以制度程序的形式固化其机制的管理方法,就是民主。一个国家的管理能力,主要表现在把思想转化为制度、程序的设计能力上。

发表评论请点下面原文链接 : http://www.weekmag.com/html/3983.htm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info ] 电子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