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une 18, 2008

丁果:钓鱼岛与东海油田

  历史常常会发生惊人的逆转,出乎人的意料之外,却又蕴含着合理的逻辑。在东亚,两个事态的进展完全出乎外界的意料,一个是台日围绕着钓鱼岛问题的风波,一个是北京东京围绕着东海油气田的共同开发。传统来说,台日关系应该是台美关系之后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在李登辉陈水扁时代,因为以往日据殖民地时代的深层影响,不但岛内哈日风气达到高峰,同时政府也利用日本对台湾的战略需要,用美日来牵制北京,也使中国大陆对日本在暗地里支持"台独"深感忧虑。在钓鱼岛问题上,虽然政府对台湾的渔业权还有争取,但台湾对日本在钓鱼岛主权问题上基本采取完全让步的态度,李登辉下台后,更公开宣称钓鱼岛是日本的领土,导致外界认为台湾对钓鱼岛主权问题已经采取放弃的立场。谁知,这次日舰撞沉台湾渔船,扣留台湾船长风波,除一开始台湾外交部按照惯性"弱势"反应,避免舰艇冲突之后,竟然一路飙升,演变成相当强硬的保钓行动,政府不但招回驻日代表,也挺海巡署强力护航,到钓鱼岛零点四海哩的区域宣示主权,马英九也公开发话,钓鱼岛是台湾属岛,大有"不惜一战"的高姿态,事态的这种演变,不但出乎大陆的意外,也出乎日本和国际社会的意外,以至于日相福田康夫亲自出马灭火。

  与台湾对日本"马上硬起来"的姿态截然相反,北京在与小泉抗争之后,在安倍与福田时代,展开了全方位的大和解行动。不但中日领袖互访形成机制,破冰暖春接踵而来,在四川大地震发生后,更出现了日本军机运载救援物资赴川的历史性契机,虽然后来因为日本媒体故意曝光操作,引发中国军方鹰派和民间强力反弹而作罢,但日本自卫队飞弹驱逐舰涟号将在近期首航中国,势必引发关注。更重要的是,本来可能引发中日两国一战的东海油气田风波,也在胡锦涛访日之后,有了重大的进展,经过十一轮谈判,以及八次战略对话的协商,中方再度让步,搁置专属经济区划界争议,让日方参与具有七十七亿吨储量的油气田的投资开发与利益分享,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公开了协议的细节,同意让日方企业法人按照中国相关法律,投资包括春晓油气田在内的东海资源开发,并获得投资回报,协议当然只字斟句酌,以免予人"出卖国家利益"的感受,但这同样让世界大吃一惊,因为中日都是缺乏能源的世界经济大国,为了开拓或者保护能源利益可以不顾一切,在几年前的西方大国全球战争热点的调查报告中,都是列入东亚引爆点的东海资源争端,如今却发展成携手共同开发有争议的东海资源,这显然是重大的战略改变信号。

  为什么本来媚日的台湾对日本突然强硬,而本来持强硬态度的大陆突然采取和解姿态?从大局来看,日本没有太大变化,但台北东京的政治及战略企图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而马英九与胡锦涛的个人立场,又推动了这种变化更快,更戏剧性地表现出来。

  对马英九来说,在钓鱼岛问题上强硬,可谓一箭多雕。首先,凸现对中华民国主权维护的强大意志,李登辉、陈水扁治台,虽然强调台湾主体性,但在钓鱼岛问题上对日软弱,反而显出了某种矛盾,马逆水行舟,反而收获敢为渔民利益而战的"立威"效果。其次,马英九保钓出身,如果在钓鱼岛问题上示软,显然与人"换了屁股,就换了脑袋"的印象,"一路走来,始终如一",是马英九最大的政治资本,坚持保钓,当然就是坚持,甚至放大马英九政治资本的最佳途径;再次,马英九上台后,在人事任命,尤其是陆委会人事上,被外界质疑受李登辉影响甚深,李登辉也不讳言要帮马英九搞定日本,如今,在钓鱼岛问题上强硬,当然有助于摆脱马英九受李登辉辖制的"阴影笼罩"。第四,马英九对日发威,不但有助于遏制台湾岛内的哈日风,也是对台独的"釜底抽薪",与马英九在官校解禁"黄埔军校校歌"有异曲同工之妙,更可以赢得中国大陆民意的广泛支持,因为大陆民众普遍认为政府对日太过软弱。第五,非常重要的是,在中日解决东海油气田共同开发的问题之后,钓鱼岛的海底资源的共同开发也是可以想象的事情,台湾保钓,宣示主权,自然对未来介入这个有争议地区的资源分享,占据了有利的位置。问题是,马英九的对日强硬,还是突发事件引起,并未形成固定的战略思维,虽然短期可能触发日本对马英九反日立场的疑虑,但长期马英九还是会在中日台三方关系中找到平衡点,事实上,台湾已经在着手降温,以免台日关系受伤太重,另外,美国也及时出手,要求双方克制,重修旧好,因为美国的东亚战略,即需要和平的环境,也需要维持台中美日的关系平衡,不要太过倾斜。

  马英九强硬保钓,对北京确实形成了一定的压力,一个是民意的压力,台湾能对保钓军事护航,为何大陆不行?一个是对中日和解战略的压力,北京对台湾是支持也不好,反对也困难。但是,从大局来看,北京不必担忧。台日在钓鱼岛问题上闹翻,距离拉远,自然减轻了日本奥援台独的压力,也或使两岸共同认知强化。但是,北京还是要推进中日和解,与马英九被突发事件挑起不同,北京推动与日和解是成熟的战略大思考,一方面有助于中国大陆摆脱西方阵营的"包围圈",在经贸上摆脱对美国的高度依赖,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北京整合东亚,进而领军整个亚太地区的发展,而在眼前,则是维持和平发展的大环境,争取时间,占取重要的战略优势地位。要知道,当年邓小平提出的也是搁置钓鱼岛主权争议,推动共同开发,显然,在东海油气田问题之后,北京将迫使日本在钓鱼岛也采取同样的立场和姿态。

  中国的让步,还有另外两个原因:第一,当今能源价格猛涨,通货膨胀严重,人民币升值导致中国出口雪上加霜,再不开采东海资源,损失很大,但鉴于日方的强硬姿态,以及美国的背后撑腰,中方在海军实力上要抵挡日军纠缠,纯属不易,与其拖着开发不了,不如合作开发,双方蒙利;第二,中国对能源开发和使用的技术比日本差很多,浪费和环保破坏程度高,与日本合作,显然可以解决上述两个问题,得利颇多,也符合世界环保潮流。

  当然,北京对日本大和解的最大障碍,并非马英九的强硬,而是中国国内在历史问题、教科书事件、靖国神社参拜事件等问题上形成的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以及日本岛内右翼挑动事端,自民党内部鹰派借势操作,使和解徒生变数。这种情况,在国际大局中也屡见不鲜,中东以巴和解不成就是一例。为了缓解东海合作协议带来的冲击,北京在公布之前,罕见地同意国内保钓组织在日本大使馆前示威,既起到支持台湾保钓的作用,也让民族情绪有出口宣泄。

  事实上,随着台湾的强硬,日本开始软化。这或给两岸一个启示,在情势缓和之时,两岸应利用"一中各表"的差距,彼此默契——不互拆墙脚,而是各自争取利益,台湾强硬有台湾的道理,北京和解,有北京的战略算盘。胡锦涛应该吸取当年江泽民与俄罗斯签订边界协议让步引发争议的教训,排除把与日本的合作协议公开透明,把战略新思维让舆论知道,给人民表达意见的空间,这样才能形成共识,避免民粹主义发酵。中日之争,必须摆脱仇恨对立模式,而要进入良性互动,时间会证明,中国能够赢回隋唐之际日本将中国尊为老师的光荣历史。

  来源: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 http://www.ftchinese.com

发表评论请点下面原文链接 : http://www.weekmag.com/html/3999.htm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info ] 电子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