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uly 21, 2008

理性之花��07-08学年下学期哲学课期末优秀小论文集(汇编:刘利华)

理性之花――07-08学年下学期哲学课期末优秀小论文集(汇编:刘利华)
前言
1.孙宇:对主流大众心态的哲学思考(28分)
2.李秀华:超越生命的终极有限性的哲学思考(28分)
3.刘宏丽:人生的意义与信仰之美(28分)
4.※ 王楠:人最宝贵的是"怎样的生命"?(28分)
5.许琛:走向生命的关照(29分)
6.尤菁:生如夏花(27分)
7.杨高敏:人生意义与生死发微(28分)
8.刘洋:浅论如何实现人生价值--"真善统一"之我见(29分)
9.韩冬霞:人生意义与人生不得不面对的生命终极有限性(29分)
10.金文璨:为人生旅途留下回忆(28分)
11.刘晓婷:收获与目的--人生路上的思索(28)
12.屈妍:人生的意义与价值选择(27分)}
13.魏成龙:生命列车开满鲜花(27分)
14.胡晓宏:人生意义与生命有限性的哲学思考--生命的真谛 在精神中永生(27分)
15.孟雳虓:当今中国社会大众心灵的迷茫现象与信仰的缺失(29分)
16.刘良琨:顺乎天道,此心光明――对人生意义的思考(29分)
17.何一乐:心怀天下o仁爱苍生(28分)
18.孔沣毅:中国式空虚(28分)
19.赵倩:人生――为爱而生(28分)
20.王四维:人生的意义(28分)
21.邱婧:人生意义与信仰这辆生命的列车(29分)
22.张文娟:浅谈人生的意义与生命终极有限性(28分)
23.靖远海:人生意义与人生命的尊严、权利和责任(27分)
24.陈喆:信仰-----生命中不可缺的维度(27分)
25.刘萍萍:人生的意义--善待世界(27分)
26.杨璐:天人合一,福杯满溢(28分)
27.刘一然:从人生的终极有限性谈人生意义的实现(27分)
28.钟华艳:生命的价值和意义(27分)
29.黄榜:生命的价值--以爱的名义(28分)
30.陈宇鹏:大道无形 天人合一――谈民族文化的整体失落现象(28分)
31.王海涌:追寻人生的意义(28分)
32.蒲奕含:生命之花,花开不败(27分)
33.王楠楠:失落的精神家园――中国当代大众文化的迷茫心理分析(29分)
34.马玥:人生意义之层次(29分)
35.章俊晨:上善若水:有限生命中的无限价值(27分)
36.杨鸿涛:让自己的生命之花以另一种灿烂绽放(28分)
37.丁文英:人生的意义(29分)
38.朱玉:关于人生意义与生命终极有限性的思考(28分)
39.张旨为:实现人生意义的哲学思考(27分)
40.熊思:人生意义与人生的局限中的悲喜(27分)
41.付洁:超越生命有限的可能(28分)


前言
我们中国大学生真的是非常聪明,尤其是我们中国人民大学的学生,是优中选优选出来的,他们进步的潜力几乎无法描绘。几年来的哲学教学工作,使我越来越确信,他们当中将来必会有人脱颖而出。他们不再是一种意识形态铸造成的僵化的脑壳、冰冷的血液、算计的小聪明和狭隘的胸襟,而会成为具有高尚而美丽的人文素质和深遂而全面的理性能力的人才,并成就起我们中华民族美好的未来。
这个学期开始时,我把上个学期汇集起来的期末考试20余篇小论文电子版给这个学期的学生们参阅。有同学问我:"我们能写出那么好的小论文来吗?"我回说:"你们认真学习,努力思考,那样的水平不难达到的。"
又是一个学期过去。2007-08学年第二个学期第一节课,我通过两个幻灯片布置了期末考试的论述题题目,要求学生就"人生意义"或"当今中国流行文化或大众俗文化"写下一百字的鲜明感受,到期末,再结合哲学课学习所得,任选一个主题,自己命题,写出一篇不超过1200字长的小论文。此题占期末成绩的30%,最高成绩是29分和28分,这一水平的小论文,首先要表现出在哲学理论能力上达到了相对而言较为自觉和成熟的程度,语言表述流畅,逻辑严谨,内容上或是在理论层面上有所拓展,或是在对具体问题的阐述上有所深入。稍差之,在哲学理性自觉上稍差,论述上看不够全面深入,但是仍能明心见性的,会得27、26分。
期末阅卷结束后,我欣喜地看到,在这些主要由理科生构成的06级和07级学生中,小论文成绩达到27分(百分制为90分)以上的同学共计91位,占学生总数304位的近30%。我请这些同学如果方便,把小论文电子版寄给我,由我汇编,用于(一)寄给本学期我们共同学习的所有同学,使大家能互相学习;(二)在网上发表,推动中国精神文明的进步;(三)作为给以后的学生们的学习参考资料,以后条件允许,还有可能正式出版。我的回报是,为这些优秀小论文各写一简短评语,并告知每篇的具体分数,我写评语的截止日期是2008年7月10日。截止7月10日,我对收到的41篇小论文的电子版(有些没有按要求写上学期初的100字即兴感想)写完了评语。评语只具有参考意义,都写在其文之后的【】里,大致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为这认为闪光处或写得精彩的方面,一为我认为可进一步完善深化的方面。这样,我推想这些小论文在经作者进一步修改后,在投寄正式的平面媒体发表时,仍为首发。而发表在网上的电子版本由于署名准确,其著作权也会得到一定的保护。有一点要说明,即有的28分论文与29分论文的差别非常小,这里面恐怕有我个人的直觉起作用,并不是非常精确。下面就让我们来欣赏这些理性之花吧。
这一朵朵
美丽晶莹的理性小花儿
各具独特的芬芳
毫不张扬地绽放
也许,它们还太少
不够装点我们荒芜已久的
心灵牧场
也许,它们还太嫩
不足与肆虐的野草毒花较量
但是,它们毕竟已经开放出
我们明天的希望。
――中国人民大学任课教师 刘利华 2008年7月10日

1.孙宇:对主流大众心态的哲学思考(28分)
信息资源管理学院 07档案学
当我们在昏暗中前进时,支撑着我们走下去的是已经走过的路。
每每当我们想去寻找支撑我们发展的动力时,我们就会面临一种无可名状的悲哀!我们已经漠然地,习惯性地破坏着我们祖先留下的思想与哲学的遗产,我们将魂归何方?
儒家思想,这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在近现代的两百年中历经了新文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的冲击,已经不复有当年的锐意与生机,也不再有当年的雄浑气魄!批判,批判,批判……中国一切的思想问题好像是只要批判了儒家的保守与落后就可以轻易的解决!
法家思想,中国社会太早慧了,两千多年前的韩非就道破了近代马基雅维利的心绪,"势,术,法"!可悲啊,在中国,民主与自由的思想还没来得及扎下根,他们的保护者"法"就已经被降格为第三了!
道家思想,老子说入世,庄子却说是出世,后世的道教更是一步步地歪曲与修改,《道德经》中的光辉的哲学思想就渐渐地变成了形而下的术了。
其他的诸子百家影响力也是日渐式微
中国近代传来了西方两套思想--民主、自由、法治和集权、革命的马克思主义。近代中国多灾多难,只有彻底地打破一切枷锁才有可能重新站起来,所以,我们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但现在,当我们再想拾起那已经被冲击的支离破碎的思想体系时,无论是西方的马克思主义还是传统中国的儒道法都显得软弱无力,怎么办?我们仰天长啸。
主流大众的思想是迷茫的,迷茫是源自于各种思想的矛盾与冲突,也是由于没有一种思想可以体系地给我们,我们将去向何方的答案。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价值观从各自的角度论证出了各种选择都是合理的,就像在这次惨痛的汶川地震中,有的企业捐资百万,千万,我们欣赏,有的企业象征性地捐了一角钱,我们也承认他选择的合理性。现在,究竟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我们茫然了。选择太多,而我们却没有选择的标准,这不是因为我们适合做奴隶,而是因为我们打破了所有的枷锁,我们真正地"自由"了。但我们欲哭无泪!
真正能提升中国人的价值观消失了,我们怎么办?
我们不能如盲人骑瞎马一般,只凭着以前的经验往前冲,现在是时候,我们放慢疲惫地脚步,想一想,我们在为什么如此奔波忙碌,甚至是透支生命?
我们失去了信仰了,我们需要重新找回信仰,我们要自己为自己"立法",从而获得新的自由,承担自由的责任!无论哪种思想都无法再完完全全地使我们匍匐,事实上,在近三十年的探索中,我们在逐渐形成一种新的文化,我们在一个新的层面达成了共识--民族意识。中华民族这个崇高的词语是我们追寻的目标。当然,它不是一个终极的本体,无法提供普世的评价体系,这是它致命的弱点。这也许是这个时代的局限吧。
无论怎样,愿中华民族一路走好!
【孙宇同学的这篇小论文,有相当的深度。表现在他追溯了当前大众思想迷茫现象的历史或思想史的原因,并且指出了当前大众思想迷茫的实质是,我们现在缺少指引我们前进方向的思想体系,选择的可能太多,可我们没有选择的标准,所以我们需要找回信仰。他还敏锐地看到"民族意识"本身无法提供普世的评价标准。这篇小论文的可贵不在于提出了解决方案,而在于对问题的认识没有停留在浅层,自觉地试图揭示大众思想迷茫的实质,而对此问题的解决,无论读者和还是作者自己都需要进一步深入思考。28分。建议孙宇同学,对如何重树信仰的问题再进行一些思考和研究,哪怕指出一种思路也可。修改后可试投一些报纸杂志争取发表。投什么报纸合适,请去图书馆翻阅一下。】
2.李秀华:超越生命的终极有限性的哲学思考
信息资源管理学院 07政务二班
开学伊始感想: 我在这门课开始时,有这样的认识:为什么我们要学哲学,哲学究竟在人生旅途中扮演什么角色,我们能从中收获到什么。学完这门课时,却又更深的疑问,生命如此之短,我们应该怎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如何铺就一段属于自己的历史的篇章。
****

苏轼曾慨叹生命为"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姑且用唯物的观点来解释,人的生理机能在绝对运动,细胞不断衰老,机能不断减弱,确实如此。人生不过百年长,相对比于几千年来的人类历史,只不过是昙花一现。
然而,相对应于生命的终极有限,我认为可以产生另外一个词,即是价值的终极无限。我们可以用价值的终极无限超越生命的终极有限。从林昭和张志新的事迹中我们可以看到生命的终极有限和价值的终极无限。为了追求人类的普遍价值观,她们从不屈服于那些自以为是的所谓的正道者的暴行,她们用生命捍卫了哲学的尊严。虽然年轻的生命消逝了,但是她们留给世人的反思却一直延续至今,让人们重新审视那段历史,重新叩问人类普遍价值的真正涵义。
人类普遍价值强调人性的至高无上,不管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如何,家庭状况如何,都拥有最基本的人的自由。人性的彰显表现在人道主义精神,正因为人与人之间存在这种精神,在面对各种是非挑战面前,能忘记生死的威胁,坚守人的本性。孟子说过人皆有恻隐之心,见孩童落井自然会想到救他上来。这是人道精神的表现,即使他知道救不救人都不是法律所规定的,但良知会促使人去做。康德说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人的价值体现也应该基于人道主义精神,敢于为正义和真理坚守人的本性。心灵的自由,生命的价值,都是不可量化的。人道主义精神恰恰与此让我们得以发现它超越生死的力量深度。也恰恰是最懂得真实生命的人类,才会有这种超越自我生命的人道精神。
"路漫漫其修远兮",生命是如此之短,而追求人生价值的路是如此之漫长,如何超越生命的终极有限性始终是先哲们思考的问题之一.在追求价值的过程中,信仰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支撑着人的精神世界,给人光明和希望.宗教也是一种信仰,只是这种信仰不需要科学的论证,因为它不存在认识论。虽然我并不信仰宗教,但却对其中的人类普世价值观非常赞同.它强调解放人性,实现自我.正如基督教信仰上帝,他们相信上帝的仁慈和正义,无条件的善待世界,愿意为之奉献一切.这本身就是一种对人性的肯定,用精神力量超越现世人生的限制。而中国信奉的是天道,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老子的"利而不害"思想也点明了要无条件的善待世界。人的价值在于不违反天理和人性,儒家认为"仁,义,礼,智,信"是做人的交往行为准则,这样营造出的社会关系是充满人情关怀的温暖的和谐体。
庄子说"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人生不过几十载,我们能留给世界什么?这是非常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但如果我们能够引起后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反省自己的存在价值,让更多的人思想开出理性思维之花,那么我们自己也超越了生命的终极有限性.
【秀华此篇中,提出一个新见:相对应于生命的终极有限,可以产生另外一个词――价值的终极无限。文中也提及普世价值的内涵,特别是她理解了信仰对普世价值的支撑作用。这都是其闪光点。不足之处是,没有将价值的终极无限与普世价值及信仰的内在关系理清楚。这方面可再加以充实。27分】

3.刘宏丽:人生的意义与信仰之美
信息学院06计算机2班
人的一生里会遇到许多事,有小事,有大事,有些事发生仿如没有,有些事发生了就再无法遗忘,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不能遗忘的人和事,当人生走到尽头的时候,这些就构成了一生。
--题记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假如有一天,人类发现在时间和空间之外还存在着一种类似于"晦朔"之于"朝菌","春秋"之于"蟪蛄"的东西……又或者它一直都在。原来我们的人生,如此有限;我们的认识,如此狭窄。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有限的人生,有着无穷的意义。有的人追求物质享受,福利双收是他的人生意义;有的人追求功成名就,拼搏奋斗是他的人生意义;有的人追求淡然洒脱,逍遥自在是他的人生意义……或许有的人根本没有他自己所明心见性的人生意义,他只是作为一个"自然人","无忧无虑"的活下去。但当他老去时,回忆中没有有意义的事,那么他的人生该多么遗憾啊。我想人生的意义应该在于承接并体验人生的真理、善和美,并将所感所悟所得传递下去。有无数先人为真理献身,有无数人布施行善,有无数人创造着各种各样的美……
一个有意义的人生应该符合人类的普遍价值观。普遍的人类价值是适用于每一个人的,也适用于一切人的意义尺度。每个平等的人都应互相尊重,互相体谅,互相帮助,互相友爱。每个人都应相信"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
一个有意义的人生应该具有一个美丽的信仰,信仰也会使人生更加美丽。没有信仰的人就像茫茫荒原上的一匹孤狼,嗷嗷的,没有方向。在终极有限的世界之外,一定会有一个无限的和最完美的东西。中世纪哲学中,安瑟尔谟曾这样论证上帝存在:"我们只能把上帝设想成一个无限的和最完美的东西;一个具有除'存在'以外的完美性的东西都不能算是'最完美的';所以,最完美的东西必然存在。"暂且不论有一些后人驳斥他,请听他的话:"主啊,我并不求达到你的崇高顶点,因为我的理解力根本不能与你的崇高相比拟,我完全没有这样做的能力。但我渴望能够理解,因为我绝不是理解了才信仰,而是信仰了才理解;因为我相信:'除非我相信了,我决不会理解'。"那些企图驳斥他的人,就是不信仰的,所以也不会理解了。不把信仰放在第一位可以看成是一种傲慢,然而有了信仰而不诉诸理性则是一种疏忽。上帝,其实是真理、善和美的化身。信仰真善美,才能体验,才能传承。人生的意义也就在此。
信仰本身也是一种美。哲人曾说,美是道的感性表现。道,"利而不害,为而不争"。信仰真理、善和美,在某种程度上达到了与道相同的境界。"道"首先是中国人信仰的对象。中国文化对道的信仰贯穿于雅俗文化的各个层面。"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意思是从"无"生"有",进而达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各种不同的世界观或终极实在观就这样被完全包容……从这一点,道就非常类似于那"最无限和最完美的"的东西。信仰是一种信念,它可以使人保持一刻对美的敏锐的心。
最后,以一首小诗结束本文:
每当我听见忧郁的乐章 / 勾起回忆的伤 / 人生是不是这样 / 充满了迷惘 / 每当我看到满天的星光 / 想起无限的地方 / 便又坚定了信仰
/ 它时时刻刻都在我们身旁 / 如果我心偏于邪恶 / 请剥夺我的力量 / 不管时光飞逝 / 地老天荒 / 真善美的信仰 /
使人生变得更加坚强。
【宏丽这篇文章的突出特点在她对信仰的意义的理解和肯定。她很肯定基督教信仰和中国"道"信仰的积极意义,并且有这样深刻的体悟:"不把信仰放在第一位可以看成是一种傲慢,然而有了信仰而不诉诸理性则是一种疏忽。"可进一步深化的地方,一为普世价值与信仰的关系;二为对信仰和理性的关系的厘清,比如安瑟尔模的论断是不是可在哲学上分析一下其局限性?28分】
4.※ 王楠:人最宝贵的是"怎样的生命"?
理学院 07 物理
本学期开始写下的碎语:徜徉在生命的风中,不管风怎样吹,就算逝去的不会再来,我们要慢慢铭记,默默回忆,过好每一天、每一刻,体验每一刻的新奇,也许这就是生命的意义!
****
看着学期伊始写下的文字,曾经的我觉得过好每天就构成了生命的意义。可今天看来,怎样叫过好每天?怎样叫构成生命的意义?再深入一点,就算这是生命的意义,那是每个人真正值得要的吗?抑或可以问人最宝贵的是"怎样的生命"?
在我看来,这样的生命首先要求生命本体的存在,这种存在不仅是物质的存在,还兼具精神的内涵的统一!也就是说,从生命诞生的那一刻起,有了共同的生理结构,情感体验,认知能力的前提下,无论我们的天性从本然或应然的角度讲或善或恶,我们就有了共同的人性。因此,人作为受制于自然和社会条件的社会存在,就有了对善,美,圣,利的追求和领悟。同时,在肯定了共同人性的基础上,无论中西先圣哲师,都肯定一点:人要弃恶扬善。而此处之善就是人类普遍的价值观!
于是,人的一切意义要遵循人类的最普遍价值观。在此基础上,我觉得人最宝贵的生命要有大爱!把人性深层次的需要--爱尽可能的放大,惠及父母,朋友,集体乃至民族国家,直至全部的存在!当然,生命是有终极有限性的,这也就意味着旅途的终结。生或死,这是"天道"赋予我们的,无从改变。那么我们是否会担心结束而苟且活着呢?要是那样,真是令人唾弃,"人与动物有一点本质的区别,动物生存人生活!"活着就要"扬善",就要遵循人类普遍的价值观,就要有"大爱"的思想。同时要认真去实践,只有把思想认识化作爱的实践,才真正叫"利而不害,为而不争",才真正实现自我突破,自我超越!于是我们看到那旅途中最和谐的一幕:人们自觉地把自己的爱奉献出来,不管来人是熟悉的还是陌生的,不管和我们呆在一起的时间是短暂还是悠长,也不管他的形象,种族与国度。。。在这个旅途中,只有"给人玫瑰,手有余香"的信念,只有"大爱"成了共同的语言。。。孟子说过"达则兼济天下",在人类最普遍的价值观上,"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倍焉"!因此,
人生可以是一次这样的旅行 / 不要刻意追求生命之长 / 长亦有涯 / 短亦有边。 / 只有普遍的价值作为生的理念 / 如苏格拉底般从容 /
如伊壁鸠鲁式恬然 / 既然我来过 / 既然我很乖 / 临终一叹 / 化作似水流年的满足 / 荡开一切 / 实现大爱 /
还一个生命的真实写照。
谈过了大爱,我还想说,人最宝贵的生命还在于小爱!活出自我,珍惜自己也是生命的山之阴,水之北。辩证地讲,大小相对,大小统一,有大爱,怎能没小爱?因为人是目的,因为我们共同的人性不排斥我们聆听心灵的强音,因为我们有对自由的向往,对美的追求,因为需要自我修为的提高,需要人应有的自然属性!
《中庸》语"君子慎其独也。"人要追求自由,实现内在精神的超越,就要自觉修炼内向度,达到心灵的自由。这样在旅途中,当不愉快的风景蒙蔽我们的双眼,当邪恶的力量把我们暂时的笼罩,当坎坷,挫折,打击一股脑扑来,我们可以"只身话夕阳,静看云起时,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达到一种超脱的豁达之境。这样,避开那晦暗的一幕幕,避开丑恶假伪,在动态的前行中,在人共性的对美的需要中,我们会获得对美感的认识和评价!在我们的疲惫身心上,我们获得感官的满足,自觉把握,品味自然艺术与生活,在旅途中享受自然之美与人性之美!于是,
人生也可以这样一场旅行 / 不在乎目的 / 而在于对美的感悟 / 对自由的向往 / 对心灵的超脱 / 活出自己 / 实现小爱 /
如孟子独善其身 / 如渊明怡然自乐 / 这也是一种境界!
大爱与小爱,没有矛盾的冲突,只有内涵的合一。
人生就是在大爱与小爱的对立统一中实现价值,升华本真!这样的生命不正是最宝贵的吗,不正是人生旅途的真正内涵吗?或许,我也可以用一首诗作为人生旅途最后的铭刻: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 这生命由普遍价值淡成底色 / 由大爱 / 小爱编织内涵 / 由践行真知点燃本真 / 不要吝惜自己的光芒 /
把它播撒到每一个需要爱的角落 / 不要在意阴霾丑恶 / 因为那颗追求自由的心 / 在美的天地中 / 汲养长大!珍惜现在与未来 /
珍爱他人与自己 / 勇敢的承载人类的使命 / 在微笑着面对现实与善待世界中 / 完成生命的旅行 / 愿我们一路顺风!!!
【王楠此篇在融汇所学内容的基础上,以"大爱"和"小爱"的统一来诠释"怎样的生命"才是有意义的。他提出人的生命"这种存在不仅是物质的存在,还兼具与精神的内涵的统一","人生就是在大爱与小爱的对立统一中实现价值,升华本真!"其主要视角为扬善,且语言表述很优美很生动。但是我觉得他谈到要活出自我,似还应意识到人应对尊严与权利有足够的珍视,但却没谈及。28分。】

5.许琛:走向生命的关照
信息资源管理学院 07 档案学
我认为,生命的意义在于追寻人生的理想。在人生的旅途中,列车上的同伴,车厢,也许都是暂时的,但不必为这些不确定感到悲伤。因为,人生的旅途中,最重要的是确定自己生命列车的目的地-人生的理想,是哪一站。实现人生的意义就是不断用各种方式追寻理想,即使不能实现,也要有无悔的付出,而不是虚度一生。实现生命之旅的方法不是在车厢中无助的徘徊,而是要坚定的选择属于自己的那一趟列车。而实现人生意义的程度就在与,为理想付出了多少,与理想有多近。
****
探求生命存在的意义与价值,是一种寻求生命的理解存在与探索生命的现实之谜的过程,这需要平稳的心态和理性的方法。以平稳的心态,剥离出生命之外的杂质,不满足于事物的表象,深入的理解生命的存在;用理性的方法,提炼出生命的本真,升华出生命的意义。
由此我们发现,生命使其本身存在的最重要的本质在于生命的互相关照,而生命中那些能升华出永恒意义和亘古价值的事物,也都体现在对生命本身的互相关照上。康德"人是目的"、孔子"仁者爱人"都是生命关照的体现。因此,我认为生命的真正意义,在于走向生命之间的互相关照。这要从生命的本真--生理生命、社会生命、精神生命出发,珍惜生命、欣赏生命、关照生命,同时,三者的实践程度也决定了生命意义的实现程度
首先,认识生命之可贵 珍惜生命
从人与自我的关系上说,人具有生理生命,即人的生、老、病、死。生理生命,是个人的"本我",是研究存在的本体论的体现。
生命是脆弱的,它来之不易。生命的价值基于生命的存在,一切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获得,一切人生的努力与奋斗,皆要以生理生命为前提。生命的可贵在于对生命的珍惜。
其次,欣赏生命之美好 追求个性
从人与外生存环境来说,人具有社会性生命,这是人做为个体在社会中生活这一特性所决定的。社会生命,是个性的"自我",是认识论的体现。
人生活于社会中,与社会其他人和组织结成复杂的关系,其生命必然打上社会的烙印。社会性生命使我们逐步构建自我生命的美丽,欣赏他人生命的美好,展现个性,追求多彩。
最后,创造生命之价值 走向关照
从人与人的关系上说,人具有精神性生命,这是人生理生命和社会生命的目的,也是二者的升华,是追求的"超我",是价值论的体现。
人的种种行为是一种精神与意识支配下的活动。精神指引下的人类活动应有明确的道德指向和道德准则,人存于社会,依赖于社会,奉献于社会。
我们既要认识改变外在世界,实践社会性生命,更要塑造修养内心世界,实践精神生命。
生理生命、社会生命、精神生命以"本我"、"自我"、"超我"的状态,从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的视角,构成了生命存在价值与意义的"和谐生命铁三角"。
借助法国学者德日进的进化论思想理解三者间的关系:生理生命与社会生命是"先行的东西"与"后继的东西"的关系;社会生命与精神生命是是"物之表"与"物之里"的关系;生理生命与精神生命是"切线能"与"轴心能"(即"物质能"与"意识能")的关系;而"宇宙进化史"体现了三者的统一;"人类前途"则是实现生命意义,走向人与他人的生命关照。
生命的真正价值在于奉献,奉献取决于"长"和"宽"。无法决定生命的长度,就要努力扩展宽度,增加厚度。尽我所能,关心他人,互相搀扶依靠,彼此温暖,走向生命的关照。
走向生命的关照,是人类普遍社会价值观中博爱的体现,是达到个人生命和谐之道,社会生活和谐之道,宇宙万物和谐之道;更是一种理性不可逆的向上追求和超越,超越生死,超越自我,超越理想,实现爱,追求和谐,趋于道。
【这篇小论文成绩为29分。不但明心见性,且有独立思考的深度,在融会贯通本学期哲学学习的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的新见解。并非常逻辑地论述了"从生命的本真--生理生命、社会生命、精神生命出发,珍惜生命、欣赏生命、关照生命"。人生命的意义在于"相互的关照"。对德日进的概念的运用也有新意。不足之处,将哲学铁三角"本体论、价值论、认识论"套用为"和谐生命铁三角"上有些牵强。但是,这种清纯的心灵所作的哲学思考却给人以启迪,也给作者本人留下了进一步深化自己的认识的广阔空间。】

6.尤菁:生如夏花
理学院 07化学

我在这门课开始时对"生命列车"有这样的认识:书中说,生命像是一场旅途。但在此旅途上,我们不知道终点在哪里,不知道下一站是什么,甚至不知道自己将在哪一站离开这辆前行的生命列车。在我们面前,生命呈现出无数的未知数,我们所能做的大概也只有坦然面对旅途中的一切,努力让这次旅行充满期待和快乐。
****
就像老师所说的:生命本身就是一种奇特的礼物,不是我们自己要来的,而是无条件的被给予的;人是一种没有爱就不能存活下来的存在。因此,怎样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命,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要面对的严峻课题。其实,人只有不断地追求真理才能真正领悟人生的真谛。并且,我们还要一往情深地追随大道并身体力行地以身载道,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生命的意义。我们一定要像夏花一样尽情地释放自己青春的活力,为美丽的夏天再添一笔浓墨重彩的艳丽。
希腊先哲苏格拉底就是这样一个追求真理并为之付出生命却毫无怨言的心灵自由的楷模。他言传身教,不为任何名利所左右。即使死神向他张开了血盆大口,他依然坦然潇洒,从容自若,那种视死如归的慷慨大义,着实令我佩服,同时却也汗颜不已。更让我为之一震的是:他本来可以活下来的,但是他仍然义无反顾地选择了黄泉之路,只是因为他不能、也不愿放弃自己对真理的那种渴求。
"双木三十六之林,刀在口上之日的昭",这句诙谐的自我介绍,来自这样一位文革时期的女性:林昭。她被打成右派,在监狱中度过了一生中最值得回味的8年,吃尽了苦头,但她依然没有向任何权势低头,为了捍卫真理,捍卫生命的尊严,捍卫无所不在的大道和人类心灵的自由,她不惜放弃自己年轻而朝气蓬勃的生命。她生命的灯塔虽然倒塌了,但她却用最后的力量点燃了无数国人生命里的那盏风雨飘摇的心灵之灯,灯光摇曳,但它照亮了的前进的道路却无比光明:像林昭,像张志新那样,不懈地追求真理,并以身载道,以此来福益社会,唤醒更多的人们去追求心灵的自由。
他们如夏花一般的充满智慧和力量的生命,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消失了,但他们的死告诉我们这些仍然活在世间的人们:我们应当关注的是心灵之美,应当主动去追求真理和正义的美德,而不是区区身外之物……
然而,让我们睁大双眼,仔细地看看这个社会,"无奈",也许也只有这两个字能形容我此时的心情。但从另一个视角来说,正因为现存着的如此之多的问题,我们才更要注重自己心灵的净化、纯洁和提升,同时笃行真理和大道,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来感染、启迪以至带动周围的人们。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永远都要充满信心,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以身载道的实际行动,世界就一定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夏天到了,花儿开得那么鲜艳夺目,奔放、热烈,充满生命的力量,没有春芽的娇弱,不似秋菊的沧桑,更无冬梅的瑟瑟。夏花是那样的美丽而娴静,让我向往,让我羡慕。是的,生要如夏花,用自己全部的精力和热情拥抱真理,实践真理,使自己尽情的绽放在这温暖的夏日,无怨无悔。
【我注意到的这篇小论文的突出特点在于,将几位并没有被广泛宣传的自由心灵的先驱的感人生命追求与作者自己对人生意义的思考结合了起来,这很难得。作者欣赏的是夏花的娴静,并用文学的抒情语言表述出来。这很好,每个人的生命都会有其独特的韵味,对生命的感悟也会不同。但是"生如夏花"的主题并没有得到很鲜明的哲理论证。其实,"生如夏花"以及"死如秋叶"都不仅可以概括生命的美丽,也可以概括生命的短暂。还有柔中的刚强与原则性等等。27分】
7.杨高敏:人生意义与生死发微
信息资源管理学院 07 档案学

我在这门课开始时,有这样的认识:人生的意义在于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在于能对关心你、爱你和你爱的人有所回报。有的人其死轻如鸿毛,而有的人其死却重如泰山,我该怎么活于世上,才能使自己的人生意义最大化?
****
一场突如其来的列车相撞事故,让七十多个鲜活的生命在熟睡中逝去。当我们在追究事故发生的责任归属问题时,不得不感叹生命的脆弱和世事的无常。
一场突袭巴蜀的8.0级大地震,撼动了大半个中国,牵动了整个神州。慨叹之情油然而生:生命就这样在瞬息间陨落,留下生者在黑暗里独自舔舐伤痛。
人生一世,就好比是一次搭车旅行,要经历无数次上车、下车,时常有事故发生; 有时是意外惊喜,有时却是刻骨铭心的悲伤…
…从哲学的层次上看,死亡就是人活一世不得不面对的生命终极有限性。它在大多数人眼里,是阴郁可怖的。然雅斯贝斯却勇敢地说:"从事哲学就是学习死亡",的确,认真地思考了死亡地问题,才能提升"生"的品质,即自"死"而得"生",而学习哲学就是实现这一过程的最好途径。在生命列车上,无论是文韬武略,还是其他形式的浮名流誉,都不足以慰藉我们的心灵,只有哲学才能点亮我们心中生死智慧的灯火。
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我们探寻人"死"之后的归宿,不同宗教给予我们不同的对死后世界的信念,但都是超验的。同样,哲学也并不为人们承诺地狱或天堂。我们认真思考"生",却进入了一个哲学的目的,即追问终极存在的命题。可叹的是,对于终极存在是什么,人类永远不可能获得确切的经验性或可确证的知识。对此问题,我比较赞同老子的思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从无中生出有,又经有生出万物来,确实精妙。
老子曾说:"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依。"而我想说:"生兮,死之所伏;死兮,生之所归。"
生与死,相伴而生,有了生,才能走向死;没有死,便不必询问何以生。诚如黄克剑先生所说,背负死的阴影对生的意义的探询使哲学充满了悲剧感。因此,生死的关系便萦绕着淡淡的悲剧氛围。
在列车上,我们回想着自己是何时上车,关注着自己将何时下车,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度过在车上的时光。我们应注重对道的孜孜求索,对真善美的追寻,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与精神高度,了悟普遍价值,唯有如此才能在列车上一路笑行。
当然,将笑声带给同行的人更能体现儒家的入世理想。我们思考将如何为列车做出自己的贡献,为列车上的人有所担待。我们不止关心自己的生死,而且还关心着我们身边的人将何时离我们而去,关心着这趟列车将驶向何处,一路安否。
哲学思考死的问题,但更注重生。死使生变得分外珍贵,也使生的意义真正成了一个问题。人对自己的生命只有使用权,而无所有权。因此如何实践有限的"生"更让历代哲学家苦苦思考。寻找自己生命的信仰对象(比如中国人信仰的最高对象"道"就是一个很好的对象),由此生命才能在垂直维度和水平广度得到提升。秉持老子的道,坚持以身载道,坚持那种"利而不害,为而不争"的无条件的爱,无条件的善待世界,才能生得有价值,活得有意义。康德认为人是目的,因此服从绝对命令要求我们尊重自己和他人的人格中的人性,坚持人类普世价值观,追求真理,探寻自由,渴望民主、力求平等。善待"生"还要求我们用一种智慧的大爱来对待世间万物,包容一切,珍惜所有,学会感恩,回报关心自己、爱护自己和自己所爱的人。
最后愿我们的人生如泰戈尔的诗一般︰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此篇小论文,集中讨论的是哲学如何思考生死问题,由此贯通了生命的有限性、求知、及信仰等问题,明确了信仰对于渴求不断提升自己境界的人的必不可少的意义。最后将"道"信仰与"人是目的"的原则结合起来,阐述了"善待"生意味着什么。小论文涉及的都是对解决人生意义十分重要的问题,表述的逻辑似还可以组织得更好。比如"哲学思考死的问题,但更注重生。死使生变得分外珍贵,也使生的意义真正成了一个问题。人对自己的生命只有使用权,而无所有权。因此如何实践有限的'生'便让历代哲学家苦苦思考。"这段话非常凝炼,如果放到文章的开头,然后逐层展开,可能会更好。28分】

8.刘洋:浅论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真善统一"之我见
信息资源管理学院07政务1班
上课之前:其实人与其他生物有着很多相通的地方,我们都希望在"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中使自己的种族得以延续与壮大,过更好的生活。因此,我以为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努力学习知识并学以致用,用科学(比如发明,建造等等)或人文(比如立法,宣传等)的手段改造世界使之更有利于人类的生存。
****
我们的生命中有很多偶然,却无法回避这样一个必然的结局--死亡。面对无限的时间与空间,我们难免生发出"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感慨,如何在有限的生命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如何完成自我超越,我以为就是要做到"真善统一"。
真与善都是极富内涵的抽象概念,在这里我首先谈一下我个人对真与善的理解。
魏晋在中国历史上一个极特别的时代。儒家思想为知识分子提供的注重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伦理秩序的安身立命之所在动乱与动荡中瓦解,于是涌现出了一批率意而为,口无遮拦,以"背离道德"来追求道德的先行者们。"孔融死而士气灰,嵇康死而清议绝",他们成了政治的殉葬者,却成就了中华民族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人的觉醒"。所以林昭张志新她们不仅仅是中国的苏格拉底也是现代的孔融嵇康。他们都用生命践行了"真",即通过理性思维大胆地提出自己符合人类普遍价值的观点,那发自肺腑的呼喊与诘问在万马齐喑的思想界那么刺耳,所以他们遭到了迫害,但他们坚守着以认同人类普遍价值为前提的心灵自由。人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体,人具有可超越自然因果律决定的意志自由与思维能力,这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差别,每个人都有"真"的能力,但却极少人有"真"的勇气。因此我们要践行的真是一种勤于思考勇于质疑的态度,也是一种对真理与人的尊严的坚守与坚持。这种"真"充分体现了人类的主观能动性,因此这种"真"能带来变革,带来进步,带领我们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我以为老子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乃善的最高境界。"善"是价值观,也是方法论,它指导我们如何协调自我与他人,人类与自然。"利"要求善是奉献,丰富的中国语言中有很多美好的词汇:关怀,希望,真诚,温暖,善就是将这些感觉带给我们身边的人,用自己微弱的热量温暖这个世界;"万物"强调了"善"的对象,善是一种大爱,福泽天地,不仅限与人类本身;而"不争"体现出一种包容,人人生而平等,文化也无所谓优劣,我们要包容差异,否则只会陷入无意义的纷争。
真与善相辅相成,相待相协。真强调个体,善强调整体;真强调自由,善强调约束;真要有山的突兀,善要有水的平稳。二者对立统一。真是出于善的言论与行动,善(包容)是真的前提与保障,善需要真来不断完善,真需要善来加以约束。没有真只有善我们的社会就不会进步,不断在原地画圈;而没有善只有真我们很容易走入"绝对自由"的泥淖,做出伤人伤己的事情。做到真善统一就要"利而不害,为而不争",从而实现"道"。
真与善的统一实质上是个人价值与人类普遍价值的统一,当我们实现了真我们就是真正的自己,当我们做到了善我们就融入了这个世界,真善统一,于是我们便进入了"天人合一"的境界。合天人,利天下,生命的终极意义便得以实现。
【刘洋这篇小论文,给我的感觉首先是非常专业,是独立思考之后的明心见性的表述。他集中地论述真善统一是人实现价值的关键。而他所论述的都是他自己深切感悟到的,即他理解的真、善及真善统一的必要性和意义,有不少理论的深化。我觉得都提不出什么进一步改进的意见了。只有一处觉得表达不够严谨:"文化也无所谓优劣",文化无所谓优劣吗?法西斯文化与民主自由的文化相比,分不出优劣吗?这一处请再斟酌一下。29分】

9.韩冬霞:人生意义与人生不得不面对的生命终极有限性
信息学院 06信息管理二班
我在这门课开始时,有这样的认识:生命的旅途中,喜怒哀乐,每个人都是这样,"千里搭长棚,天下无不散的宴席",我们爱的、爱我们的,会从我们生命中流逝,会好难过。可是如果在这期间,我们幸福、信赖、感动、真诚,给彼此留下那么美好的记忆,这就够了。认真的明心见性的活,我想这就是生命的意义。
这是我关于"生命列车"在学期开始写的一段文字,有感于生命的终极有限性。
****
庄子《逍遥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已化而生,又化而死,生物哀之,人类悲之。叔本华:"死亡的困扰是一切哲学的源头。"面对生命的终极有限性,我们思索: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何在?如何超越这种有限性?
西方哲学家通过否定人的有限存在来寻求对生命超越的解决。柏拉图用他的"理念"来取代和支配一切具体存在,包括有限的生命存在,实际上就是他寻求出来的对有限性存在超越的办法。"我思,故我在"是对笛卡尔哲学思想的一个概括。"思"是一种普遍怀疑的精神,也是一种否定的精神,只有这种否定精神才具有本体的意义,因而"我思"远远高于"我在"的意义。在中哲中,儒家以人的现实存在为出发点,以道德实践为手段,以自身的完善为转折点,实现对生命有限性的超越。道家对生命有限性超越的思考有些与儒家不同,儒家讲求的是"物我两忘"是无为的超越。老子以"道"为生成意义上的绝对存在,以"无"为生活的基本信念,认为圣人当以"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要求通过"绝圣弃智,绝仁弃义"以达"无知无欲"的"真人"之境。真人之境实质上一种无我之境,是通过否定我的肉体的存在和我的感性体验及欲望来达成的,"吾所以有大患,为吾有身,及无吾身,吾有何患?"这就是老子对生命有限性超越的思考。事实上,对生命有限性的超越最终是一种价值的超越。人生的意义应该是对人性本身之完善与世界之本源不断融合甚至达到相生的境界。人性的完善,在我看来,包括心灵上的无限趋于平静,智慧上的不断扩延、深入,以及"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高级层次的信仰,它提供人的终极价值依托。在它的指引下,我们不断超越自我,自觉摒弃沉溺于麻木的物质享乐和不思进取中"猪生观",拒绝心灵扭曲的、蔑视和亵渎人类尊严的"狼生观"。它是人之高贵所在。它召引着我们向着理性王国、艺术天地、科学花园和人类幸福迈进。使个人从生命的有限超度到价值上的永恒。
信仰让人更加重视人性的真与善,尊重自己与他人的无可争辩的尊严,尊崇人类的普遍价值,使自我精神达到圆满。每个人都应重视精神垂直维度的提升,以认同普世价值为前提,通过对老子"利而不害,为而不争"-无条件善待世界的至善至美的心灵海拔的不断趋近来实践生命超越有限性中对无限的精神境界的的探索与追求。实现有限精神与无限精神的统一。
在普遍的暴力和谎言中选择坚守真理,在历经侮辱之后,林昭依然能够微笑着对伤害她的人道一句,"向你们,我的检察官阁下:恭敬地献上一朵玫瑰花,这是最有礼貌的抗议。无声无息、温和而又文雅!
人血不是水,滔滔流成河"。在信仰中灵魂永恒。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仅仅具备专业是训练有素的狗",精英型的知识分子还要有道义和良知的担当。作为最伟大的科学家,他一贯反对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反对民族压迫和种族歧视,凡是他所经历的重大政治事件,他都要公开表明自己的态度;凡是了解到的社会黑暗和政治迫害,他都要公开谴责,否则,他就觉得是"再犯同谋罪"。一个在自然科学上游历史性贡献的人,对待人类社会问题如此严肃、热情,历史上没有先例。
心灵自由,生命的价值,人的生命的尊严的价值是不可量化的。人道主义精神恰恰于此让我们得以发现它超越生死的力量深度。恰恰是最懂得珍视生命的人类,才会有这种超越自我生命的人道精神。对生命有限性的超越实质上是对一种价值的超越,这种超越的前提是对生命意义本身存在的肯定和对人类普遍价值观的认可。
【冬霞在她的小论文中,比较集中地论述了"对生命有限性的超越实质上是一种价值的超越"这一主题。为了论述这个颇有新意的主题,她不但搜集并整理了中西哲学这方面较为抽象的资料,而且引用了林昭和爱因斯坦的具体而生动的例子,说明信仰及受它决定的价值立场对于人生的至关重要。文中还论及信仰对于我们自觉地挣脱猪生观和狼生观的误导的意义。这篇论文,使我更确信哲学对于成长中的年轻人的益处。各别论断不够确切,有待斟酌,比如"物我两忘"是庄子而不儒家的追求。对传统中国哲学的引用还不是很精到。29分。】

10.金文璨:为人生旅途留下回忆
理学院07物理
有人把人生比作一次旅行,那么我们怎样才算不虚此行呢?那就是当你下车的时候,能在他人行囊中留下回忆,让人们还能时时想到你。
当然,流芳百世能让人们想到你,遗臭万年也能让人们想到你,所以我所说的"让人们想到你"不是仅仅以"让人们想到你"这样一个效果、效能和效率为判断标准,而要首先有一个价值理性标准,这个标准就是无条件地善待世界,善待人生列车上的所有人,让这辆人生列车变成疾驰的"和谐号",让你的人生旅途变成真正的"和谐之旅"。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要坚持人类普遍价值真理。《大学》开宗明义,指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在人生列车上,我们就要将所有旅客的幸福放在心上,为这辆车的平稳安全行驶做出贡献。林昭和张志新用生命实践了这一点,在全社会都普遍沉沦的情况下,她们敢于站出来捍卫人类普遍价值真理,这是一种"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境界,是"为民众立身命,为万世开太平"的舍我其谁的精神。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要坚持"利而不害"。尊重车上每一个人的尊严和权利,他们和你可能有不同的价值取向,有不同的信仰,我们要包容各种不同的认识,我们也不排斥信仰。我们不能以群体利益牺牲个人利益,不能用群体意志强奸个人意志,因为人的认识毕竟有终极局限性,各种认识都能揭示一定的相对真理。人生价值也是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在这一点上不存在少数服从多数的问题。大家既然共同搭乘这一班人生列车,就应该相互理解和包容。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要坚持具人文价值真理,追求"真、善、美、圣"的境界。真,要我们求真知,做真人;善,要我们无条件地善待世界;美,要求我们追求和谐,让旅途变得轻松愉快;圣,要求我们坚持信仰,相信"我们头上的星空和内心崇高的美德"。
当然,旅途中会有无法预知的事故,就像这次突如其来的汶川大地震,使数万鲜活的生命瞬间离开了我们,让我们对生,老,病,死的不可逃避以及生命终极有限性有了更切实的体会。
其实人正是意识到人的终极有限性,才会追求无限的终极实在--以有限之生命,悟无限之"道"。我们无法预知未来,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下车,但只要在车上一天,就不能停止对"道"的求索。只要你不懈地"上下求索",就可以无愧于心,当你要下车的时候,可能会留恋但绝不会后悔。
佘艳在下车的时候留给车上所有爱她的人的最后一句话是"我来过,我很乖",我希望有朝一日,当我们也不得不下车,不得不和车上我们挚爱的伴侣、朋友,乃至素不相识的人们说再见的时候,他们能够说"很荣幸和你同乘一班车,我们会想念你的",能得到这样的评价,我想我们的人生旅途就是充实而有意义的,我们就可以满足了。
【文璨此篇在哲理上没有多少让人不禁眼球一亮的表述。但是他融会贯通了我们本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将其用"为人生旅途留下回忆"的主题串起来,条理清晰地论述了如何让人生旅途变成真正的"和谐之旅"。28分。】

11.刘晓婷:收获与目的--人生路上的思索
信息学院06信息
期初的一百字感想:人的一生究竟在忙碌些什么?我思索我的每一日,竟是在不知不觉的忙碌中度过,而在我晚上难以入睡思考我一日的收获时,却屈指可数。我曾经列为收获的有,某一门课复习了一章,做了一套英语试题抑或是其他诸如此类的东西。忽然觉得人的忙碌若是仅仅为此的话,就像幻灯片里的迷糊着过去一样,或许到了未来的某一天,我会后悔的,会真正意识到荒废。
****
看到期初的时候,自己写的一百字,是在考虑除了所谓的学习上的收获,我的人生还可以有什么收获,意义又何在。一个学期过去了,并没有真正做到日日的扪心自问自己一日的收获。然而在期末的时候阶段性的总结,却又觉得有了很大的不一样。当然,我指的不是学习方面。因为,我竟然发现每当想起我的收获时,我第一反应的不再是学习,可能是陌生人的一句谢谢,可能是暖风里的幸福感觉。
我在一开始,并没有想到这样,就像生命本身一样,没有人知道下一刻你会遇到什么。这样的改变源自一种价值观的改变。我在以前所定义的收获是看得见的,可以量化的,甚至可以用每道题来计算的。
这种改变就像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与社会学的理论在我看来,是一个观察角度的问题,马克思主义首先从实时存在的可计量的物质来讨论社会关系的变革,例如生产力的发展。
而中国道家的本体论中,道作为终极实在,有其综合性,不能仅仅归结为单一的原因,例如物质,精神、感情都是道,也都是我生命的不可或缺的收获。
人们都在抱怨生活的忙碌,但是很少有人说的出忙碌确切的是为了什么。而在我看来,人的忙碌的目的是他所永远不会知道的,就是这种不确定性,使得人们有动机为创造更好而忙碌。
那么人是在这样一个忙碌的过程中创造了美好,美好是为谁创造的呢?是为了自己的自由生活还是为了全人类的共同进步?换句话说,人生短短几十年,是及时享乐还是趁着活着为社会做贡献?这就涉及到上课老师说过的"人是目的"与"以身载道"。
人是目的,这个目的可以是自由、成就等一切人想要的东西。而"以身载道"则使在社会的大的背景,人可能会为了社会必须失去自己的一些目的。
然而,人的价值是在社会的背景下,从自我的实现方面来看,如果没有社会的平台,个人的价值是无所实现的。由此看来,人的个人价值的实现是在社会这个平台上面,因此这二者是不矛盾的。但是,人的价值不能完全依赖与社会背景,这样的话,就像上文我说到的一样,完全以量化的,为社会做了多少贡献来判定自己的价值,那么就又陷入了马克思主义的误区。
因为任何价值都是不可以完全量化的,像中国哲学中的道强调和谐,包括对生活的态度,以及做事的方法,甚至养生保健。人的价值是在社会价值实现的大的平台上,注重修身养性,追求快乐的心情或者感动的瞬间,追求道的实现。
【晓婷的小论文中,可看出来她已经在用自己的头脑来对人生意义做哲学的思考了,涉及了这样一些听起来比较抽象,但事实上与我们人的生命息息相关的问题,如:人文价值的不可量化性,生命中的不确定性,"人是目的"与"以身载道(工具性)"的关系问题,并有了自己的独立见解,虽然她的见解还是比较初步的,但是她自己想明白了人的被决定性与人的自主性是相辅相成的。这个独立思考的收获,好象并不是很让人震惊,但是我相信这将对她今后的人生选择有所帮助。28分】

12.屈妍:人生的意义与价值选择
信息学院06信息
我在这门课开始时,有这样的认识:人生的意义在于在有限的生命时间中尽可能地实现最大的价值,努力追求自己想要达到的目标,但前提是不能以损害他人的利益作为自己实现目标的前提。同时最最重要的是要珍惜爱护自己真正在意的事物(对我现阶段来说,我最在意我的父母亲人),免得在失去时后悔。
****
人生是一个不断得到又不断失去的过程,而最先得到与最后失去的就是我们最宝贵的生命。在有限的人生道路上,我们通过无数次的选择取舍,自我主观能动性的积极实践,不断充实我们的人生,实现自我价值。中国古典哲学自古就强调人的有意识的活动一定要有明确的道德指向、道德标准。康德也在实践理性领域提出:"理性要为自己立法",即体现了人的价值选择的重要性。我们的任何行为,都一定要有对价值、意义的选择,《易传o文言传o乾文言》中说:君子以成德为行,强调我们的行要有明确的价值方向,要遵循一种道,而这里的道即就是我们所说得价值选择,只有有了明确地价值选择,我们任何行为的取舍才有了可遵循的依据;也只有有了正确的崇高的价值选择,我们的人生意义才能凸现,才能被别人认可。
歌德说:"人之不同于动物,在于动物生存,而人生活。"
生而为人,必须为自己的人生树立一种意义,对自己的人生意义做出一种价值选择。作为一名接受了良好教育的大学生,我们的人身意义不能仅仅局限于追求物质需求那么狭隘,也不能将自己囿于一个极小的圈子中,只是埋着头,去经营自己所谓的生活,去经营自我。我们真正应该做的是努力寻找一个生命的高度,在此高度上去追求一种更为广阔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把自己的生命溶入到一种更伟大的事业中去,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集体理念、社会价值融合在一起,虽然我们可能只是及其渺小的一分子,但我们的奋斗、我们的执著、我们的满腔热血都如此真实的存在过,我们的人生才不会虚度,我们的生命也将会伴随着我们曾经从事过的事业传承下去。也许个体的生命终将在历史的风沙中渐渐淡去,但他为之奋斗终生的事业却一如时间的亘古流长。这样,就个人,我们可以说,我们的整个生命获得了一种统合意义上的价值支撑,通过这种高层次的人生价值观的追求,我们有限的生命与无限的存在获得了统一。
从人类历史长河发展来看,生命又是及其短暂和有限的,然而正是这千千万万的有限的生命创造了人类历史,推动着人类社会前进的步伐。每个普通人的贡献或许是微小的,但我们不能因此就放弃贡献,要知道,无数水滴凝结在一起才可以形成广袤的大海。假使每个人都因为自己力量的微小而选择庸庸碌碌过一生,那么就不会出现那些为寻求人类真理而献身的伟大历史人物,我们的社会也就不会进步。我们可以选择平凡,但不能选择平庸:老子说过:"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就是说:最美的道德境界就像水一样,利万物而不争,要在低下的地方,安于卑下,思想深沉,交友亲,言语信,善办事,无所争又无所不能,没有过失。就像老子说的,我们即使处在平凡低下的位置,也不能甘于平庸,仍要终于自己的价值选择,坚守自己的处事原则,尽其所能为世人做善事。
我们或许不能延长生命的长度,但通过对自我人生价值的正确选择及积极实践,我们可以扩展它的宽度。
【屈妍此文,把一些问题作了她自己的理解和表达,比如"这里的道即就是我们所说得价值选择","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集体理念、社会价值融合在一起,……我们的整个生命获得了一种统合意义上的价值支撑,通过这种高层次的人生价值观的追求,我们有限的生命与无限的存在获得了统一。"大家可能能看出来,这与我在课程中讲的是不同的,我说道反映善与真两方面的最普遍的规律,即对道的追随不止会指引我们的道德选择而且能帮助我们提高生活效率;我说信仰使整个生命获得了一种统合意义上的价值支撑。屈妍的不同理解,有没有道理呢?虽然她的论证不是很到位,但是我还是支持这种独立思考精神。27分。】

13.魏成龙:生命列车开满鲜花
信息学院06计算机二班
生命的意义在于用一颗真诚的心去爱别人,把自己得到的爱尽可能的扩大。人如果离开爱就不能生存下来,人的爱心有多大,他的力量就有多强。要善待别人,找出别人身上的闪光点,和大家和谐美好的生活在一起。要多关心爱我们的父母亲人,他们很可能在无声无息中便会离我们而去。珍惜我们拥有的朋友恋人,用我们的真诚使生命列车充满关爱。
****
静静的一个人看着刘老师发给我们生命列车的幻灯片 ,耳朵里回旋着忧伤而又发人深省的音乐,一遍又一遍,震撼着我那颗还显稚嫩的心,引发我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题记
人的一生就像一次旅行,从生下来开始我们就踏上了生命的列车,怎样才能使生命的列车开满鲜花呢?
珍爱生命,使生命之树长青
人生来就有很多天赋予的自由权利,但是他却没有任意结束自己生命的权利,因为他的生命是因人类之爱而得以存在,得以成长,任意结束自己生命是违背天道自然法则的。因此一个人,只要活着,就一定要活下去。他绝对不可以以自己结束自己的生命,杀自己与杀别人是同样的犯罪。
但另一方面,像心灵自由的先驱者苏格拉底,像深深感染我们的林昭,他们为捍卫生命的尊严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是一种对生命本身的信条和恪守。他们为了更多人的生命,为了战胜反人道的邪恶而坚持做人的尊严与原则,是对珍爱生命的另一种充满意义的诠释。
奉献社会,用奉献充实人生
"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么渡过呢?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不因虚渡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我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经历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事业而进行的斗争。"是呀,在战争年代,人生的意义可以是为和平奋斗,用自己的生命奉献社会。
人是社会的存在,个人价值在有用性上讲,要通过社会关系,即对家庭、对朋友、对社会的意义体现出来,通过这些社会关系中的积极作用实现出来。"一个人的价值,应看他贡献了什么,而不应看他得到了什么"。有意义的人生,就是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生,充实的人生。
扩大爱心,用爱心点亮希望
人是一种没有爱就不能存活下来的存在。人生的意义就在于把自己得到的爱尽可能地成倍的扩大,由爱自己的亲人、朋友、扩展到爱自己的集体、民族、全人类,直到全部的存在,并在不断地扩展爱的范围时不断提高爱的自觉程度。
尽管生命是有限的,尽管灵魂会随肉体一同离开,但精神是能够不灭的。在有限的生命中用无限的爱来超越生命的有限性,使精神得到承载和传承。汶川大地震中,人们用爱心把世界联系到了一块儿。在尊重他人自由和信仰的基础上,使他人感受、理解、尊重、并愿意接受并传承这份爱--这就是生命的意义。
珍爱生命,奉献社会,扩大爱心,这就是我对生命意义的阐释,也是我的价值观的阶段性体现。
【成龙这篇小文给读者的第一感觉是,条理清楚,用三层意思把他理解的人生意义作了一种概括。特别是对珍爱生命的诠释,把维护肉体生命的延续和坚持心灵自由和人的尊严与权利都涵盖了。保尔o柯察金的"为人类的解放事业进行的斗争"今天我们引用,要知道受当时历史条件制约的历史局限性。因为那时"为人类解放"首先是为无产阶级的"解放",而无产阶级的"解放"当时又往往被简单化为消灭私有制和由共产党夺取政权。不过,这段话抽象地看,有积极意义,人类本身是在不断地寻求"解放"――超越其固有的有限性,这个任务似乎永远都是有待于完成的。"解放"也包括从物欲的束缚中得解脱,从自己先前的思想教条中得解脱。27分。】

14.胡晓宏:人生意义与生命有限性的哲学思考--生命的真谛 在精神中永生
信息学院06级信息管理1班
我在这门课开始时,有这样的认识: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奋斗(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世界,完善自我,在有限的生命中,实现人生目标,具体而言,让外在的世界更加符合自己幸福生存的需要;让自身更加适应外在的世界,幸福生活。
我不断思索,开始怀疑:人生的意义真的是对自身生存需要的满足吗?满足了自身的需要真的就能幸福生活了吗?对幸福生活的追求真的就是人生的意义吗?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如远行客,如池塘春草梦,又如阶前梧叶,未能体味,已如朝霞般匆匆谢幕。"渺沧海之一粟"便成为一种真切的甚至刺痛的感觉。面对未知与无穷,人类多少世纪的抗争与迷茫,生命如此转瞬即逝,而面对自然,人的认识能力和改造能力却又是极其有限的,谁能懂得这生命的真谛,谁能将短暂的生命延长?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而有的人死了,他却还活着。人,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体,尽管肉体生命有限,但精神力量却可以使我们超越肉体生命有限性,只有活在无限的精神中,才能使我们能够延续,最终达到永恒。
在精神中永生,还必须看到,人是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不仅需要在物质层面(人与天地自然的关系)得到满足,而且还要在社会层面(人与人的关系)和精神层面(人与自身、人与神或人与道的关系)自觉地实现对自身有限性的突破,这就要求我们应处理好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与社会的关系,在"他人"和"社会"心中永生。心当存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甚至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开颜。
或许你能在孤独中实现自我,走上人生的巅峰,但你却一直"死在别人心中",美梦只有你一人在欣赏;或许你不以为然,自称隐士,处江湖之远,洋洋自得,但你却丢弃了"人之本性"--社会责任感。基于人之有限性和大自然之广阔无垠,人不得不"群"而居,故而群体中的每一分子都对这个群体天然地富有责任,甚至是在自身价值的实现中也不可缺少对社会的反哺。在人生的路上,将血一滴一滴的滴过去,以饲别人。虽自觉渐渐瘦弱,也以为快乐,因为"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每个人的本分。"(陶行知)
于我看来,欲兼济天下,必先自强不息,储能修德,在自我修行中不断克服认识的相对性,重视对知识和真理的不断探寻,明确道德指向、道德标准。关于这一点,孔子的说法是:"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不难看出,孔子"志于学"的"学"的内涵,包括了学道、学德、学仁、学艺诸方面,而且以恢复大道、超越小康社会而实现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为志向。"能"与"德"的培养实际上是相辅相成的,它们相互作用,互为前提。无"德"之"能"将在迷失方向的路途中,耗费宝贵的光阴,徒劳而无功(秦桧);无"能"之"德",你选对了前进的路,却忘带了行路的鞋,含恨而死。
修行出山的我们,将施展全身的武艺,给她准备一份特殊的礼物,因为你要永远活在她的心中,就得先让她因你而更好地活。
其中,爱是最好的礼物。人是一种没有爱就不能存活下来的存在。因此人生的意义就就在于把自己得到爱尽可能地成倍的扩大,由爱自己的亲人、朋友,扩展到爱自己的集体、自己的民族,全人类,直到全部生命,直到全部存在,并在不断地扩展爱的范围时也不断地提高爱的自觉程度。你帮助他人,他人帮助你。这也许是对爱最简单的诠释。生命的光彩并不在于它瞬时的不可一世,也不在于它的伟大与渺小,而在于它的价值,在于人与人之间无私的爱。
作诗一首,来结束本文:
《换乘的车票》
如果,人生是一次旅行 / 车或许开得很快很快 / 我的终点站,就在前方 / 这时,你递给我一张纸条 / 原来,它是换乘的车票 / 我重新出发
/ 带着你给我的纸条 / 纸条的背面 / 写满了爱
【晓宏此篇,在论述唯有精神可能不朽这个主题时,展示出一种内向度,或叫"精神内修的自觉"。中国古代受儒道哲学熏陶的人,这个向度是非常自觉的。我们现在在成年人中找这样的人都很少能找到。但是,这个向度对于把自己塑造成一种完美人格却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如果在现在的社会里,特别是在现在的中国社会里,如果只有内修的自觉,却并不够,于丹对经典的解读的最大问题,就是她忽略了人的社会责任的一面。而老子、孔子、孟子、墨子却并不是只教人内修,只教人安贫而乐,而是教人在肩负起自己那份社会责任的同时,不忘记这个内向度对于做人来说是更根本的,基础性的。老子对不管人民温饱死活而骄奢淫逸的统治者持鲜明的批判态度,孔子要推行他的仁道,知其不可而为;孟子更是率真正直得可爱,直言教训统治者要以仁德治国。他们做出的榜样,是将社会责任与自我修炼有机地统一于一身。我已经看到过不止一篇同学的小论文,明确地意识到内修、提高自己思想境界,奉献社会的重要性,但是对于改造社会的不完善之处的责任却缺乏必要的意识。在此特写了多一些。晓宏此篇27分。】

15.孟雳虓:当今中国社会大众心灵的迷茫现象与信仰的缺失
信息学院 06数学系
在这门课开始的时候,我观看了老师播放的幻灯片,有这样认识:当今中国大众心灵迷茫及"混日子"心态的普遍存在,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当前社会竞争强,压力大,风险大,同时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导致多数人在日常生活中得过且过,上进心不足,纵有心开拓,最终只有少数人迈出那一步。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我逐渐认识到,当今中国大众心灵的迷茫绝不仅仅是物质层面问题,其根源在于当前社会信仰的缺失。信仰是人意识到自身终极有限性而要超越之的精神需要。信仰可以通过宗教的途径也可以通过哲学的途径达成。而在近代中国的大地上,"孔家店"被打倒,传统文化经历浩劫,毛主席走下了神坛,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而宗教方面,无论是原生的道教还是外来的基督教等,都未形成广泛的社会认同,在中国最广泛和质朴的鬼神崇拜和祖宗崇拜也只能算作原始的迷信,称不上宗教,更无法当作信仰。
于是,当今中国,伴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整个民族却又陷入一种信仰缺失的混乱状态。特别是唯物主义的推行和对传统文化及宗教的破坏,使中国人对生命本身失去敬畏,对来生不相信,不关注,于是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便成了社会一种不公开的共识。对个人来说,信仰不是生存的必要条件,但从全社会的角度看,信仰的缺位使人们失去了不断完善自身,努力突破终极有限性的氛围,这不止造成社会心理广泛的迷惘,更在许多情况下酿成了丑恶和畸形的个例,此不一一列举。总之,一个没有符合人类普世价值的信仰的社会是可悲而又可怕的。
但是,如果我们借助辩证的方法理性地分析一些社会现象,我们也看到了积极的一面。例如"超女"横扫神州,成为万千少男少女追捧疯狂的对象。这一方面反映出我们这一代年轻人严重缺乏偶像和精神寄托的尴尬处境,但从中我们也能看出广大民众特别是年轻一代寻找信仰的巨大的热情和动力。超女固然过于单薄,没资格承载起信仰的高度,但是她们的积极、自信、勇敢和激情却也正是广大青少年需要的,符合普世价值的精神追求。而这不也正是我们重塑社会信仰所需要的元素吗?解决中国人的信仰荒,虽任重道远,但我们年轻人大有可为。
以上是对当前中国社会信仰缺失的现状的一点观察和分析,而谈到重塑国民信仰的问题,篇幅有限,无法展开全面的谈了。我想强调的是,我们重建信仰的过程决不是再找来一个什么现成的"主义"和教条来让人们信仰,我们需要的是紧紧把握住人类普世价值的准则,博采众家之长。特别是要充分挖掘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核心,比如道家的天道思想,儒家的仁爱思想等,让那些千年来植根于中华民族思想基础的思想精华放射光芒。民族的信仰不会也不应一成不变,况且"大道无形",我们似乎永远也追求不到终极的真理,但关键是把握好这追求的方向和步伐,沿着人类普世价值的方向,在理性的思考和探索中不断提高我们的信仰水平。这样,我们的心灵一定可以走出迷惘,向着至高的"天道"信仰不断靠拢。
【雳虓此篇,对当今中国大众心灵迷茫现象进行了分析。提出"一个没有符合人类普世价值的信仰的社会是可悲而又可怕的。"和我们重建信仰要注意的一些重要方面。并从"超女"现象中看到当今青年一代追求自己的信仰的热情。依我的理解,他是认为这种追求已经不在一种僵化的意识形态的躯壳范围内。此篇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新见。论述还可以再精炼些,更鲜明些。29分。】

16.刘良琨:顺乎天道,此心光明――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信息学院 06信息管理
学期初的想法:
生命是一个短暂而复杂的过程,一条曲折旖旎的小道。没有人知道前面会发生什么,也没有人知道什么时候就不小心走到了尽头。我们能做的,就是抓住宝贵时间去欣赏美景探索险峰,细细体会生活中的一切,无论它是甜美还是苦涩……
****
"未曾生我我是谁?生我之时我是谁?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
生命是什么?生命为何而存在?
宗教能解决信仰者的疑惑,但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本身。
科学能告诉我们我们的身体是由什么组成的,但告诉不了我们它为何而存在。
要知道人生的意义是什么,首先要知道人类是怎么出现的;
要知道人类是怎么出现的,首先要知道宇宙是怎么出现的;
然而,我们无法知道,宇宙是怎么创造出来的。
千年前,陆九渊曾问:"天地何所由生?"
千年后的今天,我们仍然回答不上来。
我们的认识具有先天的有限性。我们看不到自己存在以外的时空。
但是,我们知道,创造这个宇宙的,是一个强大的力量。西方人叫它"上帝",中国人叫它"天"。
同时,让这个宇宙运转的各种规律,我们将之概括为"道"。
我们人类,就是"天"与"道"的产物。墨子在《天志》中认为,天"兼而有之,兼而食之",因此"必欲人之相爱相利,不欲人之相恶相贼也"。
天道创造了人类,因此,它首先是希望人类在我们存在的时间内是存在的。
同时,它赋予了我们爱人利人的"人之性",求生求利的"动物性"。但他们本是一体的。"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气之动"。因此,一个完整的人,会生出自私、懦弱的"恶念",但恶念生出的同时,也会生出仁爱、勇敢的"善念"。善恶一体,这个体,便是心之本体,是人的"性"。人的"性",人皆有。因此"人人皆可成尧舜","满大街都是圣人"。为恶者,善端被蒙蔽,"恶人之心,失其本体"然尔。
此外,天道还给了人类以"灵"。因为"灵",我们有了独立的思考,懂得了对美的欣赏,拥有了对未知世界探索的欲望,并学会了思索自己的存在。
有科学家,曾经在优美的音乐中让水结冰,显微镜下,冰晶的形状优雅而规整。可见,人类的"美",乃至人类的"灵",并不是人类世界孤立的自以为是。
天道给了人以性与灵,也是希望人类保有它的。
失其性者,终日碌碌,为求目的不择手段,观其行,与禽兽无异。
失其灵者,所思所想,无非利与色二字,亦是行尸走肉。
"圣人之乐,不同于七情之乐,亦不外乎七情之乐"。守得性灵二端,无论身处何位,或贫或达,心中别有乐趣。"一箪食,一瓢饮,回也不改其乐。"此乐,是身为人之乐,是人生得其意义之乐。
因此,人生的意义,便在顺乎天道,此心光明。顺乎天道,便要保有与珍爱天道给予我们的生命与性灵,保有住性灵,则此心自然光明。此心光明,则人生的意义,无需外求,亦难口言,然心得之矣!
补记:性灵一说,予思之也久,然似犹有未尽者。阳明先生"致良知"一说,或可化性灵二端而归一。吾学尚浅,死生之道,以今日境界,不可尽得而悟之。"路漫漫而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也!
【良琨这小篇小论文,文字精炼而准确,非常流畅而逻辑地展示了中国传统的"为己之学"的特点,读者读过会留下鲜明的印象:人应当善保养、善呵护和培植自己人之为人的性与灵。如果说有什么还应补充的方面,那我觉得就是,应当有一个提示,即简单地说明一下,与西方思想形成的对人的外在自由的强调相比较,中国人在追求心灵自由方面留给后人许多深刻的启迪。看到这好的小论文,哪个当老师的会不高兴呢?29分】

17.何一乐:心怀天下o仁爱苍生
信息资源管理学院 07政务二班
当一个学期结束后,再次看"生命列车"之时,对比最初自己记录下来的想法,发现自己除了最初领会到的"旅途充满挑战、梦想、希望、别离……就是不能回头"而难过伤感之外,自己还领会到了生命的短暂性和不可重复性,于是更应明确人生的意义和责任,完成无愧于自己、无愧于他人、无愧于社会的一生。
我们无法预知,我们命运的同行者会在何时下车;也无法预测,我们自己会在何时告别我们生命的旅途。但我们会感到欣慰--如果让同行者在与我们分离时能够带着美好的记忆来怀念我们。因为这是对我们存在价值的认可、对我们生命意义的肯定。
--而其实现,则需要我们把关心生命的同行者,关爱普遍人类,怀抱"心怀天下o仁爱苍生"的心善待他人,将真善与美圣视为我们攀援的顶峰,视为我们人生最大的意义。将用心关爱每一个灵魂,真诚给予他人以精神上的富足视为人生的责任。勇于追求生活的充实、心灵的丰足,追寻超乎物质的无限的精神家园。
想到雷抒雁歌颂张志新的诗歌《小草在高唱》中的一段话:"风说/忘记她把/我已用尘土把罪恶埋葬/雨说/忘记她吧/我已用泪水把耻辱洗光……只有小草不会忘记/因为那殷红的血已渗进土壤/因为那殷红的血已在花朵里放出清香"。诗人暗喻人们不会忘记这位把自己鲜血滴进真理、滴进自己对于关爱人类的梦中而牺牲的女英雄。因为她关爱人类精神的圣殿,不允许谎言和利刃伤害世人,所以她用自己柔弱的身躯去挑战邪恶。于是我们看到了她无声的呐喊最终刺破了没有星光的黑暗,实现了她生命意义和价值超越时空的所在。
这是一段沉痛的历史,但从她身上,我懂得了个人生命的意义、责任与价值和社会价值紧密相连。认识到个人生命的意义、责任和价值的重要性后,便深知自己所肩负的社会使命和责任。
老子有言:"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意指能为天下国家牺牲自己的人,才可以担当天下爱的大任。反之,我们便可以知道,处处自私自利的人无法担负起国家的使命。所以,要实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就应当将无私、忘我、关爱人类、善待世人、追求光明和真理为人生责任。
哲学让我懂得了追寻自我存在价值的重大意义,也让我感受到了在这努力探寻的过程中所遭遇的苦涩是灵魂破茧成蝶必然要经历的艰辛。
我们要关爱自己,注重自己的道德修养、心灵富足,关爱自己的灵魂。同时,也要认识到,人生的意义、责任和价值无法脱离他人和社会而单独存在。所以还要关爱他人,超越生命的有限性,关爱生命、关爱灵魂;更要关爱社会,为社会燃烧自己激情的一生,去追求人类的真善和圣美。真正做到"心怀天下,仁爱苍生"。
只有这样,我们才不枉此生,才会在"生命列车"那属于自己的最后一站带着丝丝不舍,却双眼饱含欣慰、安详和坦然结束自己无悔的旅程。
【一乐同学的小论文将生命的意义定位在"心怀天下o仁爱苍生"上。他并没有对这个主题作理论的论证,但是他通过张志新的例子,却对什么是心怀天下,仁爱苍生做出了诠释,进而,把自己要怎样做叙述出来,并讲出一个很生动也很深刻的比喻,追求人生意义的成长过程中所遭遇的苦涩是灵魂破茧成蝶必然要经历的艰辛。28分】

18.孔沣毅:中国式空虚
理学院 07化学
100字感想:07回顾与展望这个幻灯片反映的是当今中国普遍存在的一种生活状态:混日子。人们活得很空虚。苦恼、麻木,想要摆脱。但是正如幻灯最后所说,即便是摆脱,也只是单纯的离开,去追求"俺也没搞懂"的未来。可见我们不知道自己要追求什么。风趣幽默的图片掩藏的是失落的心。
****
幻灯片把我们的生活状态概括的很好。有车子、房子和票子,但是对过去是"不堪回首",对将来是"也没搞懂"。不知道要去追寻什么,隐约觉得不满意现在,想要去改变。
近年来中国一直存在这样的的现象:大众没有心里依托,总是觉得很空虚。所以会有选秀节目的一夜走红,80后的哈韩哈日,90后的非主流颓废文化。这是因为人们内心太空虚,要么追求华而不实的刺激,要么想求助于外来文化,要么想活出个性其实却是在追求糜烂文化。
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情况?
我们是马克思主义者,我们接受的思想来源于马克思。而马克思主义不是一个包容的学说,它是排斥唯心论、有神论的。因此,马克思主义要为我们的精神状态负责。
马克思认为,不同阶级之间不会有共同利益,从而否定了人类普遍价值观。他所讨论的问题都没有建立在应有的道德准则上。我们只强调冷冰冰的决定论,忽略了自己内心的底线。这实际上是反人性的。并且中苏对马克思主义的延伸与扩展有失当之处。比如我们强调经济发展,说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换句话来说就是为了物质生活我们可以不择手段。不问是否符合内心道德准则,只看效果效率。因此虽然我们今天过着物质丰富的生活,但是我们没有内心的坚守的净土。
再有,马克思主义强调物质决定意识,这里面有还原论的问题。他坚持精神生活次于物质生活,但是事实胜于雄辩,我们有了车房但是我们还是不快乐。我不能说精神生活重于物质生活,但是我们不能够把精神生活的重要地位抹杀。
另外我还想补充一点原因。十年文革浩劫彻底的颠覆了那一代人的内心道德观。亲人可以反目,学生肆意批斗老师,杀人不必偿命。这样的十年过后,人们的心理防线已经崩溃。我们一直呼唤道德回归,但是实际上我们在践踏道德。没有了内心的价值底线,我们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不知道什么是羞耻。我们可以在网上匿名谩骂而大呼过瘾,我们可以损人利己而沾沾自喜。而且这一代人的行为影响着下一代人,我们内心总是空虚的。
最后,我们没有信仰。信仰如老师所言有三个层次,拜佛求福的人们其实只处于低层次信仰,也即是迷信状态。我们说我们信仰马克思,这是笑话,马克思主义只是哲学学说。没有一个价值标准告诉我们善恶之分。难道我们崇尚暴力革命和阶级斗争也叫信仰?西方人素质比我们高,其中一方面原因是他们有劝他们向善的神在内心限制与监督他们。而我们呢?我们不仅没有信仰监督我们,而且我们的道德底线早已沦陷。
民众单纯的追逐着富庶的物质生活,却对内心生活的贫乏束手无策。我们得过且过,或者如上面的例子一样,抓着无聊的俗文化或者外来文化做救命稻草。我们想要改变,悲哀的是我们不知道我们为什么改变,怎么去改变,改变成什么。
我们政府说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事实上民众依然中国式空虚着。民众的内心空荡荡,只剩下躯壳,我们真的是已经背离了人类普遍价值。我们对外宣称和而不同,让他人尊重我们的道路。但是当看到国内民众的现状,我们难道不该反思一下这样的和而不同的道路是不是有问题呢?
【沣毅这篇小论文对当今中国大众心理的分析,很尖锐也很明确,把深层的思想或文化原因揭示了出来,一点都不含糊地讲出他自己的见解,我希望大家都能重视他所达到的思想深度。这是我教本门课程期待着学生能达到的思想水平。有些同学,以为我们这门课,与过去中学时的政治理论课要求一样,在字面上接受或能背过一种教条就足以应付了,大错特错也!此文若能从整体上给出一个概括――比如,"中国式空虚的特点或实质是……",和提出一个解决的思路来――比如,"要解决这种空虚,我们需要……"。这两点再充实一下,再将明确提及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地方换上一种较含蓄的表达,比如"一位19世纪伟大思想家"、"一种革命学说",可试着投稿平面媒体争取发表。28分】

19.赵倩:人生――为爱而生
理学院07化学

我在这门课开始时,有这样的认识:生命本身是没有价值的,其价值取决于人的价值观念,你赋予它什么样的价值,它就具有什么样的价值。而人就会为了实现这个价值而不断地进行探索与追求。在一些人眼里,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于是有了岳飞的精忠报国,有了黄继光的舍生取义,有了丛飞的抱病助学……在一些人眼里.生命的价值在于索取,于是有了残害忠良的秦桧,有了卖国求荣的汪精卫,有了厚颜无耻的贪官污吏……..不同的价值观念决定不同的价值取向,也必将决定生命追求的方向.尽管死亡会将终结这个过程,但是追求是人的本性,人才会本着这样的希冀穷极一生去追求生命的价值.生命必将终结,而灵魂依然存在.走过一生,如果能够影响并继续影响他人,那这样的生命也算有了价值。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觉得自己以前对人生的看法太过肤浅和片面,太过泛泛而谈,不够深刻,所以我要对其加以补充和修正.
5月12日,我的家乡-四川发生了8级大地震,而身在北京我的也被深深地震动了。当我看到虚弱的母亲亲手砸碎自己的小腿,用血和肉维持着儿子的生命时;当我看到年轻的女老师奋力救出两个学生,却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女儿被长埋废墟中时;当我看到遍体鳞伤的男孩举手向救出他的战士们致敬时;当我看到幸福的恋人在地震的混乱中互许终身时;当我看到。。。。。。我被深深地感动了,震撼了!他们是为什么而活着的呢?为爱,爱自己,也爱别人。。。。。。因为有爱,人才有勇气在这混浊的尘世中坚强地火着;因为有爱,深埋心底的那股力量才能在生死关头爆发出来;因为有爱,死亡之路却变成了通往天堂之路;因为有爱,生命才有了价值
生命究竟是什么?与其说生命是一段旅程,不如说生命是一份馈赠,是神,是上帝,是天,无条件地给于的.我们无条件地接受大自然给予我们的各种生命所必需的物质,在大自然的呵护和养育下,我们活着。因此可以说,人是因为爱而存活下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价值即对自身的意义,就在于人能够创造价值以满足自身的需要。人的价值是一种能够创造价值的价值。其实人生的价值又何止于此!人生于世,不仅要为己,更要为人!而人生的意义就应该在于坚持真理,把自己所得的爱成倍地扩大,并给予他人,或者通过自己的力量,让他人得到更多的自由和更多的爱----爱己,爱人,爱真理.我们因爱而活着,因此我们要学会自爱,活出骨气,活出尊严来;我们因爱而活着,因此我们要学会爱人,传播爱的精神;我们因爱而活着,因此我们要学会感恩,爱自然,爱真理。
老子曰:"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这就是说天地之所以能长久,因为它不自贪自益其身,所以能长生.同理,圣人把自己置于最后,他反而在前;把自己置之度外,他反而长存.这不正是他无私反而成全了他的私吗?所以,在老子看来,爱人就等于爱己,你给别人奉献就是为自己奉献.通过对老子的研究学习可以发现,在老子的"道"的观点中,尤其强调了无条件地爱,无条件地善待世界.因为他认为这就是人生的意义.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为让民自化、自正、自富、自朴,老子选择了清静无为的价值追求。顺人而不失己,超然于世。老子这种对人生冷静而理性的思考,不仅体现了人对自然、社会规律不可抗拒性的初步认识,更是爱己爱人的深刻表现。给中华民族的精神性格打上了深刻的烙印。老子的学说,上至高天,纵览广宇,小到细微,切实可行,老子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中国需要爱,世界也需要爱.!
人应该为真理而活,人应该活得有尊严,有骨气.听听林昭那激昂优美的话吧!"双木三十六之林,刀在口上之日的昭。"好一个刚强的林昭,在那样一个压抑黑暗的世界中,就这样凭着她响亮地声音冲破黑暗!"历史将宣告我无罪!""在历史的法庭上我们将永远是原告!"当冰冷地枪口对准她瘦弱的身躯时,她是如此镇定而理直气壮地这样吼道。她想唤醒麻木的中国人,麻木的政府啊!即使在生命的最后关头也不放弃!她是如此地执着,因为这就是她的人生观:为真理而活。不为富贵淫,不为贫贱移,不为威武屈,为真理而活,这是爱己更
是爱人的体现啊!她用鲜血诠释了她人生的意义。记住林昭吧,记住人之作为人所追寻的美丽和痛苦;记住林昭吧,即使需要面对国家机器,面对利益淹没人性立场的世纪;记住林昭吧,不仅仅为了不会有下一个林昭。哪一个民族,不是从凝记和掰碎的黑暗中获得光明的呢?
同样,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也是这样诠释人生的。对苏格拉底而言,他的事业就是他的精神,他说,认识人生就是认识自己,因此自觉,自愿,自律,从而自由的精神,通过他得到了光大。苏格拉底认为一个城邦的理想状态必须是人人从内心守法的状态,他为此甚至慷慨以身殉法。多伟大的爱啊!他爱他自己,而自己是为真理存在的,因此为真理而活;他更爱城邦的一切公民,为了他们,他不惜以身殉法,因此为之而死。苏格拉底是位英雄,他活出了生命真正的价值!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让我们扼住命运的咽喉,决不屈服;让灵魂从肉体的羁绊中解脱出来,实现光明的天国的视觉境界吧!爱己,爱人,爱真理,意义终究实现,此生乃无憾矣。生活是这样美好,活它一千辈子吧!
【赵倩的小论文情感充沛,每一段都扣住一个意思来讲,虽然理论性不是很强,但却给人的印象很鲜明,整体上论述了爱对于人生的重要性或爱在人的生命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地位。我现在忘记她的卷面上是不是全部抄下了这2000字,但是她得到的28分的成绩是根据纸卷上的阐述。那上面没有因长扣分,因为我在阅读她的卷子时也被感动。】

20.王四维:人生的意义
理学院 07物理
在课程开始的时候,我曾想,人到底是为了什么而活。荣誉?金钱?知识?尊重?又或是像《活着》中所描写的,人并不为了什么别的东西而活着,仅仅是为了活着而活着?这些都不是最根本的,人们在追逐着一种叫"快乐"的东西,又或者说是心灵的满足。这是我当时的想法。
但当真是这样么?看似是的,有人看重荣誉,觉得在得到荣誉之后会觉得很满足,于是他追求荣誉;有人看重金钱,觉得在变成百万富翁之后会很快乐,于是他追求金钱。追求什么取决于价值观,而归跟到底,人们都在追逐一种叫"快乐"的东西。而后我发现这个观点是在历史上受到唾弃的古希腊智者学派的观点。智者学派认为:个人的意欲,要求是产生社会政治法律制度和道德规范的决定性力量。这夸大了人主观能动的作用,而我后来想到,若一个人活着,只为了自己的快乐,而不管他人的死活,那整个社会将陷入行尸走肉的情况,这不是很可悲吗?
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究竟有没有普遍的人类价值观供我们参考?人是否应该为了他人而活?而这个他人的范围应该有多大?家?国?人类?生命?存在?甚至包括精神?还是存在主义所说的无?为了研究这些问题,我研读了存在主义者加缪的文章《局外人》与《鼠疫》,但整篇看下来,虽然没完全看懂在讲什么,但我认为,人确实应该为了他人而活,为了他人能生活得更好而活,而这个他人应该指的是整个生命,而不是国家这种以政权为中心的结合体。既然如此,那从很小开始我们就被灌输的爱国思想到底是不是正确的?现在的一些抵制日货,抵制家乐福的一些行为到底有没有其合理性?而投降清朝的明朝将领到底应不应该受到世代的唾骂?感觉上,在学习马原这门课之后,这些问题在我脑中不是更加清晰,而是更加模糊了。
但这正是真正审视自己的开始,我要将以前涂抹在我生命上的一些污秽抹去,我要将自己变回一张白纸,重新去接受生命中的点点滴滴,让哲学的智慧进入我的生命,让我过一个更有价值的生活。虽然这一个无比浩大的工程,现在才刚刚起步,但我对上述问题已经有一些全新的想法,爱国思想的存在只是为了维持国家的稳定,而爱生命以致爱存在的博爱思想则是维持一个真正的人都存在的最基本条件。日本与家乐福不能够盲目地抵制,西方抵制我们的产品,为我们设置贸易壁垒并不是为了和中国作对,而是他们自己的厂家生产的产品无法与中国廉价的产品竞争,导致了很多厂家的倒闭,也导致了他们对中国的讨厌,他们的这些行为都是为了自保,是可以理解的,不能盲目抵制。而明朝将领投降清朝也不都是为了是自己的荣华富贵,他们想的是,帮助蒸蒸日上的清朝打败颓势已现明朝,顶多只是亡国而已,而继续呆在明朝抵抗清朝,耗费更多的人力物力,到时候,不仅是亡国,更是亡天下啊。他们想的是百姓的生活,也有这么做的合理性。
希望我能借着这次马原课的机会,接触哲学,让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
【四维这篇小论文,我给了27分,虽然他并没有正面地讲透哪怕一个观点,但是他讲的是明心见性的话。他开始对以前好像答案是明白无误的问题进行自己的独立思考,即他开始审视自己已经有的各种认识。爱国主义或民族主义如果是自觉地以普世价值为基本原则,那就是完全正当的。如果用自己的民族价值至上去取代甚至否定普世价值,那就是极其错误的,法西斯主义的价值观不就是这样的吗?中国先秦时代曾有这样的圣明的君主――他为了避免战争给人民生命带来的灾难,宁可带着愿意跟随他的民众离开他们原本生活的土地,也不愿意与以掠夺土地为主要目的的来犯者交战。现在的人口、地理与国家条件这样做已经不可能了,但是,那种视自己民族高于其他民族,或历史上受过欺负,今天翻过身来就去欺负别的民族,这种所谓的民族主义或爱国主义在现代其实是"害国主义"。我想四维想说的是这个道理。其他方面的不足请参见其他优秀小论文。】

21.邱婧:人生意义与信仰这辆生命的列车
信息资源管理学院 07档案学
我在这门课开始时,有这样的认识:人生的意义需要自己填充。我们难免坎坷,难免
彷徨,但"世界没有不可认知的事物,只有尚未认知的事物。",只要我们坚定地走下去,那必然会有一个地方让我们披上阳光,自由舞蹈。
****
人生就像一次旅行。旅途中,我们赞叹窗外的风景如此的美丽,于是,我们问:怎能有如此卓艳的美景?旅途中,我们与无数人擦肩而过却只记住了几张面庞,于是,我们问:为什么是你(们)闯进了我的世界?旅途中,我们无论是否被预先通知都必然会有站在下客门的那一刻,于是,我们问:下了车,我们究竟去向哪里……
太多的迷惑,太多的疑问。抬头,我们看见了头顶的星空,却无法认识所有;低头,我们触碰了内心的道德法则,却无法参透一切。这便是终极有限性。我们智慧的祖先早已留下这样的嘱托:"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当我们陷入沉思难以自拔,甚至停下脚步的时候,我们没有停滞不前,因为生命的列车依然带着我们向前,向前。
托尔斯泰说:"信仰就是生命车。"人生的旅行又怎能缺少生命列车的承载呢?换言之,信仰是完满生命中不可缺少的维度。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神在造人后,发现泥做的人总是软软的,一经风雨就会倒下,于是在人的背上插了根脊梁,这根脊梁在人遇到无论多大的风雨、多深的坎坷时,终可以让人类屹立不倒。这根脊梁就是信仰。根据张岱年先生对终极关怀的三种分类--归依上帝的、反归本原的、发扬人道的,信仰的指出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一种终极关怀。这种终极关怀是对人类命运的关注,对行为的反思,是一种积极、执着、有方向的人生态度,是在追索人生最高价值的过程中实现生死的超越。而倘若把"物质关怀"视为唯一的最后的终极关怀,那人与动物有何区别?精神有限,故拥有有限生命的人类向无限生命提升,由此,信仰可理解为有限精神与无限精神的合一。
这样的合一,宗教可为之,哲学亦可为之。例如轴心时代给今人留下的宝贵财富:古老的宗教之林树立着基督、犹太、伊斯兰等参天大树,古老的哲学之洋激荡着亚里士多德、老子、孔子等的哲学浪花。宗教需要我们"由诚而明",而哲学则需要我们"由明而诚"。而"由明而诚"的哲学之花,只要我们主动地怀着真诚之心为其灌溉,相信终有一天它将开出灿烂,缤纷我们的心灵的土壤。身为炎黄子孙我们更应信心满满,我们伟大的祖先留下了一片绚烂的哲学花园,其中的一朵便由老子栽下。"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短短的一句话明确地揭示了老子的信仰"道"所承载的终极意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一切都非捏造,非强迫,一切皆自然而然如此--我们要无条件地包容世间万物。于是,"生而不有、长而不宰、为而不恃、功成不居"--我们要无条件地善待所有。"道"养育万物,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感恩自然,因为它无条件地养育了我们。正是这样的信仰寄托下的无条件的爱给了自我心灵飞翔的广袤的天空,让人"不畏浮云遮望眼",让人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自由之音。
信仰,这辆生命的列车承载着我们前行,给我们方向,给我们沿途风景如画,给我们对人生的终极关怀,让自己赋予人生的意义,是照亮我们人生意义的灿烂之光。
【邱婧这篇小论文集中地谈了她对信仰的理解。语言明确而顺畅,涉及的内容也比较完整,对信仰问题的提出,由具体层面的体认(托尔斯泰),到哲学地对信仰问题的较全面的把握,连贯自然。引语中"世界没有不可认知的事物,只有尚未认知的事物。"这样一种实质上是反信仰的论断,在正文中,最好能对其作一下较为明确的反思式回应。比如指出"那人永远不能触及的无限的认识对象----即人永远无法认知的领域,是信仰为我们担待着。"29分】

22.张文娟:浅谈人生的意义与生命终极有限性
信息资源管理学院 07档案学
我在这门课开始时,有这样的认识:人的生命就像一次搭车旅行,是那么短暂急促,而过程又充满着不确定:我会在什么地方下车?坐在身旁的伴侣在什么地方下车?我的朋友在什么地方下车?但我想重要的不在于我什么时候下车,而在于下车后我留下了什么,也许这就是生命的意义。
诚然,人生是短暂的,如惊鸿一瞥,如过眼烟云,还没等你学会珍惜,它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我们终究没法改变它终极有限性的事实。它就像一场不能预演的折子戏,每个人都会是自己生命中的主角,却也会是别人的生命中的配角,只是我们都无法选择角色,也无法预知结局。曾想过我为何而生,生而为何,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我曾有过不同的答案:
童年时,父母告诉我,我从爱中来,因为爱而生--爱父母,爱亲人,我的一生会和父母亲人快乐的生活下去。
长大后,我看到了真善美,也看到了假丑恶,也意识到了生命的无常和短暂,只是想到死亡时,内心只会有一种莫名的恐惧。只想面对生命中的真善美,而不愿去想生命中的假丑恶,以为逃避,它们便不会来。
再后来,爷爷奶奶的离开,身边亲人的离开,陌生人的离开,使我明白死亡是不能逃避的,只是我知道了,不同人的死会有不同的意义:至亲已离开而我会记着他们,伟人已离开而那一代人会记着他们,先圣已离开而后世人会记着他们……
现在,我看到过无数人生命的轨迹,也懂得了不同的生命价值:年仅八岁就因病死去的佘艳,她的生命价值在于给别人以感动,给自己以满足;以身载道、为信仰献身的林昭、张志新,她们的生命价值在于给自己以精神超越,给民族以新的希望;为抗震救灾而牺牲的无数英雄,他们的生命价值在于给自己以无悔的生命,给人民以永恒的记忆。他们有的生命很短,却活出了价值,活出了本真,他们有的很平凡,但却绝不平庸。
终于明白生命的价值不在于生命的长度,而在于它所能达到的深度和广度;生命的意义不在于生命何时结束,而在于结束时留下的是什么。我们要有长命的企图,不要把生命浪费在无意义的事上,因为浪费时间也就等于扼杀自己的生命。我们又要有短命的打算,要把现在想做的事都做了,充分利用时间,因为,我们不知道我们什么时候会死。在这世上,有默默无闻的人,也有声名远播的人;有流芳百世的人,也有遗臭万年的人。生命只有一次,而生命的形式却是多种多样的,你可以平凡,但却不能平庸,生命可以短暂,但却不能乏味。珍惜生命,注重过程,从容面对生命中的一切。
如今,我对生与死有了如下的理解:
享受生命,却不挥霍生命,无论是平平淡淡,快快乐乐的一生,还是酸甜苦辣,轰轰烈烈的一生,只要,你能为自己留下些什么,不悔此生就好。能把爱带给多少人就尽力把爱带给他们,爱已,爱人,泛爱众,只要生命中留下了你独一无二的痕迹,活出了你的价值,活出了你的本真。
敬畏死亡,却不惧怕死亡,无论是相信灵魂永生也好,相信精神永存也罢,只是,要怎样死,为何而死,就应该做出正确选择。以身载道、为真理献身也好,平凡一生,燃尽生命之灯也罢,只要当死亡来临的时候,能够从容淡定,能够无怨无悔。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面对人生的价值意义与生命终极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我想这会是最好的回答。
【此篇小文以"爱己、爱人、泛爱众"作为面对人的生命的有限性时的人生意义的选择。"享受生命却不挥霍生命","
敬畏死亡,却不惧怕死亡"等等,这些看似简单的话语,我了解,本身是对过去你们被灌输的单纯地强调"生命的意义只在于奉献"的一种了不起的理性超越。文娟这篇小文有此话语,已经将她学哲学的独立思考的收获展示了出来。不足之处,在于还有一些表述比较表面化,没有经过深入的思考和推敲,比如"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确实是对人生超越有限性的最好回答吗?28分】

23.靖远海:人生意义与人生命的尊严、权利和责任
信息资源管理学院 07档案学
我在这门课开始时,有这样的认识:人生苦短,在有限的人生中,我应该尽量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一方面,只有自己感兴趣的事才能激发自己学习、工作的热情与动力;另一方面,我坚信天赋人权,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路,让自己生活得快乐,就是我的终极目标。
时光荏苒,不知不觉到了学期末,在老师的哲学熏陶下,我不得不承认我对人生意义的认识是肤浅且片面的。之前看了一部电视剧《奋斗》,讲的是三个大学生毕业后创业发展的故事。看到结尾,我被主角的故事深深感染:只要能和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有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温饱无忧,足矣。可以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对人生的理解就是这么浅薄。其间,我在思索也在彷徨,作为一所中国名校的大学生,自己对人生的追求竟是如此的短浅,这是不是对自己人生责任的一种推卸、一种逃避?或者说,我这样的目标能够体现我的人生价值吗?正是在我对人生意义的思索中,老师讲到了"实践观"这一课,从老师给的参考资料"苏格拉底的哲学实践"中,我受到深深的感动与鼓舞。苏格拉底以自己的生命捍卫了真理的尊严,他的行为来自他对人生权利的自主选择,他勇敢承担起了人生的责任--引导人们趋向真理和正义的美德。他坦然接受死刑,在我看来,并没有丝毫对生命的漠视,相反,他的做法更体现了生命的尊严,他是如此地热爱生命以至于他不允许生命的尊严受到一丝一毫的玷污--"但是我不这样做是对的,因为我认为推迟服毒毫无益处;要是我吝惜已无可挽回的生命,我只能为此嘲笑自己。"每次读到这里,我的心中总是会交织着两种复杂的情感:我为苏格拉底的从容、睿智和执着无比感动,心灵仿佛经历了一次次神圣的洗礼;同时内心有充斥着对自己的鄙夷--为自己浅薄的人生追求,为那所谓的"快乐生活"的幼稚想法。一个人的人生不能只为自己或几个人度身订做,我们应该追求人类的普世价值的实现。其实,每个人都有自私的一面,但是我觉得心中存有追求真理的想法也会对一个人的行为产生巨大影响。只有勇敢地担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我们才能更完美地演绎出生命的尊严与精彩。人生的意义在于付出,而不在于索取;在于肩上担负的责任,而不在于怀里攫取的利益;在于对人类进步的贡献,而不在于个人生活的满足。不可否认,我现在一定没有具备像苏格拉底那样大无畏的奉献精神,但我从重新认识人生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努力在对自身的反省中追求对自我的超越。苏格拉底说:"人最大的智慧就是认识到自己的无知。"那么请允许我认为认识到自己的能与不能其实也是一种进步了。正如屈原所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同样,对人生意义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我认为,探索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得到了什么、学会了什么。特别在学习了哲学后,我更加认为自己有责任以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订立更高的人生追求,力争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身体力行普遍价值的追求。我坚信,在这种人生意义的指引下,我们必将在未知的将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拥有属于我们的光辉成就!
【远海此篇小论文太多的篇幅用于举苏格拉底的例子,尊严、权利和责任也都没有很好地扣题谈到位,但是他还是很明确地把对自己的自知和对自己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身体力行普遍价值的基本要求明确地表达出来。比较他开始学这门课之前所定位的"做自己喜欢的事"可看到很大的进步。27分】

24.陈喆:信仰-----生命中不可缺的维度
信息学院 06计算机
学期之初一百字:人生不在于你是否家财万贯,不也在于你是否名声显赫,因为这一切都是过眼烟云,最重要的,你是否感恩你到这个世界的机会,以感恩的心做一切你要做的事.以及你是否在这个世界感觉到爱,或者你给予了你热忱的爱,直到我们快要离开这个世界之时,可以会心一笑,"我没有白来一遭",或许,这就是人生的意义所在.
****
人之所以能够区别于动物而存在,是因为人不是为了存在而存在,而是因追求而存在,在追求中不断超越自我之极限,以实践的方式维持自身的生存和实现自身的发展,同时自觉发挥主观能动性来改造世界,最终实现生命的终极意义.
因此,尽管信仰不是人维持生命必不可少的条件,但是,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前提下,信仰,做为做为一种具有指导意义的终极实在,是一个健全的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果人生没有信仰,那么人生就是缺失的,是不完整的.
信仰,可以理解为相信和景仰.也就是说我们相信且信任我们的信仰,并将其作为一个不可触及的终极,不断认识到自身的终极有限性,景仰地不断地向这个终极靠
近,最终实现人生的终极意义.
那么科学可以做为我们的信仰吗?这种祛人文价值的对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认识,没有为我们提供一个对价值选择或评价的标准,因而不具有引导人们实现精神超越的功能.
因而,我之信仰为爱.
自爱是爱,爱自己.人生生而平等,有自己的心灵自由与生命价值.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的权利,以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林昭和张志新,即使在怎么样的外部压力之下,她们坚守着自己的心灵,她们凄惨的命运让我们悲痛,但是她们因她们的信仰与坚守而死,虽死犹荣.
感恩是爱,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即使我们永远也没有办法超越生死,我们也应感恩我们可以来到这个世界,以感恩的心来对待无私地给予了我们生命的这个世界.我们应该感恩每一口我们吹入口中氧气,没有它们我们就不能存活;我们应该感恩父母给予我们的无私的爱,没有他们的爱,我们不能够存活;我们还应该感恩养育我们的这一片大地,是它们让人类生息繁衍,因而没有它,我们不能够存活;我们还应该感恩浩瀚的宇宙,如果没有它,我们无处可居.感恩而生,感恩而活,感恩得享受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人生因感恩而变得更加精彩.
博爱是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胸怀;苏格拉底对死的坦荡与从容,他的死不仅仅是他对真理的追求,他以身载道,是以自己的生命来引导人们真理的方向,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来诠释对他的博爱.爱这个社会,爱这个世界.
那么信仰对于我们,是在于给我们在生命的道路上需要一盏指路明灯,应而,与此同时,我也应该同时依照这盏明灯,真诚的在实际生活中进行修炼,在有限的范围内做到我们所能够的极至,不断进步,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
在面对人生中各种选择,自觉做出善的选择,与此同时对其予以反思,在反思的基础上不断寻求,让"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坚定而从容的,守卫着自己的信仰,向着它所指向的真善美的价值与意义,不断突破自身的有限,超越自身的不足,最终实现人生的终极意义.
【陈喆这篇小论文27分。能看出她自己对信仰问题的思考,也能看出她的思考还大有深入的潜力。爱本身,我认为不可以作为信仰的对象的。信仰的对象要同时兼备代表无限的终极实在和提供终极价值。而"爱"首先是一个标志一种情感活动的动词,作为抽象名词,它代表一种价值取向,与恨相对而言。但其本身显然不是终极实在,爱与终极实在的关系是,它是我们从终极实在-如上帝或道那里可体会到或发现的一种性质。这篇小论文的可取之处在于,作者自己独立地试图将不同的爱加以概括,自爱及爱的权利、博爱与爱的义务、因爱而信、因信而爱,展示出爱是一个很值得作哲学研究的题目。我希望大家能意识到,只要是独立思考,那么无论思考的深度和广度如何,都比较可能给人以启迪。我的意思是,同学们,你们千万要彻底认清所谓的"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的误导性。就算是想的不彻底不系统有漏洞有错误,我都能理解,唯有那种不动脑子现成地抄来,其实抄的什么意思根本自己就不知道的,是最有害的,因为它堵塞了你心灵或精神和智慧的进步可能。】

25.刘萍萍:人生的意义--善待世界
信息学院 06信息
在学期开始时,我曾有这样的认识:
"看完这段优美的PPT,我禁不住热泪盈眶。这其中的有些话,并不华美,却深深的震撼了我的心灵。是的,人生就是这样一段旅途:我们在某一时刻乘上生命的列车,开始了我们的生命之旅。我们的至爱亲朋可能在某一天悄然离去,我们可能在某一时刻错失一位心爱的人。我们不知道列车驶向何方,因为总有一天,我们也会离开这个世界。那么,我们能为这段旅程上与我们同行的人留下什么?在我们下车以后,会不会有人再惦念着我们曾经来过?我想,这或许就是人生的意义所在吧。"
****
生命是一件奇妙的东西,懵懵懂懂中我们来到了这个世界上,从出生到长大成熟再到一步步走向死亡,这个过程,其意义和价值何在?我一直在深深的思索着这个问题。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是两手空空;我们走的时候,也带不走任何东西。然而,生命不是一个瞬间,而是一个过程。
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人"的概念。从简单到只有一个细胞的原生物到繁杂的高等动植物,都是有生命的,但是这些生命与人的生命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人是一种社会性存在,而人的意义就在这种社会性质中得到了实现。一个人如果从出生开始就是远离人类社会的,那么他的生命将与一个普通的动物没有区别,也就无所谓人生的意义了。
人的生命是一个肉体与灵魂的完美结合,肉体承载着我们的灵魂,在这个过程中肉体慢慢老去,灵魂却不断从空白到丰富,不断升华,在精神层面上的充实和拓展,进而突破生命的终极有限性,获得一种灵魂的不朽。而灵魂这种出世的超脱,是在入世的基础上实现的。因为我们放出的光辉,只有从其他人身上才能得到折射;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也是从这种折射里寻找出的安慰和满足。
回顾历史,我生发了越来越多的感叹。有的人留给历史的是一段王朝,有的人留下了一部巨著,一个伟大的发明创造,或者一种源远流长的思想,有的人留下了一首诗,有的人只留下一个故事,或者仅仅一个字。有的人流芳百世,有的人遗臭万年。而更多的人,就是这样匆匆的走过,"天空没有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斯宾诺莎说:"放弃迷乱的资财、荣誉、感官快乐这三种东西,则我放弃的必定是真正的恶,而我所获得的则必定是真正的善。"追求心灵的至善,应当是我们每一个人活着的起讫点。因为纯粹物质的追求只能满足最基本的生理需求,而用博爱的宽大的胸怀去接纳这个世界,善待这个世界才会让我们获得精神上的充实和灵魂上的满足。这才是作为一个人最高尚最有意义的地方。中国的先哲们,无论是性善论、性恶论还是无善无恶论,都推崇人走向心灵的至善,无条件的善待这个世界。
我很欣赏牛顿第三定律,"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种理科的视角,或许有些片面,但是也帮助我理解了一些并非物理学上的问题。我们付出的爱,就像是一种力量,其反作用力作用于我们的内心,从而演化成我们人生的第二种意义--内心的充实与宁静。我们付出了爱,或许不必太在乎别人的评价,只要收获的是心里的充实和宁静,人生依然是有意义的。
人生一世,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相对于茫茫的宇宙时空,实在是太渺小了。然而,如果我们回顾自自己走过的人生路,能够看到自己为这个世界带来的美好,能够在夜深人静时分找到自己的踏实感,那么,不论我们是一个时代的缔造者,还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我们的人生都是有意义的。
【萍萍的这篇小论文更像是一篇谈心的散文,给人很亲切的感觉。像是与读者聊天,讲她自己的感受。但却仍有一些属于她个人的感悟,比如把牛顿第三定律与爱的作用关联起来,解释爱的作用是相互的这样一个道理。而且她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人与非人的差别很大,而在人的世界里,只要是真诚地付出爱,无论是伟人还是普通人,其人生都是有意义的。27分】

26.杨璐:天人合一,福杯满溢
信息学院 06信息
人生苦短,白驹过隙。生命列车轰鸣而过,毫不迟疑。悲欢离合,阴晴圆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愿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无论喜悦抑或悲伤;我愿"两肩担道义",不论能否定乾坤;我愿去追寻那生命中的真善美,内心充满了坚定,脸上带着幸福的微笑!
****
泰戈尔在其《飞鸟集》中这样写道:"生如夏花般灿烂,死如秋叶般静美。"仔细推敲,其实这是一种甚为难得的人生境界。
生命之花并非都能绚烂如春,太多的诱惑,太多的欲望,往往让这心灵之花过早地暗淡凋谢;精神之花并非总能芳香四溢,封闭、狭隘、短浅、偏执往往模糊了我们登高眺远的双眼,也模糊了我们那颗求善的心。但是生命是需要意义的,人生是需要信仰的。
"天人合一"是道的境界与心胸,"福杯满溢"是佛的要义与感悟,在大爱的普世价值观的引领下,怀感恩之心,循儒家"知行合一"
之法,坚守心灵的自由,不懈于真善美的追求,任一路的风吹雨打,苦楚难耐,生命之花定将灿烂夺目。
人常说,没有信仰的人,便如那荒原上的孤狼,嗷嗷叫着却找不到自己的方向。我曾以科学为信仰,却发现其最多能解求"真","善"与"美"却无处可解;我曾以实现人生的价值为奋斗不息的原因,但何为人生的价值却令我困惑不已;我曾以追求快乐为生命的意义,却发现太过自私与狭隘。怎样度过一生,这是个很严肃的问题。
中国传统人生哲学融儒、释、道为一体,儒家刚健有为,以天下为己任;佛家慈悲为怀,普渡众生;道家返璞归真,道法自然。"以佛修心,以道养身,以儒治世",则为难得人生之境。而"道"是根本,
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家智慧容天容地,看淡功名利禄等身外之物,追求那源自自然与心灵本真的普世价值,人本皆善,众生平等,大爱于心,上善若水。人的内心以及人的认识,往往因周遭的具体环境而变得狭隘与可笑,倘若能超然物外,跳出樊笼便会顿悟,人生苦短,不值得过于琐碎;生命玄妙,遵内心而守真义。
我常常思考,所谓一个真正诚实和正直的人,并不是指在很容易辨别黑白的时候,而是在"对自己有利"和"正确"两条道路摆在面前时,毅然选择正确的那条路;在"众人皆醉",时,仍能坚持对真理的信仰和心灵的自由,纵使他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仍能拈花一笑,气定神闲。"知足知不足,有为有弗为",而这判断取舍的标准,则是存于人心的真爱与良知。目前的我,一想到到梁启超的《少年中国》,便誓以"振兴中华"为己任,我想这在"道"的精神境界中,还是有些局限与肤浅;以前我一直坚信"人定胜天",但每当天灾降临时,我想我们更应该对自然、对天地、对生活敬畏三分。和生万物,我们从自然而来,回自然而去,心存感激,方能福杯满溢。
我爱众生,众生爱我,话容易说,却不容易做。我们往往在忙忙碌碌、浑浑噩噩中迷失自我,失去心灵的方向。"天人合一",这是逍遥的境界,也是真善美的本原,"福杯满溢",这是快乐的开始,也是价值的起点。
我们哭着降临人间时,周围的人都看着我笑,我愿以题中八字作为人生信仰与精神追求,真实地生活,真诚地待人,希冀当我走到生命的尽头时,微笑着,伴着周围人真心的哭泣。
【杨璐的这篇小论文,文字流畅、意思连贯还颇有气势,其"一个真正诚实和正直的人,并不是指在很容易辨别黑白的时候,而是在'对自己有利'和'正确'两条道路摆在面前时,毅然选择正确的那条路;在'众人皆醉'时,仍能坚持对真理的信仰和心灵的自由"的感悟很富启迪性。但是从整篇文章来看,有些跑题。如能围绕"天人合人"的境界与"福杯满溢"的内涵――"天人合一",这是逍遥的境界,也是真善美的本原,"福杯满溢",这是快乐的开始,也是价值的起点。(这句概括非常好,是一个能发掘的主题)――作进一步发掘,来对照自己,可能会是一篇更有深度的小论文。28分】

27.刘一然:从人生的终极有限性谈人生意义的实现
理学院07化学系
生命就像一辆列车,从登上车的那一刻起,就决定了终究要离开的宿命。面对着无限的时间,我们只能感慨生命的匆匆,人生的有限。可是,在这有限的旅途中,我们从来没有停止过对人生意义的探求,对人生目标的努力实现。
有限性是人类不得不面对的事实,生老病死,都是人不可逃避的终极有限性,而人的认识也是有限的,人类永远不会达到对无限的终极实在的绝对正确的认识。但我们有限的知识对于我们的生活却极有意义,不可或缺。
生命的终极有限性使得生命格外珍贵。如何利用我们有限的知识为自己制定人生目标就成为一个关键问题。生命是无条件被给予的,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珍惜它,保证不虚度生命。每个人都有责任努力实现个人人生的价值。
依我看来,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对人生价值的实现。人生在需要实现中国社会一直以来的普遍推广的社会价值外,更需要实现自我价值。康德很早就提出"人是目的",人的尊严是与生俱来的。我们是独立存在的个体,心灵的自由,生命的价值,人的生命尊严的价值是不可量化的。个人价值的实现就来自对人的尊严的坚守,对人道的认同和对心灵自由的坚守。如同林昭,陈志新,她们用生命坚持真理,用生命捍卫尊严,不惜献出了生命以身载道,她们实现了个人的价值。而个人价值会通过社会关系,通过对家庭,对朋友,对社会的爱积极地展现出来。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大地震,把中国人民的心连在了一起。"一份爱心乘以13亿,就会变成爱的海洋;一次灾难除以13亿,就会变得微不足道"。我认为把爱成倍的扩大,把爱的范围不断扩展,也是对个人价值的一种实现。无论是人道主义还是心灵自由,都是以人类普遍价值观为基础的。
人生目标的制定虽然因人而异,但人生目标都是要以普遍价值标准为底线的。几千年前我们的前代老子就已经提出了"利而不害,为而不争"的无条件善待世界的真善美的心灵追求。老子强调"法自然""天然而然",自然也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在当今中国,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走出"唯。。。。主义"的绝对模式,坚持老子的"利而不害"的人类普遍价值观,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回归最朴实的自然观,构建出一个"天下为一家"的和平,和睦,和谐的社会。
只有把人生目标与底线普遍价值观相联系,追寻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才能把生命的有限性发展为精神的无限性,这才是我人生意义的所在。
【一然的小论文提出两个很重要的问题,但没有作深入地阐释。一是,不能不顾个人价值地强调群体价值;二是人生目标,如果它有积极的意义,都是要以普遍价值标准为底线的。前者会涉及对个性的合法性和个人与群体的关系的论证,后者则会涉及人生目标所必然展示的人所特有的自我超越的追求与人类普遍价值的关系。小论文没能作深入探讨,但是能提出这样重要的话题,在于作者是有独立思考的。我看到的是作者已经开始学会用自己的脑子来思考这样的问题,这意义重大,因为这展示出我们的社会有进步的希望。27分。】

28.钟华艳: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信息资源管理学院 07政务信息管理
在这个世界上,无论是有生命的,还是无生命的,都有其特定的存在意义和特定的价值。每一种物体都有其他所代替不了的独特的存在意义和价值。
那么,生命有高低贵贱之分吗?
毫无疑问,每个生命的价值是有所不同的,然而这个不同并不代表着生命就有高低贵贱之分。有用程度的高低多少在某些方面可以用来判断价值的高低,然而更多的时候我们并不能以此为评价标准,因为人还有人文价值。"人,生而平等",每个人降临这个人世时都是平等的,世界上没有低贱的生命。每个人的存在都是有其特定价值的,这种价值也是其最基本的价值,是其他一切价值的基础,在这个价值的基础上,才能体现出每个生命的其他不同的价值。
人之所以不同于动物,是因为人的活动是有意识到的、自觉的行为。"人的本质"在于:能根据对于价值或意义的领悟和追求,对自身需要和客观规律的一定程度的理性把握,主动地处置、驾驭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有意识地协调、处理与同类和其生存条件的关系,并能担负起相应的责任,在为保证其存在和发展的对象化活动中,不断地在物质层面、社会层面和精神层面自觉地实现对自身有限性的突破,表现出自我实现、自我完善和自我超越的倾向。人的本质决定了其应当追求更深刻更丰富更美好更崇高的生命价值。对生命意义的追寻特别是对自我生命之终极意义与价值亦即"终极关怀"的追寻构成了人作为具有超越追求的社会存在者与一般动物的一个基本差别。人通过向内在的人格世界的不断开拓,就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生命境界,升华自我的生命精神,最终实现上达天宇,横阔万物的一体贯通,使一己之生命由有限而融入无限,由短暂达于永恒,以在"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和"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生命情怀中"当下即是"地体验到自我生命精神与天地宇宙生命精神的融契,感受到自我生命之永恒的价值和意义。
人是万物之灵,是天地之心,其最高的人生使命是在"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理想境界中充分体现天地宇宙的生命精神。
此外,我们还应当认识到人的生命的终极有限性。终有一天我们要面对死亡。正是死亡引导着我们对生存意义的寻找,它包含了比伴随我们短促生命这个现实更深刻更神秘的内容,它超越了"来自尘土,归于尘土"的自然法则,蒂利希说:"死虽然是有限生命的自然法则,却似乎与自然对立。只有人能够有意识地面对死亡,这是人的伟大性和高贵之处。这令人能够从一个确定的起始到一个确定的终结完整地看待生命,感受到自身永恒性的问题,人认识到自己必然死亡,也就认识到自己是超越死亡的。"因此死亡也是生命价值的一个重要的体现。认识到这点,在死亡来临时,我们就可以从容地愈快地面对它了。
我作为一个人,是多么的无上光荣啊!我真的很庆幸自己是一个自由的,有思想的,"万物与我为一"的,不断追求更高生命价值的人。
活着真好啊!
【华艳这篇小论文,从人的本质处着手探讨人生的意义,从人本质上具有自我超越有限性的要求,而得出人可以有与天地万物合一的境界追求。她自己的独到见解不是很突出,但是由此得出的作为一个人是多么值得庆幸啊!这样的感慨,叫人眼睛一亮。真的,有多少人能由人的存在的特点,联想到作为人的"光荣"?而这个联想是可以成立的,这种人所拥有的独特,本身就是十分珍贵的。27分。】

29.黄榜:生命的价值--以爱的名义
信息学院 06信息学
我以为人生的意义就是寻求快乐与幸福,但值得明确的一点是,这种快乐与幸福是积极的,至少是符合人类普遍价值的。比方说,某人以杀人为乐,我以为这不是人类普遍认同的价值观。追求快乐与幸福,这可能还只是肤浅的人生价值,更深层次的应该是对周围环境、乃至世界的积极影响。我觉得只有不断的学习和自我反思是实现的最佳手段,学习使得自己更加充实和富有智慧,而自我的反思则是使得自己在正确的道路上旅行。什么是衡量人生意义的指标呢?我觉得以一个式子来表示最为恰当:净影响值=对这个世界的积极影响-消极影响。当净影响值越高则说明你的人生价值实现得越彻底。
****
在我们对人的生命意义和价值进行分析时,不妨先对人--这样一个独特的生物进行一个笼统定义。这里的人不单单指的是一个纯粹的生理上、物理上的人,更多包含的是一个有一定权利--比如自由,遵守一定的准则--比如人类普遍认可的价值的生物。只有在这样一个前提下,谈人生价值实现才有意义。因为这就像逻辑推理一样,如果假设是错误的,那么所有的推论就是对的了,可是这样的推论又有何意义呢?
在开学初写的一百字当中,我提到实现人生的价值则要努力对周围的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并且还以为这已经是一个深层次的含义,但是现在发现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没有从一个全面的角度,就像数学的逻辑推理一样,少了一些条件和环境,略显得单薄,但至少还是真诚的。那么这些"条件和环境"是什么呢?我们常说饮水思源,在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时,是否想过,人是从何而来呢?有人会说是一个从几亿个精子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和一个卵子结合的产物,那么这个产物象征的是什么呢?没错,是爱,人本身就是爱的产物。那么这就不难明白,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我们自己想来,也不是我们有能力让自己降生。而是另外一种机遇、力量的给予,我们本身并没有对自己这个生物(不妨把自己抽象出来)进行处决的权利,从这个角度上我们并没有完全的"属于"自己。
就像数学中的证明题一样,我们已经知道了已知条件(人是什么和人从何而来),下面我们进行证明、论述人生的意义。人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存在,我们的每一个动作和行为或多或少的都会对周围的食物产生影响,比如你打死了一只蚊子,使这个世界上少了一个生物,这个也是影响;比如你发明了一项新技术,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这也是影响;比如你杀了一个人,这也是影响。显然,在这些影响中,有积极的,有消极的,中性的,而我们人生的价值就在于尽可能的做这些有"积极影响"的事情,同时尽可能的少做"消极影响"的事。有人问,为什么要以这个作为人生的价值。好吧,别忘了我们还有一个已知条件没提及--人是爱的产物,既然如此,做这些"积极影响"的事已不仅仅是你追求的,甚至是你的责任与任务。要知道,我们并没有给我们的降生作出任何付出,对于这么一个丰厚的礼物,我们没有理由去做任何诋毁和侮辱它的事情。同样,我们任何人也没有权利去剥夺别人自由的权利(这是人的基本属性之一),因为我们来到世界上的原因都是一样的--精子与卵子的结合,同样都是爱的产物。所以,这种积极的影响则可以看做是一种回馈自然,回报天道,把爱放大的行为,值得赞扬,但也天经地义!
综上,我们生命的价值实现则是一种回报,一个使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更善的过程,如果在你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你能为这个它多产生一些美好的事物,简单可以让周围人更加幸福和安定,伟大的可以让这个世界的人生活的更好,但是不管"简单"还是"伟大",都同样值得尊敬,因为他们真正实现了生命的真正价值。
【黄榜这篇小论文的突出特点是,他非常自觉地逻辑地论证他的主题。他不注重文采,一心扑在如何说明他的道理,如何以理服人上。只要是能达到讲清他的道理的目的,他可以从数学借鉴方法,也可以举打死蚊子的例子。这种自觉的理性的独立思考我非常赞赏。我要顺着黄榜的论点提一个问题:如何看待那些与我们持相反价值观的人呢?如何解释他们的生命价值选择和判断他们生命的价值呢?我提这个问题的用意,不是要征得其解,而是想提醒大家,我们对一个问题的认识和解决总会有其限度,要解决一个问题,常常会引发更多的问题。所以逻辑地证明了一个道理,在生活中往往是不够的。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先前的解决没有意义,而是提醒我们,认识要不断地走向更深入更全面。28分】

30.陈宇鹏:大道无形 天人合一――谈民族文化的整体失落现象
信息学院 06数学
在这门课开始时,我有这样的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下简称马哲)在中国长期被奉为"圣经",这不利于对这门哲学的学习和认识。如果说马哲不容批判,那么这种说法本身即违背马哲。道哲学在中国存在并发展了几千年,而马哲在近代引进后就被国人迅速接受,我认为两者肯定不是对立的,甚至乎应该有某些内在联系。
****


在经历对传统文化的否定和对物质需求的迷茫后,中华民族出现了民族文化的整体失落现象。心灵的茫然、价值观的迷失使得大众不敢直视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为了什么而活着。由此引出一部分民众怀疑一切、否定一切,而一部分民众则把精神寄托于无善恶对错之分的科学之上。对于一个民族而言,这是可悲而且可怕的。答案,现在民众需要一个答案。
文化的失落实质上是信仰的失落,物质生活的丰富满足不了人们的对终极存在的求知,更满足不了人们对人生终极目标的追求。失去了信仰,一切奋斗都流于庸俗和无意义。当共产主义不再成为全民的信仰后,我们民族呼唤着一种具有普世意义的信仰。选择信仰其实是选择存在的意义。我们究竟是怎样地存在,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一切自然而然。人在自然中依道而存,那道自然应该成为我们民族的信仰。
很多民众认为近代马克思主义的引进是对道的否定,今天重拾道的信仰是违背了历史规律。其实不然,道无常势,更无常形,道是万物的根本规律,是大自然的内在属性的表现。笔者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引进非但不是对道的否定,反而是道在特定的历史时期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的表现形式,马克思主义融进了道中。道超越了阶级,超越了历史,超越了生产力,它引导人通向的,是终极实在。
人活于大自然当中,生命的意义体现着大自然的本质:生生不息,循环不止。而生命本身就有其意义,产生、发展、消亡、再产生,无论认识与否,道始终贯穿其中。人活着,合道则行,离道则止,故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道于当今中华,是蓬勃向上的趋势,是民族复兴的道路。今天民族信仰的失落源于个人没有把自己同民族的复兴结合起来,没有认识到自己的奋斗为整个民族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更没理解到个人为国家、为民族的付出是对道的践行。信仰的道回归,是对生命意义的认清,是对人生价值的取向。
道生万物,利而无害。人循道而行,不害他人;民族循道而行,不欺其他民族;人类循道而行,不破坏大自然。道提供的价值观是普世适用的,一套普世的价值观也是人类社会和谐的基础,更是人与大自然和谐的基础。人信仰着道,追寻着道,是依循着万物的根本规律而行,由己及人,由人及自然,最终可达天人合一的境界。这是道给人提出的终极目标,无物无我,天人合一,人世间的烦恼早已烟消云散,人的行为自然而然合乎道。
民族文化的整体失落现象已为我们民族信仰危机敲响了警钟,中华数千年的智慧已经给我们指出了出路,让我们重新回归到道信仰中去吧。

自评:本文立意太高,字数有限,无法用完整的形式逻辑来论述,是本文一大败笔。
【宇鹏此文的问题我认为不是他自己说的形式逻辑上的完整的问题。字数少需要将思想高度提炼。他提出一个论断"文化的失落实质上是信仰的失落",他明确地认为中华民族应当回归对道的信仰。但是,对道的认识,却有失笼统。一是从实然的视角看,道会通过一切现实存在表现出来,在此意义上,以道观之,善和恶都是道实现自己的环节,即若无恶,善也无从谈起,无从生长,无从辨别;马克思主义被中国人接受并用于解决中国的社会问题,在此意义上有其历史合理性。一是从人的自由意志选择的角度看,从应然视角看,人看到道在归根结底的意义上是成全大于毁灭,是利而不害的,人的从道而行,必须自觉地选择从善而行,否则没有这种自由意志的选择,人完全服从于因果自然律,则会与兽无异了。在此意义上,我们今天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就需要认识到它的具有一定历史合理性的劳动阶级至上的非普世价值观存在着"违道"的问题。这个题目确实很大,如要修改发表,建议改成"从信仰失落看民族文化的整体失落",并做必要的内容上的充实。28分。――利华2008年6月27日】

31.王海涌:追寻人生的意义
信息学院 06级计算机系

人活一世,草木一秋。在这样的一个路途之上,亲情,友情,爱情,会慢慢向我们走来,然后随着生命的结束而慢慢消失。就像是一出戏,大幕拉开,纷纷扰扰,大幕落下,冷冷清清。人死如灯灭。或许一个人的价值就在于他对社会,对他人,对后辈留下了什么,是光辉的精神力量,是现实的物质财富,还是丑陋的千古骂名。如果一个人真心而且无私的爱他人,那他最起码不会落的骂名千古。一个人人格的高下,当然,还有一个人的爱好,能力等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则决定了他所能实现的价值,一个愿意将自己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贡献给自己所热爱的事业的人,一定是一个人格高尚的人,那他所实现的也就是高尚的人生价值。
****
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人在为名利奔忙,尔虞我诈,蝇营狗苟。当然,也不乏正直、勤劳,"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人。不过,还记得看过沈殿霞生前的一个访谈,当问及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时,沈殿霞说:名利都不重要,健康才是最重要的,意思大致是这样的。这个多少可以算是一个人生的总结吧,至少,名利二字不能成为人生的终极意义了。
但是我很悲哀,因为出生、成熟、衰老、死亡这是谁都不能逃脱的轮回。"我必然要死亡,"这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残酷的事实。生老病死,爱恨永别,人生中有多少我们把握不了的事情啊,"征服"这一类词语不是人类的最大的骄傲,而是最大的愚蠢。
然而,在那短暂而又漫长的几十年里,人是永远也不会像动物一样生存的,因为人是人,头上有一样的星空,心中亦有各自的道德法则(当然也有一些唯利是图、沉醉于犬马声色中的人,在他们的词典里没有"道德"二字,这样的人应该叫做行尸走肉更准确些)。于是一个个关于欲望和道德的选择摆在每个人的面前,人是要受这种折磨的。在这样的折磨之下,人变得软弱、动摇起来,需要有一种力量给人以支撑。我不知道人是不是天生的就有超越自我的欲望,但我可以确定,各个不相同的躯壳中的灵魂可能都有相同的某种不安分,不然就不会有那么多求长生的帝王。应该有一种力量,让人超越自我乃至永生。
去哪里找这样的力量,谁超脱欲望乃至永生谁就拥有这样的力量吧。"利而不害"的天道,仁爱的上帝,慈悲的佛陀,他们是这样的人吧。谁都不知道他们为什么拥有这样的力量,这是人类永远的谜题。但是,他们都有一种情怀-----无条件地爱,也许这就是众妙之门吧!
既然无法找到原因,那就照着样子做吧,无条件地爱!
爱,爱自己、爱他人,乃至这个大千世界的一草一木。这种爱没有任何条件,也不带丝毫功利。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一条正确的路,但是至少解决了一个问题。爱是一个标准,因为有了爱,所以没有什么东西再让我犹豫。我爱自己,我不会放纵自己的欲望;我爱他人,我没有理由去伤害别人;我爱这个世界,我就得珍惜每一朵沾满露珠的花和每一片金黄的叶。爱让我的选择变得如斯简单而自由。
如果我相信康德说的"灵魂永恒",那么我相信一些灵魂是不朽的,像老子,苏格拉底,孔子……因为他们以身载道,在爱的支撑下,他们的灵魂变得如此纯粹而自由,闪烁如璀璨星辰。这算不算是获得永生呢?我相信是。一个战胜了自我的物欲从而变得自由而纯粹的生命,算不算是有意义的生命呢?我相信是!一个人获得了自由与永生,算不算是对生命的一种超越呢?我相信是!
白娘子说,改变人生才有意义。那么这个超越,算不算有意义呢,我觉得更有意义!因为这个超越彰显着人作为人的尊严与价值,而这个超越的基础,就是爱。
那么苦苦追寻的生命意义就在这里了-爱,无条件地爱 !
【海涌这篇小论文以流畅的文字层次清晰而又理路连贯地从人的超越性导出了实现超越的一种光明的可能,――爱。他指出,爱是人实现自我超越的基础,是我们心灵接近那些代表终极实在的信仰对象的"众妙之门"。非常具有启发性和教益。但是,也有明显的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方面,仅仅有此篇论及的"爱"能使我们"自由"吗?我想爱是人获得自由的一个重要前提,但是人还需要在知识能力方面不断地超越。所以,有一爱,也应当提及的,即是"爱真理"。28分】

32.蒲奕含:生命之花,花开不败
理学院 07级物理系
学过哲学看人生,便会心生一种无限之感。冯友兰说哲学,就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每一个人,只要他没有死,他都在人生中。哲学家是"思想思想",而我们这些处在人生中的芸芸众生也该静下心来,思想生命,思想我们的思想,用一种哲学化的理念去探求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哲学上说,人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体。人不同于一切自然存在的价值和尊严,在于人具有可超越自然因果律决定的意志自由或意志自律。在我看来,这正是生命--这个神奇的过程--的幸福所在。我们可以毫无束缚地认知这个世界,在精神层面上寻求一种超然。为了更好的认知,我们就要明确真理与价值的含义:前者是对认识对象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的如实概括,解决的问题属于实然的范畴,是人达成完满的生命活动,实现人生价值而进行的求真认识活动的目标;后者是人在其生活世界中对于具有积极意义的内容或对与其有一切直接间接关系的存在中的积极性质的肯定,要解决的问题属于应然的范畴。价值真理反映着我们对实现自我价值的追求,对于我们的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有引导人们实现精神超越的功能。所以我们要深刻地理解其含义,尽可能地利用它去追求生命中的真善美圣。同时我们要注意到人的认识具有可靠性、相对性和终极有限性。只有正确看待自身能力在某些方面的局限,才能更好地面对身边的事物,把握努力的方向。
我把生命比作一朵花,认知使得它融入到所处的生存环境中,使她美丽地绽放,也让它因为自己独特的思想同其他花朵比起来与众不同。同时,信仰更会帮助人达到"美的生活"的存在状态。但是,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虽然可以通过认识论和价值论度过生命中的无常与无奈,在精神上超越自我从而得到满足和成就感,可如果我们给自己套上残酷的现实枷锁,那我们还是无法战胜生命的终极有限。
其实,单就每个个体而言,生命确是渺小而有限的。但正是由于生命的有限才使它具有非凡的价值,才使我们倍加珍惜,才值得我们不断地去创造、去追求真谛。苏格拉底说,怕死只是一个人无知却自以为聪明的另一种形式,这种无知,即以不知为知,是最糟糕的无知。他以死告诉人类,他自己所信奉的所追求的与他说的、做的应当是一回事。他揭示了人的认识的有限性,强调了美德对于人的生活的重要性,以自己的生命作为坚持真理的代价。中国人向来追求的天人合一,老子之道与无为,孟子的舍生取义都为我们不必害怕死亡提供了依据。哲学把死看做生的延续,让生命不因肉体的终止而消逝,而是与自然和天道相合,达到了灵魂的永恒。
所以生命如花,应该努力绽放!不是占有不是索取,而是用爱实现个人价值、人生意义。不是形式地说要无限地为祖国为世界奉献自己的力量,而是脚踏实地地在正确的价值观和信仰的指引下,一步步走向自己的人生目标。我们要以一种博爱的胸怀面对世界,谦和真诚,尊重他人,善待万物,在不断的修身养性中完成自我的超越。
每个人对生命都有着不同的看法,而哲学让我们更理性,更深刻,在它的指引下,相信我们都会心怀一份无限与感恩,让我们的生命之花,永开不败。
【此文对"幸福"的独到理解,"生命之花"的比喻,它们展示的光明乐观的情调与先哲的教诲和自己理解的哲学道理以及哲学思考融合起来,给读者注入一种理性的积极向上的信念。不过更接近散文,而逻辑性似还可加强。"给自己套上残酷的现实枷锁"的表述有待推敲。因为现实不止是枷锁,更是我们赖以做出成就的条件和基础。"可以通过认识论和价值论度过生命中的无常与无奈"似可改为"通过深化认识和追求美善去坦然面对生命中的无常与无奈"。27分,可再做些推敲和修改试投报刊。――利华2008年6月27日】

33.王楠楠:失落的精神家园――中国当代大众文化的迷茫心理分析
信息学院 06信息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中国当代大众文化的话,我想我会选择"迷茫"。
物质丰富了,饥寒不愁了,可是每个人好像都失去了什么。行色匆匆的人们,每天为了生活而奔波。他们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忙碌。人们没有了自己的精神家园,所追求的,除了金钱与享乐外,便是进一步的金钱与享乐。
其实,这种原因的造成,我不感到奇怪,因为这个"果"的"因",我们很久以前就种下了。
清朝末年,封建王朝与被它利用的儒学都已经发展到了死气沉沉的地步。千年前的修身明心的圣人之学,被僵化与简化为"男女之大防"所谓种种"礼数",开明与包容的中华文化被异化为"天朝上国"的固步自封。
于是,新文化运动起来了,在"矫枉必须过正"的想法下,一大批志士试图全盘否定中华文化,全面引进西方的政治体制与民主思想。
新中国成立以后,马克思主义风靡整个中国,然后渐渐的偏激化,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都被抛弃,破四旧,反封资修,原本伤痕累累的中华文化又一次被批判与破坏。原本就没有深入人心的西方价值观也被舍弃。
十年的文革结束,狂热的人们对原本的信仰产生的怀疑,在抛弃不当的狂热的同时,也抛弃了"劳动光荣"等利他主义思想。
中华文化有其不当之处,但我们在抛弃那些的同时,把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也给抛弃了。我们把历史的屈辱归罪与文化,也丢失了文化中优秀而宝贵的东西。
我们改革开放,引进了科学技术,却没有引进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西方的文化思想。
于是,我们以科学作为指导,但科学能指导我们的物质生产,却不能指导我们的价值观念。因此,我们的核心价值观,缺失了。
"亘古未有之大变"以后,我们面临中华文化、西方文化以及马克思主义三种选择,但最后,我们一种都没有选取。于是,我们迷茫了。这种迷茫在物质匮乏的时候还不能显露出来,在信息不畅的时候还不能为人所知。但是到了今天,我们的经济高速发展,我们的网络将整个国家链接在一起,我们有了可以宣泄的地方,于是,我们的迷茫渐渐清晰了起来。今天的中国正在崛起,我们的物质生活极为丰富,但我们不知道生活的目的,不了解人生的价值。物质方面,我们不厌其烦的追求,精神方面,我们却不知道该选取什么舍弃什么。因此,我们的大众文化,透露着疲惫与迷惘。熙熙攘攘,皆为利来,皆为利往。缺失的价值观,造就了我们失落的精神家园。
也许有一天,我们的民族能重新拾回"利而不害"、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中华文化的价值精髓,包容与吸收西方文化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的西方价值观念,造就自己的核心价值观,重拾自己的"天道"信仰,那么,我们的国家,会作为一个真正的大国而屹立,我们的大众,也不再会因为精神家园的失落而迷惘。
【楠楠这篇小论文,语言准确而精炼,毫不含糊地把其对中国当代大众文化的迷茫的原因和实质揭示了出来。深刻地指出我们在核心价值观上存在着"缺失"的问题。最后提出重拾天道信仰和在本民族文化的价值精髓基础上,吸收西方文化的优秀精华,形成真正健康而富有活力的民族核心价值观的期待。每每读到小论文中这样理性地鲜明地论证了的观点,我的感觉是,在小朋友中有知音了!我正在做的事业有年轻的同道了!只发现一处表述似不确,我们现在主流意识形态所标榜选择的仍是马克思主义,而马克思主义是西方文化的一个果实。再斟酌一下。29分】

34.马玥:人生意义之层次
信息学院 06信息系
生命的列车看不到终点,而我们人生的旅程却总有结束的一刻。无论你的旅程轻松或坎坷,能留下多少给结识的同伴,总有一个站台在向我们招手。我们不断地向其靠近,怀着悲或喜的心情……
人生在漫漫历史中只是一条有限的线段。我们永远无法超越那个终点。面对变幻莫测,浩瀚无垠的宇宙自然,人类不断的与未知进行的抗争,然而,生命的转瞬即逝,却注定这样的探索没有终结。周易中的"有限乾坤"即是说在无边的大自然中的人的生命与肉体都是狭小而有限的。人的生命无论能够实现到什么程度,衰老、死亡都是人不可逃避不可超越的生命终极有限性,这些也是被释迦牟尼与雅斯贝斯的思想所验证的。而人的认识也是终极有限的。虽然人类一直没有放弃过对真理对超越的孜孜求索,但面对无限的终极实在,人类永远无法达到完全正确的认识。我们不得不承认宇宙的无限性和人类认识的有限性。
但我们有我们的思想。在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中,思想的火花不断的迸发。探索、发现、思辨、反省,我们用智慧将历史和认识不断拓展。有限性给了生命非凡的意义。认识的有限性使得我们的探索有了无限的发展空间,甚至给了我们思想上突破有限超越自我的可能。然而生命也正在探索中彰显其意义。
如果你拿什么是人生的意义这样的问题问小学的孩子们,他们也许会异口同声的回答
"奉献"。这也许正体现当代教育的一个弊端。它不仅同化着人的思想,而且是拿片面的思想去"毒害"着我们的孩子们。人生的意义并不只存在于无限的奉献,其基础应该是人尊严的实现。生命的尊严,思想的尊严,自由与精神,这些正是人性与动物性的区别。对尊严的实现,使得我们对信仰、对人生目标毅然决然地追求,使得有像林昭这样的"女性苏格拉底"为真理喊出"我决不低头认罪!"。他们宁愿献出生命来捍卫思想的尊严,不愿同流合污,不愿扼杀自己的精神生命,这样的生命当然有着非凡的意义。
如果说实现人的尊严是实现人生意义的第一层,那么第二层即对一个古老范畴---真善美的追求。对真善美的追求即为创造知识、创造美感和遵守社会基本道德规范的过程。当然这里所说的是自觉地追求,是发自内心的,这就注定了要实现这一层人生意义,我们要经历精神内向度的修炼。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的增强对普遍价值的认可,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价值准则。而这种普遍价值是对社会有着积极意义的。
人生意义的第三层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生命。耶稣有一句名言"我就是真理,我就是道路,我就是生命。"这是把生命提到人的终极价值的高度上来了。这里所说的"生命"就是这个意思。这一层意义的实现也就是我们普遍认为的伟大人格,实现这一层人生意义的人我们就可以称其为伟大的人。普遍的认同这种伟大人格不仅可以使个人得到内在的提升,而且可以延续民族的精神。例如前边所提到的,被普遍认同的奉献便是其中的一种。
人生的意义内涵丰富,我们需要不断的探索,不断的提升自己,让自己的人生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马玥这篇小论文,体悟出人生意义的三个层次,也可理解为三种境界。个性的尊严、个人通过以真善美为目标的修炼而不断自觉地认同人类普遍价值、能照亮世界的伟大人格。看得出来这些作者独立思考得到的思想果实,深化了我们课程学到的内容,拓展了已有对人生意义的理解。作者并不否定"奉献"本身是有价值的,但是指出用它否定个体的人的尊严(以及自由选择等)却是绝对误导的。这篇小论文如果吹毛求疵找点不足,那么我认为在论述上,是不是可以把人生意义的层次问题这个主题在小文一开始就点出来,然后用这个主题把其他论证都串起来?最后的"生命"似可说成"生命的火把"或"灯塔样的生命"。赶紧修改好,去投寄平面媒体发表吧。29分】

35.章俊晨:上善若水:有限生命中的无限价值
信息学院 06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1班
第一次上课,老师给我们看了一个颇有意思的幻灯片,刚看完时觉自己顿悟不少,于是欣然提笔,写下了下面一段话:
在你的生命列车中 / 有人离开了,于是,失去了曾经的拥有 / 有人进来了,于是,拥有了意外的惊喜 /
有些事虽然平平淡淡,过去了,却永远铭记于心 / 有些事尽管轰轰烈烈,发生过,也就慢慢遗忘了 / 然而 / 当你的生命列车驶向尽头 /
一切的一切 / 化作思念 / 化作春泥 / 那只是镜花水月……
****
一个学期过去了,再回过头来看这段话,突然发现自己原先的想法是多么的幼稚。诚然,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以一个悲观者的角度来看,你出生时就注定着终有一天你将离开人世,也就是说在与生命的竞争中你注定是一个失败者。
但是,人之所以能从众多的低等动物当中进化出来,就是因为他有着不甘于动物水平的理性追求。通过人的主观能动性,人产生了信仰,开始信奉宗教,探索科学,也提出了哲学--所有的这些都是人类在面对不可超越的有限性时提出的试图超越有限性的途径。对于宗教信仰者来说,一切都是自然的。人的生命有轮回,可以通过投胎转世,超越生命的有限性;而对于基督教徒,终极审判则是他们实现无限终极实在的一种方式,他们坚信最终上帝会把好人带进天堂。而科学也可以说是在人的生命有限性推动下的产物,人们通过探索科学满足了自己对于形而下世界的好奇,满足了对实然性知识的无限扩展的精神追求。但是,科学仅仅是研究事物的一种方法和工具,它无法为我们提供一种道德准则,告诉我们实现的价值是善是恶。而哲学是人对人的有限性的一种理性超越的产物,是对人的主体性的一种理性的确证。哲学与宗教一样是把终极实在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并以此为基础探究人生活的终极意义,它既理性,又全面,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面对人生选择时所必须的普遍的价值观念,为我们对个人价值的追求提供了价值和意义的指导,让我们通过对世界和自身的思考来理性的超越人的终极有限性。
那么,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创造更多可创造的价值呢?在这里,可能有的人就会想到要如何实现个人价值的问题。然而,一味的强调个人价值,而不考虑个人价值对于整个社会的贡献,或者认为个人价值的实现和社会价值之间是冲突的不可调和的,都是不可取的。因为个人价值在有用性方面,要通过对家庭、对朋友、对社会的意义体现出来,通过对这些社会关系中的积极作用实现出来。正如雷锋在日记中写道:"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愿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在实现人生价值的问题上,还涉及到一个价值道德观的问题。你可以以一种极端的恶劣方式,实现卑鄙龌龊的你所谓的"崇高的人生价值",但这并不能说明你对社会的贡献。价值的任务是应该要引导人们向着真、善、美的方向靠拢。我们的老祖宗在几千年以前的《道德经》里面就经典的提出:上善若水。真正的善应该是像水一样,无处不在,谦逊、宽容、大度,但同时又是刚柔并济。人生是一个逐善的过程,对真善美的追求也就是你对人生价值的追寻的过程。
上善若水,做一个善良的人,对社会有用的人,在有限的时间创造更多的价值,那么人的一生,值了!
【俊晨告诉我,马哲是他上大学以来得到的第一个90分。我相信许多没有考到90分的同学也会吃惊。但是这说明什么呢?大家自己想吧。他的小论文综合了他学习的收获,明确地自觉到:人"可以以一种极端的恶劣方式,实现卑鄙龌龊的所谓的'崇高的人生价值'",因此在实现人生意义的过程中,我们不得不寻找一种正确的价值标准。有些论点还过于笼统,比如并不是所有哲学都关注终极实在和终极价值,只有中西哲学史上那些伟大的具有本体论/价值论/认识论铁三角的哲学才有此功能,"为人民服务"本身也有其历史局限性,它同时意味着"不为非人民服务",这些,如果想要正式发表,都还需要进一步地完善和充实。27分。――利华2008年6月28日】

36.杨鸿涛:让自己的生命之花以另一种灿烂绽放
信息学院 06 计算机
大海,不是水滴的唯一归宿,因为它虽没有体验到波澜壮阔,但它却能以雨水的方式润泽万物。 --题记
前100字:人生在世短短几十年,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我觉得,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尤其是对自己的祖国,更要以无比的责任心和忠诚去建设,把个人利益统一到祖国利益中去,为祖国的发展鞠躬尽瘁。永远记住一句话:有国才有家!
****
学过这门课再看自己学期初写的这个东西,我不禁哑然一笑,不知道当时的自己怎么能写出这么幼稚的东西。其实想想也难怪,自己从小被灌输的就是这种思想,"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个人的发展要与祖国的需要联系在一起"等等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现在看来,我们国家的青少年教育受封建思想荼毒过深,加上某些不民主的原因,我们小时候对价值观的认识这片空白的土地上还是无可避免地被植上了"个人服从集体"的苗。当然并不是说集体主义不好,只是有的时候,我们应该人道地为个人的存在打开一扇换气窗。
以现在的观点看,小时候各方面的教育使我们幼小的心里无形中将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对立起来,认为社会价值的实现是以牺牲个人价值为前提的。而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来看,这是相当错误的观点。人人生来平等,都有自由选择的权利,而如果一味强调社会价值,没了个人的自由,也就是没有认同"对一切人类有积极的成全意义的"人类普遍价值,那这与专制又有什么区别!在这里,我赞赏那些为了大我舍弃小我的人,但同时我们更应向那些有自己的理想并且为之奋斗的人竖起大拇指,是他们的存在使这个星球种下了理性之花的种子,因为他们知道,当所有人的个人价值都实现的时候,社会价值就会闪烁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而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实现自我价值也是十分有必要的,这也是人类普遍价值观的要求。想象一下,所有人都服从集体调派,那么人不就如行尸走肉一般了吗?人心深处的自由思想又将何处栖身?没有了自由思想,又怎么会发现集体调派活动中可能存在的错误?出现了错误后又有谁能将人类发展的轨迹扳向正轨?没有了追求自由的心,人只能沦为偷生的蝼蚁。正是因为有了像林昭和张志新一类思想自由独立并愿意为之付出昂贵至如生命的代价的人们,我们才能看到人类的良心,看到人类继续向前发展的可能及必然性。
所以,朋友们,不要给自己的心灵戴上传统的枷锁,放手去追求梦想,采摘心中的雪莲吧!
【鸿涛这篇小论文只谈了一个问题,只强调"个人服从集体"、以社会价值否定个人自由是有问题的。我从他的论述的不严谨中,可以知道,他这门课可能逃过不止一次,所以他对一些马克思主义常识的把握都还不够到位。但是这篇小论文我给了28分的高分。为什么?因为,他在这个问题上经过自己的思考,理性地突破了过去被灌输的教条,他用自己的甚至不够流畅的语言表述了许多伟大思想家表述过的道理,没有自由思想,大家完全服从权力的思想的调配,掌权的人错了,大家就只能跟着错。这是我们共和国走过的弯路的一个深刻教训。所以,虽然我很清楚,在现在的社会条件下,很少有小朋友会真正认同你们中学就学就背过的,并用其应付政治理论科目考试的"个人服从集体"的原则,但是真正能理性地思考并弄明白了这个原则的问题所在的却没有几个。这也可以说明我真正在乎的并不是你们来不来上课,而是你们是不是能真正地在思想上有所进步。】

37.丁文英:人生的意义
信息学院 06 信息
我觉得人生的意义不在于活了多久,而在于怎么样活;不在于人生的过程中,是否有丰富的物质,而在于我们是否有澄澈的心灵和灵魂。
曾经看到过一句话:生是死亡的开始,死是现实的延续。刚开始并不是很理解,其实,我想,生与死本来应该是没有什么界限的,以整个社会群体来看,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生与死本来就是交织在一起,相互融合了。
然而,实际上,就我们个人的生命来说,死亡的后面并不是生,我们每个生命都只有一次,我们都是在关爱中诞生的,所以我们才要更加正视我们的生命。死是现实的延续,我并不知道说这句话的人是什么心情,但我个人的理解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以说是短暂的,但是人的灵魂和精神内涵确实可以永生的,而这需要我们作为一个实体存在的时候,充分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
生命的存在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物质生命,一种是精神生命。物质生命是脆弱的,几分钟不呼吸就会停止,而一旦得到精神生命的支撑支持,会坚韧坚强到令人惊讶的程度。
那么,该如何正视我们的人生呢?我们人类首先是一种具有生存意义上的"善"的动物,但同时我们也是受制于所处的社会关系而有社会需要和精神需要的社会存在,因此我们必须要有所追求,建立起自己的价值观,并根据对价值的感悟和自己的追求,承担自己的责任,不断地完善自己,超越自己,实现我们作为社会存在的意义。
然而,我觉得,当我们建立个人的价值观时,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很好地把握正确的,符合普遍价值的价值观,所以,我们就必须有所思考,有所依托。这里,就体现了我们生命的尊严,有意义的人生应该是有属于有尊严的生命的。
生命是有尊严的。有尊严的生命才有价值。有价值的生命与没有价值的生命由于尊严而区别开来。
我认为生命的尊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现:
1 道德的体现
无知者无所爱,无能者不明理。惟明理者能爱、能察、能见……
黑格尔的自由观认为:人应当具有真正的道德选择能力,能够在两种行动之间进行选择,而这种选择不只是根据哪个行动功利比较大来决定,也不只是一套情感和本能战胜另一套情感和本能的结果,而是因为他本身就应当具有制定规则并遵守规则的自由。人特有的尊严不在于他是否具有高级的计算能力,使他比低级动物更聪明,而在于他自由的道德选择能力。
中国老子哲学,道家哲学(不同于老子哲学)和儒家哲学,以道作为终极实在,而天道是"利而不害",有"好生之德"的。人类最普遍价值的依据是天道。
所以,我们首先应该做一个不违背道德的人,我认为这是作为一个人存在而不是作为动物存在必须要具备的。
2.对生命的尊重。尊重是作为一个人最基本的需求。
人的个人价值首先表现为人生而就有的自由权利,即作为人的人格要首先得到尊重和保护。对待每一个生命,我们都应该抱以尊重的态度。在生命面前,人人平等。
每一个生命都是宝贵的
每一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
不能因为生命的平凡而藐视生命
不能因为生命的卑微而忽略生命
3 生命的尊严之三在于爱。
有足够的爱,就有足够的力量抵御灾难与侵犯。有足够的爱,就有足够的力量维护人格尊严.人的眼界有多宽,他的世界就有多广;人的爱心有多大,他的力量就有多强。这个人生意义确定之后,才能根据自己的各方面特长和特点去选择自己的具体职业。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不迷失方向。人生的有限性,更加衬托出生命的可贵,珍惜生命,就不要虚度生命。认准生命的意义方向,适于做什么工作就做什么工作,能做到什么程度就做到什么程度,无疑健康的体魄、健全的精神都是实现生命价值的条件。
【文英的小论文对于尊严的论述具有新意:尊严是道德的体现,尊严以权利为基础,尊严来自于爱。她寄来小论文时,说和她抄在卷子纸上的有出入。我在看她的小论文的过程中,替她作了一些编辑工作,把我所以给她29分的内容充分保留,而将一些我认为不要也不影响我给这个最高分的一些内容抹掉了。我觉得"生命是有尊严的。有尊严的生命才有价值。有价值的生命与没有价值的生命由于尊严而区别开来。"这句话可以放在文章的开始处,用这样一个核心主题来统率全文,文章的独到之处就会更加鲜明起来。】

38.朱玉:关于人生意义与生命终极有限性的思考
信息学院 06 数学
我在这门课开始的时候,有这样的认识:生命是宝贵而脆弱的,寻找、定位和实现生命的价值是我们每个人要用一生的时间去完成的。我常惧怕生命的终结,惧怕让我时刻能感受到喜怒哀乐的意识的消失,然而,正如幻灯片中所说的,在我下车的时候,我可以给周围的旅客留下回忆,给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做出点滴的贡献,给自己一个体验过、努力过、奉献过的情感历程,这就是我人生的意义所在吧。
****
现在,面对着人生意义和终极有限性的哲学命题,我的第一反应已不是课程开始时的惶惑、复杂的感性体验,而是理性的思考和探究。
提起人生的意义,就不由得联系到个体生命的终极有限,古人云:"死生亦大矣",死亡是个体生命的必然归处,一个生命的终结又怎能是小事呢?正因个体生命是有限的、脆弱的,怎样利用有限的时间、怎样使生命的价值得以体现并在意义上超越其有限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因而我们不得不思考人的生命历程的意义。
人生意义于我而言最高的境界是将个人价值与人类普适价值的融合与统一。个体生命是有限的,每个人能做出的贡献也因而有限,但人类整体是生生不息的,虽然人类何来、将去何方、思想何来、终于何处等终极实在的问题将是人类永不停息地探求对象,但这并不妨碍人类不断劳动、不断发展,创造着丰富的物质和灿烂的文化,并不断提升着其思想的深度、广度和思想方法,向着终极实在无限靠近。因而,作为个体的我们,要将普适的价值观融入到自己的人生价值观中去,做个有贡献于人类社会、有贡献于自己的国家、民族,拥有大爱的人,只有将为人类的发展做出积极性、建设性的工作(哪怕这工作极为平常)作为人生价值的重要衡量标准,才能为后世留下可利用的痕迹,才有可能在人类持续不衰的生命力中实现个体生命有限性的超越。
人生意义的重要部分是实现内向度的丰富体验和境界的不断提高。"我思故我在",思考和体验是生命的象征,也是生命的美好权利。尊重个人灵魂和思想的自由极为重要。康德认为,人是生命存在与理性存在的统一体,而人所追求的至善就是德性和幸福感的统一。在康德的观点中,灵魂是不朽的,于我们而言,无论上帝是否存在,至少在有限的生命中我们的灵魂是存在并体验着的,因而,我们要在有限的生命中,恪守善良、纯粹、进步的品德,并不断提升内向度的境界,使我们的灵魂得以向着尽可能完美的方向发展,使我们的思想追随着真理,永不停歇。
人生意义的重大突破是将内向度的完善统一于和应用于外向度的贡献。苏格拉底认为人的使命是追求真理,并以此服务社会。一个人,若只致力于自己道德境界的完善而拒绝服务他人和社会,其思想境界归根结底是狭隘的,终究只是停留在一个人脑中的、无所实用的意识。事实上,一个人在内向度上达到一定高度后,他的道德意识就会使他自主地产生出助人、利他、造福社会、拯救人类的使命感,他的外向度的奉献也就自然而然成为他发自内心的愿望和行动。因而,我们应将服务社会、贡献于国家和民族作为人生意义的不可或缺的部分。
人生意义的思考是会伴随每个人一生的,我们要在奉献社会的过程中不断自我提高和进取,为寻求和实现人体生命有限性的突破而努力。
【朱玉这篇小论文,在探索人生意义时,涉及了一个很值得重视的主题,人的内向度修炼与外向度价值实现的统一问题。而对这个主题的论述,是作者对人如何超越生命的终极有限性的一个解决。有些材料引用不够精到,如康德对灵魂不朽的假设那一段中,这一假设与这一段要讲的意思的联系不够紧密,"思考和体验是生命的象征,也是生命的美好权利。"这句话讲得意思很好,可是作者把它轻易地滑过去了,引用康德的假设把这个很好的思路给切断了。所以,大家注意,并不是引用名人就一定会写出好文章来,还是要先有自己独到的能于真善双重标准下站得住脚的观点,再去引用能说明自己的观点的名人名言。把引用的东西纳入自己的逻辑,并以它来加强自己的说服力。28分】

39.张旨为:实现人生意义的哲学思考
理学院 07物理系
看过"生命列车"后,我的初步认识是我们应该珍惜生命中曾经让你感动或帮助过你的人,引申出来的,不要在忙碌于追求功名利禄当中忘记那份纯真而美好的情感。引申出来的,究竟什么是人应该追求,什么人生意义才是我们生命的目标,以及怎么实现人生意义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
****
直到如今,学习了一个学期的哲学课后,我对"人生意义"这个命题有了一些较为深刻的看法。
要"实现人生意义",首先要说服自己实现什么样的人生意义。功名利禄,万贯钱财,还是澹然闲适,凡常平安?一定的人生观下,有一定的最终状态。我们应该首先考虑自己最后的状态是如何。但关键的是,这个"人生意义"正在于你在追求这个最后的状态的过程中,你给了自己什么,你给了社会什么。因此,这里便有了好坏善恶之分。我认为,善终的人会有善行,恶终的人会有恶行。现在的问题是,这个善恶的标准是什么。
如果我们把一个好的"实践"仅仅取决于"效能""效率"的标准,那么我们的社会将善恶是非不分。神偷手的速度快,效率高,你能说这个"实践"是好的?显然非也。因此,我们要有一个社会普遍价值观来衡量善恶。一个好的社会普遍价值观会指引我们向好的方向去。但并非所有社会都一尘不染,这时就要你有一个好的价值观去引导自己。
所以还需要你自觉加强内在的道德修养。康德说过,"位我上者,灿烂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尽管社会物欲横流,风气败坏,但是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是否守住了底线,拷问自己是否善待了世界,是否也在玷污这个社会。
有了以上准备后,我们开始向实现人生意义又迈一步。我们便要订一个可行的伟大的目标。这里我强调"可行",是因为我们自身的终极有限性,世界不是我们一个人能改变的。另外,我们要对这个世界充满信心。老子从道的角度告诉我们,世界正义的力量必然大于邪恶的力量,不然这个社会怎么前进呢?世界之大,在于其包容。黑格尔说:"人的灵魂必定到至善至美之境,要不然它怎么会不断地寻求完美呢?"没错,哲学给我以信念,去追寻,去奋斗。
没错,为之奋斗,永不放弃!要知道长路的终点是光明。不要停留于眼前的一点利益,朝向你最崇高最无价的人生意义迈去吧!在那里,你会看到生命的真谛,人性的美丽,最终要的是你到达终点回首历程中为自己为社会的点点滴滴。林昭到死一刻仍没后悔,她决绝的精神告诉世人真理必胜;鲁迅将一生奉献给新文学和新文化,直到重病缠身仍不懈努力;哥白尼到刑场上仍口中念着"坚信科学",因为他有着那坚定不移的对科学的信仰,尽管今天看来"日心说"已不科学……他们就象一座丰碑,至今散发出耀眼的光辉。真的,那是一条不后悔的道路,一个不灭的信仰,一次灵魂的升华,一种自由,一种满足的舒坦。
我们不能改变生命的长度,但能够拓宽生命的宽度。实现人生意义,一条明智的征途,你能找到那朵藏在心底含苞欲放的理性之花。因为个中幽默而神秘的哲理,给人一种探究的冲动。
【旨为这篇小论文的特点是很切实地在解决自己的问题。把用什么理由在说服自己原原本本地写出来,让读者看,其激情的表白,是鼓励自己,也是在倡导读者,确实具有一定的说服力。不过有一处,建议旨为以及与他持同样看法的同学作进一步的思考。"坚信科学"与"科学的信仰"是两个问题。我们坚信科学能发现祛价值真理,坚信科学的发展会深化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和提高我们物质生活的质量,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把科学作为信仰的对象。因为科学本身不提供宏观的人文意义或价值指导。即它不指示善恶,并且是可被善用也可被恶用的东西。这一点我们课上已经在绪论一讲和认识论一讲讲信仰的意义时,都讲过的。27分】

40.熊思:人生意义与人生的局限中的悲喜
信息资源管理学院 07级政务一班
我在这门课开始时,有这样的认识:我人生的意义就是帮助我的善念,减损我的恶念。让我爱的和爱我的人幸福,回报帮我实现梦想的人,也帮助别人实现他们梦想。如果我能拥有更大的力量,我想让世界上更多的家庭感到幸福。
****
很长时间,我一直迷恋这样一句话,是罗赞诺夫在哪本书里说的,具体内容记不清了,大概意思是:无论美的世界有多么吸引人,还有某种比它更吸引人的东西:这就是人的心灵的堕落,生活的奇怪的不和谐,这种不和谐深刻地淹没了生活中为数不多的和谐的音符。人类几千年的命运就发生在这个不和谐的各种形式中。至今,我依然无法摆脱对这句话的迷恋。因为我认为,衍生于欲望或本能的人的邪恶和丑陋是人的常态,而真善美的普世价值只是黑暗人生中若隐若现的火把,它可以指引人类却永远无法彻底战胜恶。
正是在上面观点的打击下,我儿时很多伟大的理想都一一悲惨地破灭了。也就是,我终于惊喜并哀伤地发现我用尽我的一生也只能干历史交给我干的那点事;我终于惊喜并哀伤地发现我和我同时代的好孩子们都做不了共产主义接班人了;我惊喜并哀伤地发现我和我周围所有的人都是有罪的,但我和我的时代却一直在假装忘记;我终于哀伤的发现我很无能并且无奈,现在的我除了自己的信念能管,其他什么也控制不了改变不了,就连那可怜的信念有时也无法坚守了。
那么,面对人性的内在局限和历史的外在局限我能做些什么呢?我能做的很少,我竭尽所能帮助我的善念,减损我的恶念。让我爱的和爱我的人幸福,回报帮我实现梦想的人,也帮助别人实现他们梦想。如果我能拥有更大的力量,我想让世界上更多的家庭感到幸福。这就是我选择的活法,然而我却始终无法完全如此地去活。生活一次又一次让我感到挫败。于是偶尔地,在生活中的某一天,我需要回到家里,一个我认为安全的地方,撕心裂肺地嚎叫一次,然后走出家门继续活出我的意义。
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也会审视我的灵魂,感到和古人神交的欣喜,可以在这个物欲横流、信仰崩溃的时代努力尝试依靠普世价值的力量对抗强大的人性的种种弱点。尽管我没有陶渊明的菊,李白的酒,王维的画,苏轼的红袖添香,我依然愿在这生活的黑暗、痛苦和肮脏中,按真善美所指引的方向前进,而宁死也不到在这泥塘中卑微地活。
在人性和时代的局限中,在普世价值的指导下,痛苦地活、决绝地活、满怀希望地活,尽管我的力气微不足道,但我愿意用尽我的气力肩住黑暗的闸门,放子孙后代到光明的地方去,从此快乐地过活,合理地做人。
【熊思的小论文是一篇在你们这个年龄段风格非常独特的文字。作者对生活的阴暗、人性的弱点、或对生命的沉重的体会非常敏锐,也非常冷峻。其实我不希望你们中有这样风格的小论文写出来,因为我希望你们是正处在尽享生命的单纯和美丽、轻松和快乐的年龄段。不过,也许熊思感悟到的是真实的。最重要的是,作者选择了按真善美指引的方向前进,用尽自己的气力肩住黑暗的闸门。所以小论文展示了冷峻而敏锐的眼睛,也展示了赤热而坚强的胸膛,还是让我感到欣慰。但是此文对主题的论述存在着过于笼统或不够具体的问题。是"观点"打击了自己?还是"挫折"打击了自己?如果那种"观点"打击了自己,那么这种观点本身真可能立住吗?有没有充足的理由?以及为什么每个发现都是既惊喜又哀伤地发现的?等等,过于笼统的论述,会瓦解说服力。27分】

41.付洁:超越生命有限的可能
信息学院06数学
学初的感悟:生命是一个无法完全解答的迷。或许在弥留之际,有遗憾,有想念,有感叹,但时间不会停下来等你。那么,为了让你的生命之花开得饱满灿烂,善待生命吧,用满心的爱去浇灌,就像流水的时间一样,无间无歇,让心灵保持明亮,并且保持着一种确实而永恒的宁静。
****
天地无终极,生命若朝霞。
从时间点的角度来看,人,终究逃脱不了死亡的追捕。从生命存在开始,生命的终极有限性就随之存在。
人是一个极大的矛盾体,存在着它的对立和统一。也正因为这样,生命虽然受到局限,却仍有超越的可能。然而,如何走出这种局限的混沌状态,我提出三个方面的想法。
首先,我们要学会学习。透过学习,我们重新创造自我,透过学习,我们能够做到从未做到的事,重新认知这个世界及我们跟它的关系,以及扩展创造未来的能量。觉得自己属于一个比自我强大的事物的感觉,也就是大伙儿心手相连,共创未来的那种经验。这种学习,包括对于科学知识的掌握,对真理的追求,对人类普遍价值的认识。
其次,我们要寻找一种合适的思维方式。生活的空间,须借清理、挪减而留出;心灵的空间,则经思考、开悟而扩展。虽然认识是具有局限的,但是如何看待周围的一切,却可以化悲痛的生活为美丽的开始,成全一种乐观,开朗,或者可以说是"善"的状态。如打桥牌时,我们手中所握有的这副牌不论好坏,都可以把它打到淋漓尽致;人生亦然,重要的不是发生了什么事,而是我们处理它的方法和态度。假如我们转身面向阳光,就不可能陷身在阴影里。当我们拿花送给别人时,首先闻到花香的是我们自己;当我们抓起泥巴想抛向别人时,首先弄脏的也是我们自己的手。对他人的尊重,就是对自身生命的尊重。爱必须用爱来浇灌。有时候,看起来"没有效益"的做法,却也是有价值的。
由于这个世界是个无时不刻,无处不在地联系着的整体。那么,我们就必须学会将自己的思维从看部分转为看整体,从把人们看作无助的反应者,转为把他们看作改变现实的主动参与者,从对现况只作反应,转为创造未来。我们要的是观察环状因果的互动关系,而不是线段式的因果关系;我们要观察一连串的变化过程,而非片断的、一幕一幕的个别事件。不妨把这种思维称做"系统思维",其实就是一种心灵转换。算是一种辩证的看问题的方法。说起来很简单,但是是个需要经历和磨练的过程,也是人生最复杂的部分。但是,当我们这样去思考时,我们就能坦然的对待生死,看待人存在的尊严和价值;才能做到处事正直、办事公平,并诚实和宽容的生活,实现心灵的安宁和道德的完善。找到并实现系统思维,对是否能超越自身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最后,那就是自我超越。这种自我超越其实是我们实现人生价值,超越生命的终极有限的精神基础。虽然,在表面上各种文化似乎具有务求多样性的文化模式,由此造成我们无法"自清"的障碍,但是其背后却存在一种基本的一致性,也就是课上常提到的人类普遍价值。遵循这一理念,我们就能够实现人的意志自由,道德自由;另外,在实践中,加深学习后的体会和理解,将这种价值嵌合到我们的生命里,追求真理,并以此造福社会。以人类普遍价值为引导,理清自己真心向往的事,并为之而活;把握"真、善、美",自觉塑造精神上的高品位,实现对必然因果律的制约的超越,从而真正达到心灵自由和对生命终极有限性的超越。
生命实在是个复杂的奇迹。心灵自由,生命的价值,是不可量化的。最后,我想说,亲爱的朋友们,请热爱真理,敬畏生命,追求美德,养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形成道德自觉,让生命之树长青!
【付洁的小论文,信息量很大,从三个方面论述我们超越生命的终极有限性的可能,可以说在融会贯通我们本学期哲学课的内容基础上理出一种很有价值的思路。文章的特点在于对思维方式及其重要性进行了自觉的反思并给予强调。行文似还可以再简洁、精练些。比如"生活的空间,须借清理、挪减而留出;心灵的空间,则经思考、开悟而扩展。"这一段本是要集中论述思维方式的,后面跑到别的主题上了。对属于方法问题,或属于态度或情感或立场或价值取向的问题,在写作时似还可以表述得更清爽明晰些。28分】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info ] 电子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