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uly 4, 2008

网文:美国警察如何应付「袭警案」

网文:美国警察如何应付「袭警案」

【大公网讯】网友「申公无忌」今天在东方网的东方博客发表文章,题目是《美国警察如何应付「袭警案」?》,其文如下:

这两天,各类媒体持续追踪上海「袭警案」,各类网站有关的议论亦舖天盖地。

总而言之,各方对「袭警案」,质疑之声多多。当然,也有「丰富联想」,甚为有趣。比如,一些媒体和部分网民,纷纷质疑上海警方执勤抗暴的能力问题,并就此担忧上海的社会治安状况。当然,也有人联想开去,说到上海警员待遇较高,甚至说上海警察的收入是美国警察的60%等等。言下之意,当然是清楚的:「待遇不错,能力不行」。我不知道,这个数字是从什麼地方来的。申公有不少警察朋友,大致了解他们的收入。这个数字显然是不可信的。

既然说到美国警察,我倒是有话想说。十几年前,我第一次去美国的时候,美国朋友很郑重地提醒我,有事没事,千万别去惹美国的警察。对这句话,我十分不理解。警察,在咱国内,叫人民警察。有事找警察,天经地义。这里有一个前提,我们对待警察,按当时的说法,属於「人民内部」范畴。警察对群眾,当时的教育,也是有意思的:「要有礼貌」、「要和蔼可亲」。因此,我当年做记者,在上海滩开摩托车,亦经常与警察抬槓。总之,一切都是没有关係的。但是,美国警察不同。在他们眼里,执勤时碰到的任何人,他们首先会假设你是「嫌疑人」,他们的第一个动作,可能就是掏枪。有一次,我同朋友出访,在途中被警察拦住。我的第一个反应,是下车向警察解释。结果被朋友一把拉住。他说,你找死啊?!事后才得知,下车的动作,意味著你可能会有的「反抗」,美国警察会毫不犹豫地向你开枪。哇塞。好吓人。不碰警察,在美国人的观念里是根深蒂固的。

在美国,也是有「袭警案」发生的。所谓的「袭警」行为,一般而言,是指采用暴力、威胁方法阻碍警察依法执行职务的行为。但是,这种袭警的行为,一般发生在下述三种情况。比如,其一,嫌疑人在警方清查、盘查、抓捕过程中趁警员对其控制不严,发动突然袭击;其二,警方缉捕行动布置不周,或嫌犯察觉警方行动有所准备,在追捕或抓捕过程中为脱逃主动攻击警察;其三,嫌犯已被抓获,警方在搜身、押解、看管、讯问中麻痺大意,使嫌犯乘机袭警脱逃。美国警察的受训课程之中,也有大量的应对袭警事件的内容。他们的应对举动,一般是雷厉风行、不留情面的。即使是行为失当,也在所不惜。前些年,我们经常听到中国公民在美国遭警察殴打的事件,大多是在这种情形下发生的。本身并不涉及种族歧视等问题(当然也有例外)。在这种大环境下,美国的嫌犯一般很少会自己找上门去,到警局实施袭警行为。同时,在美国的有关法律之中,也有明确的「袭警罪」,并在量刑时可以「从重处罚」的说法。因此,上海「袭警案」居然发生在警局之中,西方有些媒体惊諤,也是情有可原的。

在美国,也有大量的涉警抗诉的事情发生。警察在执法过程中,若有违法行为或者行为不当,美国的公眾一般都会在事后诉诸法律。他们既不会与你警察吵架,更不会傻到与警察去直接对抗。我的一些美国朋友,亦经常有在此类案子中胜诉的案例。但是,这种事,会牵涉到你的大量精力。碰到小事,或者消气之后,有人也往往算了。但是,有渠道给你。这是美国的体制设计。我觉得是不错的。上海袭警案的嫌疑人,据说也有类似的经歷。不知是否属实。但是,通过法律渠道申诉,应该是当事人的正当选择。除此之外的任何举动,都是不合适的。

上海发生的「袭警案」,事发地在基层警局。严格地说,许多警员并不在执勤状态。这件事,教训是深刻的。值得反思。其实,这同国人长期养成的心态是有关的。去年,我曾经因为户口簿调换的事,去过上海一家基层警署。因为是窗口单位,警员对办事人员,都是相当客气的。这也是我们人民警察的好传统。警局门口,自然也没有安保的措施,进出是随便的。据我所知,这种情况,相当普遍。因此,事情总有两面性。热情接待与犯罪防范,总是两难的。这就是中国的国情。倘若据此而严厉批评上海警察的能力,窃以为有点过。这也是中国警察不同於美国警察的地方。

昨天,申公读到一组数字,是关於中国警员在歷年「袭案」事件中伤亡的人数。2001年牺牲民警68人,受伤民警3510人;2002年牺牲民警75人,受伤民警3663人;2003年牺牲民警84人,受伤民警4000人;2004年牺牲民警48人,受伤民警3786人。从这组数字,可以看到袭警事件中的伤亡人数在逐年增加。这是令人不安的。

因此,我想到,中国的警察应该向美国警察学点什麼。警察就是警察,威严而不容侵犯。至於法律追诉,则是另一个层面讨论的问题。身为国人,也要有法律尊严。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info ] 电子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