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uly 13, 2008

路平:抓主要矛盾,股市就有救

  股市跌跌不休,从6100点一路狂泻到2500点,跌幅达55%,半年多时间A股流通市值从9万多亿缩水至5万亿,平均股价也从20元回落到10元。去年是"死了也不卖",今年成了"不卖就得死"。机构,被套得晕头转向,股民,已亏得两眼漆黑。一个好端端的股市何以成了这般惨样?

  人们罗列了诸多"利空":美国次袋危机、越南股灾、自然灾害、上市公司恶意圈钱、争先恐后的IPO、大小非解禁、通胀高企不下、宏观调控继续从紧、企业盈利预计下降、股价估值回归,等等等等。面对一蹶不振的市场,管理层已连续释放了稳定股市的信号,众多媒体和股评界也大声疾呼20倍市盈率"跌无可跌",连股神巴菲特也被请出来对中国股市唱多"表了态"。可是,这股市就象中了邪,着了魔,没戏!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毛泽东的《矛盾论》指出,在错综复杂的矛盾体中,总有一个矛盾是主要的。抓住了这个主要矛盾,其他矛盾也就迎刃而解了。这是人们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和处理矛盾的客观方法,也完全适用于股市。其实,在上述一连串可能导致股市朝下"扎猛子"的众多因素中,总有一个是为主的,那就是大小非的解禁和减持。

  一、供求关系是决定交易价格的根本原因

  中国的股市先天就有"暂未流通"的国有股、法人股、因各种原因而持有的一部分个人股,和"已流通"的股份之分,简称为"股权分置"。如此的制度设定使得前者的数量、规模约是后者的3-4倍。因此这庞大无比的"暂未流通"股份一直成为悬在我国股市头上的"达摩克利斯"剑,它要是"打个喷嚏",二级市场就能患一场"重感冒"。这也是困扰我国金融业尤其是证券市场与国际接轨,融入世界经济大循环的主要障碍之一。一方面,股权分置改革、让大小非(即暂未流通股)可以流通起来是中国继续坚持改革和开放所必须;另一方面,也造成股市供求关系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生了根本性的突变。由此就构成一个矛盾体。

  人们还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上海人以家中拥有一台12寸"彩电"而自豪,结果一机难求,一张"彩电票"(购买票)竟也可以卖到800元。二十多年过去,如今800元的21寸彩电也成了乏人问津的商品。供大于求来临之时,就是商品贬值之日。

  大小非"全流通"起来是个什么概念?打一个形象些的比方,即相当于另外再办3个上交所和再办3个深交所。道理很简单。既然大小非数量是已流通股的3-4倍,那么没有3-4倍于目前市值总量的钱,股市就别再想"抬头"了。粗略估算,至少需要有25-30万亿,假如还要"冲过六千跨越万点"那就需要更多的了。有那么多吗?没有。正如一下子往一碗浓汤里再加进去3-4碗水,汤水的"浓"就变成了"淡"一样,仅仅半年多股价就腰斩了一半以上,"扎猛子"扎得一发而不可收拾。这也就是已严重失衡的供求关系所决定的。,其他所有的"利空"因素都不足以构成对股市如此沉重的打击。看不到这一点,就没有抓住主要矛盾。

  也许有人会反驳说,大小非解禁并不是"一下子",而是分批的逐步的。对此,我们可以用一个反问来回答:才刚刚开始呢就已经腰斩了,要是遇到明后年大小非"主力"来亮相,你说这股市还会成咋样?很显然,除了资金面,还有重要的心里面因素。

  或许也有人说,大小非为了保持控股地位绝不会轻易减持的,"三一重工"不就是榜样吗?对此我们从几方面来看。首先,"三一重工"等上市公司的"自锁"是出于道德。道德和"缺德"之间仅一步之遥。"中信证券"的大非(中国人寿)不就刚刚作完"自锁"承诺后不到一周就抛售了几千万股吗?这说明暴利面前很可能无道德无信用。其次,沪深上市公司有1600多家,我们能奢望他们的大小非"挨家挨户"地给你做保证?再有,假设全部上市公司大小非都作了"自锁"承诺,那么也不过是把"3-4碗水"拖到两三年后再"一下子"倒进来而已,这不是自欺欺人吗?因此让大小非"自锁"是善良的、无奈的愿望,但不是理性的思考和判断。

  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并郑重地提醒,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在巨大收益甚至暴利面前,"变现"是人的通常而必然的欲望。"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一些有识之士一针见血地指出,不解决大小非的冲击,中国股市将很难再有根本性的转折。

  二、股权分置改革是一次不公平的对价补偿和协议

  为什么这么说呢?股市跌到现在,市场哀鸿一片。在今天,谁手里拿着的股票还有利可赚?恐怕众口一词:只有大小非们了。跌成这样还有利润,那由此我们不得不反思:股权分置改革真的是一次公平、公正的对价补偿,当时股东大会通过的真的是一份合理合情的决议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股权分置,不仅造成了在上市公司内有三分之二或四分之三的股份不能流通,而且造成了大小非与普通流通股之间持股成本的天壤之别。股权分置改革,说到底,其实最主要的就是要通过双方协商使其在成本上扯平或基本接近,从而实现同股、同价、同权,完成长期困扰中国股市的一项重大改革任务。可是事实上,这场重大变革的结果是怎样的呢?

  不可否认,为了使股权分置改革中的相对的"弱势群体"——中小投资者的权益得到保护,管理层确曾制定并推出了一批向中小投资者倾斜的政策和措施。诸如股东大会的表决机制、股改决议的通过条件、开通网上投票等多种渠道,等等,赋予了原本在上市公司里无足轻重的中小股东有了相当的"话语权"。然而,这些良苦用心却最终收效不大。股权分置改革"完成了",但双方持股成本的"不公平"却依然存在着。

  问题出在哪里?就是:没有兼顾到我国"股民"的自身素质。在股权分置改革之前,我们没有安排大规模的、持续相当一段时期的舆论导向和宣传造势,没有看到对中小股民这个弱势群体进行广泛、深入的政策辅导和证券知识的培训教育,没有看到相关的各级管理机构,各类证券从业组织和专业从业人员帮助中小股民去了解、掌握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进行合理的公平的对价评估测算和建议。一句话,没有必要的"准备阶段"。这里所说得"没有",当然不是绝对的,但总体上来看是做得非常不够的。

  我们常常听到或者看到"中国股民是不成熟、非理性的"这样的说法。应当说这是很客观、很中肯的。中国改革开放,实现市场经济才不过30年,股市从无到有也不过走了18个年头,可是我们拥有的"股民"却是世界第一。在我们周边,各种身份各种年龄各种学历各种行业的人在"赚钱"的诱惑下汇成股市洪流,"千军万马战犹酣"。可令人叹息的是,这庞大群体中的绝大多数是不谙经济原理,不通证券知识,或一知半解,或只鳞片爪,甚至连涨跌停板和T+1都不知为何物就跟风下单追涨杀跌的人。另一方面,由于股权分置、"一股独大"的现象比比皆是,更造成了中小股民产生"反正他们说了算"的思维定势和只求做差价的投机理念,对上市公司经营不闻不问,对股东大会麻木不仁,主张自身权益的欲望和诉求丧失殆尽。也就是说,他们甘愿被动"默认"这种不平等。这虽然是中国股市的"怪象",却实在是让人遗憾的事实。由此我们看到,市场中的中小投资者对股权分置对价方案要么漠然视之,要么不感兴趣,要么无可奈何,更多的是根本就不知道,即便有忿忿不平者也因势单力薄而无力回天。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当时占市场70%以上的投资者根本就没有参加过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投票,以至于10送3、10送4这些完全无法达到平均双方持股成本的"廉价"的对价方案不仅成了"大股东"的补偿惯例,而且轻而易举地获得了"通过"。可怜的中小投资者非但不清楚这样不公平的权益交换将带来的严重后果,甚至有不少人还为"天上掉馅饼"而喜不自禁。

  世界上的一切不和谐都是由于"不公平"而引起的。一项涉及中国股市"千家万户"和"家家户户"的、极其重大的制度性改革,却缺失了占市场绝大多数的群体的参与,这无论如何是不会有合理、公平的结果的。正因为当初的股权分置改革是一次不公平的对价补偿和协议,那么今天股市的非正常暴跌,增加人民群众财产性收入成为一个遥不可及的美丽光环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怎么办?

  如今从权威机构的数据中,我们在每天几百、上千亿的成交额里都可以看到大小非们减持抛售的身影,天天从已经疲弱不堪的市场里抽掉几十、上百亿的资金。中国的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已经拉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大小非已成为中国股市的"堰塞湖"。如果说,去年底以来已经解禁的大小非是涌浪拍岸的话,那么预示明后两年的大小非就是山崩地裂的一场海啸。

  眼下的情况是,基本面、技术面、心理面、资金面,面面俱"倒",只剩下一碗"面",那就是"政策面"。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只有出台及时、果断的政策措施才能力挽狂澜于既倒。

  有人建议,对大小非减持征收20%的"资本利得税"。这似乎无效。大小非的原始购入成本普遍是1元左右,经过多年来的分红、送转大部分已在1元以下,不少现已成为负值。目前两市的平均股价是10元,大小非们即使抛售后被扣除盈利的20%的税收,以其原始成本计还有着6-7倍的暴利。所以对大小非来说,理论上哪怕从目前的平均股价10元再跌到2元,他还有100%的利润。1元钱变成2元钱,你或许会淡然处之。但当1000万转眼可以变成1个亿,你难道会因为20%的税收而不抛售吗?

  有人建议,赶快推出股指期货股市就有救了。这真是奇了怪了。以往的股市一听到股指期货就像听到"狼来了"一样,非得砸下几个台阶不可,现在怎么这条"狼"就成了救市的"灵丹妙药"了呢?姑且不论股指期货一旦推出必将使已经"贫血"的二级市场更加"失血",就是那"沽空机制"除了能套期保值之外,真的对救市就那么管用?

  人们还认为,只要"基金"们不抛市场就有救了。须知,基金其实也就是散户的集合体,基金当然要为基金投资者负责。面对大小非减持的滚滚洪流,要求基金"顶住",就等于是让散户去"堵枪眼"。凭什么不去要求有组织的大小非们"讲政治"、顾大局,而反倒要让散户来"举杠铃"呢?

  也有人建议,成立"平准基金",开放"融资融券"。这都是为解决市场的资金面而提出的"开源"设想。虽然这些设想是积极的,但我们依然持有不少的疑虑。"平准基金"规模多大才有效?"融资融券"能注入市场多少资金?所有这些能阻挡得了大小非那"3-4碗水"吗?

  市场上有良知的人们都在为救市而殚精竭虑,冥思苦想。其实,"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既然当下股市的主要矛盾是大小非减持,那么也只有针对其出台相对应的政策措施。从当前的实际出发,现在也只有一个方法。第一,紧急叫停,越拖越难补救。第二,将大小非的总量分为5-10年分批、逐步解禁,每年公布允许解禁的比例(当然要有细则)。这可使市场"缓口气",有透明度,也让所有参与者心中有数。当然,"办法总比困难多",解决大小非的全流通或许还可探索并找到其他更有效更妥当的办法和途径。但无论如何,叫停并适当延长大小非解禁期限不仅是当务之急,也是实现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社会责任感和从政智慧的体现。

  有人说,大小非解禁是当初的"事实",如今要改变、限制就"违法"。真不知道这样的思路是真的无知还是另有所图。要说到"法"吗?那么在我国法律中本来就有"显失公平"这条司法审判依据。对股权分置改革中"显失公平"的结果,对正在谋取暴利并严重威胁金融市场和谐健康的大小非,怎么就"碰不得"他了?想当初,国债期货、不设涨跌停板、T+0等等都已经是市场存在的"事实",不都是被管理层断然叫停了吗?

  2008年7月6日于上海

  作者电子邮件地址:angela_429399(at)163.com

发表评论请点下面原文链接 : http://www.weekmag.com/html/4071.htm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info ] 电子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