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uly 17, 2008

褚洪波:防通胀依然是首要选择

  7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居民消费价格(CPI)涨幅回落,生产价格涨幅扩大。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7.9%(6月份同比上涨7.1%,比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2%),比1月—5月份低0.2个百分点。上半年,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7.6%(6月份上涨8.8%),涨幅比上年同期高4.8个百分点;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上涨11.1%(6月份上涨13.5%),涨幅比上年同期高7.3个百分点;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0.2%(6月份上涨8.2%),涨幅比上年同期高4.2个百分点。

  从数据来看,虽然近两个月居民消费价格出现了回落,但通胀压力依然很大。

  首先,居民消费价格回落的幅度非常有限。我国5月份消费者物价指数同比上涨7.7%,从月环比看,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4月份下降0.4%;6月份同比上涨7.1%,比上月环比下降0.2%.下降趋势缓慢。如果考虑到去年同期的基数因素,更能感受到CPI下降趋势的缓慢——去年6月份,我国CPI上涨4.4%,而5月CPI同比上涨3.4%,如果考虑到基数因素,CPI可能并没有下降。

  并且,在6月份的CPI涨幅中,食品价格上涨20.4%,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6.64个百分点。而国际粮食价格比我国同类粮食价格要高出1到3倍,这意味着,食品类价格的上涨动力将持续存在,由于食品类价格在我国CPI权重中占比达到三分之一,食品类价格的上涨动力将成为拉升CPI的持久力量,通胀压力也将持续存在。

  夏收作物喜获丰收的利好,在某种程度上被农民普遍存在的惜售心理所化解。初步统计,全国夏粮产量达到12041万吨,比上年增产304万吨,增长2.6%,连续第五年增产。但是,粮价很难回落,除了刚才提到的国内粮价与国际粮价的巨大价差,还有其他一些因素。比如,种植成本的持续、大幅上涨封死了粮食价格的下跌空间。由于种植成本增长过快,种粮效益明显下降,农户惜售心理加重,这在某种程度上减少了粮食市场中的有效供应,粮价将持续保持坚挺,甚至有可能再次出现爆发式上涨。

  当务之急是出台政策,通过农业补贴等方式降低农民的种植成本,通过对农业技术的进一步扶持提高单位亩产量,同时,提高粮食收购价格,从根源上消除农民的惜售心理,避免这种惜售心理因被投机者利用而导致粮价快速上涨。

  其次,工业品出厂价格(PPI)仍然位居高位。从今年1月到6月,PPI涨幅分别为:6.1%、6.6%、8.0%、8.1%、8.2%和8.8%,连续6个月创3年以来的新高,并且,有进一步加速的迹象。一般而言,PPI对CPI的传导作用将在3到6个月后体现出来,PPI持续创新高,意味着,它向CPI传导的力量越来越强,一旦这种传导力量比较完整地在CPI中体现出来,通胀压力无疑会进一步加大。事实上,一些企业已经开始提高产品零售价格,以应对能源和原料价格上涨的压力,这意味着,能源、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向终端销售领域的传导已经变得越来越迫切。莫说PPI持续快速上涨,即使其增速不能有效降低下来,CPI的上涨压力也将变得非常之大。

  而且,我国自6月20日起将汽油、柴油价格每吨提高1000元,航空煤油价格每吨提高1500元;自7月1日起,将全国销售电价平均每千瓦时提高2.5分钱。油和电都属于位居上游的能源产品,这种提价效应未能在6月份体现出来,但会慢慢在7月份以后体现出来。这也意味着,7月份及以后,我国通胀压力有可能进一步增大——增大多少,取决于我国经济对油、电价格上调的消化和承受能力。由于油价仍然远远低于国际水平,并且,目前的电价水平仍然不足以扭转发电企业亏损的局面,油价和电价的再次上调几乎是必然的,只是选择时机问题。

  第三,输入型通货膨胀的压力依然很大。从国际上看,进入二季度以后,各主要经济指标都显示,世界经济将会有较大的回落,通货膨胀也呈明显的加剧态势,6月份欧元区的CPI上涨4%,美国刚刚公布的6月份的CPI上涨4.3%.在国际市场上,包括石油、粮食等初级产品价格,今年以来也出现大幅上涨。

  以油价为例,2007年1月时,国际油价每桶还只有51美元左右,而现在,国际油价已经稳稳地站在100美元以上。7月11日,国际油价曾经创下每桶147.27美元的历史高点。最近两天国际油价虽然大跌,但仍然在130美元以上。与去年1月相比,涨幅已经超过160%.中国由于担心油价上涨进一步加剧通胀压力,通过对油价补贴等方式维持低油价,使得我国油价与国际油价有超过40%的价差,我国为了维持这种差价一方面付出了巨大的财政补贴,另一方面,又鼓励了对成品油的消费,而且,这种补贴其实是让全世界分享。这本身就决定着,补贴之路是走不通的。随着国内油价与国际油价的接轨,国内通胀压力必然会进一步加大。由于弱势美元政策短时期内很难有实质性的改变,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态势也将持续下去,输入型通胀压力将持续对中国产生影响。

  今年以来,经济增速确实出现了回落,一季度增长10.6%,比上个季度回落0.7个百分点。但是,当前经济增速回落是符合宏观调控预期的,并且,当前经济增速回落是平稳回落,是在结构调整中的回落。虽然东部地区增速出现了回落,但中西部地区增长在加快。而且,从行业看,六大高耗能行业增速在回落,高新技术增长在加快。并且,当前经济增速回落到的速度仍是较快的增速。因此,虽然紧缩政策给一些行业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但综合来看,在现阶段,防通胀仍然应该成为我国相关政策的首要选择。

  来源:上海证券报2008年7月18日

发表评论请点下面原文链接 : http://www.weekmag.com/html/4087.htm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info ] 电子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