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August 3, 2008

唯三:对《新华社:基本面找不出房价暴跌理由》的一个质疑

  看了7月26日的《新华社:基本面找不出房价暴跌理由》的文章,我马上产生了一个质疑:如果文中所说的"基本面找不出房价暴跌理由"指的是现在中国的房地产现状,那么去年房地产市场上的房价暴涨,理由又何在呢?据有关报道,去年下半年在北京中关村区域,曾出现一个星期房价上涨三千元的个案。真可谓:涨势猛如虎啊!

  新闻里,报纸上,媒体中,有关房价的报道、评论多得不可枚数。房价的不断高涨,牵动着中国千千万万家庭的心,尤其是那些从来都属于无权、无势又无钱的平民百姓。他们即没有在计划经济时代赶上福利分房的末班车,更没有在进入市场经济时代后,手中握有大把的票子抢购商品房的能力。对他们来说,有间小房子住,哪怕是三代同屋就已经谢天谢地了。除此之外还能奢求什么呢?当国家实行房改政策后,许多无房户、缺房户在绝望中似乎看到了那遥远的天边漏出了一线曙光。他们仿佛又一次看到了"解放区的天是清朗的天",并满怀"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的雀跃之情。

  遗憾的是,一句的准确而形象的新警世名言打破了他们的梦想:"一个幽灵,一个房价暴涨的幽灵,在中国楼市的上空游荡"。当年面对中国农业的现状,有识之士曾发出"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的呼吁,导致了中央和政府出台了"三农" 政策。而今天,又有人不满国内房地产发展的现状,再一次喊出"房价真高、房奴真苦、房地产业真危险!"的呼声。在中国房价飞涨的大背景下,我们的中央政府终于在2006年5月17日,出台了宏观调控政策――房地产业的"国六条"。我不清楚这算不算是新的"三房"政策,但我看到的却是后来泛滥于各地的房价高涨大潮,直到去年的下半年达到历史高位。

  我一直认为中国的任何一项改革,如果离开了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支持,都不会得到成功。国企改革如此,教育改革如此,医疗改革也是如此,住房改革更是如此!

  因为这些都属于改进和改善民生的重头戏,非唱好不可。正因为房地产产业牵涉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和权利,才能有幸成为压在新中国人民头上的"新三座大山"之一。对此,一向站在民众立场的学者易宪容先生曾向我们指出:"只有从理清房地产市场利益关系入手,才能改变目前的房地产市场的利益失衡,才能解开国内房地产市场各种混乱局面之谜。"而另一位民众代言人沈晓杰先生也就此形容道:"当今中国不仅是"经济增长最快的时期",而且也是各种利益集团和阶层"利益搏杀"最多的时期"。

  平心而论,我既没有易先生在经济方面的研究功力,也缺乏沈先生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敏锐洞察力。但对他们论述中的许多观点和看法,却是"心有灵犀一点通"。我非常赞赏沈先生的看法,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之所以走到今天这种"怨声载道"的地步,表面上看是由于地方政府和开发商合谋抬高房价的结果。但从更深层次上分析,其主要原因则是"作为政府主管部门的建设部,在过去的数年中以其制定的房地产政策和住房政治的导向,为那些"打着红旗反红旗"的家伙们,提供了一个官商合谋、抬高房价的"平台"和"大环境";才使得那些黑心的开发商成为可以操控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最强势的、垄断寡头的"特殊利益集团",或称之为"开发商利益共同体"。而中国善良的百姓们在现实环境下,"其实根本无法与开发商以及与开发商结合在一起的利益共同体进行均衡博弈",因为这种博弈的本身已经极度失衡。

  所以在过去的一年中,才会出现沈晓杰先生所说的"虽然在2006年中央出台了一系列的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措施,力求压下疯涨的房价,但不得不承认,在开发商特殊利益集团的垄断操控下,房地产市场不仅未能达到中央预期的调控效果,而且大多数的城市的房价也越涨越高,和绝大多数老百姓可以承受的合理水平相差越来越远。" 而"当一个市场被特殊利益集团所操控,成为真正的寡头垄断市场,政府任何的"市场调节"手段,都会成为一种"空调"。"(同上)

  前些年,房价眼瞅着噌噌地就涨上去了。如今个别地区的房价刚刚跌了一些,竟然就有不少"居心叵测"的人,包括一些所谓的专家、学者、官员们出来叫嚣要政府"救市"。救谁的"市"?是救那些赚取了老百姓一生血汗钱的奸商的市?还是救陷身于高房价苦海之中老百姓的市?还说什么"基本面找不出房价暴跌理由"。试问?当高昂的购房消费像海绵一样吸干了居民大量消费能力时;当房奴们被还贷的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时;当不断上涨的房价抑制了内需并透支了未来时,基本面能不能给我们老百姓一个"房价还有而且必须暴涨"的理由。

  别拿什么"市场刚性需求仍然旺盛"来忽悠老百姓了,也别用什么"支撑楼市稳定"来为高房价阵脚助威了。老百姓要的不是几个百分点的"涨幅连续数月回落",而是高高再上的房价来个实实在在的回落,回落到跟咱老百姓的收入能对上号的价格,到那时再高唱"改善民生、和谐社会"的颂歌吧!

  2008年7月30日于北京

发表评论请点下面原文链接 : http://www.weekmag.com/html/4136.htm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info ] 电子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