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August 17, 2008

贺承业:人材的多元性与功名的独木桥

  丰富多彩的世界,数千年来传承与流行着丰富多彩的文化,涌现出各式各样的人材,真是人材辈出啊!这人世间之人材,有如世上的花儿一样,各有色、香、形之不同的美感,是无法用统一的一个模式去比较与评定的。这各式各样之人材,大体说来可分两种类型:一是理论型的,一是操作型的,前者偏重于动脑子,做学问、写文章,后者则偏重于动手操作,都可以有创造发明而流芳百世,是没有高下之分的,是不能统一比较排序的,虽然上述划分不是截然分开,只是一种大致倾向不同而已,但这却是两种不同类型的人材,对此,我们就不能用同一模式去要求与衡量。/

  以前讲"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就是钦定的:只有前一种才是人材,这是一种传统的、落后的、皇家的偏见,今天还把本来只是工种不同的"干部与工人"、"白领与兰领"的分别,用来作为终生身份与社会地位的象征,就还是这种偏见的体现!虽然从市场经济的分配来看已不是这样,但在选拔与评价人材的观念与方式上还是那老一套:这种选拨与评价人材的方式就是以读书、考(笔试)试、学历、文凭、论文等为马首是瞻。今天,在这种流毒的引导下,论及人材时仍是大讲"资格",仍然要讲"名份",致使人们也就习惯于为此去争取"功名":惟一目的是蒙个资格,以图晋升,以定终身名份,而进入主流社会。"头悬梁,锥刺股,十年寒窗",不是为"提高素养,全面发展,完善人生,实践人权",而是如当年的"缠小脚"那样的"奉旨套枷",以达功成名就附有衣食无虑,这种"独木桥"模式,历千载而流传至今甚至还普及起来,君不见而今举国动员、警民共保、媒体竟公开呼为"壮元"的高考就是这独木桥的生动表现。这样,就是对后一类型的人材,也硬要纳入这一"名份"模式的要求:也要文凭与论文(其实单从操作技艺上讲,不少的工作并不一定要什么文凭的,而我们却非要不可,而且越要越高,就是与文化沾了边的中小学校师评定职称时也要求论文发表,这有必要吗?害得生硬地去培训"写论文",关于文凭与学历下面还要谈及),也重笔试(笔试万能?),花样百出地考级、发证(如珠算一定要达到×级,少半秒钟也过不了关,如点钞一定要快到几秒,连唱歌比赛也要加背唐诗宋词……等等一些在实践上完全不必要的要求比比皆是),还要论文发表(相应便有了专操代写与发表之行当),还要学历、学位、学衔(军衔)、职称等,这就逼得大办学校,把应当在实践中师徙带方式培育的也硬变为课堂教学{怎样操作讲了又讲,讲得多做得少,做也是空做(酒店专业的学生在自习课时就一天天操练折餐巾花样以消磨青春,天天练珠算以争那分秒……),还要开门课叫做《论文写作》以对付发散表,以谋取职称},(眼下北京奥运正在进行,试看,又有多少冠军是在教室里上课成就的,报名前也并没有要什么学历、职称、资格等,在这里"业余"就还更令人崇敬!)这花掉了多少金钱,更浪费了多少青春,却只为了个文凭与称号,大办技校的升格,大办技术学院、职业大学,好不热闹,于是乎,就有了焊结讲师、车工教授、歌唱将军(唱歌的也要有将军衔)……等等笑谈美誉(著名的相声段子中还的"搓澡副教授"),真是又一场大大的闹剧。/

  至于说到学校教育与学历、文凭,如果这是指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人的教育的话,这不仅是职业的需要与谋生的手段,它更是现代人生的必须与权利,而"文化程度"也是指公认的通识文化(不是那把什么也包括在内的泛指文化),公务员以及众多职务等等都要求一定的学历与文凭,这样的文凭与学历是必要的,为此国家理应大力发展并提高义务教育的层次。说明白些,这学历教育的"学"是指"学问"、"学术"、"科学",是在通识基础上到大学后才谈得上的有学术水平的专业研究方向上的"学",而不是以"练功"为主的"技历"或"艺历"。上学校就是要"读书",就是要"做学问",所以又叫"念中学"、"念大学",而不是"练大学"或"混大学"。我这样区别,决不是对"技历"或"艺历"有什么歧视,而只是指出这二者是有区别的,为应试而读书不是真读书,这样的上学不能算真学历,为赚钱而出售的文凭,不是真文凭,它们也就体现不出真实的"文化程度"了。我们当今的学校却沦落成为了应试与发售文凭的商业行为而抽空了学术与学问("大学者乃有大师之谓也,而不是徒有大楼也",今天不少人有了大学文凭,却不仅没见过大师,就连大楼也没见过,一天学校也不进,更不用读书,就可以取得学历与文凭,至于硕士课程更是花样百出,还"研究生"毕业呢!),职业操作练习,不能代替学历(初中毕业后,再混上两、三年操作见习、实习,就是高中毕业了?再延长两年,又是大专毕业,再到大本?有的当了两年官的同时也就混得了两年大学学历,多么有趣!),正如前所述,中学过早的文理分科,大学过多地职业操作培训与市场表演应承(挤掉了应有的基础文化学业),这样的文凭、学历指向的学院、教授头衔,不仅是大大的浪费,名不符实,而且"假作真时,真亦假",更败坏了本意的学校教育与真正做学问的大学,这样疯下去,何日才是个头呢?

  作者电子邮件:hechengye(at)163.com

发表评论请点下面原文链接 : http://www.weekmag.com/html/4180.htm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info ] 电子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