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August 26, 2008

唐成:由“张孟苏事件”想到的

  7月18日,随着《楚天都市报》一篇自我解嘲式的跟踪调查报道见报,一度沸沸扬扬的"张孟苏事件"基本尘埃落定。

  事件的缘由即该报于7月13日"要闻版"刊登的一篇名为《新加坡一大学为何录取她》的文章。随后,这个身穿白色T恤一脸微笑的小眼睛女孩子便和"传奇"、"应试教育"、"综合素质"等词汇联系在一起,一次次荣登各大新闻媒体的头版头条。一时间,评论员、专家、学者、普通民众奋不顾身趋之若鹜地从各个角度发表自己的看法,首当其冲者便是高考制度。国人们纷纷抡起"低分高考生被国外大学招收并提供20万元奖学金"的事实大棒狠狠砸向恢复、执行了三十一年的形式单一、腐朽没落并已被国人唾喷多年的高考制度。

  有数据为证:仅截至7月14日下午5时,就有超过125502人参与某网站关于"你如何看待女生助人为乐被国外大学录取"的调查,91.67%的网友持赞成意见,认为张孟苏被录取体现了素质教育理念,代表着人才培养新方向。随之而来的戏剧性的一幕幕……在此不想赘言。

  姑且抛开孟苏是否是另一个"周老虎"的话题,也不谈从事件发生后各大新闻媒体(包括国家最权威的CCTV《朝闻天下》)在此事件真相未明、细节不清的情况下,就断章取义地紧抓"助人为乐巧被录取"、"新加坡一所大学"、"20万元奖学金"等一些刺激字眼做足文章时的快感,以及各位评论家表述自己对此原本不一定真实事件的看法时的迫不及待,单是从亿万国人(尤其是自己或亲人经历过高考者)表现出仿佛长年被公婆虐待的小媳妇偶见隔壁大嫂子通过"以暴制暴"取得家庭地位的攀升后那种难以自抑的兴奋,已让我深感不安——漫溢于整个国家的浮躁和投机。

  这不禁让我回忆起,我所就读的那所当地著名的小学曾经发生过的一件荒唐事。那是我读小学三年级的一天下午,数以百计的家长拥进学校,疯狂地、不由分说地强行带走各自正在上课的孩子。事后才知道,他们是听信了一个谣言,我现在只能模糊地回忆起:有人说,一批外国人将乘直升飞机降临我们学校,给学生打针以取走他们的灵魂。谣言还清楚的讲到,对男孩子打在太阳穴,女孩子打在肚脐。更让家长们恐惧的是,学校校长已经被迫同意了外国人的要求。

  我可怜的老师只能眼睁睁看着事件不断恶化而无计可施。她的愤然甩手回家却让当时被认为是"优秀生"、"尖子生"的我暗自窃喜。那天下午,我和几个没有家长来接的孩子——我们的父母都因为忙于工作而没有到谣言,在空旷的教室里畅谈"如果这种混乱一直持续下去该有多好","我们会不会因为这件事情停止上学读书"等等。然而,我们的幻想尚未持续多久,发现上当的家长就把孩子送回了学校,我们的课程仍需继续。事后,为这件因荒唐的谎言、荒唐的家长而引发荒唐事件埋单的却是我那些被家长接走的同学——他们被老师狠很地批评一通,但我们几个没有被家长接回家的孩子,则无意例外地收获了老师们的表扬和同学们的羡慕。然而,他们哪里知道,在他们一个个离开教室后,我们几个是多么希望事态扩大、严重、不可救药……

  我尚且不敢确定这些参与抨击高考制度的评论家、普通人是否怀揣着我年幼时的心理,但他们希望用这个现代版的"守株待兔"故事推翻现有高考制度的迫切心情却是不争的事实。他们对"高考制度推翻之后怎么办"的问题不做思考,其内心的浮躁恰似五千中国历史进程中不断涌现的农民起义军:对一朝统治者强烈不满,先五吆六喝地推翻它再说,且不知以后建立的只是一个更改了姓名的法古的王朝,而中国古代历史的进程却依靠他们来推动。这些仍可以原谅,毕竟他们是在追逐更好的东西。

  不知是我心理阴暗还是事实的真实存在,我总在思考那些一心想要立即推翻高考制度的人群中是否存在着这样一拨:自己或者亲人无法应对现有的高考制度甚至已成为高考失败者,而发自内心的痛恨以至于期待通过"张孟苏事件"引起一场人才选拔制度混乱,并以一种所谓的"素质教育革命"制造更多的投机机会——我们国人的骨子里流淌着投机的血液。

  因为没有深入探究,我不敢过多评价现有高考制度存在哪些优点和弊端、还是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但人才选拔机制必须确保公平,这是所有人的共识。现有相对公平的高考制度每年都暴料大量投机者疯狂的投机行动,试想,制造、进入混乱状态,并立即采取所谓的"素质教育人才选拔制度",得益的将会是哪类人?我不禁想到了几个词:干部子弟、内部扩招、金钱交易……自从我们的国人遗弃中医的整体治疗法迷恋西医之后,"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做法便泛滥于各种领域。我不会相信,不对整体教育制度进行大手术仅在风口浪尖上的高考制度上贴一个创可贴就能医治好我们的教育、挽救我们的孩子。

  暴风雨来的很猛烈,并不是说它能摧毁一切,更不能表示它能建立一个新世界。来势汹汹、沸沸扬扬的事件过后,往往是可怕的平静:《楚天都市报》突然承认"张孟苏事件"有误,让我们面临着巨大的尴尬。我们在接受媒体的道歉,同时也接受自己对自己的歉意。

  2008年7月29日  于象山

发表评论请点下面原文链接 : http://www.china-week.info/html/4210.htm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info ] 电子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