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ugust 8, 2008

呐喊:纪念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

  公元2008年8月3日夜,"俄罗斯的良心"在莫斯科停止了跳动。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Александр Солженищын)——被当今俄罗斯媒体称之为"著名作家、政论家、历史学家、诗人、社会活动家、并以自己的文学成就和历史研究闻名于世"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寿终正寝,溘然长逝。

  索尔仁尼琴是第二世界大战后,前苏联和俄罗斯历史上最著名、最伟大的作家。一生偃蹇困顿,几近失命。

  索尔仁尼琴于1918年12月11日生于北高加索的基斯洛沃茨克市。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他应征入伍,"作战英勇,奋不顾身",并因作战有功,两次获得勋章,从一般士兵到炮兵连长,后升至大尉军衔。

  1945年2月,因为在与友人通信中"批评斯大林"而"案发"被捕。内务人民委员部以"进行反苏宣传和阴谋建立反苏组织"的罪名判处他8年劳改。刑满后被流放到哈萨克斯坦。

  1956年解除流放,1957年,终于宣布他"无犯罪事实",被恢复名誉。此后,他定居于梁赞市,在一所中学里任数学教员。业余时间,索尔仁尼琴根据自身的亲身经历和对当时苏联社会政治生活的入微观察,从事文学创作。

  1962年11月,有资料披露是经赫鲁晓夫亲自批准,俄共《新世界》杂志发表了索尔仁尼琴描写劳改营生活的中篇小说《伊万·杰尼索维奇的一天》。它是"在苏共中央赞同之下发表的"。赫鲁晓夫也夸奖这部小说是"从党的立场反映了那些年代真实情况的作品"。之后,前苏联文坛揭露斯大林时代劳改营、流放地、囚车和监狱的作品便大量产生。当时的苏联通过众多文学作品,揭开了斯大林统治时期,红色恐怖给苏联人民带来的地狱般的黑暗生活的一角。索尔仁尼琴也于1963年连续发表了3部这类主题的中短篇小说:《克列切托夫卡车站事件》《马特辽娜一家》《为了事业的利益》。

  但好景不长,随着苏联政治形势的风云变幻变化,《伊万·杰尼索维奇的一天》从1965年3月开始又受到公开批判。索尔仁尼琴已经完成的旨在暴露斯大林时代阴暗面的长篇小说《癌症楼》和描写政治特别收容所的《第一圈》已无法在苏联国内发表。

  1967年5月,第四次苏联作家代表大会前夕,索尔仁尼琴给大会写了一封公开信,要求"取消对文艺创作的一切公开和秘密的检查制度",遭到苏联当局严厉指责。1968年,被秘密偷出苏联境外的长篇小说《癌症楼》和《第一圈》手稿在西欧发表,引起了法、德、西班牙等西欧国家广大读者的巨大反响。

  1969年11月,索尔仁尼琴被苏联作家协会开除会籍。但瑞典皇家学院于1970年"因为他在追求俄罗斯文学不可或缺的传统时所具有的道义力量"授予他诺贝尔文学奖。前苏联官方认为这是"冷战性质的政治挑衅"。不批准他前往领奖。1972年瑞典皇家学院派常务秘书前往苏联给他授奖,被苏联政府拒发入境签证。

  1971年,德、法两国同时出版他的长篇小说《1914年8月》。1973年12月,以揭露十月革命以来"非人的残暴统治"为主旨的《古拉格群岛》第一卷也在巴黎出版,这是一部自传兼特写性的长篇小说,深刻揭露了从1918年到1956年间红色恐怖下的苏联监狱与劳改营囚犯们地狱般生活的内幕。

  1974年2月12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宣布剥夺其苏联国籍,把他驱逐出境。同年10月,美国参议院授予他"美国荣誉公民"称号。他先到西德,后移居瑞士,并前往斯德哥尔摩领取了4年后补发的诺贝尔文学奖状。

  1975年57岁的索尔仁尼琴定居美国后,创作出版了《红轮》等多部长篇巨著。

  1991年布尔什维克一党独大,极权加红色恐怖统治的苏联解体,经济濒临崩溃的俄罗斯,忍受着饥寒交迫的现实窘迫。像送瘟神一样,送走了曾经不可一世的前苏联,送走了暗无天日的极权统治。俄罗斯获得了新生。

  1994年76岁的索尔仁尼琴及其全家,被时任俄国总统叶利钦"英雄般地隆重欢迎回到俄国首都莫斯科居住"。前俄国总统普京,曾催人泪下地赞美索尔仁尼琴说:"全世界人民把索尔仁尼琴的名字和他的文学创作与俄罗斯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他的社会科学研究和杰出的文学著作,事实上是他全部的生命,都献给了祖国……"。

  拜读和品味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的文学作品,每每心如刀割,特别是品读他的《古拉格群岛》、《1914年8月》等以揭露十月革命以后,布尔什维克夺得政权一党坐大以及斯大林时期"非人的残暴统治"为主旨的作品时,每每仰天长叹,愤懑无比,心中祈祷苍天,何不行暴风骤雨、雷霆万钧之能,劈死这些灭绝人性的人类公敌,人间有如此作贱同类的政治和政权,当时的苏联人民活的实在连畜生都不如。在拜读索尔仁尼琴数篇作品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曾经无数次的认真反思,但由于学识浅薄,百思不得理解,人文荟萃的俄罗斯,百年前对国家命运的抉择时,为什么到了白痴的地步?历史上的俄罗斯,虽经沙皇长期的奴役般统治,但在其广袤的国土上,人才辈出,特别是近代,像俄罗斯文学之父普希金、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 、契诃夫 果戈里、杜思妥耶夫斯基 音乐家彼得·柴科夫斯基、葛令卡、诗人马雅可夫斯基,舞蹈家乌兰诺娃,画家列维坦,诗人马雅可夫斯基,舞蹈家乌兰诺娃,科学家图波列夫、瓦维洛夫、巴普洛夫等。他们的杰出贡献使得近代俄罗斯文化优秀、科技进步、迅速成长为一个科学技术领先的现代工业国家。同时俄罗斯又紧邻人权宣言的发祥地法国,大量的俄罗斯知识分子到法国留学生活,广受法国大革命和近代人权思想的影响,但是,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近代俄罗斯的社会精英,知识分子,甚至是多数民众,怎么会选择了布尔什维克这种崇赏暴力革命、极权与邪恶为一体的法西斯政党来驾驶俄罗斯这条人类迄今最大的国家航船。以至于在近百年的极权红色恐怖统治中,俄罗斯大地上演了一幕一幕的犹如人间地狱般的现代吃人活话剧,广大的俄罗斯人民不但没有任何政治权力,思想和言论自由,甚至必须为朝不保夕的人身自由和生命安全日夜担心、惊恐万状。前苏联国家政治保卫局——内务人民委员部成了那个年代——人人谈之变色的极端国家恐怖机关。伟大的俄罗斯民族千年积累起来的文化财富、精神财富、人文科技财富,民族自豪感等等,在无情的专政、逮捕、杀戮中消耗败坏殆尽,甚至到1991年前后,俄罗斯的国家经济几近崩溃。连莫斯科的居民因经济拮据都感到了1991年俄罗斯大地的冬天是如此的寒冷。同时我想,也正是布尔什维克统治的这种人类极端的社会政治生活,造就了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的文学成就。使他在经历了红色恐怖的国家政治生活中,看到了人类本性中的无耻、贪梦和野心家的残暴、冷酷和无情,看到了"秉权者因权力无人看守和不受制约"而演化出的自以为"天命所授"、"舍我其谁"的自我陶醉和政治妖魔,看到了集权统治下的权力的无所不能和无所不敢;看到了人类本性中的懦弱、恐惧和明哲保身的丑陋,看到了一个被驯化和杀怕的人民逆来顺受的麻木和引颈就戳的无奈。索尔仁尼琴以"堂吉诃德"式的"忘死"精神对这些人间杀戮活话剧的忠实记录,血泪控诉,无情的鞭挞和谴责,在引起前苏联统治集团的政治惊恐和厌恶的同时也引发了对其个人的政治迫害和人身折磨——政治流放、牢狱之灾、开除国籍等等。但更引起了全世界"热爱政治民主,践行言论自由,崇尚思想多元,敬畏人权神圣"的国家及其人民对极权社会制度的坚决唾弃和对索尔仁尼琴本人的崇敬。1970年瑞典皇家学院授予他诺贝尔文学奖,1974年10月,美国参议院授予他"美国荣誉公民"称号,并受到联邦德国、瑞士、瑞典、法国、西班牙、意大利、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定居邀请和访问邀请。俄罗斯推翻前苏联集权统治获得新生后,原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像欢迎英雄般地隆重欢迎索尔仁尼琴及其全家回到俄国首都莫斯科居住"。原俄罗斯总统普京对索尔仁尼琴催人泪下地对高度评价,以及俄罗斯人民将索尔仁尼琴誉为"俄罗斯的良心"。是全人类对愚弄本国人民,实行独裁统治,践踏民主自由的恐怖集团——原苏联布尔什维克党恐怖野蛮统治的共同控诉和唾弃的最好见证。是全人类对原苏联布尔什维克党恐怖野蛮统治集团覆灭的弹冠相庆。是全人类对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所能够表示的最真挚的最高敬意。

  每当我读到法国文豪左拉(Emile Zole)在为魔鬼岛的囚犯义正辞严,奋笔写下"我控诉"(J'accuse)等文字的时候;每当我读到俄罗斯文学大师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Александр Солженищын)用《古拉格群岛》、《1914年8月》等文字控诉极权统治的噩梦般罪行的时候,每当我看到西班牙大提琴家卡沙斯(Pablo Casols),在为自由民主原则声色俱厉,拒绝到任何有极权政权的地方去演奏的时候,我的心中倍感安慰。人类赖以生存这个地球,人类共同生息的这个世界毕竟还有敢于鄙视强权、"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的志士仁人,他们挺身而出、对质极权,使人类共同执守的普世正义和原则不至永远蒙羞;使人类普世公认的"人人生而平等"和"联合国两权公约"在地球上依然专制的苦难的角落不至于永远无法践行。

  索尔仁尼琴的一生是对"颠沛流离"这一中国成语的最完美的诠释。苦难和对专制政权的抗争造就了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您是俄罗斯的良心,您是全人类一切追求民主、尊重人权的人们的良心,不知道您的陵墓会不会安放在新圣女公墓的绿树青草之间,不知道您的墓碑会不会雕塑成手持利剑,反抗专制统治的俄罗斯民主和人权斗士,不知道您的墓碑上会不会镌刻着:俄罗斯的良心,伟大的自由民主战士—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Александр Солженищын)在此安息。

发表评论请点下面原文链接 : http://www.weekmag.com/html/4154.htm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中国报道周刊"邮件杂志。
要订阅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要退订此邮件,请发邮件至 chinaweek-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投稿信箱:chinaweekly@gmail.com ,请在标题处注明"投稿"字样。
感谢您订阅并阅读"中国报道周刊" [ www.china-week.info ] 电子杂志!
-~----------~----~----~----~------~----~------~--~---